朱友贞小时为人仁厚,性格沉稳寡言,喜欢结交儒士。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将朱友贞封为均王,并命他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友珪篡位,朱友贞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后梁凤历元年(公元913年),朱友贞发动兵变,诛杀朱友珪,在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登基称帝。朱友贞在位期间,后梁与晋国不断攻伐,而由于朱友贞重用赵岩、张汉杰等无能之辈,导致后梁国势日衰,国土接连被晋国攻陷。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对后梁发动总攻,朱友贞在唐军攻入东京之前,命亲信皇甫麟将他杀死,后梁随之亡国。之后,李存勖将朱友贞追废为庶人。[1][2][3]
朱友贞在位期间,宠信外戚,导致朝中人心涣散;此外,朱友贞还派兵镇压民众叛乱,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文化政策方面,朱友贞完善了僧人出家制度。在外交方面,对南方的藩国采取姑息政策,对各国的要求尽量应允,对契丹、党项等游牧民族保持友好的往来关系。[4][5][3]后世学者和历史名人多对朱友贞提出了批评,认为他虽然仁善温厚,没有荒淫无度的行为,但他穷兵黩武,亲近小人而疏远忠臣,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最终亡国。[5][3][6]
朱温
父亲
寿昌公主
女儿
普安公主
女儿
寿春公主
女儿
朱友珪
哥哥
朱友文
哥哥
朱友裕
哥哥
朱友雍
哥哥
朱友璋
哥哥
朱友徽
哥哥
朱诚
爷爷
文惠皇后
奶奶
左划查看更多
朱友贞,于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九月生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其父为唐东平王朱温,其母为张氏。朱友贞容貌俊秀,为人仁厚,性格沉稳寡言,喜欢结交儒士。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朱友贞被任命为河南府参军。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登基称帝,朱友贞被封为均王,并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1][2][3]
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郢(音yǐng)王朱友珪在西都洛阳发动政变,谋杀朱温,并伪造朱温的诏令,派供奉官丁昭浦前往东京,命朱友贞杀死博王朱友文。不久,朱友珪登基称帝,任命朱友贞为检校司徒、开封府尹。由于朱友珪谋权篡位,因此朱友贞便准备推翻朱友珪,自己登基称帝。恰逢朱友贞的姐夫赵岩来到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与朱友贞谈起国家大事,朱友贞便与他商议夺位之事。赵岩向朱友贞提出建议,希望朱友贞取得后梁将领杨师厚的支持。赵岩回到洛阳后,将此事告诉了侍卫亲军袁象先,与之结盟,朱友贞则命部下马慎到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拜见杨师厚,承诺自己登基后,将重赏支持自己的军队,并允许杨师厚管理两处藩镇。[1][2][3]
后梁凤历元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伪造朱友珪的诏令,命左右龙骧军返回洛阳,又派人告诉龙骧军,称因为龙骧军一位指挥曾在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市)反叛,朱友珪把他们调回洛阳,就是要活埋他们。龙骧军各部十分害怕,诸位将领纷纷请求朱友贞为他们指示生路。朱友贞拿出朱温的画像给他们看,希望他们捉拿逆贼朱友珪,告慰先帝,众将领便请求朱友贞担任他们的主帅。朱友贞又派人告诉赵岩、袁象先等人先行起义。二月十七日,袁象先率领禁军冲入宫城,诛杀了朱友珪,派赵岩带着传国玉玺来到东京,请朱友贞前往洛阳即位。但朱友贞认为东京是朱温创立帝业的地方,执意在东京举行册典大礼。是月,朱友贞即位,取消朱友珪定的凤历年号,复称乾化三年。[1][2][3]
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五月,朱友贞命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及刘守奇率军十万征讨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而后晋的将领史建瑭则率领骑兵抵御后梁军队。杨师厚知道后晋有所防备,命刘守奇率军绕后偷袭,攻陷下博(今河北省下博村),自己则率军围困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后晋将领张万进害怕后梁的军力,与后梁求和,朱友贞便任命张万进为青州节度使,并将刘守奇升为沧州节度使、检校太傅。[1][2][3]
乾化四年(公元914年)九月,朱友贞命福王朱友璋镇守福州,而徐州节度使蒋殷拒绝接受朝廷的安排,于是朱友贞下诏削夺蒋殷的官职,并委派朱友璋及天平军节度使牛存节、开封尹刘鄩(音xún)等人进军征讨薛殷。薛殷向南吴求援,南吴皇帝杨溥派大将军朱瑾率军前来援助,牛存节等打败朱瑾,攻占徐州,蒋殷自焚而死,叛乱得以平定。[1][2][3]
此前,杨师厚倚仗自己拥立皇帝有功,手握重兵,占据藩镇,给朱友贞的统治造成了威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杨师厚逝世,朱友贞采纳了租庸使赵岩和租庸判官邵赞的建议,将魏博六州分割为魏博、昭德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但魏博六州作为藩镇已久,军中士兵多为父子或亲戚,因此诏令传到魏州等地后,士兵们不愿与家人分离,认为此举是朝廷要加害魏博军,便于三月二十九日夜里发动兵变,纵火抢劫,并攻打驻扎在魏州的龙骧军,率领龙骧军的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王彦章连夜逃走,新任指挥使贺德伦被囚禁,许多军民都被杀害。军中有一名为张彦的效节军校,为人粗暴大胆,率领几百人竭力阻止兵士的劫掠。[1][2][3]
朱友贞听闻魏博发生叛乱,派使者带着诏书前往安抚,并命张彦但任郡官,并给予军队优厚的赏赐,但张彦等人肆意辱骂来使,并逼迫贺德伦上奏,请求将昭德镇撤销,六州全部归于魏博统治,而朱友贞坚决不同意张彦的想法,双方都不肯让步,最后,张彦决定归附后晋,后唐李存勖乘机攻下魏州、澶(音chán)州(今河南省濮阳市)等地。[1][2][3]
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朱友贞命许州节度使王檀、河阳节度使谢彦章、汝州防御使王彦章等人率军进攻晋国重镇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但久攻不克,只得率兵返回。不久,李存勖在故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打败刘鄩率领的军队,攻下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县)、相州(今河北省临漳县)等地,在晋军的猛烈攻势下,沧州节度使戴思远、邢州节度使阎宝纷纷投靠晋国,至年底,后梁黄河以北的领土,除黎阳(今河南省浚县附近)一地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次年十二月,朱友贞准备前往洛阳举行祭祀,宰相敬翔认为此时国库空虚,不应大肆损耗,再加上后晋军队在边境随时准备入侵,建议朱友贞不要前去洛阳。但朱友贞不顾劝阻,还是前往洛阳拜谒朱温的宣陵,举行祭祀。而李存勖趁朱友贞离开东京之际,率军攻下杨刘城(今山东省东阿县附近),朱友贞听闻后惊慌失措,急忙停止祭天,返回东京。其后,将领谢彦章数次进攻,也未能夺回杨刘城。[1][2][3]
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李存勖率军驻扎于濮州(今山东省鄄城),朱友贞命北面招讨使贺瑰、谢彦章率军与之对战。是年十二月,贺瑰因私怨杀死谢彦章,并上报朝廷,称谢彦章有谋反之心。李存勖听闻此讯,决定乘梁军内乱进攻,于是进兵临濮(今山东省临濮镇),在胡柳陂(在今山东鄄城西北)与后梁军队交战,攻下了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其后,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下了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想以此功劳请求朱友贞将其子朱令德封为忠武节度使,却被朱友贞拒绝。不久,朱友贞担心朱友谦心怀怨恨,便命他镇守同州,但朱友谦已归降李存勖,河中镇、忠武镇也随之归于晋国。[4][2][3]
此后,李存勖率兵攻打镇州,后来将领戴思远趁虚而入,收复成安(今河北省成安县),又准备攻打德胜北城(今河南省濮阳县附近),后因李存勖率兵回防,戴思远只得撤军。不久,将领段凝、张朗收复卫州,戴思远又攻下淇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共城(今河南省辉县东)、新乡(今河南省新乡县)三县,后梁得以夺回澶州以西、相州以南地区。[4][2][3]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年号同光。此时,李存勖的部下昭义节度使李继韬在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叛乱,派遣使者前往后梁,表示要归附后梁。但李继韬的部下泽州刺史裴约不肯投降,于是,朱友贞命将领董璋率军攻打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而李存勖趁后梁军队集中在泽州一带时,攻下防守空虚的郓(音yùn)州(今山东省郓城县)。朱友贞命滑州节度使王彦章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军抵御后唐军队。王彦章攻占德胜南城,进逼杨刘城,但李存勖率军前来援助,王彦章只得退守邹口(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其后,又退守杨村寨。八月,朱友贞命段凝代替王彦章任北面行营招讨使,段凝率军渡过黄河,收复临河(今山东省临河村)。但不久后,后梁将领康延孝投奔后唐,泄露了后梁的军机,后梁陷入被动局面。[5][2][3]
十月,李存勖率军袭击中都,王彦章军队溃败,诸多后梁将领都被俘获。朱友贞听闻此讯后,派部下张汉伦前往黄河边召回段凝,结果张汉伦从马上摔下,又被洪水阻隔,无法及时传达信息。有大臣劝说朱友贞前往洛阳,但赵岩认为此举不妥,朱友贞便坚守东京。后唐军队一路攻城略地,朱友贞将传国玉玺放在卧室内,不久便被身边的人偷去迎接李存勖了。其后,后唐军队抵达东京,王瓒开城投降,后梁灭亡。[5][2][3]
朱友贞自知国运难保,便召来控鹤都将皇甫麟,命他杀死自己,皇甫麟不忍心,想要举刀自刎,被朱友贞拦住,两人相对痛哭。最后,皇甫麟杀死朱友贞,自己也随即自刎。李存勖入宫后,命河南尹张全义收葬朱友贞,将他的首级藏在太社。[5][2][3]
朱友贞在位期间,对自己的亲戚十分宠信。他将姐夫赵岩、德妃张氏的兄弟张汉鼎、张汉杰等人都任命为朝中官员,允许他们参与政事的商议,每次对外征战时,常让他们担任监军。赵岩等人倚仗权势,肆意买卖官位、包庇犯法之事。当时,李振、敬翔等人虽为宰相,但其言论不被朱友贞重视,之后,为了避免陷入党争,李振时常假称生病,不参与政事。在赵岩等人的干预下,朝中人心涣散,政事紊乱,推动了后梁的灭亡。[3]
贞明六年(公元920年),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百姓毋乙、董乙依托摩尼教,建立上乘宗,召集百姓,在周边乡社抢掠,举行起义。其后,起义军规模迅速扩大,朱友贞多次命州府兵士征讨,都被起义军打败。是年,起义军将毋乙拥立为天子,并设置官僚,朱友贞为镇压叛乱,命禁军和诸郡的兵士合力抗击,俘获毋乙等首领八十余人,将其押往汴州斩首,叛乱得以平定。[4][5]
朱友贞在位期间,对南方的藩国采取姑息政策,对各国的要求尽量应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声称要帮助后梁讨伐晋国,实则进攻襄州,企图扩大自己的领土,但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音qíng)击败,从此断绝对后梁的朝贡。朱友贞继位后,将高季昌封为渤海王,以示笼络。后来,高季昌与孔勍修好,恢复了对后梁的朝贡。[3][7]
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吴越王钱镠由海路入朝进贡,朱友贞为了表示嘉奖,将钱镠封为诸道兵马元帅、天下兵马元帅。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朱友贞将钱镠册封为吴越国王,允许他在本国设置百官,依照皇帝规格行事,吴越国由藩镇转变为藩国。[8][7][9]
朱友贞在位期间,与契丹、党项等游牧民族保持友好的往来关系。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登基称帝,朱友贞派遣供奉官郎公远出使契丹,庆贺契丹建国。此后,后梁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契丹访问。[10]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党项族的首领李仁福被朱友贞封为陇西郡王,担任检校太师和中书令之职。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李仁福向后梁进贡五百匹战马,帮助后梁抵御晋军。[11]
龙德元年(公元921年),祠部员外郎李枢就民众多有私自出家之事向朱友贞上奏,朱友贞便下诏,命凡是想获得大师称号的僧人,都需要根据功德制造名册,上报朝廷,只有道行精深、德高望重的僧人才能担任大师。此外,朱友贞还对僧人出家的制度进行了完善,下令各道的僧人需要来到京城,在祠部领取名牒才能完成度脱,并将各道的僧正官全部废除。通过这些举措,后梁的佛教政策得以完善。[4][5]
关于朱友贞的人生经历,许多学者和历史名人都进行了评价。
后唐庄宗李存勖认为,朱友贞穷兵黩武,亲近小人而疏远忠臣,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军士疲于战斗,最终亡国。[6]
五代至北宋的史学家薛居正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朱友贞虽然仁善,却没有勇武之德,加之弄权之臣祸乱朝政,从而推动了后梁的灭亡[5]。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朱友贞为人温厚恭谨,并没有荒淫无度的行为,但他宠信赵、张等佞臣,让他们作威作福,疏远了敬翔、李等忠臣,不听取他们的劝告,才导致后梁的灭亡[3]。
五代时期将领康延孝则从军事指挥角度对朱友贞提出了批评,认为后梁军事力量并不弱小,但在赵岩等人的专权下,后梁军队常以朝中权臣监督,而没有固定的将帅,导致后梁军队常被挟制,战斗力低下。[8]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也认为,朱友贞亡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局面,而非外敌侵略导致亡国。[12]
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朱友贞将都城迁到汴州,为之后的晋军入侵埋下了祸端,而朱友贞宠信外戚,远离前朝功臣,朝中上下猜忌,最终导致了亡国之局面。[13]
王彦章兵败后,朱友贞召来群臣商议对策,但众臣都想不出对策。此时,宰相敬翔上前哭诉,称自己蒙受先帝朱温的恩情,在朝中担任要职已有三十余年,侍奉朱友贞就像侍奉主人一样。他认为如果自己请求朱友贞前往北狄之地逃避祸乱,朱友贞一定不会同意,但如果自己请求朱友贞出兵奇袭后唐军队,朱友贞又会犹豫不决。现在的局面十分艰难,即使是贤相张良、陈平再世也无法挽回了,只希望朱友贞先赐死自己,以免看到国家灭亡。朱友贞听后十分悲痛,与敬翔相对而哭。[8]
朱友贞在位期间,民间曾有亡国之兆流传。如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曾向朝廷进献绿毛龟,朱友贞下令在宫中修建宫室,蓄养乌龟,并将宫室命名为龟堂,其谐音为“归唐”。此后,后梁被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所灭。[1][4][5]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父亲 | 朱温 | 后梁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14][15] |
母亲 | 张氏 | 封魏国夫人,后梁建立后追册为贤妃,朱友贞即位后追谥为元贞皇后[16] |
兄弟 | 朱友裕 | 唐末时历任护国军节度留后、忠武军节度使等职,病死于军中。后梁建立后,追封郴(音chēn)王[16] |
朱友珪 | 封郢王,曾弑父自立为帝,朱友贞即位后追废为庶人[16] | |
朱友璋 | 历任寿州团练使、郓州留后、忠武军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封福王[16] | |
朱友雍 | 封贺王,后梁灭亡时被杀[16] | |
朱友徽 | 封建王,后梁灭亡时被杀[16] | |
朱友孜(一作朱友敬) | 封康王,曾命刺客刺杀朱友贞被杀,事败被杀[16] | |
朱友文 | 朱温养子,本名康勤,官至建昌宫使、东都留守,封博王。朱温遇弑后被朱友珪矫诏杀死[16] | |
朱友谦 | 本名朱简,官至侍中、河中节度使,封冀王。后归附后唐[17] | |
朱友恭 | 本名李彦威,唐末时历任汝州刺史、颍州刺史、右龙武统军,因弑杀唐昭宗被朱温处死[18] | |
朱友让 | 本名李让,原名汴州富户,因进纳钱财获宠于朱温,曾收高季昌为养子[19] | |
姐妹 | 安阳公主 | 下嫁邺王罗绍威长子罗廷规[20] |
长乐公主 | 下嫁太尉赵犨(音chōu)之子赵岩[20] | |
普宁公主 | 下嫁赵王王镕之子王昭祚[20] | |
金华公主 | 在安阳公主死后下嫁罗廷规为继室[20] | |
真宁公主[20] | - | |
后妃 | 张氏 | 河阳节度使张归霸之女,初封均王妃,朱友贞即位后本欲册为皇后。她请求祭天之后再行册礼,但朱友贞始终没能够祭天,她也因此一直未有封号。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在病中被册为德妃,当夜去世[16] |
郭氏 | 登州刺史郭归厚之女,后梁灭亡后被李存勖纳入后宫,后出家为尼,法名誓正[16] | |
女儿 | 寿春公主 | 嫁罗绍威次子罗周翰[20] |
寿昌公主[20] | - | |
普安公主 | 嫁邺王罗绍威幼子罗周敬[20] |
时间 | 剧名 | 饰演者 | 剧中形象 |
2016年 |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二季》 | 齐斯伽配音 | 大梁皇帝朱温之子,性情怪异多变,治国昏庸无能,对母亲感情深厚,最后在众叛亲离下挥剑自尽[21] |
2020年 | 《狼殿下》 | 王加一(剧中朱友贞名为楚有祯) | 出生于皇室,不慕权谋,偏向亲情,喜欢自由[22] |
展开
[1](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卷八·梁书末帝纪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113-129.
[2](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三·梁本纪第三[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23-31.
[3](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8799-8816.
[4](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卷九·梁书末帝纪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129-141.
[5](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卷十·梁书末帝纪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141-155.
[6](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411-425.
[7](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8740-8799.
[8](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8879-8911.
[9](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后梁纪五[M]. 北京, 1976: 8816-8850. 中华书局.
[10](元)脱脱等. 辽史·太祖本纪[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1-27.
[11](清)吴广成. 《西夏书事》·卷一.汉程网. [2023-05-29].
[12]王夫之. 读通鉴论·卷三十·五代下[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8: 2302-2384.
[13]吕思勉. 《隋唐五代史》[M].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411.
[14](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卷一·梁书末帝纪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1-23.
[15](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卷七·梁书末帝纪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103-113.
[16](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127-138.
[17](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杂传第三十三[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89-500.
[18](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四十三·杂传第三十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67-477.
[19](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855-860.
[20](宋)王溥. 《五代会要》·五代会要.汉程网. [2023-05-29].
[21]画江湖之不良人II (2016).豆瓣电影. [2023-05-29].
[22]狼殿下 (2020).豆瓣电影. [2023-05-2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