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元瓘早年曾担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等职,后在吴越与吴国宣州节度使杨行密的战争中,主动前往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充当质子。其后,钱元瓘返回杭州,在讨伐叛乱、对外征战中立有军功。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逝世,钱元瓘继承父位,先后被后唐和后晋封为吴越王。统治期间,钱元瓘设立择能院,并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寺庙和宫殿。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因宫殿着火受惊生病,并于同年八月逝世,时年五十五岁,谥号为文穆,葬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市郊的玉皇山下。[1][2]
多数学者对钱元瓘的执政举措和性格人品给予了赞扬,如欧阳修和薛居正都指出,钱元瓘善于安抚部下,虽然从少年时就投身军旅,但也喜好儒学,处理政事很有决断,深受吴越军民拥戴。但与此同时,学者欧阳修也对钱元瓘喜好大兴土木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建造宫室超过了自己的权限,才招来了火灾的祸端。[1][2][3]
钱镠
父亲
钱弘俶
儿子
钱弘佐
儿子
钱倧
儿子
钱弘僔
儿子
钱弘仰
儿子
钱弘偓
儿子
钱弘亿
儿子
钱俨
儿子
钱弘偡
儿子
钱元璙
哥哥
钱传瑛
哥哥
左划查看更多
钱传瓘于唐光启三年十一月(公元887年)生于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其父为吴越开国国君钱镠(音liú),其母为陈氏。钱传瓘长大后,被后唐朝廷授予盐铁发运巡官,不久又改任尚书金部郎中。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钱镠的部下许再思、徐绾等人勾结吴王杨行密麾下的宣州节度使田頵(音jūn)发动叛乱,共同围攻杭州。钱镠率军打败徐再思后,想与田頵讲和。田頵提出与吴越联姻,达成结盟之事,实则是向吴越索要人质。钱镠便将自己的儿子们都召来,询问他们谁自愿前往田家成亲,儿子们都露出为难的神色,而年仅十六岁的钱传瓘主动请旨,前去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成亲。钱传瓘之母陈氏得知后,向钱镠哭诉,认为此举是将自己的儿子置于虎口之中,而钱传瓘宽慰母亲,说自己为国家排忧解难,死而无憾。[1][2][4]
钱传瓘前往宣州后,田頵背叛了杨行密,吴王杨行密会同吴越军队一起攻打田頵。每当田頵战败而归,就想杀掉钱传瓘,田頵的母亲常常保护钱传瓘,使之免于一死。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吴越军队与杨行密攻势猛烈,田頵在出战前,对手下说,如果今日不能取胜,就必定杀死钱传瓘。此后,田頵被围困在宛水桥(今安徽省宣城市南门桥),被士兵杀死,手下部众溃逃,田頵之母带领钱传瓘前往吴越,钱传瓘得以返回家乡。[1][2][4]
其后,钱传瓘升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多次率军讨伐叛乱、抗击贼寇,立下诸多军功。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处州刺史卢约之弟卢佶(音jí)领兵侵犯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钱传瓘奉钱镠之命前去讨伐。卢佶派出四十艘巨型战船应战,而钱传瓘认为敌军的精锐尽在此处,应当避其锋芒,于是率军从其他水道登陆,以骑兵偷袭的方式大败敌军,斩杀了卢佶。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吉州刺史李涛率兵来犯,钱传瓘奉命前去征讨。钱传瓘见山谷中树木密集,便下令将树木全部砍伐,断绝敌军的退路。当时,南唐国君徐知诰也在军中,钱传瓘与他作战,几乎要将他俘获,但徐知诰换了衣服,骑着骡子逃走,钱传瓘俘获了李涛及其部下共八千余人,率军返回。[1][2][3]
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钱镠应后梁朝廷之命,举兵讨伐吴国,命钱传瓘担任水战各军都指挥使,率领战船自水路进攻。吴人派出水军应战,钱传瓘下令在船上装上石灰、豆子、火油等物。交战时,钱元瓘见敌军势力强大,命令水军暂避锋芒,躲过敌军的攻击。南吴战船庞大,调头困难,钱元瓘乘机发动进攻,顺风而下,往空中抛洒石灰,石灰被风吹向南吴战船,吴军迷失方向,钱传瓘乘势纵火烧船,大败敌军,俘获了军使彭彦章等人,并获得战船四百艘。吴人知道无法与钱传瓘对抗,只得与钱镠讲和,钱镠因此事,上奏后唐朝廷,任钱传瓘为镇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其后,钱传瓘又被加封为检校太师、中书令等。[1][2][3]
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钱镠年老,想确立自己的继承人,便将儿子们召来,让他们各自叙述自己的功绩,大家都认为钱传瓘功绩最大,理应继位。等到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病重时,他召来群臣,命他们从自己的儿子中择贤立帝,群臣都认为钱传瓘军功卓著,品行端正,可堪重任。于是,钱镠将自己的符节、钥匙等授予钱传瓘,将他立为继承人。长兴三年三月,钱镠逝世,钱传瓘十分哀痛,以至于四天没有吃饭。其后,钱传瓘与兄弟们为钱镠守丧。长兴三年四月,钱传瓘开始执掌朝政大权。[1][2][4]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朝廷派遣使者来到吴越,将钱传瓘封为官爵,并命他担任尚书令。其后,后唐和后晋朝廷又先后将他封为吴王、越王和吴越国王。[1][2][4]
钱传瓘继位之初,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钱元瓘,其兄弟名字中的“传”字也都随之改为“元”字;此外,钱元瓘遵从父亲遗命,继续推行尊奉中原的政策,采用中原大国的年号,先后臣服于后唐、后晋两朝,并废除吴越国的典章制度,改用藩镇之制,以示臣服。在位期间,钱元瓘任命处州刺史曹仲达为知政事,辅佐朝政大事,还设置择能院,负责选拔人才、评定官员优劣,命浙西营田副使沈崧管理此事。[1][2][4]
钱元瓘的兄弟钱元球、钱元珦(音xiàng)因在此前立有军功,钱镠曾赐予他们军队。钱元瓘继位后,钱元球等人倚仗权势,更加骄纵蛮横,增设军队,还随意用烙铁炙烤属吏,上书钱元瓘时也不守法度,以至有谋反之心。钱元瓘得知后,在宫中宴请钱元球、钱元珦,宴席开始前,侍从告诉钱元瓘,钱元球等人在袖中藏有兵器,意图谋反,钱元瓘便下令将两人杀死。其后,钱元瓘允许两人以公爵之礼下葬,对他们的下属予以赦免。[1][3][4]
钱元瓘在位期间,多次兴修宫殿寺庙。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七月,为表示对父亲钱镠的怀念,钱元瓘重建了开元宫。此外,钱元瓘还在城外建了寺庙,请求后唐朝廷为之赐名,后唐朝廷将其赐名为千春。其后,钱元瓘又在城南修建了五座寺庙,在城北的山上修建了净空院,还修建了昭庆律寺。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有僧人得到了奇异的木材,将其打造为观世音的塑像,钱元瓘下令建造天竺道场,又修建天长净心寺供奉佛像。[1][3][4]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七月,丽春院起火,殃及内城,宫室府库几乎全部被烧毁,钱元瓘只得迁至瑶台院居住,而由于火势猛烈,钱元瓘受惊生病,至八月时,已经难以起身。在临终前,钱元瓘向内都监章德安安排后事,命儿子钱弘佐继位,并希望章德安辅助儿子治理国事。八月二十四日,钱元瓘逝世,时年五十五岁,谥号为文穆。其后,钱元瓘被安葬于国城龙山的南原上。[1][3][4]
据《旧五代史》记载,钱元瓘曾著有诗词千余首,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择出,编成诗集,名为《锦楼集》,但其作品多已散佚,仅在《全唐文》和《唐文拾遗》等诗集中有少量诗作留存。[1][5][6]
关于钱元瓘的人生经历,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评价。
多数学者对钱元瓘的执政举措和性格人品给予了赞扬,如史学家欧阳修和史学家薛居正都指出,钱元瓘善于安抚部下,虽然从少年时就投身军旅,但也喜好儒学,处理政事很有决断,深受吴越军民拥戴[1][2]。此外,史学家吴任臣认为,钱元瓘在位期间,严格遵守钱镠留下的治国理念,谨慎小心,从而守住了父亲的基业[3]。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则对钱元瓘的为人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他对待兄弟和善友爱,颇具仁慈之心。[7]但与此同时,学者也对钱元瓘喜好大兴土木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建造宫室超过了自己的权限,才招来了火灾的祸端。[1][2]
钱元瓘在一次作战中,手下的将领曹筠投奔敌军,导致吴越军队陷入劣势。钱元瓘骑马逃奔,后有敌军追击。走到一处高岸时,钱元瓘举起马鞭对天发誓,说如果上天帮助我,这匹马就能跃上岸边,否则我将被摔下马,战马奋力一跃,登上河岸,钱元瓘得以逃脱。[1][3][4]
钱镠在世时,钱元瓘对父亲十分孝顺,用心侍奉,不敢有所懈怠。钱镠性情严肃,且容易着急,每次召唤钱元瓘,都要求他立刻到。钱元瓘觉得系衣带等步骤过于繁琐,拖沓时间,便换成阔裤大袜,以便听候传唤。钱镠晚年时,将政事交给钱元瓘处理,钱元瓘对大小政事都亲自过目批阅,以至于手上起了老茧。为了更好地回答父亲的询问,钱元瓘也学习父亲年轻时的做法,在枕头旁放置粉盘,夜里想到什么就记录在粉盘上,以备父亲过问。[1][3][4]
钱元瓘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郊的玉皇山下,墓前有明嘉靖年间所立的“吴越国文穆王墓”碑。钱元瓘墓为石椁墓,分前、中、后三室。石椁用红色砂砾岩厚石板制作,封门和门框用大块石灰岩凿刻,连接处都作出榫卯。前室原施有彩绘,后室四壁雕刻图像,表面施有彩绘,上层为宽带状牡丹图案,中层为四神,下层为十二生肖神像。后室石椁顶部刻天文图,以北极星为中心,星象位置准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墓葬中还出土了一批秘色瓷,制作工整,有的瓷器还有贴金装饰。钱元瓘墓的壁画布局严谨,是吴越国陵墓制度的典型代表。[8][9][10]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父亲 | 钱镠 | 建立吴越国,被后唐和后晋朝廷封为吴越王,谥号武肃[1] |
母亲 | 陈氏 | 追赠晋国太夫人,谥号昭懿[11] |
妻妾[11] | 马氏 | 雄武军节度使马绰之女,初封越国夫人,后进封为吴越国庄睦夫人,谥号恭穆 |
吴汉月 | 中直指挥使吴珂之女,生钱弘俶,封吴越国顺德太夫人,谥号恭懿 | |
许新月 | 生钱弘佐。封吴越国夫人,谥号仁惠 | |
鄜(音fū)氏 | 生钱弘僔、钱弘倧,封鲁国夫人 | |
陈氏 | 生钱弘偡(音zhàn) | |
沈氏 | 生钱弘亿 | |
陈氏 | 生钱弘偓 | |
周氏 | 生钱弘仰 | |
崔氏 | 生钱弘信 | |
儿子[11][12] | 钱弘僎(音zhuàn) | 钱元瓘的长子,曾历任静海军节度使、温州刺史,封琼山侯 |
钱弘儇(音xuān) | 字智仁,本名弘偁,后改名弘儇,官至太尉、吴越国丞相,谥号节惠 | |
钱弘侑(音yòu) | 本姓孙,钱元瓘养子,封西安侯 | |
钱弘侒 | - | |
钱弘僔 | 原为吴越世子,后早逝,谥号孝献 | |
钱弘佐 | 原名钱弘佐,后改名钱佐,字元佑,吴越第三位国君,后汉赠谥号为忠献,吴越上庙号为成宗 | |
钱弘倧(音zōng) | 原名钱弘倧,后改名钱倧,字隆道,吴越第四位国君,在位期间,被内衙统军使胡进思软禁,被迫逊位,谥号忠逊 | |
钱弘偡(音zhàn) | 字惠达,官至检校太尉、宜德军节度使,封吴兴郡王。入宋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饮酒过度逝世,谥号恭义 | |
钱弘俶(音chù) | 原名钱弘俶,后改名钱俶,字文德,吴越末代国君。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俶奉旨入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被扣留,献出吴越疆土,被封为邓王,谥号忠懿[13] | |
钱弘亿 | 字延世,入宋后任奉国军节度使、检校太保,谥号康献 | |
钱弘仪 | 入宋后任检校太保,封开国彭城侯 | |
钱弘偓 | 字赞尧,官任衢州刺史 | |
钱弘仰 | 官任台州刺史,谥号成显 | |
钱弘信 | 字允诚,追赠昭化军节度使,谥号静宣 |
时间 | 作者 | 书名 |
2002年 | 何勇强 | 《钱氏吴越国史论稿》[14] |
2004年 | 吕春生 | 《吴越钱王》[15] |
2010年 | 李最欣 | 《吴越钱氏家族文化研究》[16] |
2019年 | 胡耀飞 | 《吴越国与吴越钱氏研究》[17] |
时间 | 剧名 | 饰演者 |
2006年 | 《吴越钱王》 | 钱泳辰[18] |
展开
[1](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M]. -: -.
[2](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吴越世家第七[M]. -: -.
[3]吴任臣. 十国春秋·卷七十九·吴越三·文穆王世家[M]. -: -.
[4]范坰、林禹.. 吴越备史·卷三[M]. -: -.
[5]华人德.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616.
[6](清)陆心源. 唐文拾遗·卷十一[M]. -: -.
[7](清)王夫之. 读鉴通论·卷二十九·五代中[M]. -: -.
[8]黄景略, 叶学明.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137-153.
[9]郑以墨. 五代吴越国墓葬制度研究[J]. 东南文化, 2010, (04): 66-73.
[10]杭州, 临安五代墓中的天文图和秘色瓷. 杭州、临安五代墓中的天文图和秘色瓷[J]. 考古, 1975, (03): 186-194.
[11]吴任臣.. 十国春秋·卷八十三·吴越七·列传[M]. -: -.
[12]吴任臣. . 十国春秋·卷八十·吴越四·忠献王世家、忠逊王世家[M]. -: -.
[13]吴任臣. . 十国春秋·卷八十一·吴越五·忠懿王世家上[M]. -: -.
[14]何勇强. 钱氏吴越国史论稿[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
[15]吴春生. 吴越钱王[M]. 浙江: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4: -.
[16]李最欣. 吴越钱氏家族文化研究[M]. 山东: 齐鲁书社, 2010: -.
[17]胡耀飞. 吴越国与吴越钱氏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18]吴越钱王 (2006)EB/OL.豆瓣电影. 2023-03-12[2023-05-0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0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