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儇自幼喜好玩乐,迷恋打马球,初封普王,宠信宦官田令孜。[4]咸通十四年(873年)年仅12岁的李儇继位,改元乾符,任命田令孜为神策军首领,将政事都交由他处置。[1]乾符(875年)二年,关东大旱,朝廷依然征收重税,私盐贩子黄巢、王仙芝率众起义,史称“黄巢起义”。[5]唐军不敌,李儇逃往巴蜀,在巴蜀利用地理优势及资源组织力量,号召各地节度使反攻黄巢起义军。[6]直到光启元年(885年)三月,平定战事返回长安。但经此一战,朝廷所能控制的地区只剩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光启二年(886年),邠[bīn]宁节度使朱玫挟持襄王李煴[lǐ yù],将其立为傀儡,李儇被尊为太上皇。[3]李儇于是号召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反攻朱玫,王重荣将李煴杀死。[7]光启三年(887年),李儇返京途中在凤翔驻跸[bì],神策军都头杨守立与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起战,李昌符战败逃窜。[8]光启四年(888年),李儇结束颠沛回到长安,三月初六日,27岁的李儇去世,葬于靖陵。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3]
李儇即位时唐朝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外有南诏侵略,内有农民起义,又喜好玩乐,将军政大权交给宦官[9]。[1][4][5]黄巢起义之后,各地方蚕食鲸吞,拥兵自重,都加速了统一王朝走向分裂的进程。[10]
李漼
父亲
惠安皇后
母亲
李震
儿子
李升
儿子
永平公主
女儿
唐兴公主
女儿
卫国文懿公主
姐姐
普康公主
姐姐
李晔
弟弟
元昭皇后
奶奶
郭顺仪
奶奶
李纯
曾祖父
左划查看更多
李儇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五个儿子,其母为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三年(862年)五月八日出生于长安宫中(今西安)。最初被封为普王,名李俨。[1]
李儇成长于深宫中,自幼喜爱玩乐,喜欢斗鸡、赌鹅,精通骑射、法算、围棋、赌博等游玩的营生。尤其迷恋打马球,有一次他对侍奉他的优伶石野猪称,他的马球技艺,应该可以考中击球考试的状元。石野猪回应他,如果主考官是尧舜这样的贤君,陛下怕是会被受到责难而落选。李儇听后大笑。[4]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十八日,唐懿宗病危,下诏将第五子李俨改名为李儇,立为皇太子,当天,懿宗驾崩。七月二十日,年仅十二岁的李儇即位,次年改元乾符。任命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为国公,二人一同住在宫中执掌朝政。[1]
李儇还是普王时,很亲近宦官田令孜。登基后越加宠信,将其提升为神策军中尉,还尊称其为“阿父”。李儇给陪他玩耍的乐工、伎儿的赏赐动不动就以万计,以致内府库藏空竭。田令孜还让长安商贾大量进封珍宝,以供李儇玩乐,商贾稍有怨言,便会交由京兆府杖杀。[1][5][9]
李儇即位当年,南诏派出大军攻打成都,将城内外劫掠一空。朝廷连续更换数个将领,直到曾平定交趾的高骈出征,才平定这次祸乱。李儇终日不理政事,悉数交给田令孜处置。田令孜专政,掌控了官员任命权,宰相沦落为听他指令的执行官。[1][5]
乾符元年(874年)正月,当时的翰林学士卢携曾上书为民请命,他在奏折中表明百姓的生活处境艰难,建议朝廷减免赋税,打开义仓救济百姓。李儇对卢携的上言和建议表示同意,下诏按卢携所说的施行,但官府最后并没有推行下去,李儇的诏令只是一纸空文。[5]
唐朝末年官盐价格昂贵,老百姓吃不起盐只能“淡食”,因此滋养了一批私盐贩子,他们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武装贩盐。[11]乾符(875年)二年,关东大旱,官吏强收租税,迫使服役,百姓苦不堪言,与官兵发生多次武装冲突。为了反抗,他们跟随王仙芝、黄巢等人,同年,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huáng kuí]和黄恩邺[yè]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史称“黄巢起义”。[1][3][5]
起义初期,朝廷各县级隐瞒不报,朝廷并不知情,各地方节度使只求自保,并不起兵镇压。黄巢军势力逐渐扩大。乾符三年(876年)九月,攻克汝州,直指东都洛阳;乾符四年(877年)二月,攻陷郓州[yùn zhōu](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乾符六年(879年)十月,农民起义军攻克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黄巢军一路南下,直抵中原。李儇虽对局势感到紧张,但依旧寻欢作乐。在准备逃离长安,任命剑南(今四川、云贵一带)和山南道(今湖北襄阳)节度使时,还使用打马球赌输赢的方式确定人选。[1][11][3][5][6]
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李儇召开会议商讨御敌策略,因为没有合适的策略,竟对着宰相们哭泣。田令孜上奏称,请求派遣左、右神策军中的弓弩手镇守潼关,他亲自前去任都指挥制置把截使抗击敌军。李儇认为神策军久不作战,无法起作用。田令孜则认为,玄宗李隆基也曾去四川避难,蜀中三川帅臣陈敬、杨师立、牛勖[xù]都是他的心腹,可以前往躲避。李儇听后命田令孜调动军队,前往潼关。随后任命他为左、右神策军内外八镇及诸道马都指挥制置招讨等使。[6]
十一月二十一日,黄巢起义军攻下洛阳,李儇于二十五日命兵马先锋使张承范等率领神策军弓弩手自京师出发,前往潼关抵抗。但神策军士兵都是长安富家子弟,只是挂名,从未参加过战阵,许多人用金帛雇佣居住在病坊的贫苦人代行,这些人并没有作战能力。[6]临行前,张承范向李儇进言,认为黄巢拥兵数十万,他们却连下拨粮饷的议论都没有听到,希望陛下可以调集精兵支援。李儇只是回答,援兵随后便到。[6]
十二月,黄巢起义军占领潼关,直逼长安。田令孜率领五百神策兵保护李儇由金光门而出,随行的还有福、穆、泽、寿四王和几个嫔妃,百官都不知情。[1]李儇等人先是逃往山南(今湖北襄阳),又逃往四川,一路跋涉最终于中和三年(883年)到达成都。不久,黄巢进入长安。李儇则在蜀地流亡四年之久。他任命田令孜为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制置左右神策护驾使,独掌军权。其在蜀地招募新军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分属于两神策。[1][6]
巴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战略防御与货物运输都非常便利。[10]李儇大量利用蜀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反击黄巢起义军。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积极组织对黄巢的打击,出身沙陀族的河东太原李克用也率兵入援以助朝廷,尤其是被僖宗委以京城四面行营都统的凤翔节度使郑畋[zhèng tián],得到了许多特权,更是积极组织围攻长安的黄巢。后来宰相王铎[duó]又被任命为诸道行营都统来发动对黄巢的进攻,原来在观望的其他藩镇,为了自己的私利也开始主动对朝廷表达忠心。[1][11][6][12]
而黄巢起义军因为自身缺陷,以及军粮不足等诸多问题产生分歧[11],有的将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形势开始逆转。起义军在唐朝官兵的镇压下节节败退,最终力尽败北。光启元年(885年)正月,李儇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但经过此次战役,各地藩镇占据本属于唐朝的底盘,拥兵自重。朝廷所能控制的地区只剩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7][1]
刚回到长安的李儇便又遭遇新的动荡,田令孜因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交恶,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王重荣于是求救太原李克用,双方联手将朱玫和李昌符击败。大军直逼长安,神策军溃败。田令孜再次带领李儇于光启元年(885年)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7]五月,群臣给李儇加尊号为至德光烈皇帝。此时,朱玫想劫持李儇,李儇却已逃走,于是他转而挟持患病没能逃亡的襄王李煴,于光启二年(886年)十月,在长安将其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僖宗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实为太上皇。[1][3]
这一变故使得各藩镇与朝廷关系产生了变化,僖宗以自己为正统,号召王重荣和李克用反攻朱玫,同时密诏朱玫的部下王行瑜,令其率众去往长安攻打朱玫。光启二年(886年)十二月,王行瑜进入长安,斩杀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在城中纵兵掳掠。襄王李煴被一些官员带领逃亡往河中,王重荣假意迎奉,随后杀死襄王李煴,将其首级送往李儇所在的兴元。[1][3][7]此事过后,田令孜被贬斥。李儇打算回到长安,光启三年(887年)返京队伍在凤翔停留,因为宫室没有修缮完工,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请求李儇驻跸在凤翔。[1]六月初六,神策军中的天威都头杨守立与李昌符二人争抢道路,李儇派宦官前去劝解,双方都不能罢休。初七夜里,李昌符带领军队焚烧李儇所在行宫,最终不敌杨守立,率领人马逃亡陇州。李儇任命李茂贞为陇州招讨使前去追击,在七月,将李昌符斩杀。[8]
光启四年(888)二月,李儇回到长安,二月二十日举行拜谒[yè]太庙仪式,颁布大赦,改年号“文德”。三月初二日李儇病情恶化,初六日在长安宫中的武德殿驾崩,时年二十七岁。群臣敬奉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同年十二月葬于靖陵(今陕西乾县铁佛镇南陵村)。[1][3][8]
中和三年(883年),李儇逃到成都,大批文人为了避难进入蜀地,进一步促进了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为五代文学的繁盛与生机做好了铺垫,蜀地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在文坛上大放异彩。除此外,巴蜀地区安定而包容的社会生活环境,使文人对蜀地产生了“回归”的情结,众多诗人在此写下诗句,获得声望。蜀地由此成为当时文人仕宦心中的避难胜地,为后来形成“自古文人皆入蜀”的观念,起到了桥梁作用。[10]
李漼,唐懿宗,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1]
惠安皇后王氏,唐懿宗李漼的贵妃,唐僖宗李儇的生母。[1]
李震: 建王,唐僖宗李儇长子。[13]
李升:益王,又名李陛,唐僖宗李儇次子。[13][3]
女儿:唐兴公主、永平公主。[14]
《旧唐书》: 国运将要走到穷途末路,国君年幼不成熟。强盗四起,各方雄豪互相斗争。天灾频发,百姓鲜有忠心的。等到回銮归正,英勇禁卫的功劳才能在朝廷中得到认可。[1]
《新唐书》:自从唐穆宗以来,已有八位皇帝,其中七位是被宦官所立。然而,唐朝的衰落并不仅仅是方镇的问题。因为朝廷执政,皇帝就是问题的根源,尤其是作为朝廷核心的皇帝,如果最初就是以错误的方法治理整个天下,那就是难以做到的了。在唐朝懿宗、僖宗之后,皆是昏庸无道。到了乾符年间,旱灾、蝗灾频繁发生,导致百姓起义,乱局再也控制不了,这或者也是天意所致。[3]
现代硕士研究生陈瑶著作《唐僖宗朝文人入蜀考论》中认为:唐僖宗即位之初,就面临一个危机四伏,即将破碎的王朝。他在宦官的扶持下登上皇位,此刻的阶级矛盾相较于唐懿宗时期已经进一步恶化,乾符元年爆发的农民起义,其后各地方蚕食鲸吞,拥兵自重,都加速了统一王朝走向分裂的进程。[10]
唐僖宗李儇喜欢声色狗马,斗鸡打球。在即位后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追求享乐,朝廷大事也以玩乐的形式做决策。李儇尤其喜欢打马球,甚至自称是球场上的状元。[4]僖宗在位期间著名的大宦官田令孜本是管御马的小官,因为常期陪李儇打球玩狗,深得李儇欢心,于是被越级提升为神策军将军,统率禁军。[9]
当时田令孜的哥哥陈令瑄与其心腹杨师立都想去富庶的地方担任节度使,但节度使只有一个,僖宗于是下令以马球赛决定任命结果。比赛异常激烈,宫女、宦官呐喊助威。陈敬瑄第一个击球进洞,于是得到了西川[a]节度使的职位。此风一开,很快传遍全国,从吏部一直到各地,群起效仿。[4][15]
僖宗聪明强记,喜欢骑马。宫中有一个叫作张浪狗的小官因为喜好歌舞且擅长马技,颇得僖宗赏识。有一天,张浪狗对僖宗说:“我没有好马可以骑。”僖宗便给他一百两,让其用于买马。此时,圣驾正从岐阳回长安,很少遇见好马。[16]
张浪狗在云阳县买到了一匹好马安置在宣徽南院,僖宗听说买到了好马便去观看,这匹马并没有被驯化,僖宗绕到马的左右,对浪狗说:“好马!好马!”马却忽然腾跃而起,踢到了僖宗的肋骨,僖宗因此昏倒,张浪狗连忙给他灌尿才让僖宗苏醒过来。僖宗回宫后又不愿说出此事,只说是气痛。僖宗因此卧床十二日,医治无效驾崩。[16]
唐僖宗李儇死后葬于靖陵。靖陵在乾县东北4.5公里铁佛公社南陵村,海拔806米,与乾陵相望。靖陵建立时,唐朝刚经历数场战争,王朝财政拮据,规模与制度都较于其他唐陵更为简单。[17]
靖陵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485米至510米,东西宽480米。封丘底部呈方形,边长40米,高8.6米;顶部也是方形,边长8米。1995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靖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租场,水平全长44.18米。陵内有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龙凤玉璧、玉佩、哀册玉残片等物,该陵多次被盗,破坏严重,墓内壁画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用来铺设棺床的石碑是乾陵陪葬者杨再思和豆卢钦望的墓碑,此二碑现存乾陵博物馆。[17]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靖陵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
2009年纪录片《大明宫》:谭杰饰演李儇[18]
2014年电视剧《大南迁》:孙瀚文饰演李儇[19]
2019年动画纪录片《关中唐十八陵》[20]
展开
[a]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和缅甸北部、湖北和河南的小部分。
展开
[1](后晋). 刘昫. 旧唐书: 本纪第十九·僖宗.
[2](北宋). 欧阳修. 新唐书: 卷十·本纪第十.
[3](北宋). 欧阳修. 新唐书: 卷九·本纪第九.
[4](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
[5](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
[6](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四·唐纪七十.
[7](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8](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9](北宋). 欧阳修. 新唐书: 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三·田另孜传.
[10]陈瑶. 唐僖宗朝文人入蜀考论[D]. 陕西师范大学, 2018年: 7-24页,65-73页.
[11]任士英.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年: 260-263页.
[12](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五·唐纪七十一.
[13](北宋). 欧阳修. 新唐书: 卷八十二·列传第七.
[14](北宋). 欧阳修. 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
[15]何必如. 唐僖宗声色狗马 李德裕毁寺灭佛[J]. 四川财政, 2023年, (02): 49页.
[16](明). 陶宗仪. 说郛: 卷三十三上.
[17]王双怀. 中国唐代帝陵 公元618-907年 [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 313-318页 .
[18]大明宫.豆瓣电影. [2023-06-20].
[19]大南迁.豆瓣电影. [2023-06-20].
[20]关中唐十八陵.豆瓣电影. [2023-06-2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