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昌起初为地方团练,在平定王郢之乱后,担任石镜镇将。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他阻止杭州刺史路审中任职,自己掌控杭州军政,后担任威胜军节度使。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将年号改为顺天。老部下镇海节度使钱镠听闻董昌称帝后率军讨伐他,双方先后激战数次,董昌皆不敌,被围困在孤城。[1][2]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五月,董昌被钱镠派人骗出城池,此后被带到西江(今杭州钱清江)处死(一说是自己投江而死)。[1][3][4][5]
董昌起初在杭州任职,为政还算清廉,后来又大量征收百姓钱财,为自己建造生祠,对于劝谏之人,更是直接处死。他僭越称帝的行为,引得朝廷不满,最终被老部下钱缪击败,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后世对他的评价,多是骄横、暴虐。[1][3]
董昌最初为地方团练,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四月,浙西裨将王郢发动叛乱,董昌将其击败,晋升为石镜镇将。[1][2]黄巢起兵作乱之初,掠夺浙东地区,董昌在偏将钱镠的建议下,伏杀黄巢先锋军数百人。之后都统高骈将董昌召至广陵(今江苏扬州),一直没有用兵平叛的意思,董昌便辞别归还,高骈此时又上表任董昌为杭州(今浙江杭州)刺史。[3]早前杭州山贼朱直作乱,官府招募了八县乡兵讨伐,董昌为首领。[4]之后董昌见天下渐乱,将各县郡的兵马集聚组成了八都,并任钱镠为都指挥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有矛盾,便派弟弟刘汉宥等人屯兵在西陵(今属浙江萧山),欲攻打董昌,钱镠率八都兵马大破他们的军营,刘汉宥逃走。同年刘汉宏率军来袭,董昌部将钱镠等人将其击败。[3][6]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刘汉宏又先后数次发兵攻打董昌,但都被董昌军击败。[4]刺史路审中前往杭州任职,董昌率领士兵阻拦,自己管理州中事务。镇海节度使周宝不能掌控他,便上表奏请他为刺史。[1]次年,唐僖宗派人调和董昌与刘汉宏的矛盾,二人皆不奉诏,不久董昌派钱镠击败刘汉宏,之后钱镠又攻破润州(今江苏镇江),击败自称留后的润州牙将薛朗。此后董昌升任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钱镠替代自己担任杭州刺史。[3][5][7]光启元年(885年),朝廷任董昌为越州刺史、镇东军节度、浙江东道观察等使。[3][5]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董昌被任为越州观察使。[3][8]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威武军将领王审知等率兵攻打福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妻弟派人求救于董昌,董昌与陈岩联姻,并派兵马救援。[9]
唐僖宗返回京师之时,董昌献上越地民众裴氏的藏书,来补充宫中的书籍。唐僖宗大喜,授予他担任诸道采访图籍使。执政初期,董昌为政清廉公平,民众安居乐业。当时唐王朝收不到各地的贡奉,唯独董昌坚持向朝廷输送贡奉。[1]
董昌常常在赋税之外,多征收数倍的财物,每十天派人向民众征收一次,每次征收黄金万两、白银五千以及一万五千匹越绫,并派遣五百名士兵押送,如果出现差错延期,就全体处死。[1]朝廷收到董昌的贡奉,认为他是忠臣,先后授予他司徒、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的职务,赐予陇西郡王的爵位[a]。董昌看完诏书,赏赐使者一个字一匹缣,随后他依照制度在境内任用官员。[1][2]
开始执政时,董昌取消了对盐的专卖,以此来取悦民众,使得民众得以丰衣足食。后来法律越来越严苛,鞭笞的刑罚一次就有上百下,董昌常常会因为小的过错就屠灭他人整个宗族。[1]
董昌向朝廷请求越王的爵位,但朝廷只赐给他郡王的职位。董昌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自己已经贡奉很多财物给朝廷,为什么朝廷还舍不得将越王的爵位给他。随后董昌声称既然朝廷舍不得给,那么他就自己去拿。董昌的属下为了满足他的欲望,劝他称帝。当时民间谣传世道将要发生变化,周围几个县的民众都呼喊着要董昌称帝。[1]
董昌对此表示,自己在时机到了的时候,就会顺应天意民心称帝。他的属下吴繇、秦昌裕、卢勤、朱瓚、董庠、李畅、薛辽和术士应智、王温、巫韩媪都纷纷附和他。[1][3]各地的官员和民众纷纷献上祥瑞,开始的时候董昌赏赐这些人数百缗钱财,后来献的人多了,就降低到五百、三百。山阴的一个老人向董昌献上民谣“欲知天子名,日从日上生”,暗指董昌要当天子。董昌听闻后大喜,赐给他一百匹缣,并且免除他的赋税和劳役。[1]
董昌命令方士朱思远筑造祭坛祭祀上天,又假装说晚上的时候有符箓从天空降落,绿纸红字谁都看不懂。董昌表示谶言“兔子跳上金床”是指自己,因为他出生于卯兔年,并且在次年的卯兔年卯日卯时会称帝。[1][9]门客倪德儒向董昌进言,表示董昌的署名文字和执掌越地祸福的罗平鸟很像,随后又拿出罗平鸟的画像给董昌看,董昌看后十分高兴。[1]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召集部下商议称帝,节度副使黄碣、会稽令吴镣、山阴令张逊反对,三人被董昌杀死。[1]二月,董昌登基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年号为天册,自称为圣人,铸造了一枚印玺,上面写着“顺天治国之印”,又拿出民众所献出的十几个铜印、铅印、石印和鸟兽龟蛇,放在一起说是祥瑞。[1][7][10]
董昌下发的诏书,都亲自写上姓名,因为皇帝不会在诏书上署名,其下属出言提醒,董昌则认为不写他的姓名,百姓便不知皇帝是他。[1]董昌将前杭州刺史李邈、前婺州刺史蒋瑰、两浙盐铁副使杜郢、前屯田郎中李瑜担任丞相,吴瑶等人担任翰林学士,李畅之等人担任大将军,并写信告诉钱镠称帝的事情,封他为两浙都指挥使。钱镠回信劝说董昌不要称帝,董昌无视他的信件。[1][3]
钱镠见董昌没有悔改,便率领三万士兵讨伐他,到迎恩门前再次劝说董昌,表示董昌如果改正,自己就率领军队回去。[1][11]董昌感到害怕,送给钱镠两百万犒赏他的军队,并将部下应智、王温、韩媪、吴繇、秦昌裕抓起来交给了钱镠处置。钱镠率军返回,朝廷念董昌输送贡奉的功劳,原谅他称帝的过错,命董昌返回老家。董昌老家在杭州,而此时的杭州是钱镠地盘,因此钱镠向朝廷上表,认为董昌的罪行不可以被赦免。[1]之后钱镠便再次率领军队讨伐董昌,围住城池建造营垒。董昌将朱思远、王守真、卢勤等人交给钱镠,希望以此求得和平。唐昭宗派遣李重密前往犒劳钱镠,将董昌的官职爵位全部削除,任命钱镠为浙东道招讨使。[1]
董昌派遣使者向淮南的杨行密求援,杨行密派遣将领台濛包围苏州,安仁义、田頵攻击杭州。董昌派遣将领徐淑会合杨行密的将领魏约围攻嘉兴,钱镠派遣徐淑顾全武驰援嘉兴。[1][11]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杨行密派遣安仁义攻击湖州,企图策应董昌。钱镠派遣武勇都指挥使顾全武、都知兵马使许再思守卫西陵,安仁义不能渡过河流只得返回。二月,皇帝听从杨行密的建议赦免了董昌,并恢复他的官爵。但是钱镠没有听从,继续攻打董昌。三月,顾全武派遣攻击余姚,董昌派遣将领徐章增援,被顾全武活捉。董昌派出士兵侦察,如果回来报告钱镠的军队强盛,就会被斩首示众,相反报告钱镠的军队差的,可以获得赏赐。之后董昌部将袁邠率领馀姚投降钱镠,顾全武、许再思等人率领军队抵达越州城下。董昌无奈削除了自己的帝号,向众人表示越人劝他当天子,实在没什么好处,现在他还是当回节度使。[1][3][4][11]
此后顾全武率领军队攻击董昌,但一直没有攻克。正巧这时杨行密的部将台濛攻克了苏州,钱镠听从顾全武的意见,加强了攻城的力度,董昌在城中按照人口来征集钱财,连发簪、耳环都用来补充军用。董昌的侄子董真很得人心,董昌听信谗言将他杀死,大家就开始不再听命董昌。[1]董昌打算减少士兵的口粮来犒赏外军,属下们更加怨恨他,便倒戈攻击董昌,董昌退守子城。钱镠派遣董昌以前的部将骆团入城劝降,骆团称奉皇帝诏令,接董昌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居住,董昌听从了骆团的话投降,顾全武将他带到西江斩杀(一说投江而死[b]),尸体丢到江中,头颅送往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他的部下李邈、蒋瑰等上百人也一同被杀。[1][10][11]
《新唐书》中评价,董昌起初廉政公平,所以其治所百姓安居乐业。[1]
《资治通鉴》中评价董昌担任节度使时,为政严苛暴虐。[9]
《吴越备史》中评价,董昌在余杭一带为官时,廉洁节俭,后来变得骄横荒淫,而且暴虐。[4]
侄子:董真,被董昌所杀[11]
随着势力的扩大,董昌逐渐开始变得自高自大,假托神灵来迷惑众人。给自己建立生祠,以香木雕刻身躯,内部放置黄金玉石和丝绸作为五脏六腑。雕塑身穿冕服而坐,妻妾塑立在身旁伺候,各种优倡在前面奏乐,门外排列着守护的士兵。[1]
董昌辖下有人贡奉了一匹土马放入生祠,哄骗董昌说祭祀后,土马发出嘶鸣的声音,并且流下汗水。董昌表示只要有人祭祀雕像,自己就会感应到,随后又赏赐了撒谎的那几人。董昌属下有个门客以名士吴隐之的例子劝谏,董昌听到之后,大怒地说:“怎么能拿我和吴隐之相比!”于是将门客捉到生祠肢解杀害。[1]
有一次五千多户人家触犯法律,要被全族诛杀,董昌向这些人表示,效忠自己即可免罪。众人听后都纷纷同意,董昌用丰厚的待遇养着这些人,称之为感恩都,在他们的手臂刻字并发誓。凡是有民众发起诉讼,董昌都不审查案情,直接和他们赌博,输了的人就杀死,他所任用的人也都是赌博得胜的人。[1][3]
2006年电视剧《吴越钱王》:徐锦江饰演董昌[12]
展开
[a]《新五代史》记载,朝廷设立了越州威胜军,任董昌为节度使、封陇西郡王。[3]
[b]《新五代史》记载,董昌在江上投水而死。[3]
展开
[1](北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北宋: 列传第一百五十.
[2](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五十三.
[3](北宋)欧阳修等. 新五代史. 北宋: 吴越世家第七.
[4](吴越)钱俨. 吴越备史. 北宋: 卷一.
[5](后晋)刘昫. 旧唐书. 五代: 本纪第十九下·僖宗.
[6](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五十五.
[7](北宋)薛居正. 五代史. 北宋: 世袭列传二.
[8](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五十六.
[9](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五十九.
[10](北宋)欧阳修. 旧唐书. 北宋: 本纪第二十上.
[11](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六十.
[12]吴越钱王.豆瓣. 2006[2023-03-1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8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