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的父亲王逖勤随成吉思汗西征,班师后带妻子驻军秦陇(今陕西甘肃),后王逖勤举家迁到中山府(今定州市),王实甫在此出生。王实甫自幼聪慧,诗词歌赋出类拔萃,且精通音律。成年后经父亲朋友举荐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因不满官场龌龊,愤而辞官,开始他的戏剧创作。[2]
王实甫所作杂剧今知共有十四种,现存者三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仅存残曲者二种:《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贬茶船》;[4]存有剧目者九种:《双蕖怨》《矫红记》《诗酒丽春园》《赵光普进梅谏》《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作宾客陆绩怀桔》《才子佳人多月亭》。[5]
王实甫《西厢记》取材唐代传奇《莺莺传》,以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为蓝本,演为五本二十一折的长剧,在当时杂剧中,号为“天下夺魁”,[1]《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对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
王实甫是杂剧《西厢记》的作者。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河北定兴人。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杂剧的勾栏。显然,王实甫是熟悉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收《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署为王实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可知其六十岁时已退隐不仕。但曲中又有“红尘黄阁昔年羞”、“高抄起经纶大手”,则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与杂剧作家王实甫并非一人。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退隐。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断他至少活到60岁。这首散曲又见于《雍熙乐府》,未署名。因此,学术对它的作者是谁有不同看法。
《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的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争。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韩彩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对王实甫曲目,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娇红记》非出王手,或认为《诗酒丽春园》亦非王作,还有人认为今存《破窑记》是关汉卿的作品,但都非定论。明清时代还有王实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阳府调狗掉刀》的著录和传闻,均不可靠。此外,自明代开始,出现《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或关作王续等说法,也都不可信。
王实甫还有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西厢记》在王实甫现存的3种杂剧中,5本21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出版作品
作品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西厢记:白话今译本 | 华龄出版社 | 1997年11月 |
《西厢记》稿本,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原作手稿,简称《王实甫稿本》。该手稿本书边微卷泛黄残旧,是一部写满21个筒子页墨迹的原稿(含2片散页)。原为清初王府旧藏,钤有胤祉“诚府珍赏”印。王实甫书法行中带草,风神潇洒,钩乙涂抺信手拈来,自然流畅,表现出作者非凡的书法功底和文学修养。稿本黄麻纸,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计20个筒子页(40面);另残页2片,小楷娟秀古雅,笔墨精妙,是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7]
《西厢记》文化研究学者雷建德说:“这次展出的是难得一见的《西厢记》稿本,也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时的原作手迹,目前国内业界尊称其为《王实甫稿本》。”[8]
展开
[1]王实甫.学习强国. [2023-12-29].
[2]王实甫.定州市人民政府. 2021-04-08[2023-12-29].
[3]张源潮. 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研究述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125. DOI:10.16207/j.cnki.1001-5957.2013.s3.016.
[4]张源潮. 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研究述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125. DOI:10.16207/j.cnki.1001-5957.2013.s3.016.
[5]王实甫.中华典藏. [2023-12-29].
[6]张悦. 从《宋元戏曲史》看元代杂剧的戏剧艺术——以王实甫《西厢记》为例[J]. 艺术教育, 2017, (Z8): 148-149.
[7]老农祖居发现元代《西厢记》珍贵稿本 为海内孤本.新浪. [2022-12-08].
[8]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首展新西兰.中国日报网. [2023-02-1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6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