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洵自小深受神宗宠爱,神宗欲立其为太子,遭群臣反对,引发万历朝近十五年的国本之争[4]。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才册封朱常洵为福王,花费高额为他成婚、建造宫殿。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前往封地洛阳就藩,神宗赏赐诸多田地、财宝给他,朱常洵还在藩地设店卖盐,禁止当地买卖其他地区的盐,导致边饷不足,神宗也不阻止他。神宗去世后,他整日纵情声色,与歌舞为伴。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入洛阳,将朱常洵杀害,享年56岁[1]。[2]朱常洵长子朱由崧称帝后,追谥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陵号熙陵。明昭宗追封其为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3]
1986年,河南孟津文管所收集朱常洵墓志铭,上载朱常洵为人敦厚和善,有东平河间之风。[1]《明史》记载他利用神宗宠爱在藩地赚取钱财,整日纵情享乐。[2]有死后被煮成“福禄宴”的轶事广为流传。[1][5]
孝诚恭皇后
妻子
朱翊钧
父亲
郑贵妃
母亲
朱由崧
儿子
弘光陵
儿子
朱常洛
哥哥
朱常溆
哥哥
朱轩嫄
姐姐
朱轩媖
姐姐
朱轩姞
姐姐
云和公主
姐姐
朱轩妫
姐姐
左划查看更多
朱常洵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明神宗的第三子,母亲是郑贵妃,深受神宗宠爱。[2]据《先拨志始》记载,郑贵妃与神宗曾在道教庙宇中,立下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誓言。[6]
朱常洵诞生前,神宗已有皇长子朱常洛,朱常洛的母亲不受神宗宠爱,生下皇长子后也没得到晋封,朱常洵的母亲却在生子后封为皇贵妃。[7]神宗久不立太子的行为引起朝臣怀疑,大臣纷纷就此事上奏,请求神宗立长子为太子。神宗则一再拖延,与朝臣就国本之争展开了十多年的争执,许多官员被相继贬官放逐,但依旧有人上奏反对。[2][8][4]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十五日,在朝臣的一再请求下,神宗终于立朱常洛为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9],赏赐富庶的洛阳为其封地。朱常洵成婚时,其婚礼的费用高达三十万,还为他在洛阳花费二十八万建造宫邸,费用超过规定的十倍。[2][10]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有妖书称郑贵妃和一些大臣勾结,想立朱常洵为太子。神宗大怒,下令彻查妖书作者,此案牵涉者甚多,但最终被推到了一个曾散步相关谣言的无赖身上。[11]郑贵妃和朱常洵都没有受到波及,神宗的宠爱也没有减少。[12]但请求朱常洵去往藩地的奏折越来越多,神宗仍置之不理。[2]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百户[a]王曰乾告发有人谋反,要对朱常洛不利,言辞都指向贵妃,认为贵妃是幕后主使。神宗知晓后非常气愤,大学士叶向高于是劝谏皇帝,尽快派福王前去就藩,才能平息谣言。[8][12]直到次年二月,神宗终于命朱常洵启程去往藩地[13]。临行前,神宗特将他召回四次,并且嘱咐他每三年回一次京城。[2]
万历年间,神宗每月都能从遍布天下的税使、矿使手中得到无数财宝,其中大部分都赏赐给了朱常洵。朱常洵去往藩地前,神宗特赐他庄田四万顷。此举被部分官员上书力争,认为不妥。朱常洵也上奏推辞,神宗才为其减去一半庄田,因为洛阳的肥土不足,又选取山东、湖广地界的肥沃之地加以补充[14]。朱常洵还上奏请求得到宰相张居正逝世后的家产,以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dí]洲的杂税,四川地区的茶税、盐井专卖权,神宗皆应允了他。得到这些资产后的朱常洵,并没有收敛,他的伴读、承奉诸官,借管理庄田的名目在黄河南北、齐楚等地来去,引起当地纷乱,让百姓的生活没有安宁可言。[2]
此外,朱常洵还请求得到淮盐引,在洛阳开设店铺与民众进行交易。朝廷派下来的宦官前往淮、扬供盐,他们便以福王名号从中剥削侵吞,要求得到更多乃至数倍的盐。朱常洵为了将这些盐售出,强令洛阳百姓购买他的淮盐,不准食用从前使用的河东盐,并且不是从他的店铺流出的食盐,都被禁止销售。河东盐引因此被阻止通行,致使河东地区饷银不足,边境地区税收受到影响。有朝臣因此请求改将河东盐供给福王,且不能售卖给百姓,但这个建议没被神宗采纳。久居深宫的神宗,对于朝臣的奏章一律不予查看,唯独将朱常洵的使者在门籍中记名,方便使者可以直接从中左门进入宫中。朱常洵早上的奏章,晚上便会被神宗批阅采纳,并且是让朱常洵满意的答复,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年终之时。[2]
崇祯帝即位后,朱常洵依旧受到优待,地位尊贵。他整日在洛阳的王宫内畅饮纵乐,终日与美色、歌舞为伴。当时陕西境内有流寇四处作乱,河南还发生大旱及蝗灾,百姓生存艰难,都说是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比皇宫还要富有。去支援的援兵路过洛阳时都宣扬,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他们饿着肚子死在贼兵手里。南京的兵部尚书吕维祺听说后,将其中利害关系告知朱常洵,朱常洵却毫不在意。[2]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已经攻陷到洛阳附近的宜阳。[15]次年正月,朱常洵将守城的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召入王宫中,设宴款待他们,席间对他们三将礼遇有加,希望他们可以在李自成攻城时奋勇迎敌。数日后,起义军来攻城,朱常洵又拿出千金招募勇士,这些勇士手持长矛冲入起义军营帐,震慑了起义军,才使他们有一些退却。[2]
崇祯十四年(1641年),当日夜半时分,王绍禹忽然出现在城墙上与起义军相谈,言状欢愉,随后杀死城墙上的士兵,放火焚烧城楼,打开北门放起义军入城。朱常洵闻知后立刻逃命,用绳子吊着逃到城外,躲藏在迎恩寺中。[2]第二天,朱常洵便被起义军找到,连同吕维祺一起被抓。吕维祺对朱常洵说名节很重要,不要做出羞辱自己的事情。朱常洵看见李自成非常恐惧,乞求可以放过他。李自成不为所动,当即责备朱常洵的种种过失,说他剥削穷人,因他受到寒冷饥饿的人太多[16],便杀害了他[15],享年56岁[1]。他的两名侍从见朱常洵遇害,趴在他的尸身上哭泣着喊道,希望能得到朱常洵的尸身,他们可以粉身碎骨。起义军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给了一副棺木安葬朱常洵,两名侍从随后自缢而死。[2]朱常洵王宫内的财宝全都被李自成分发给民众,赈济灾民。[15]朱常洵的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崧则逃到怀庆。[2]
朱常洵被起义军杀死的事情传到京城后,崇祯帝十分悲痛,下令辍朝三日,杀死了叛变的王绍禹[15]。下旨厚葬朱常洵,一切丧仪都比其他藩王更厚重,赐谥曰“忠”,为其立庙、建坊、赐匾额,表彰他的忠烈行为,并且竖碑纪念他的事迹。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八日下葬在邙山之原。[1]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17],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定年号“弘光”。[18]追谥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特地在南京建陵,名熙陵。不久,改称贞纯肃哲圣敬仁懿孝皇帝。后来明昭宗(永历帝)追封其庙号为恭宗,谥号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3]
朱常洵死后,尸身下落一直流传是被李自成的军队分而食之。《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李自成设置酒宴,将朱常洵的尸身分给士兵吃掉。[15]这种说法至今仍在流传,但在《明史》中记载李自成杀害朱常洵后,还给其侍从棺木用以安葬他。[2]1986年,福王朱常洵圹[kuàng]志被河南省孟津县文管所收集,上面记载朱常洵死后被厚葬,比其他藩王还要贵重。考古教授李献奇认为,结合《明史》记载,可见其尸身已在当时下葬,并不是其他书籍中记载的尸体被分食。[1]
父亲:明神宗朱翊钧[2]
嫡母:孝端皇后王氏[7]
生母:郑贵妃[2]
正妃:邹氏,明安宗即位,上尊号“恪贞仁寿皇太后”[3]
次妃:姚氏,弘光帝生母追谥“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太后”[3]
明安宗朱由崧,南明拥立的首位皇帝。[3]
颖冲王朱由榘[jǔ][19]
德怀王朱由桦[19]
清人张廷玉著《明史》评价:朱常洵整日在王宫畅饮纵乐,终日与美色、歌舞为伴。[2]
朱常洵之子朱由崧为其墓志铭写:朱常洵敦厚和平,亲贤乐善,对士大夫有礼,被人称有东平河间之风。[1]
李自成攻进洛阳后,因为朱常洵足有三百六十余斤重,没能跑远,被李自成抓住。朱常洵被抓后,乞求李自成能放过他。但李自成却非常厌恶他,还把他的肉割下来,剁成碎肉和鹿肉拌在一起,在宴会上分给将士吃,号称“福禄宴”。[5]但他的尸体并没有被吃完,有两个太监跑去哭祭,李自成于是允许他们将朱常洵埋葬,下葬后这两个太监便自尽了。[15]
朱常洵死后,被葬于邙山之原。其子朱由崧称帝后,为其在南京立庙,墓园称熙陵。[3]1924年,河南省孟津县南麻屯乡庙槐村南500米处出土了福王朱常洵圹志,因战火波及,辗转流失。直到1986年,此圹志被河南省孟津县文管所收集,上刻有朱常洵墓志铭。圹石高79、宽79、厚10厘米,志文楷书21行,满行25字,由其子朱由崧撰文,篆书“明福忠王圹志”。[1]
2000年电视剧《侠女闯天关》:林健寰饰朱玉龙(原型为朱常洵)[20]
2007年电视剧《明宫谜案》:史良(少年)、宗峰岩(青年)饰演朱常洵[21]
2010年电视电影《大明嫔妃之选秀》:朱一龙饰演朱常洵[22]
展开
[a]百户:明朝官职
展开
[1]李献奇,张钦波. 明福王朱常洵圹志[J]. 中原文物, 1987年, (03): 47-49页.
[2](清)张廷玉. 张廷玉. 明史: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
[3]钱海岳. 南明史[M]. 中华书局, 2006年: 卷二十六·1405页.
[4](清). 张廷玉. 明史: 列传一百零六·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传.
[5](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 卷下.
[6](明). 文秉. 先拨志始: 卷一.
[7](清). 张廷玉. 明史: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8](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六十七.
[9](明). 明神宗实录: 卷三百六十四.
[10](明). 明神宗实录: 卷五百一十六.
[11](清). 张廷玉. 明史 : 列传卷一百九十三. 宦官传.
[12]张廷玉. 明史: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13](明). 明神宗实录: 卷五百一十七.
[14](明). 明神宗实录: 卷五百零八.
[15](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七十八.
[16](清). 郑廉. 豫变纪略: 卷四.
[17](清). 张廷玉. 明史: 本纪·卷二十四.
[18]顾诚. 南明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 52-56页.
[19]柏杨.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下[M]. 人民文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598-600.
[20]侠女闯天关.豆瓣电影. [2023-06-17].
[21]明宫谜案.豆瓣电影. [2023-06-17].
[22]大明嫔妃之选秀 .豆瓣电影. [2023-06-1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