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是后赵皇帝石勒父亲的养子,跟随石勒征战四方,军功卓著。前赵太和三年(公元330年),石勒继位,任石虎为中山王。石勒逝世后,其子石弘继位,石虎独揽大权。后赵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虎自称大赵天王,杀害石勒的妻妾儿女,夺取王位。石虎统治期间,不断出兵,对外扩张,百姓民不聊生。后赵太宁元年(公元349年),石虎正式称帝,同年因病逝世,谥号武帝,庙号太祖,安葬于显原陵(今河北邢台百泉村)。[3][1]
石虎在位期间,对外不断征战,提高了后赵的军事实力,并继承了石勒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得后赵的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但后赵长期战乱不断,加之石虎的多数政策劳民伤财,使得后赵民不聊生,最终加速了后赵的灭亡。[4][5]
郑樱桃
妻子
安定公主
妻子
石鉴
儿子
石遵
儿子
石世
儿子
石韬
儿子
石祗
儿子
石宣
儿子
石邃
儿子
石斌
儿子
石琨
儿子
石苞
儿子
左划查看更多
石虎,字季龙,生于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其祖父为石㔨(音bèi)邪,其父名为石寇觅。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将其视为己子抚养。西晋太安年间,石勒被人拐卖,稍后石虎与石勒之母王氏也丢失。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司空刘琨找到了王氏与石虎,将其送还给已脱离奴隶身份并发迹的石勒。[1][2]
石虎被送还给石勒时,年仅十七岁,性情残忍,喜好狩猎,不遵法度,成为军中之患。石勒认为石虎凶暴无度,应杀了他以绝后患,而母亲王氏尽力劝说石勒稍加忍耐,才劝止了石勒。石虎十八岁时,稍微收敛了性情,拉弓骑马都很迅捷,石勒任命他为征虏将军。但石虎依然性情酷虐,看到军中有勇猛机智的人,便借故杀害。石虎在征战时,时常坑杀城中百姓,石勒曾多次斥责,石虎并不听从,依然我行我素。[6]
由于石虎善于驭下,作战勇猛,部下对他十分尊敬,因此石勒十分宠信他,专门委派他负责征战事宜。[1]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准备攻打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派遣石虎率兵前往前线,在路上遇到了西晋的运船,石虎手下的将士试图攻取,未果。次年,石勒又命石虎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附近),石虎大获全胜,定襄侯刘演败逃,附近的流民纷纷投降。其后,石勒命石虎镇守邺城。[7]
此后的几年间,石勒不断率兵对外攻伐,而石虎作为石勒手下的大将,四处征战,军功卓著。石虎曾奉命前往廪(音lǐn)丘(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攻打东晋将领刘演,东晋幽州刺史段匹磾(音dī)派弟弟段文鸯率兵支援,石虎攻下廪丘,俘获刘演之弟刘启,刘演仓皇而逃。[8]石虎也曾率兵围困谯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进攻平阳(今浙江省平阳县),多次在战争中取得胜利。[9]
前赵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石勒派石虎在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迎击鲜卑,石虎大败鲜卑,斩杀二万余人,俘获部众三万余人。此前,石勒的部下左、右长史张敬、张宾等曾劝谏石勒自立为王,石勒并未听取他们的意见。光初二年(公元319年)十一月,部下再次进谏,石勒便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赵王、领冀州牧,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即位称帝,正式建立后赵,改元为赵王元年。石勒继位后,任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各种军务,不久又命石虎担任骠骑将军、侍中、开府,赐爵为中山公。其余群臣也分别授官进爵。[10][11]
石勒建立后赵之初,多次向东攻打东晋。石虎奉命前往厌次(今山东德州)进攻东晋幽州刺史段匹磾,相继俘获了段匹磾的部下段文鸯、邵洎(音jì)等人,段匹磾归附后赵,幽州(今京津一带)、冀州(今河北省衡水市)、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皆归入后赵领土。[6][1]
次年,石勒又派石虎率兵攻击东晋将领徐龛,徐龛坚守城池,不与之战,石虎便筑起围墙围困徐龛。七月,石虎攻下泰山(今山东泰山),俘获徐龛,将其送往襄国,后赵领土再次东扩。[6][1]
向东扩张领土后,石勒又计划攻击前赵。光初八年(公元325年),石虎率兵四万与前赵将领刘岳在洛水(今南洛河)以西交战,刘岳兵败,退至石梁(今安徽省石梁县),石虎命人修建栅栏和壕沟围困刘岳。前赵皇帝刘曜亲自率兵救援刘岳,石虎率兵三万迎击。刘曜在金谷(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驻扎,军队在夜里被惊扰,士兵多有逃散,于是退守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此后,军队再次在夜里被惊扰,刘曜只得退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六月,石虎攻下石梁,擒获刘岳及其部将,都押送到襄国,坑杀其士卒九千人。[12][6][1]
其后,东晋将领李矩的部下崔宣率领部众归附后赵,司、豫、徐等州(今山西南部、河南、江苏北部一带)皆归于后赵,后赵领土大大扩张。[1]
经过几年攻伐,后赵国力强盛,石虎于后赵太和元年(公元328年)再次率兵进攻前赵。刘曜派河间王刘述调遣氐族、羌族的部众屯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自己率领军队前来支援。石虎担忧自己无法应对,引兵退去。八月,刘曜在高侯(今山西省运城市)与石虎交战,石虎大败,刘曜乘机占据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十二月,石虎率兵进攻前赵中军,石勒的养子石堪、石聪等各率兵八千进攻前赵的前锋,大败前赵军队,俘获刘曜,斩首五万余人,洛阳重新归于后赵。[6]
太和二年(公元329年),前赵南阳王刘胤率兵从上邽(今甘肃省清水市)前往长安,多地起兵响应,石勒命石虎前去迎击。九月,石虎大败前赵军队,俘获前赵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等人,尽数杀害。石虎将前赵的文武官员、大族等九千余人迁徙至襄国,又在洛阳坑杀民众约五千人。其后,石虎又进攻羌族的集木且部,将其击退,平底了秦州、陇西地区。[1]
太和三年(公元330年),石勒自称为大赵天王,改元建平,任次子石弘为骠骑大将军、大单于,任石虎为太尉、尚书令,将其晋升为中山王。石虎认为自己军功累累,理应担任大单于一职,对石勒的决定非常不满,以至于到了“令人气塞,不能寝食”的地步。后赵建平三年(公元332年),石勒命石弘参与政务,只有涉及到征伐决断的大事才呈给石勒决定,石虎更加怏怏不乐。[1]
建平四年(公元333年),石勒病重,石虎进宫服侍左右,假传诏令,命群臣及亲戚不得入内,因此宫外无人知晓石勒的病情。七月,石勒因病逝世。石虎劫持太子石弘,将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逮捕下狱,又召石虎之子石邃带兵入宫,文武官员纷纷逃散。石弘自言软弱,想要将王位禅让于石虎,但石虎拒绝继位,于是石弘继位,大赦天下。八月,石弘任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将魏郡(今河北省临漳县)等十三郡划分为石虎的封国,命他总理朝政。石虎将妻子郑氏立为魏王后,将长子石邃立为魏太子,又依次分封诸子为王。石虎将石勒在位期间管理政事的官员调任为闲职,将自己的僚属亲信安插为朝廷命官。刘太后与彭城王石堪密谋起兵反叛,计谋被石虎得知,石虎将其废黜杀害,尊石弘之母程氏为太后。[6]
十月,镇守关中的河东王石生、镇守洛阳的石朗起兵讨伐石虎,石虎命魏太子石邃留守襄国,自己率兵进攻,在金墉(今河南洛阳附近)俘获石朗,将其斩首,又勾结鲜卑族,一起攻打石生,石生被部下所杀,其军队归附石虎。[6][1]
建平五年(公元334年),石弘带着玉玺到魏宫,请求将王位禅让给石虎。十一月,石虎将石弘废黜为海阳王,自称居摄赵天王,决定次年改元为建武。其后,石虎将石弘、太后程氏及石勒诸子幽禁于崇训宫,尽数杀害。[1]
石虎即位后,不理政务,只关心营缮宫室,自己享乐。[2]
建武二年(公元336年),石虎在襄国建造太武殿,装饰极尽奢华,又在邺城建造东、西宫,挑选民女安置其中,教授她们占卜星象、骑马射箭,置女太史和杂技乐舞者。石虎还选取一千名女子为仪仗侍从,手执羽仪,鸣奏音乐,跟随自己游玩宴饮。石虎在太武殿前建造高楼,用于登高瞭望;在楼下建造射场,饮酒作乐;在邺城中漳水以南建造高台,训练军队。[1][2]
石虎命牙门将张弥将洛阳的九龙、翁仲等铜像运送至邺城,又在邺城南面建造桥梁,因从事劳役的民众饥饿难忍,工程才停止。[1][2]
石虎喜好狩猎,时常晨出夜归,微服出巡,还将从灵昌津以南至荥阳东的阳都划为猎场,命御史看守,有擅入者便将其定罪。御史借机牟利,诬陷百姓擅入猎场、伤害禽兽,将其处刑,从而抢夺百姓家中的女子和牛马。[1][2]
太子石邃素来骁勇,石虎很宠爱他。石虎即位后,沉溺于酒色,喜怒无常。石虎命石邃决断政事,选任官员、祭祀宗庙皆由石邃负责,只有征伐、刑法大事才由自己决定。但石邃禀报政事时,石虎便说小事不值得禀报;有时石邃未去禀报,石虎又责问他为何不报,于是时常斥责乃至鞭笞石邃。[1][2]
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虎自称大赵天王,册立王后郑氏为天王皇后,立石邃为天王皇太子,大赦天下。其后,石虎更加骄恣无道。[6]
石邃心中不满,想要杀死父亲,自立为王。建武三年(公元337年)七月,石邃假称生病,不理政务。石虎本想亲自前往探视,但高僧佛图澄进谏,建议石虎不去东宫,石虎便命身边的女尚书前往察看。石邃将她唤至近前,乘机拔剑袭击。石虎得知后,十分愤怒,将石邃的部下李颜等抓捕审问,将石邃幽禁于东宫。不久,石虎赦免了石邃,在太武东堂接见他。石邃来到东堂后,并未向石虎请求恕罪,没多久便要离开。石虎责问石邃为何不朝拜自己,石邃不顾父亲之言,径自离开。石虎大怒,将石邃废黜为庶人,随即又将石邃和妃子张氏等人杀死,石邃的宫臣门党等二百余人也被杀害。其后,石虎将次子石宣立为太子,将石宣之母杜昭仪封为皇后,将皇后郑氏废为东海太妃。[1][2]
石虎在位期间,不断发动战争,企图扩充领土。经过与前燕和段辽的交战,后赵巩固了并州以北地区的统治;此外,石虎还通过攻打朔方鲜卑,巩固了后赵在鲜卑的统治;石虎也曾尝试率兵与前凉、东晋等政权交战,短暂地占有了邾城(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等地,但不久之后,后赵军队撤离,这些地区重归东晋、前凉等所有,后赵的领土并未得到扩张。石虎的对外征战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后赵的领土,但连年征战也使得后赵国力衰微。[13]
石虎子嗣众多,而他对自己的儿子石韬十分宠爱,因此石韬被太子石宣嫉恨。右仆射张离为讨好石宣,劝说石宣裁撤诸侯的兵力,石宣听从了他的意见,按照地位高低裁撤士卒,将余下的士卒全部配备给东宫,于是各王公的嫌隙渐深。[1][2]
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石虎想另立石韬为太子,但石宣为长,不应废长立幼,因此石虎犹豫不决。石韬凭借石虎的宠信,更加傲慢,在太尉府修建了一座宫殿,名为宣光殿,房梁长九丈,石宣认为此殿冒犯了自己的姓名,十分愤怒,截断了房梁,并将修建的工匠杀掉。石韬又将房梁增长为十丈。石宣听说后,与手下牟成、赵生等密谋杀害石韬,再在石虎前来哀悼时杀死石虎,夺取王位。[1][2]
八月,石宣派手下杨柸等人杀死石韬,石虎怀疑是石宣所为,想召见他,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谎称他的母亲杜氏病重,石宣前往中宫,被扣留。百姓史科告发了石宣等人的计谋,石虎派人抓获了石宣的手下赵生,进行审讯,赵生招供。[1][2]
石虎非常愤怒,将石宣囚禁在仓库中,残忍虐待,最后将其烧死,又将石宣的母亲杜氏贬为庶人,将石宣的妻子儿女、身边的宦官等一并杀害,将东宫的卫士谪戍凉州(今甘肃武威)。九月,石虎立第三子石世为太子,立石世的母亲刘昭仪为皇后。[1][2]
建武十五年(公元349年),石虎自称为帝,改元太宁,将诸子的爵位晋升为王。东宫被谪戍凉州的士兵梁犊起兵叛乱,自称晋征东大将军,击败安西将军刘宁、乐平王石苞等,一路东进。石虎命燕王石斌为大都督,总理军务,命冠军大将军姚弋仲、车骑将军蒲洪前去征讨梁犊。姚弋仲和石斌等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攻打梁犊,大败敌军,斩杀梁犊。石虎将姚弋仲封为西平郡公,将蒲洪封为略阳郡公。[7][1]
四月,石虎病重,任彭城王石遵为大将军,任燕王石斌为丞相,任张豺为镇卫大将军,让三人辅佐朝政。皇后刘氏认为石斌辅佐政务对太子石世不利,与张豺假传诏令,命石斌暂不入宫觐见,又假称石斌没有忠孝之心,将其免官,派张豺的弟弟张雄率兵将其杀害。之后,皇后刘氏再次假传诏令,不许石遵入朝觐见,又将张豺任为太保,总管朝政大事。四月二十三日,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继位,尊刘氏为皇太后。六月,将石虎安葬于显原陵(今河北邢台百泉村),庙号太祖,谥号为武帝。[7][2]
石勒在位期间,恢复了九品中正制。石虎继位后,于建武二年(公元336年)下诏继续推行九品中正制,并将九品中正制与官吏的考绩制度相联系。此举使得后赵的选举制度蒙上了门阀色彩,导致有权势的高门子弟多为高官。但此举也扩大了汉族士族享受选举特权的范围,有利于消弭后赵时期的民族矛盾,促进胡汉统治的进一步合流。[14]
石虎统治期间,下令强制推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对外征战时,石虎将所有战败投降或被俘的胡族由原驻地迁徙至并州、豫州等地。这些地区皆是后赵的政治、军事重地,将胡族迁至此处,可以防止这些俘虏再次聚集反叛,威胁统治,也可以给农耕区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农业的发展。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统治,但许多百姓因饥饿、战乱等原因死于半路,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5][15]
在四处征战、扩张领土之外,石虎在国内实行苛政。建武八年(公元342年),石虎在邺城兴建了四十多所台观,又营建长安宫和洛阳宫,参与劳作的有四十多万人。石虎想修建从邺城到襄国的阁道,便命各州准备物资,调用民力,加上官吏借机谋取私利,百姓困苦不堪。其后,石虎又颁发诏令,命被征调的士卒筹备战车、牛、绢、粮食等物资以供给军需,百姓难以凑齐征调所需物资,甚至需要典卖子女换得物资。[16]
此外,石虎刚愎自用,不愿听取朝臣的进谏。后赵的臣子蒲洪曾劝谏石虎减少打猎,不大兴土木,不抢夺百姓的妻女作为后宫,减免徭役,石虎听后很不高兴。石虎还制定了惩治私下议论朝政的刑法,因此朝臣在会面时只敢以目光互相示意,不敢来往交谈。[16]
石虎重视农业生产,曾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47年)率领文武百官在邺城南部的桑梓苑亲自耕田,作为示范;又与皇后及夫人在临漳宫采桑,命皇后祭祀先蚕,以示对养蚕缫丝的重视。[1][2]
石虎为扩大统治范围,频繁发动战争,而后赵因多方用兵,导致腹背受敌。为了弥补军事上兵源不足的情况,石虎命后赵各州抽调丁壮以充军备,像牛、米、绢、马等军需物品也从百姓身上搜刮。沉重的赋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正常的农业生产也遭到破坏,经济逐渐衰败。[5][15]
鲜卑首领段辽曾多次率兵侵扰后赵边境,前燕也常被段辽攻打。建武三年(公元337年),前燕皇帝慕容皝(音huàng)派扬烈将军宋回前往后赵称臣,希望后赵出兵与前燕共同攻打段辽,并将自己的弟弟宁远将军慕容汗送给后赵作为人质。石虎十分高兴,与慕容皝秘密约定次年出兵。[17]
次年,石虎招募骁勇善战的士兵三万人,授为龙腾中郎,又任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率领水军;任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率领步兵和骑兵,前往讨伐段辽。[6][7]
三月,后赵军队一路行进,段辽掌控的多地的地方官员均来归降。段辽因其弟段兰战败,率领亲族奔逃至密云山(今北京市密云区),石虎命将军郭太、麻秋率兵追赶,在密云山上俘获了段辽的母亲和妻子。段辽孤身逃走,派儿子段乞特真向石虎进献名马,石虎收下了献礼。石虎进入段辽的令支宫,对将士们论功封赏,士大夫中有才能德行的,都予以提拔。[6][7]
在石虎筹备攻打段辽时,前燕的皇帝慕容皝曾遣使前来请求与后赵结盟,共同攻打段辽。但石虎出兵时,慕容皝并未率兵会合,而是独自占有利益,因此石虎准备攻打慕容皝。[1]
石虎派遣使者四处游说,招纳民众,前燕的成周内史崔焘、居就县令游弘等人都响应,而乐浪(今朝鲜平壤)太守鞠彭等人则坚守城池,后赵军无法攻城,只得退兵。慕容皝派儿子慕容恪率兵追击,后赵军大败。[6][7][2]
建武三年十二月,段辽遣使诈降,石虎命征东将军麻秋率兵迎接,但段辽已与慕容皝暗中勾结,慕容皝派慕容恪率兵埋伏,大败麻秋,石虎听说麻秋战败,十分愤怒,革除了麻秋的官职和爵位。[1][2]
其后,石虎发起反攻,任抚军将军李农为使持节、征东将军,命李农率兵与征北大将军张举共同进攻前燕的凡城(今辽宁省营州市西南)。慕容皝命御难将军悦绾率兵驻守,大悦绾身先士卒,亲身守城,张举等人进攻多天,无法攻下凡城,于是引兵退去。不久,石虎又建造运船,大兴屯田,强行征集马匹充作军马,准备再次进攻前燕。但慕容皝主动出兵,袭击幽、冀二州,幽州刺史石光虽有数万兵力,但闭城不出,不与之战,慕容皝率兵大肆劫掠而去。[6]
石虎在放弃与前燕交战后,转向南下攻打东晋。建武五年(公元339年),石虎命太尉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石闵、李农等五位将军,率兵南下进犯荆州和扬州,又派两万骑兵进攻邾(音zhū)城(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后赵军队攻势凶猛,斩杀了东晋的将军蔡怀,又攻陷沔(音miǎn)南(今湖北省洪湖市)、邾城等地,东晋的竟陵太守李阳率兵抵抗,打败夔安,夔安才率兵离去。在返回后赵的途中,后赵军队还大肆劫掠,挟持了大量民众,将其带回幽州、冀州。[17]
对外停战几年后,石虎征调兵役,准备再次征伐。石虎命中书监石宁为征西将军,率兵二万与将领麻秋共同进攻前凉。前凉皇帝张重华任命谢艾为军师将军,迎击后赵军队。谢艾指挥若定,后赵军以为有伏兵,畏惧后退,谢艾乘势进攻,大败后赵军,麻秋单身逃走。其后,石虎又派征西将军孙伏都、将军刘浑与麻秋会合,再次进攻前凉,结果大败。[1]
石虎执政昏庸无道,但喜好儒学,于建武五年(公元339年)命诸郡国立五经博士,又置国子博士、助教,传授儒学。建武九年(公元343年),石虎又命国子博士前往洛阳刻写石经,命国子祭酒聂熊注解《糓梁春秋》,将其作品陈列于学宫,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促进了胡族融入中原社会的进程。[1][2]
石虎作为少数民族,在统治中原时,时常借助佛教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石虎认为“佛是戎神,正所应奉”,借佛教实现政权的合理化。天竺僧人佛图澄在石勒继位前,多次为他预言战事成败,其预言多有验证,石勒十分信服。石虎继位后,对佛图澄礼遇更甚,时常派司空李农问候日常起居。此外,石虎推翻了汉晋以来禁止汉人出家的禁令,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后赵民众纷纷信奉佛教,建造寺庙,剃发出家,佛教在中国普遍传播,为日后南北朝佛教盛行奠定了基础。[1][5][15]
在佛教的影响下,石虎的暴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约束。面对石虎的滥杀成性,佛图澄曾试图从佛教教义入手劝谏石虎,希望他减少滥杀,石虎虽未完全听从教导,但其行为有所收敛。此外,佛教也给予了百姓一定慰藉。佛教“不杀”的教义减少了无故的屠杀,使得处于乱世之中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同时,出家僧侣能够免除徭役、兵役和租赋,因此,不少百姓找到了躲避严苛赋税的方法。[5][15]
对于石虎的人生经历,后世人物和学者都进行了评价。古代正史对石虎的评价多趋向负面,南北朝时期史学家魏收在《魏书》中认为石虎身为蛮族,在中原肆意作乱,祸害百姓,最终使得民怨沸腾,自取灭亡。[18]唐朝宰相房玄龄在《晋书》中评价石虎“心昧德义”,在位期间穷尽奢侈,大兴劳役,战争不断,刑法严苛,使得百姓困苦不堪,最终,石虎未能完成功业,被外人夺取了王位。[10]
兰州大学康亚军主要从石虎的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评价。他认为,石虎在位期间,继承发展石勒鼓励垦殖、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得后赵的农业继续发展,丝织、盐铁、造船等手工业也有所发展。但由于后赵长期处于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的局面,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加之自然灾害不断,赋役沉重,百姓依然生活困难。[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田居俭也对石虎的生平进行了评价。他认为,石虎是“历史上罕见的昏虐无道的暴君”,在位期间,虽然进行了对外扩张,提高了后赵的军事实力,但他耽于享乐,劳民伤财,又不顾自身实际国力,穷兵黩武,不断征兵出击,造成粮食奇缺、民不聊生的惨状。石虎的倒行逆施使石勒为后赵创造的良好环境消失殆尽,社会经济又遭破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动乱局面迅速向全国扩展,加速了后赵的灭亡。[4]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祖父 | 石㔨邪 | - |
父亲 | 石寇觅 | 追尊太宗孝皇帝 |
养父 | 石周曷朱 | 石勒之父 |
母亲 | 张氏 | - |
妻妾 | 郭氏 | 出身太原郭氏,是后赵将军郭荣之妹,后因与继配郑樱桃不和,为石虎所杀 |
崔氏 | 出身清河崔氏,被郑樱桃诬陷,为石虎所杀 | |
郑樱桃 | 原为西晋大臣郑世达的家妓,后嫁给石虎,生子石邃、石遵。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虎将其册立为天王皇后,后因石邃谋反,被贬为东海太妃。太宁元年(公元349年),石遵夺取王位,尊郑樱桃为皇太后。其后,冉闵企图篡位,诛杀郑樱桃与石遵 | |
杜氏 | 原为西晋将军王浚的家妓,后赵平定幽州后,石勒将杜氏赏赐给石虎,生子石宣、石韬。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邃谋反被杀,石宣被立为太子,杜氏被立为天王皇后。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石宣谋害石韬,石虎虐杀石宣,将杜氏废黜为庶人 | |
刘氏 | 前赵皇帝刘曜之女,石虎攻下上邽后将其纳入后宫,生子石世。太宁元年(公元349年),石世继位,尊刘氏为皇太后。后石遵夺取王位,将刘氏废为太妃,随后又将其杀害 | |
儿子 | 石邃 | 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虎将石邃立为天王皇太子。后石邃企图谋反,被石虎所杀 |
石宣 | 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虎将其立为皇太子。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暗杀石韬,事发后被石虎虐杀 | |
石韬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秦公。后因与太子石宣不和,被石宣刺杀 | |
石斌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燕王。石虎垂危时,将其任为丞相,总揽朝政,皇后刘氏与张豺合谋杀死了石斌 | |
石世 | 太宁元年(公元349年),石虎将石世立为太子。同年,石虎逝世,石世继位。石遵率兵夺取王位,将石世废为谯王,其后将其杀害 | |
石遵 | 太宁元年(公元349年),石遵夺取王位,自立为帝,其后为石鉴所杀 | |
石鉴 | 石遵继位后不久,将军冉闵率军杀死石遵,拥立石鉴为帝。太宁二年(350年),冉闵废杀石鉴,自立为帝 | |
石冲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沛王,后被冉闵所杀 | |
石苞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乐平王。太宁元年(公元349年),被石鉴委派刺杀冉闵,失败后被石鉴灭口 | |
石挺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梁王,在征讨起兵叛乱的石生时战死 | |
石琨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汝阴王,被冉闵击败后逃往东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被杀 | |
石祗 | 石鉴被废后在襄国称帝,为部将刘显所杀 | |
石炳 | 石虎继位后,将其封为乐安王,为将领刘显所杀 | |
养子 | 冉良 | 征讨刘曜时战死,其子为冉闵 |
以上主要参考资料:[1][18][10][2]
石虎在位期间,曾有许多奇异之象。
建武二年(公元336年),太武殿刚刚建成之时,殿中绘画的圣贤、忠臣、孝子、烈士等画像都变成胡人模样,过了十天左右,画中的人物都变成畏首缩脑的样子,只有头冠微微露出,石虎十分厌恶,将此事秘而不宣。[1]
建武三年(公元337年),石虎本想自称为帝,穿上皇帝之服,在祭祀南郊之前照镜子,发现镜中的自己没有头颅,十分恐惧,于是不敢自称皇帝,只自称为王。[1]
建武八年(公元342年),青州的地方官吏上奏,称济南平陵城北的石虎在一夜之间移到了城东南,有许多狼狐跟随,其足迹形成一条小路。石虎认为石雕从西北移至东南,是上天让自己平定江南的征兆,群臣皆前来祝贺,呈上《皇德颂》以示庆祝。[6][1]
建武十年(公元344年),石虎在太武殿宴享群臣,有百余只白雁在马道以南栖息,石虎命人将其射下,无一射中。当时石虎汇集军队,准备南征,太史令赵揽认为白雁停驻于庭院,是宫室空寂无人的征兆,不宜南下,石虎听从了他的建议,遣散了军队。[2]
时间 | 作者 | 作品名 |
2016年 | 王平客 | 《风起云涌十六国:后赵称雄》[19] |
2021年 | 李圳 | 《羯族与后赵史研究》[20] |
展开
[1](北魏)崔鸿撰、(清)汤球辑补. 十六国春秋辑补. 后赵录六[M]. 北京: 中华书局, 2020: 121-140页.
[2](北魏)崔鸿. 十六国春秋·卷二[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37
[3]白寿彝. 中国通史·第五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3-170页.
[4]田居俭. 后赵兴亡的历史教训[J]. 历史教学, 1981, (01): 9-12.
[5]李圳. 后赵国史[D].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
[6](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740-2774页.
[7](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775-2807页.
[8](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808-2841页.
[9](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九十[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841-2866页.
[10](唐)房玄龄. 晋书·载记第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2781-2803页.
[11](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九十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866-2892页.
[12](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707-2739页.
[13]郭雁鹏. 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疆域政区研究[D ]. 复旦大学, 2011
[14]张旭华. 后赵九品中正制杂考[J]. 许昌学院学报, 2003, (06): 48-52.
[15]康亚军. 后赵国史研究[D]. 兰州大学, 2008 (5)
[16](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3047-3081页.
[17](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九十五[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2981-3014页.
[18](北齐)魏收. 魏书·列传第八十三[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2050-2054页.
[19]王平客. 风起云涌十六国:后赵称雄[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
[20]李圳. 羯族与后赵史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