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出身江东世族,父亲孙坚官至长沙郡太守、破虏将军;孙坚举兵讨伐董卓时,孙策携母亲迁居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并与周瑜结交。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战死,孙策投奔舅舅吴景,不久又转投袁术,获准统率孙坚旧部,升任怀义校尉。袁术先后许诺孙策担任九江郡太守、庐江郡太守却两次食言,孙策因此失望。[1][3]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请求率部征讨刘繇,袁术表奏孙策为折冲校尉,代行殄寇将军职权。孙策率兵南渡长江,趁机脱离袁术控制,并与周瑜合兵,先后击败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人,占据江东五郡,自领会稽郡太守。孙策招贤纳士,重用张纮、张昭,以秦松、陈端等人充当谋士,快速发展壮大。[1][3][4]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孙策致书与其决裂;曹操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1]孙策又率部攻占庐江郡,尽得江东六郡,成为汉末割据一方的诸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在出猎途中就被仇人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身亡,终年二十六岁。孙策死前,遗命其弟孙权继位。[1][5][6]
孙策仅以四年多时间就攻占江东六郡,开创了孙吴建国的基业。时人对孙策评价颇高,认为他勇谋兼备、善于用兵;[7][8]但郭嘉却认为孙策轻率而无防备,终将死于匹夫之手。[9]两晋时期如陈寿、傅玄、孙盛等人盛赞孙策的勇武与才略,平定江东,任用贤能。[10][11]后世如何去非、郝经、张佩纶、卢弼等学者同样认可孙策的功绩,倘若他能活得久一点,定会成为曹魏心腹大患;[12][13]但晁补之、毛宗岗认为孙策虽勇武有余,却以身犯险,缺乏君王风度。[14][15]
大乔
妻子
孙坚
父亲
武烈皇后
母亲
孙绍
儿子
陆孙氏
女儿
孙权
弟弟
孙翊
弟弟
孙匡
弟弟
孙朗
弟弟
孙钟
爷爷
孙奉
孙子
陆抗
外孙
左划查看更多
孙策出身吴郡世族孙氏,其父孙坚曾官至东汉长沙郡太守、破虏将军,受封乌程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与曹操、袁绍等人举义兵讨伐董卓。[16][17]孙策当时十六岁,已经开始结交名士。舒县世族子弟周瑜和孙策是同年所生,他听说孙策的名声,便前往拜访孙策,两人一见如故。周瑜建议孙策迁居到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孙策听从,周瑜直接把自家的一处大宅送给孙策居住。[1][3]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冬天,袁术派遣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刘表派遣部将黄祖率兵阻击孙坚,孙坚不慎被乱箭射死。[18]孙策把父亲的遗体运回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安葬。[1][3]安葬父亲后,孙策渡过长江,带着母亲和弟弟从舒县移居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并有意结交当地士族才俊,江淮地区的人都归向于他。徐州牧陶谦非常顾忌孙策住在自己辖区境内,有意驱逐孙策。[1][3]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将母亲和弟弟托付给广陵人张纮,只身前往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拜见扬州牧袁术,请求借兵为父报仇。袁术不愿把孙坚旧部还给孙策,让他去投奔时任丹杨郡太守的舅舅吴景。孙策于是与汝南人吕范、族人孙河等,迎接母亲到丹杨郡曲阿县居住,依附舅舅吴景。凭借舅舅吴景的关系,孙策在当地招募到士兵数百人。但却遭到泾县人祖郎的袭击,差点全军覆没。[1][3]
孙策再次前往投奔袁术,这次袁术将孙坚的旧部还给孙策。太傅马日磾持节杖安抚关东,礼聘孙策为自己的下属,又上表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倾心敬重孙策。孙策的部下有一名骑兵犯了罪,逃入袁术的军营,躲进马棚里。孙策派人进去斩杀了这名骑兵,完事之后,才去拜访袁术道歉,袁术还替他说好话。此后,军中的人都更加畏惧孙策。[1][3]
袁术当初许诺孙策为九江郡太守,随后又改变主意,任用丹杨人陈纪担任九江郡太守。后来袁术打算攻打徐州,向庐江郡太守陆康索取三万斛米,陆康不给,袁术大怒。孙策过去曾去拜访陆康,陆康避而不见,只让手下的主簿接待他,孙策因此怀恨在心。袁术于是派孙策去进攻陆康,并承诺取胜后,让孙策担任庐江郡太守。孙策率兵攻打陆康,攻占庐江。然而袁术又任用昔日部下刘勋为庐江郡太守,孙策更加失望。[1][3]
丹杨人朱治是孙坚的旧部,他见袁术并非贤德,于是奉劝孙策脱离袁术,进占江东。[3]先前,朝廷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但扬州治所寿春被袁术占据。刘繇只得南渡长江,将治所设在曲阿县。孙策的舅舅吴景时任丹杨郡太守,堂兄孙贲时任丹杨郡都尉,与袁术有来往,刘繇到了曲阿不久,将吴景和孙贲都赶走。刘繇又派部将樊能、张英等人驻扎在长江边上的横江津、当利口,以抵御袁术。[1][3]
吴景和孙贲退到历阳县(今安徽和县)居住,袁术私自任命旧部琅邪人惠衢为扬州刺史,又任命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起带兵进攻张英等人,连年交战都未能取胜。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七月,孙策劝说袁术,请求让自己帮助舅舅吴景等人平定江东。当时王朗占据会稽郡,袁术认为孙策未必能平定江东,于是答应孙策,并上表举荐孙策为折冲校尉,代行殄寇将军职权。孙策部下有步兵千余人,骑兵数十人,还有愿意跟随他的门客几百人。孙策沿途募兵,到达历阳县,他已有五六千人马了。[1][3]
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担任丹杨郡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资助其粮草。得到周瑜协助,孙策大喜,随即率兵进攻横江津、当利口,樊能、张英等人败逃。孙策渡过长江,辗转作战,所向披靡。孙策进攻刘繇设在牛渚的军营,尽夺其粮草辎重,又先后攻占秣陵、湖孰、江乘等地,继续进兵攻打刘繇在曲阿的治所,刘繇丢下军队逃跑。孙策攻占曲阿,犒劳将士,并发布告令安抚百姓。很多人前来投奔孙策,十几天时间,孙策就得到士兵两万余人,千余匹马,威震江东。[1][3]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二月,袁术上表举荐孙策担任殄寇将军。孙策任用吕范为都督,重用孙坚昔日部将韩当、黄盖等人,整顿军纪,又招贤纳士,任用张纮为正议校尉,张昭为长史,经常让其中一人驻守,另外一人随军征讨,又招揽秦松、陈端等人为谋士;周瑜与叔父周尚领兵返回寿春。[1][3]
吴郡人严白虎等聚众数万人,依山为贼匪,在各处聚集驻扎。吴景等人对孙策建议,先剿灭严白虎等距离比较近的地方贼匪,再南下攻占会稽郡。孙策认为严白虎等贼匪不足为虑,于是率兵渡过浙江,攻打会稽郡。会稽郡太守王朗发兵在固陵(今浙江萧山市西兴镇)阻击孙策。孙策几次渡江攻打王朗,不能取胜,叔父孙静建议夜间突袭,孙策兵于是分两路袭击王朗,斩杀其部将周昕。王朗逃走,乘船经过海上到达东冶县(今福建福州市),孙策率兵追击,大败王朗的军队,王朗于是投降。孙权攻占会稽郡后,又回兵击败贼匪严白虎等人。[1][4]
江东基本平定,孙策重新任命各县行政长官。孙策自己担任会稽郡太守,任命吴景为丹杨郡太守,任命孙贲为豫章郡太守;分出豫章郡一部分土地设置庐陵郡,任命孙贲的弟弟孙辅为太守;任命丹杨人朱治为吴郡太守。至此孙策占据江东五郡,逐渐发展壮大。[1][4]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术僭越称帝,孙策致书谴责袁术,并与其决裂。不久,曹操表奏孙策为骑都尉,继承孙坚的爵位乌程侯,正式任命他为会稽郡太守。次年十二月,孙策派正议校尉张纮到许昌觐见,曹操想安抚招纳孙策,又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1][4]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病死,长史杨弘、将领张勋等人率领袁术的部众,打算前去投奔孙策。庐江郡太守刘勋中途拦截,将杨弘、张勋等人全部俘虏了,尽得袁术部众。孙策听说后,假装与刘勋结盟。当时豫章郡下辖的海昏县上缭城里,有一万多家人以宗族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地方武装力量,孙策劝说刘勋攻打他们。刘勋率军攻打上缭,军队到达海昏县,当地宗族部队得知后,纷纷逃走,刘勋一无所得。[1][6]
当时孙策正打算领兵攻打驻扎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市)的黄祖,孙策的军队刚走到石城,就听说刘勋的军队在海昏,孙策于是派遣堂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驻扎在彭泽,自己和江夏太守周瑜率兵两万人袭击刘勋的治所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市),攻克皖城后,尽得刘勋部众三万余人。孙策又表奏汝南人李术为庐江郡太守,给其三千人守卫皖城。刘勋回兵到彭泽,孙贲、孙辅率军击败他,刘勋逃走,向黄祖求救,黄祖派其子黄射率领水军五千人协助刘勋,孙策回军攻打刘勋,将其击败,刘勋逃走,投奔曹操。[1][6]
孙策攻占庐江郡后,尽得江东六郡,割据一方。当时,袁绍的势力逐渐强盛,而孙策吞并了江东,曹操的力量还不能压制孙策,只能暂且安抚他。曹操于是把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娶孙贲的女儿为妻,还礼聘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为部属,并指使扬州刺史严象,向朝廷举荐孙权为茂才。[1]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相持不下。孙策打算暗中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孙策秘密组织军队,部署将领,还没等率军出动,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先前,孙策曾杀死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小儿子与门客一起逃走,在长江边躲藏起来,打算为许贡报仇。孙策生性喜欢打猎,因为他骑乘的是一匹骏马,护卫的马都跟不上。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外出打猎的途中,突然遇到许贡的三个门客,门客用箭射向孙策的面门,孙策遇刺受伤;护卫这才骑马赶来,将袭击的门客杀死。孙策伤势严重,回到治所后就将张昭等人请来,嘱咐他们要尽心辅佐弟弟孙权;孙策又叫孙权上前,把自己的官印和绶带佩挂在孙权身上,让他继承职位。当天夜里,孙策去世,终年二十六岁。[1][6]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追谥长兄孙策为长沙桓王;[19]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来改封上虞侯。孙绍死后,他的儿子孙奉继承了他的爵位。孙皓继位为帝时,有传言称孙奉应该当皇帝,孙皓于是下令将他处死。[1]
孙策临终前嘱咐弟弟孙权,自我评价:率领江东的全部人马,在敌我交战时,掌握克敌制胜的战机,与天下英雄争雄,你不如我;但是任用贤能,使他们各自尽心尽力,以保有江东,我不如你。[1]
时人对孙策评价颇高,认为他勇谋兼备、善于用兵。刘晔评价孙策“多谋而善用兵”;[7]虞翻评价孙策“智略超世,用兵如神”;[8]许贡评价“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20]张纮评价孙策“才略绝异”,率兵平定三郡,如同风吹草倒,而且敬爱贤能,心怀坦诚,忠心于汉室。[21]
王朗评价:孙策勇武冠绝一时,才华盖世,志向远大。张昭素有名望,甘愿给他当谋臣,周瑜是江淮地区的人杰,也愿意给他充当部将。孙策所谋划的事情都取得成功,最终成为天下枭雄,并非一般的江湖贼寇可比。[22]
郭嘉评价:孙策刚刚吞并江东,他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这些人能让部下为他们拼死效力。可是孙策轻率而没有防备,就算他的部众有百万人之多,却和独自在原野上行走没有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只需要一个人就能与他对敌。在我看来,孙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9]
陈寿在《三国志》中形容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情开朗通达,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用人。因此士族百姓见了他,莫不尽心尽力,甘愿为他效命。陈寿评价孙策英气勃发,勇猛锐利,天下无人可比,他延揽人才,有攻占中原的大志,然而孙策与孙坚父子二人都轻率暴躁,结果殒命事败。此外,割据江东,是孙策开创的基业;而孙权对孙策未能追谥为皇帝,对孙策的儿子也只封侯爵,未免在道义上说不过去。[1]
魏晋文学家傅玄评价:孙策为人明白果断,勇武冠绝天下,因父亲孙坚战死,年纪轻轻就能收拢父亲的旧部,以报父仇,千里辗转作战,攻占了江南全部的土地,诛杀当地豪杰,威势达到邻近的诸侯国。[23]
晋朝文学家陆机在《辩亡论》中评价:武烈皇帝逝世,长沙桓王以命世之逸才,年方二十,英姿勃发,召集遗老,共继武烈之业。神兵东出,以寡凌众,攻无不克,城无坚守之将,战无不胜,进无敢犯之虏,诛灭叛逆,抚慰民众,而江东安定;整饬法纪,治兵习武,于是德行武威,光明显赫。礼请名贤为辅,则张昭是群贤之首,交往豪俊为友,而周瑜是众豪之杰。这二位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因此志向相同者,性情相投者,纷纷会集,江东人才济济。[10]
晋朝史学家孙盛评价:孙策与孙权兄弟都是贤明有德,才略冠绝一时之人。创业江东,是孙策的功劳,孙策临终之时,把未竟的事业委任给孙权。孙氏兄弟在天下大乱之时,能够发挥他们纵横天下的大志,事业并非继承先辈基业,国家也不是如磐石一般坚固,同心协力则后世绵延,情况紧急就会发生祸乱,怎么能不防微杜渐,顾虑即将发生的灾难。雄壮啊,孙策是奠定基业的人,孙权则是开国之君。[11]
宋朝学者何去非评价:孙策雄壮勇武,智谋才略都超过其父孙坚,又有周瑜、鲁肃等大才辅佐其创业。可惜孙坚没有打下基业,使得孙策不能角逐中原以争夺天下。然而孙策一出兵就平定江东,作为鼎足天下的资本,倘若他不早逝,定会成为曹魏的心腹大患。孙策没能角逐中原,不是他的智谋和能力不够,而是袁绍占据河北,曹操占据河南,他没有机会施展而已。刘备奋战多年,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在中原获得一块立足之地;而孙策能够以数千兵马渡江辗转作战,不过几年时间就能席卷江东,他超过刘备太多了。[12]
宋朝学者晁补之评价:吴人轻率而无谋,自古以来史书记载的太多了。孙坚、孙策都没有王霸之主的样子。孙坚轻骑出征,被敌人射杀;孙策独自外出,遇到仇家行刺,都是因为轻率而失败。所幸还有周瑜、鲁肃这样的人才辅佐继位者,而孙权又稍微持重一些,因此才能够建立吴国。[14]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长沙王墓》赞孙策:“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24]
宋末元初学者郝经评价:孙策年纪轻轻,志永超群、才华出众,高视阔步,率领兵马平定江东,收揽豪杰,割据一方受封诸侯,孙吴政权至此才打下基础。[25]
清初学者毛宗岗评价:有父亲创业而留给儿子的,没有兄长创业而留给弟弟的。孙策无年而孙权有年,孙策无嗣而孙权有嗣;孙策奋力战斗而夺取江东,孙权则安坐而享有江东。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孙策冲锋陷阵,攻打敌人的勇武有余;然而坐镇指挥,作为君主的风度还有所欠缺。[15]
清朝学者王懋竑评价:孙策创业江东,自然要凭借进攻战斗的力量,但他能礼遇张昭、张纮、虞翻,以师友之礼对待他们,委托重用,可谓信任臣下,而内外事务得以安稳,不仅仅是凭借武力。[26]
晚清名臣张佩纶评价:可叹啊,孙策与周瑜创业江东,实际上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攻占荆州,然后袭击许昌。倘若上天能让他活得更久,与周瑜一起勠力同心进取中原,则天下大事为未可知也。[13]
近代学者卢弼评价: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雄,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又评:孙策年未弱冠,已交结有识之士,在江东辗转作战,士族和百姓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太史慈一见到他,当即拜服。孙氏父子兄弟都善于招揽英雄,据有江东,非偶然也。[26]
孙策居住在江都时,扬州名士张纮也因母丧守孝在江都。孙策多次去拜访张纮,向他咨询时事,孙策率先说出自己的看法: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自拥兵自重。当初父亲孙坚与袁术共同讨伐董卓,功业未成,不幸被黄祖所害。自己虽然年轻,但有心干一番大事。自己打算投靠袁术,请求统率父亲当年的旧部,然后去丹杨郡依附舅舅吴景,招募士兵,进攻吴郡(今江苏吴县)、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报仇雪恨。[27]
孙策问计于张纮,张纮推辞不答。孙策一再请教,张纮见他言辞慷慨,神色豪壮,被孙策的志向所打动,于是为他出谋划策。张纮认同孙策的分析,并进一步建议他占据吴郡、会稽之后,再率兵统一荆州、扬州,凭借长江天险,割据一方。后来孙策果然平定江东,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基础。[27]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春拜见袁术。他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也来拜访袁术。孙策听说刘备来了,起身就要离开,袁术挽留孙策说:“刘豫州来了,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孙策回答说:“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道刘备是否顾忌见到自己,但是自己却顾忌见到刘备。说完话,孙策起身就要往外走。他刚从东边的台阶走下去,刘备就从西边的台阶上来了。刘备转身看到孙策,于是就停下脚步,不再往前走了。[28]
孙策打算袭击许昌,带着道士于吉一起出发。时逢大旱,天气炎热,孙策催促将士赶紧搜集渡江的船只。孙策一大早出门督促,却看到将士们都聚集在于吉身边,听他谈经论道。孙策大怒,派人把于吉抓来,绑住于吉的手脚,把他扔到太阳底下暴晒,命令于吉求雨。如果下雨就赦免于吉的罪过;要是求雨失败,就杀死于吉。没过多久,果然有云气升腾,等到中午,大雨滂沱而至。然而孙策还是将于吉斩杀,将士惋惜,把于吉的尸体藏了起来,忽然云雾弥漫盖住于吉尸体。次日大家去看,发现于吉的尸体消失了。[29]
孙策自从杀了于吉,每次独自坐在一处,总感觉于吉在身边。他认为自己被于吉的冤魂缠住,精神也变得异常。后来,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身受重伤,经过治疗逐渐好转。可是孙策拿着镜子照自己时,居然在镜子中看到了于吉,他转过头,却什么也看不到。他看镜子,又看到于吉了。如此反复几次,孙策丢掉镜子大声呼叫,伤口崩裂,不一会儿就死了。[29]
关系 | 姓名 | 身份简介 |
祖父 | 孙钟 | 汉末隐士,隐居在富春江畔的阳平山[30] |
父亲 | 孙坚 | 汉末官员,曾任长沙太守、破虏将军,孙权称帝后,追谥武烈皇帝[19][16] |
母亲 | 吴氏 | 孙坚正妻,孙权称帝后,追谥为武烈皇后[19][16] |
弟弟 | 孙权 | 孙策死后继承其职位,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19] |
弟弟 | 孙翊 | 东吴官员,官至丹杨太守,后被刺杀[19][31] |
弟弟 | 孙匡 | 曾举茂才,早逝[31] |
弟弟 | 孙朗 | 庶出,东吴官员,官至定武中郎将[32] |
妻妾 | 大乔 | 皖城人,公元199年孙策攻占皖城,纳大乔为妾[33] |
长子 | 孙绍 | 东吴官员,袭爵吴侯,后改封上虞侯[1] |
女儿 | 孙氏 | 嫁顾邵为妻[34] |
女儿 | 孙氏 | 嫁陆逊为妻[35] |
女儿 | 孙氏 | 嫁朱治次子朱纪为妻[36] |
长孙 | 孙奉 | 袭爵上虞侯,后被孙皓所杀[1] |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孙策年少勇武,被誉为江东“小霸王”,曾跟随父亲孙坚征讨黄祖,勇战数将。孙坚死后,孙策投奔袁术,后以传国玉玺换来孙坚旧部,在周瑜、张昭、张纮等人的协助下,渡江南下平定江东。《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融合了《江表传》《志林》《搜神记》的相关记载,早年的孙策是积极奋进、具有大将风范的开拓者,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宏图大略和智勇双全;但其性格中也有轻率冒进的一面,年轻气盛又容易冲动,勇猛有余而谨慎不足,最终被许贡门客刺杀,重伤不治,含恨而死。[37][38][39]
1994年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濮存昕饰演孙策。[40]
2010年出品电视剧《三国》中,演员沙溢饰演孙策。[41]
2020年出品电影《江东战神少年周瑜》中,演员王子宸饰演孙策。[42]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策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46-1058. ISBN-9787546149042.
[2]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九·孙氏据江东[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年: 7117. ISBN-9787213094767.
[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711-718. ISBN-9787807610373.
[4]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汉纪五十四[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724-729,731-733. ISBN-9787807610373.
[5]陈寿.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1,20. ISBN-9787546149042.
[6]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737-741. ISBN-9787807610373.
[7](唐朝)杜佑. 《通典·兵典》[M].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 2008年: 208. ISBN-9787538723755.
[8]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翻传·裴注:《江表传》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252. ISBN-9787546149042.
[9]陈寿.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郭嘉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417. ISBN-9787546149042.
[10]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孙皓传·裴注:陆机《辩亡论》[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121-1122. ISBN-9787546149042.
[11]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策传·裴注:孙盛曰[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58. ISBN-9787546149042.
[12](宋朝)何去非. 《何博士备论》吴论[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年: 165. ISBN-7805207380.
[13]《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 《清代诗文集汇编》涧于集·周瑜论[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278. ISBN-7532555024.
[14]华夏盛轩. 《历史的荣耀》杀戮与笼络:孙吴政权的建国之路·注释:《济北晁先生鸡肋集》[M]. 天地出版社, 2020年: 22. ISBN-9787545558838.
[15]罗贯中. 《三国演义》(历代名家汇评)第二十九回[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年: 144. ISBN-9787501334940.
[16]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坚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38-1046. ISBN-9787546149042.
[17]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693. ISBN-9787807610373.
[18]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699. ISBN-9787807610373.
[19]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60-1093. ISBN-9787546149042.
[20]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策传·裴注:《江表传》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56. ISBN-9787546149042.
[21]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张纮传·裴注:《吴书》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185. ISBN-9787546149042.
[22]陈寿.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王朗传·裴注:《汉晋春秋》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395. ISBN-9787546149042.
[23]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裴注:《傅子》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92-1093. ISBN-9787546149042.
[24]赵章超. 《夷坚志》佚文拾补[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 (第03期): 44-51.
[25](宋末)郝经. 《续后汉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六[M]. 商务印馆, 1936年: 607.
[26](近代)庐弼. 《三国志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年: 435-438. ISBN-7101010199.
[27]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策传·裴注:《吴历》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47. ISBN-9787546149042.
[28](宋朝)李昉等.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四·幼敏[M]. 崇文书局, 2019年: 867. ISBN-9787540351939.
[29](东晋)干宝. 《搜神记》卷一·于吉请雨[M]. 三秦出版社, 2019年: 39. ISBN-9787551820226.
[30](宋朝)李昉等. 《太平广记》卷五十五·灵异[M]. 崇文书局, 2019年: 193. ISBN-9787540351939.
[31]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154-1155. ISBN-9787546149042.
[32]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坚传·裴注:《志林》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46. ISBN-9787546149042.
[33]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198. ISBN-9787546149042.
[34]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顾邵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170. ISBN-9787546149042.
[35]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十三·陆逊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275. ISBN-9787546149042.
[36]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朱治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240. ISBN-9787546149042.
[37]罗贯中. 《三国演义》[M]. 北京: 西苑出版社, 2016年: 28-29,60-66,117-121. ISBN-9787515105628.
[38]山东大学文学院编, 李冉冉、樊庆彦. 《人文述林》简论《三国演义》中神异情节的艺术价值[M]. 济南: 山东大学人文出版社, 2018年: 44-50. ISBN-9787560762661.
[39]赵子健. 「主要配角」的辉煌与寂寞——浅谈孙策和周瑜文学形象与史实之落差[J]. 《青年文学家》, 2019年, (第26期): 64-66.
[40]《三国演义》(1994年).豆瓣电影. [2023-05-20].
[41]《三国》(2010年).豆瓣电影. [2023-05-20].
[42]《江东战神少年周瑜》(2020年).豆瓣电影. [2023-05-2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