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武元年(221年)初,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不顾臣僚反对,决定攻打东吴,七月,沙摩柯反吴投蜀,请兵参战[2][3]。汉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东吴大都督陆逊以火攻破刘备[4],沙摩柯战死[1][2][3]。
五溪蛮夷的首领[3]。
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率领蜀汉军队讨伐东吴,
吴将陆议、李异、刘阿屯兵巫、秭归;刘备军吴班、冯习战胜吴军,屯兵秭归,武陵五溪蛮夷反吴投蜀,加入刘备军。[1][2]
汉章武二年(222年),沙摩柯在蜀军中与吴军对峙数月。闰六月盛夏,刘备决定移入密林结营,准备秋后再战。陆逊见蜀军营帐皆集丛林之中,便发起火攻,大火席卷蜀营。陆逊率领诸军全线出击,连破蜀军四十余营[1][2],沙摩柯战死[3],同时阵亡的还有张南、冯习等将领[2]。
沙摩柯原名摩沙柯,来自越嶲(xī)郡的“胡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之中误作“沙摩柯”[5]。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6]”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2]”
五溪番王,为刘备伐吴的援军。生得面如噀(xùn)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伐吴期间,曾一箭射杀东吴猛将甘宁。后刘备兵败,沙摩柯被东吴大将周泰杀死[7]。
毛宗岗:番将能为汉死节,死为汉之忠臣[8]。
火烧连营是指222年6月,夷陵之战中蜀军七百多里连营遭吴军火攻击破的历史事件[9]。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7月,刘备为复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222年6月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3][9]。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1]。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10]。
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在位)、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四方名士的尊敬,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11][12]。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曾率兵击破丹阳山越首领费栈,得精兵数万人。后娶孙策次女为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吕蒙袭取荆州的行动,因功累封娄侯。黄初三年(222年),蜀汉皇帝刘备大举征吴,孙权命陆逊为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破蜀汉军四十余营,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黄武七年(228年),又于石亭之战大败魏扬州牧曹休大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升任丞相、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在“二宫之争”中,他被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因亲属多支持太子孙和,陆逊屡受孙权责备,最终在赤乌八年(245年)忧愤而死,终年六十三岁。后追赐谥号“昭”。陆逊文武兼备,追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将他与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相提并论[13][14]。
展开
[1]夷陵之战.学习强国. [2023-07-31].
[2]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 2012年: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9787807526384.
[3]夷陵之战.zgbk.com. [2023-07-31].
[4]刘备托孤白帝城-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日报数字报. [2023-07-31].
[5]黎东方. 细说三国. 上海出版社, 2003年: 二十四、 孙刘翻脸. 9787208034426.
[6]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 巴蜀书社出版, 2012年: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9787807526384.
[7]三国演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年: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9787302516095.
[8]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国学导航. [2023-07-31].
[9]国学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三国志·卷五十八.国学网. [2023-07-31].
[10]彭凯. 略论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J]. 贵州文史丛刊, 2007-01-01, (3): 43-45. [2023-07-31].
[11]刘咏涛, 刘建奇. 《三国志》及传统文艺作品中的刘备[J]. 文史杂志, 2023-07-05, 226(4): 17-22. [2023-07-31].
[12]杨洸, 曹高洋. 论毛泽东对刘备的评价[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4-28, 37(2): 24-28. [2023-07-31].
[13]王前程. 论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的军事指挥艺术[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01, (4): 20-26. [2023-07-31].
[14]韦烨剑. 陆逊相下之义[J]. 秘书工作, 2014-01-01, (9): 77. [2023-07-3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