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者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1]
育种者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生长习性
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6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85.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21.1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0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中抗南方锈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67克/升,粗蛋白含量9.72%,粗脂肪含量3.59%,粗淀粉含量74.75%,赖氨酸含量0.29%。[1]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8.7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
栽培技术
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适宜种植密度5000株。田间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在喇叭口期亩施追12~20千克尿素为攻穗肥,灌浆期酌情亩追施5~10千克尿素为攻粒肥。大喇叭口期要灌心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小斑病及瘤黑粉病。[1]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88cm,穗位98cm。生育期101天左右。雄穗分枝5~7个,花药浅紫色,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6.4cm,穗行数18行左右,秃尖0.5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12.1g,出籽率87.2%。2014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粗蛋白质(干基)9.16%,粗脂肪(干基)3.97%,粗淀粉(干基)75.54%,赖氨酸(干基)0.33%。
抗病虫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12年,中抗茎腐病,抗矮花叶病,感小斑病,高感大斑病;2013年,中抗小斑病、大斑病、茎腐病,感矮花叶病。
产量表现
2012年河北省夏播超密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9.4kg;2013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4kg。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7.5kg;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6.7kg。
栽培技术
6月中上旬播种,亩保苗不低于5000株/亩。亩施复合肥20kg,磷酸二铵6.5kg做种肥,追施尿素25kg,孕穗期保证水肥充足。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3~4叶时间苗,5叶时定苗。适时收获。
推广意见
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
[1]
品种来源
H823×L42082
特征特性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5天,比对照短2天。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左右,穗位105厘米左右,成株约19片叶。果穗筒型,穗长约20.7厘米,穗行数约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类型为马齿型,百粒重约38.6克,出籽率87.4%。经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高抗穗腐病,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经测定,籽粒容重794克/升,粗蛋白含量10.21%,粗脂肪含量3.82%,粗淀粉含量72.01%。
产量表现
2016年参加高密组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745.4公斤,比对照迪卡516增产7.9%,2017年复试平均亩产729.2公斤,比对照迪卡516增产8.5%。2017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3.1公斤,比对照迪卡516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
应选择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适宜清种,保苗4500-5000株/666.7平方米。播种前可采用种子包衣剂拌种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境内≥10℃活动积温在2700℃以上的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2]
[1] 东单913 · 种业商务网[引用日期2018-10-02]
[2] 品种审定查询 ·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引用日期2018-06-30]
全部
10万次播放02:30
我家玉米从不煮着吃,加半根胡萝卜简单一炒,营养美味,孩子爱吃
1.4万次播放01:45
玉米最好吃的做法,牛奶般香滑,营养美味做早餐再合适不过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