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
PH6WC(选)×83B28
特征特性:
东华北中晚熟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116.5天,比对照雅玉青贮26早熟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2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9.1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8.2克。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2%,淀粉含量30.5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8.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8.4%。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95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早熟2.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7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9.1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8.1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感南方锈病,高感瘤黑粉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25%,淀粉含量31.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7.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7.9%。
产量表现:
2018-2019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青贮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519.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26增产4.2%。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523.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26增产3.8%。2018-2019年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337.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5.9%。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365.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3.3%。
栽培技术要点:
东华北中晚熟区:选择土质较肥沃的中等或中上等土壤上栽培,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为宜,地温确保稳定在10℃以上播种,以保全苗。播前要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配比,做好追肥。注意病虫害防治。每亩适宜种植密度5000株。黄淮海夏播区:在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种植密度5000株,播前要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配比。做好追肥,及时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种植作青贮玉米种植。
特征特性
东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79天。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叶片尖端形状长卵。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03厘米,穗柄长度长,苞叶长,雄穗分支数7个,成株叶片数20片,保绿性好,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6行,行粒数37.1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出籽率80.4%。平均倒伏率/平均倒折率6.23%,平均空杆率3.07%。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14-2015年连续两年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7级S),抗茎腐病(8.1%R)、穗腐病(2.4级R)。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8.98%,粗脂肪含量3.85%,粗淀粉含量74.78%,赖氨酸含量0.34%。
内蒙古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种郑单958早2天,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97厘米左右,穗位高107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9片。雄穗分枝数5-7个,花丝绿色,花药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6.6克,出籽率83%,倒伏率0.8%,倒折率0.5%。2015-201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1%。
河北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与对照种先玉335一致,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高102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20片。雄穗分枝数5-7个,花丝绿色,花药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8.0克,出籽率86.5%,倒伏率0.0%,倒折率0.0%。2015-2016年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区绿色通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81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4%,增产点率71.4%。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743.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3%,增产点率75%。
2015-2016年在内蒙古参加相邻省同一生态类型区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1.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
2015-2016年在河北省参加相邻省同一生态类型区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9.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9.5%。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及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播前要精细整地,地温要确保稳定10℃以上进行播种。东华北春玉米区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适宜密度4000株/亩。
适宜区域
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地种植。还适宜在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种植。注意及时防治灰斑病、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粘虫、玉米螟等病虫害。
特征特性
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7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9厘米,穗位高89厘米,成株叶片数19.5片。果穗筒型,穗长21.6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2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1%。[1]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
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田间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在喇叭口期亩追施12~20千克尿素为攻穗肥,灌浆期酌情亩追施5~10千克尿素为攻粒肥。大喇叭口期要灌心防治玉米螟。
适宜区域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及瘤黑粉病。[2]
引种编号:冀引玉2016009号
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亲本组合:PH6WC(选)×83B28
审定情况:2013年辽宁省审定(辽审玉2013007)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76cm,穗位100cm,生育期119天左右。雄穗分枝5-12个,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0cm,穗行数16-18行,秃尖0.4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69.3g,出籽率87.0%。两年试验平均倒伏率0.6%,倒折率0.0%。农业部农产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测,籽粒容重776克/升,粗蛋白含量10.28%,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73.89%,赖氨酸含量0.32%。
抗病虫性: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14年高抗丝黑穗、茎腐病病,中抗大斑病、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2015年抗丝黑穗病、茎腐病,中抗大班病、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14年河北省秦唐廊春播组引种试验,平均亩产690.0kg。2015年同组引种试验,平均亩产709.9kg。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4000株/亩。
推广意见:建议在河北省秦皇岛、唐山、廊坊市春播玉米区春播种植。[3]
品种来源
以PH6WC(选)为母本,83B28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
特征特性
普通玉米,幼苗第一叶尖卵圆形,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6厘米,穗位高8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9.7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9行,行粒数34.7粒,穗轴红色,出籽率83.6%。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38克,籽粒容重784克/升,含粗蛋白9.42%,粗脂肪4.00%,粗淀粉73.03%,赖氨酸0.21%。生育期约137天,比对照先玉335早熟0.5天。抗病性经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穗腐病。
产量表现
在2016~2017年甘肃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724.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4.1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旬播种。亩保苗4000株左右。底肥亩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氮肥10公斤,钾肥10~15公斤。追肥结合灌水亩施氮肥拔节期肥30公斤,大喇叭口期和灌浆前各20公斤。适时晚收,应通过包衣或拌种预防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中晚熟旱地玉米类型区种植。[2]
品种来源
以PH6WC(选)为母本、83B2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母本是以PH6WC繁殖田中发现的变异株为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由国外杂交种中的特异植株为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出苗至收获121天,与对照东单606同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第一叶椭圆形。株型紧凑,株高308厘米,穗位121厘米,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1。护颖绿紫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雄穗一级分枝5-7个。果穗筒型,红轴,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20,行粒数40。籽粒半马齿型,黄色。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叶斑病(5MR),高抗丝黑穗病(0%HR),中抗茎腐病(16.7%MR),中抗玉米螟(5.2MR)。淀粉含量32.0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8.9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3.72%,粗蛋白含量8.96%。
产量表现
2015年自行开展试验,平均亩产鲜重6373.3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6年自行开展试验,平均亩产鲜重6465.1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7年参加饲用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重3987.7千克,比对照减产20.4%;平均亩产干重1876.4千克,比对照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
4月15日左右播种;亩保苗5000株;基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磷二铵40千克,特别在6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千克。注意事项:播前种子应进行包衣处理,以便减轻病虫害,早管理、勤锄草,适时灌溉。
审定意见
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青贮玉米种植区种植。[2]
[1] 东单6531 · 种业商务网[引用日期2018-09-30]
[2] 品种审定查询 ·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引用日期2018-07-02]
[3] 东单6531 · 种业商务网[引用日期2017-08-04]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