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属
番红花属(又称藏红花)是鸢尾科的一个属,是一类多年生球根植物。原产于欧洲爱琴海岸及小亚细亚至中亚。花叶细长而状似松树叶子。全世界共有约80种番红花。藏红花精的来源为番红花(C. sativus)的干燥柱头,可入药。
番红花属
Crocus L. 番红花属,鸢尾科,约75种,产欧洲至中亚、巴基斯坦,我国引入栽培有番红花C.sativus L. 1种,柱头供药用,能活血、化瘀生新。多年生草本,具鳞茎;叶基生,线形;花1-2朵或很少排成聚伞花序,直接从鳞茎抽出,常具苞片;花白色、蓝色或紫色,花被管细长;花被裂片6,雄蕊3,着生于花被管的喉部,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果为蒴果。番红花属
仅分布于西经10度至东经80度;北纬30度至50度的范围内,但大部分野生于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越远离这些地区,分布越明显减少。中国西部新疆地区也有分布。[1]原产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地区,花杯状,在早春或秋季开放,广泛栽作观赏植物。早春开花的种花冠管甚长,子房埋於地下因而不受气候变化影响。花在晚上和阴天闭合。
番红花属
番红花属大约有80个种的多年生球根。植物学上依花茎基部有无佛焰苞片将本属分为两大类群,即具总苞片类和裸花类,园艺上则按花期将栽培种分为春花和秋花两大类1.春花类 花期2~3月,花葶常先叶抽出。
(1)番黄花(Crocus maesiacus)又名黄番红花。原产小亚细亚、欧洲东南部。球茎大,直径2.5cm,外皮膜质,属裸花类,无基生佛焰苞。叶6~8枚。花金黄色,较大,有乳白色变种,花期2~3月。
(2)春番红花(Crocus vernus)又名番紫花。原产欧洲中南部阿尔卑斯山地。球茎大,直径2.5cm,外皮为网状纤维结构。花茎基部具有佛焰苞。叶2~4枚,与花茎等长。花有堇色、白色,具有紫色纹。花期2~3月。本种与其他种杂交育成诸多品种。是普通庭院栽培种植的主要祖先。
(3)金番红花(C.chrysanthus)又名金冬番红花。原产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球茎小,外皮膜质结构,属于裸花类。叶5~7枚。花金黄色,杂交后有雪青、黄、白色等品种。花期3月。
常见的春节开花型番红花还有产於欧洲东南部的黄花番红花(C. flavus, 见於多石山坡)和地中海地区原产的二花番红花(C. biflorus, 其色淡紫,有黄色喉部,有时具条纹)。
2.秋花类 花期为9~10月,花葶常于叶后抽出。
(1)番红花(C.sativus)又名西红花、藏红花(英文名 saffron crocus)。原产南欧地中海沿岸。球茎外皮膜质,具基生佛焰苞。花与叶等长或稍短,淡紫色,花药大,黄色,花柱细长,先端三裂,伸出花被外下垂,深红色,为药用部分,能活血、化瘀生新。花期10~11月。我国早期引种作药用植物栽培,也可观赏。
(2)美丽番红花(C.speciosus)原产亚洲西南部。球茎大,直径2.5cm,外皮膜质,属裸花类。叶狭长,4~5枚,花大,筒部长,筒内上部紫红色,花色鲜黄,有蓝色羽状纹,柱头暗橙色。花期9~10月。是秋花类中花最大的一种,品种多,观赏价值高。
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耐半阴,耐寒性强,能耐-10℃低温。忌高温和水涝,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番红花无论是春花种还是秋花种均为秋植球根,即秋季开始萌动,经秋、冬、春三季迅速生长至开花。番红花夏季(5~8月)进入球茎休眠期并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适温为15~25℃.秋季种植前花芽分化已完成。
习性强健,花色艳丽,开花甚早,常片植,丛植形成美丽的色块,最宜作疏林地被,也是优良的盆花。
有的属种可作用药。
白番红花
番红花
番红花属
[1] 番红花属植物[引用日期2011-07-16]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