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质缠绕藤本,具乳汁,具胡萝卜状根。茎无毛,多分枝。
叶对生,极少互生的,具长柄,叶片心形或心状卵形,边缘有浅锯齿,极少全缘的,长3-11厘米,宽2-9厘米,无毛或有时背面疏生长毛。
花单朵生叶腋,各部无毛,花萼与子房分离,5裂至近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1.8厘米;花冠上位,白色或黄绿色,内面紫色,钟状,裂至中部;雄蕊5枚;柱头4-5裂,子房和蒴果5室。
浆果黑紫色,紫红色,球状。种子不规则,常为短柱状,表面有网状纹饰。
这个种广布于亚洲东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花和果大小方面变化颇大,导致了各种分类处理,有的作为一个单型种处理,有的作为两个种处理,也有的作为一个种的两个变种处理。实际上,花和果的大小由南至北,由西向东递减,但在大致沿北纬25度线有一个较大的转折,特别表现于花冠大小上,作一个单型种或作两个种处理都不对,而作两个亚种处理为宜。
大花金钱豹(原亚种)(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报告)
花冠大,长(1.8)2-3厘米,浆果直径(12)15-20毫米。花期(5)8-9(11)月。
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福贡、贡山、维西、漾濞,以及楚雄、昆明、寻甸以南)、贵州西南部(兴义、兴仁、长顺、册亨)、广西和广东的大部分。锡金、不丹至印度尼西亚也有。
金钱豹(亚种)
花冠长仅10-13毫米,浆果直径10-12(15)毫米。花期8-9月。
分布于产四川(二郎山以东的南北各地)、贵州(大部分)、湖北西部、湖南、广西(九万山)、广东北部(怀集、连县)、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台湾。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在云南尚未见到这个类型的标本,可能无本亚种分布。在贵州,两亚种的分布界限清楚的,即除西南部的兴仁、长顺、册亨外,几乎全是这个亚种的分布区。广西除九万山,广东除怀集和连县外,都是原亚种的分布区。
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西部;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也有。[1]
野党参果
果实味甜,可食。根入药,有清热、镇静之效,治神经衰弱等症,也可蔬食。根药用,治神经衰弱等症。[1]
【崩龙药】喏戛伦:根用于胸闷,乳汁不通,小便不利《德民志》。
【德昂药】别广芒,Kotelebvun:治气虚乏力,腹泻,乳汁稀少《德宏药录》。
【僳僳药】亚斯爪:根治肺虚咳嗽,虚劳内伤,脾虚泄泻,乳汁不多,小儿疳积《怒江药》。
【壮药】棵让壮,腊雷鸡:根、叶治慢性气管炎,子宫脱垂,产妇乳少,缺乳,病后虚弱,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皮肤感染溃疡《桂药编》。
【侗药】教美:功用同壮族《桂药编》。登恭优:根治呕吐[205]。
【毛难药】桑多休: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苗药】孟饿呕: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瑶药】倍类,卡弱来,马姑得,棵楼乱: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傣药】麻丁劣:用于健脾胃,补肺气,祛痰止咳《傣医药》。土党参(德傣):根配伍治哮喘《德傣药》。【哈尼药】阿咪囡果:根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小儿疳积《哈尼药》。
【藏药】索罗年哇:根治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青藏药鉴》。索洛尼哇:全草、根治疫疠,脑溢血,湿疹;根治肾炎水肿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藏本草》。冷青克特:根治身体虚弱,虚咳,慢性腹泻,产后虚弱,少乳[3]。
【彝药】奶参,格几此:根主产后无乳,虚咳,体虚《彝植药》。
【水药】哈鲁头,土党参,羊乳:根用于补气,催乳《水族药》。
【土家药】小儿参:全草治病后体虚,痨病,食欲不振《土家药》。
【基诺药】勒玛歌特:根治病后虚弱,虚咳,慢性腹泻,神经衰弱,子宫脱垂《基诺药》。
金钱豹花果
197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草质缠绕藤本。茎无毛,多分枝。叶对生或互生,无毛,有长柄;叶片长2.8-7厘米,宽1.5-5.8厘米,边缘有浅钝齿;叶柄长1.4-4.8厘米。花单朵腋生;花萼下位,无毛,5裂近基部,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0.9-1.5厘米;花冠上位,外面淡黄绿色,内面下部紫色,钟状,长2-2.5厘米,5裂近中部,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药条形,花丝狭条形,基部变宽;花柱无毛,柱头球形。浆果近球形,黑紫色,直径约2厘米。[1]2004《中国高等植物》第10卷:草质缠绕藤本,具乳汁;根胡萝卜状。茎无毛,多分枝。叶对生,稀互生,心形或心状卵形,边缘有浅锯齿,稀全缘,长3-11厘米,无毛或有时下面疏生长毛,具长柄。花单生叶腋,各部无毛,花萼与子房分离,5裂至近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1.8厘米;花冠上位,白或黄绿色,长(1.8-)2-3厘米,内面紫色,钟状,裂至中部;雄蕊5;柱头4-5裂,子房5室。浆果径(1.2-)1.5-2厘米,黑紫色,紫红色,球状。种子不规则,常为短柱状,有网状纹饰。花期(5)8-9(11)月。
广布于亚洲东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灌丛中及疏林中。金钱豹是一种林下半阳性植物,耐阴喜阳,喜生长在林下或林缘腐殖质丰富的壤土及沙壤土、尤以土层深厚的壤土为好。金钱豹在中国粤北的最适小生境是海拔800-1500米的砍伐木材后的次森林路旁、溪流边。
金钱豹的繁殖方式有根茎繁殖、茎段扦插繁殖、种子繁殖,主要用种子繁殖。
扦插
挖根栽植。于春末温暖时节,从山野挖取带茎叶的金钱豹的植株,小心保护其根部不要受到损伤,然后栽植于深15厘米的沙性腐殖质土壤中。然后浇适量的缓苗水,这样栽种,成活率约95%。
茎段扦插繁殖。金钱豹是蔓性藤本,匍匐在地时可以逐节生根,然后向地里生长。因此,用铁叉挖出带根的茎段,如3-5节处剪断,去掉下端1-3节叶,仅留下节处的根,然后把下端1-3个带根的节栽种于深10厘米的沙性腐质土壤中。然后浇适量的缓苗水,这样栽种,成活率约90%。
种子
果实在冬季成熟,这个季节鸟类等动物食物非常缺乏,因此金钱豹果实很容易被动物取食。其种子微小,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全,易被动物消化道分解,因而在野外动物传播非常困难。
金钱豹果实在阴凉、通风条件下贮藏期间,种子还处在果实中,在一定范围延长了从果实中吸收养料的时间,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在这个期间,种子的生理作用使储藏物质积累达到最高限度,自由水大大减少,总酸度降低,水解作用趋向活跃,发芽率由弱转强。
金钱豹种子的发芽率跟种子后熟处理程度及内源萌发抑制物质水平密切相关。经后熟处理及草木灰浸泡减弱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种子比未经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提高约50%。草木灰水浸泡有利于降低内源萌发抑制物质,未经草木灰水浸泡而直接播种的发芽率低,未经后熟处理而放在室温通风条件下播种后发芽率较低,未经后熟处理而放在阳光下晾晒的种子播种后发芽率也较低。
金钱豹种子存在一定的休眠,通过结合后熟处理、草木灰水浸泡及播种于合适的生长基质,能够打破其休眠,使种子出苗率达85%左右。在了解金钱豹果实及种子生理特性基础上,通过种子后熟处理打破休眠,同利用草木灰水浸泡降低内源萌发抑制物质,提高了金钱豹种子的出苗率,解决了人工栽培所需要的种子育苗问题,使其能够通过播种开展人工栽培繁育,满足商业化生产的需要。
金钱豹和轮叶党参一样,为深根性植物,适宜于选择半阴、半阳、通风、透光的山坡,宜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森林土壤中栽培,疏林地、荒地、退耕还林地均可利用。在林木稀疏的半阴坡、半阳坡,清场整地后按一定株行距进行穴状栽植,也可以在新植幼林的行间栽植,新植幼林株行距应适当加大。按设计的株行距进行整地,山区林下选择水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山垄地,山区灌溉不方便,最好在雨后栽植;栽植后先浇透水,然后视土壤干湿度每天浇1次水(天气晴朗),浇1周,或不用浇水(雨天)。
预先准备好地畦,地畦先翻土,把地表枯枝落叶埋入地畦约30厘米深处。移栽时把整个营养袋和金钱豹苗种入地畦中,由于营养带周边都有小孔,金钱豹的根能从营养袋里面伸出营养袋,带袋种植有利于保护根不受损伤。移栽的行距为约50厘米,株距为10-15厘米。移栽施底肥每亩有机肥400-600千克。将肥均匀撒在穴底部,然后覆土约5-8厘米后把带金钱豹苗的营养带种入挖好的穴中,营养袋表面和地畦表面略低成窝状,有利于收集雨水及灌溉。栽后要浇适量的缓苗水。
[1] 植物百科-金钱豹 ·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引用日期2015-11-19]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