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自觉接受监督】_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领导干部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如何自觉接受监督】_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领导干部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都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否认真履职、正确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既是保证领导干部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又是促进一个地方和单位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监督是我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说:“有权力的人在运用权力时非走到极限决不停止.”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认为:“权力腐蚀人,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共产党员要自觉接受监督,这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毛泽东曾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放松,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强调:如果不加强监督,广大党员干部就会由“公仆”变为“主人”,就会使党脱离群众,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危害党的事业.江泽民指出:要建立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自觉接受监督,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促进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陈毅元帅说:“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当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一提到“监督”二字就反感,把监督当“摆设”,说一套,做一套.不能正确对待监督,捂着疮疤不让揭,认为反腐“现在是隔墙扔石头,砸着谁该谁倒霉”.欲念一起深似海,心性稍纵溃如潮.赣南第一腐败大案的主角“三贪”局长李国蔚说过一句话:“我犯这些事,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查到了我,算我运气不好.”事实上,有监督,人才会更清醒、更谨慎,才不会被花言巧语和糖衣炮弹击中,看问题、作决策就会少一些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说话办事就会多一些硬气和底气.自觉接受监督是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有人讲,权力是个好东西,可以为人民群众办更多更好的事情,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权力又是个坏东西,有些干部一旦掌权,就“一朝权在手,便把私利谋”;权力还是个怪东西,既可以缩小一个人的优点,也可以放大一个人的缺点.这正如恩格斯所说:“权力一旦被人性恶的一面所利用,造成的影响必然是负面的.”权力能给人带来快感,但也意味着责任、奉献和约束.“莫道乌纱四两重,戴在头上重千斤”.有个国家的总统讲:“公务员就是仆人,为国民服务的仆人.”“比主人即国民更早起床,是仆人的职责,仆人比主人起得晚,就不能担当好应尽的责任.”胡耀邦纪念馆有一句话:“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有句名言:“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在笼子里跟你们说话.”应当认识到,拥有权力,就等于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领导干部如何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除了增强政治素养、自觉摆正位置、培养自律意识、充分发扬民主、勇于求真务实外,必须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一名共产党员曾说过:“在我嗷嗷待哺时,组织是我的母亲,在我迷失自我时,组织是我的引路人,在我爬上人生之巅时,组织就是托起我的那双大手.”西方有一句谚语:“人性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曾国藩说过:“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因此,希望别人“常以药石之言相绳”.中组部李源潮部长有篇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的讲话,要求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而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及党内纪律,不越“雷池”,又是为“官”从政的底线.因此,领导干部应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把组织的选任看作对自己的考验,把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视作最高戒律.自觉接受班子的监督.小平同志说得好:“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一班人”天天在一起工作,彼此知根知底,监督和被监督最现实也最有针对性.列宁曾经说过:“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接受班子监督,必须定期交心通气,明确责任分工,集体研究决定,尊重多数、重视少数.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有句谚语:“天使飞得很高,主要是把自己看得很轻.”这告诉我们:只有缩小自己,放大别人,别人才会拥护你,尊重你,支持你.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缩小自己,就是放大群众,就能够做到与群众感情同一,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把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当作一面镜子,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朱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曾对新闻媒体提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喜欢遮遮捂捂,认为舆论监督是在给自己“抹黑”、“挑刺”、“找麻烦”,接受不了.有的给敢于监督的媒体和记者找岔子、扣帽子、打棍子,甚至进行“反调查”、“搞关系”,使批评报道“胎死腹中”.有的信奉“惹不起躲得起”的古训,并将之作为惯用伎俩,殊不知“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网上时常曝光一些“雷人语录”:“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暴露了这些人在公众面前的狂妄自大.所以,领导干部接受舆论监督,既要敢言,更要善言.

当前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涉及的内容很多,当前,必须准确掌握干部选任工作有关法规和纪律.熟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1311”制度体系.即,一部法律----《公务员法》,一个纲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三个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把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还应熟悉用人的纪律规定,重点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12种情形的处分规定;《干部任用条例》“纪律和监督”部分的“十个不准”;《责任追究办法》中明确的39种责任追究情形、5类责任主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有人说“批评上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会少;批评自己,自寻烦恼;批评老婆,她就乱跑.”如果让这种风气不断蔓延,党内没有正常的批评监督,干部选任工作就可能误入歧途.新加坡素来以廉洁闻名国际,其对违反廉政法规的处罚往往是刑事处罚、纪律处罚、经济处罚三管齐下,对贪污腐败实行“零容忍”,使人不敢贪.所以,加强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必须严肃教育、严格监督、严厉查处,让领导干部循规蹈矩不出轨、讲求民主不专权、畏惧制度不放纵.科学规范用人权.有人说:“一把手说一不二,二把手说二不一,三把手说三道四,四把手是是是是.”根据现行的干部法规制度,选任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公示等环节,而且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不能变通,不能走样.因此,进一步规范“一把手”的权力范围、用人权的关键环节和用人权的运行程序,是当前监督的重点.严肃换届工作纪律.为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今年年初,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省里也反复强调,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敢于亮剑、高悬利剑、果断扬剑,对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封官许愿、说情请托、拉票贿选、操纵运作、违规设官等违规违纪行为,严查快办,典型案例及时通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同时,聘请换届风气监督员,延伸监督触角,实行违反换届纪律案件查核专办制度,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2011年第18期)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领导干部应如何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权力就意味着要有责任,要有勇气、智慧、能力去履行。权力是赋予人民的,只有监督,才能避免权力的滥用、腐败,保证权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我国就坚持“官有自觉接受监督”的原则,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国古代清朝的太尉制、宰相制,都是依靠监督实现政治稳定的。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要加强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保证党的纯洁性。江泽民指出,要建立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且建立“有领导干部,就有监督”的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监督的本质是社会的自我修正,是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旦放松监督,广大党员干部就会陷入腐败滥权,就会使党脱离群众,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危害党的事业。自觉接受监督,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促进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努力增强党的执政实力,做到党风廉政,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