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刘弗陵在生母的肚子里待了十四个月才被生下,因与当年尧帝情况相同。他所降生的宫殿大门被称作“尧母门”。[2]巫蛊之祸后,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太子人选没有再定下。[3]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并于同月登基称帝。汉武帝为刘弗陵留下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位辅政大臣,刘弗陵继位后,霍光掌握政事大权,上官家父子与霍光联姻,后因利益产生矛盾,联合燕王刘旦与鄂邑长公主,诬陷霍光。刘弗陵洞察他们的阴谋,没有治罪霍光。元凤元年(前80年),燕王刘旦联合上官桀等人欲发动政变,被刘弗陵顺利平定。此后刘弗陵大赦天下,实行仁政,他成年后委任霍光执政,他在位十三年,百姓生活丰裕,四方少数民族尽皆臣服。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前74年6月2日 ),刘弗陵在未央宫崩逝,终年二十一岁。六月七日,他被葬在平陵(今陕西咸阳),谥号为孝昭皇帝。[1][4]
刘弗陵执政期间,西汉王朝出现中兴之兆,政治上他重视吏治,多次察举贤良,明经治狱;军事上,刘弗陵派人打退匈奴、乌桓的入侵,加强北边戍防,又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维护了西汉国家主权;经济上,他施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经济举措,劝民农桑。同时,在他主持下召开的“盐铁会议”,对西汉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昭宣中兴”奠定了思想基础。[1][5][6][7]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认为,刘弗陵在位期间,外与匈奴和亲,内使百姓充实。为其上谥号为“昭”,十分恰当。[1]
上官皇后
妻子
刘彻
父亲
钩弋夫人
母亲
刘据
哥哥
刘髆
哥哥
刘旦
哥哥
刘胥
哥哥
刘闳
哥哥
阳石公主
姐姐
卫长公主
姐姐
鄂邑长公主
姐妹
诸邑公主
姐妹
左划查看更多
太始三年(前94年),刘弗陵出生于长安钩弋宫,被称作“钩弋子”,生母是赵婕妤(即钩弋夫人,汉武帝巡游经过河间时,遇见一个双手握拳的奇女子,武帝去掰她的双手,她双手立即分开,于是获得汉武帝宠爱,此女子就是钩弋夫人,又称拳夫人。)刘弗陵父亲是汉武帝刘彻。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刘弗陵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十四个月才被生下来,据说和当年的尧帝一样,因此他所降生的宫殿的大门被称作“尧母门”。[2]
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兵败后自杀,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8][3]燕王刘旦上疏汉武帝,愿意回京担任皇宫守卫,想要借此被立为太子,武帝大怒,斩杀来使。[8]广陵王刘胥好逸恶劳,行为举止毫无法度,不得武帝喜爱。[3]而齐怀王刘闳和昌邑哀王刘髆都早死,所以太子人选迟迟没有定下。[2]
刘弗陵长到五六岁时,汉武帝认为他聪明伶俐,体格健壮,很有自己年少时的风范,再加上刘弗陵的出生也格外不同,汉武帝特别疼爱他,想要立刘弗陵为太子。汉武帝在甘泉宫命画工画出一副“周公辅成王”的画像,暗示左右群臣,自己欲立刘弗陵为太子。当时刘弗陵年纪幼小,母亲又年轻,汉武帝担心再出现外戚专权乱国的事,便将钩弋夫人赐死。[2][8]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重,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皇太子。[1]汉武帝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任御史大夫,太仆上官桀任左将军,让他们共同辅佐年幼的刘弗陵。[4]
汉武帝驾崩后,后元二年二月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刘弗陵登基称帝,史称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大赦天下,尊奉姐姐鄂邑公主为长公主,追赠生母钩弋夫人为皇太后,为她修建云阳陵墓。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领尚书事,左将军上官桀和车骑将军金日磾担任副手。同年冬,匈奴入侵朔方(今内蒙古乌海市),刘弗陵派军驻扎在西河,命上官桀去巡视北部边疆。[1]
次年春,有黄鹄栖息在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以此为祥瑞为刘弗陵祝寿,刘弗陵赏赐各侯王、列侯、宗室金钱,有差等。后刘弗陵在钩盾田学耕,又加封燕王、广陵王与鄂邑长公主各一万三千户食邑,并为钩弋夫人起园庙云陵。益州(今四川一带)所属的廉头、姑缯[a]等二十四邑全部反叛,刘弗陵派水衡都尉吕破胡召募吏民,同时征发犍为县(今四川省乐山市)、蜀郡的士卒立即开赴益州前线,大破叛军。[1]
始元元年(前86年)秋七月,天降大雨,山洪冲断渭桥(今西安咸阳市东约二十里),刘弗陵大赦天下,赐给百姓每百户一头牛以及酒。八月,齐孝王的孙子刘泽谋反,意图杀害青州刺史隽不疑,被发觉后,刘弗陵将其全都诛杀,并升隽不疑为京兆尹,赏钱百万。九月,车骑将军金日磾去世,霍光独掌政事大权。而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霍光与上官桀互为姻亲,霍光每次休沐外出,都是由上官桀代替他处理国家政务。后来霍光与上官桀都因为捕斩反贼重合侯马通有功,刘弗陵加封霍光为博陆侯,上官桀为安阳侯。[2][4][1]
始元四年(前83年),鄂邑长公主为年仅十二岁的刘弗陵挑选皇后。她选取周阳氏的女子进宫,许配给刘弗陵。当时上官安想要将自己六岁的女儿送入宫中作为刘弗陵的皇后,霍光以外孙女年纪幼小拒绝。上官安便通过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来游说长公主,这年三月,他的女儿上官氏顺利被刘弗陵封为皇后。刘弗陵趁着立后大赦天下,辞讼在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以前的,都自行撤销。六月,皇后去祭祀高祖庙,刘弗陵分别赏赐长公主、丞相、将军、列侯、以及宗室等钱币。他还将三辅富户迁到云陵(今陕西淳化县),赏给他们每户十万钱。没多久,刘弗陵又下诏称年成不好,停止让百姓提供马匹,各地官府所需供给的马匹也酌情减少。女儿当上皇后,上官安因此受益,被封为桑乐侯,升骠骑将军。为回报鄂邑长公主举荐上官氏的恩情,上官桀父子想方设法要将丁外人封为列侯(汉朝旧例,非列侯不可娶公主为妻),好让他迎娶鄂邑长公主。而霍光秉公办事,不同意封丁外人为列侯,他们另想办法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让其进宫拜见刘弗陵,又被霍光拒绝,鄂邑长公主因此对霍光心怀怨恨。[2][1][4]
后上官桀妻子的父亲宠爱的一个名充国的人犯下死罪,是鄂邑长公主替充国交纳二十匹马以赎罪,才免去他的死罪。上官桀父子为此感激公主,怨恨霍光。再加上有了宫中皇后的关系,上官家父子不愿意霍光独揽朝政,开始与他争夺权利。[4][2]
燕王刘旦因为没有继承帝位,心怀怨恨,恰巧御史大夫桑弘羊居功自傲,想为自己的子弟谋官被霍光拒绝,也对霍光怀有不满。最终上官桀父子联合鄂邑长公主、桑弘羊以及刘旦共同谋划,打算杀掉霍光。刘旦派十多人送来大量的金银珠宝,贿赂鄂邑长公主等人,借此获取他们的支持。他们派人趁霍光休沐时,假借燕王的名义向刘弗陵上疏,揭露霍光的“阴谋”,称霍光专权放肆,出行的仪仗宛如帝王,恐有不良企图。上官桀等人想要让刘弗陵直接从宫中发下奏书,然后由桑弘羊联合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然而,刘弗陵收到奏书却没有下颁。[4][3]
第二天早上,霍光听闻此事,停留在殿前的画室中,没有进去拜见刘弗陵。刘弗陵询问霍光何在,上官桀趁机进言,称霍光因为燕王告发罪行,不敢来上朝。刘弗陵下令召见霍光,他一进殿就脱下官帽叩头谢罪。刘弗陵让霍光把官帽戴上,因为奏书所言都是假的,霍光无罪。霍光疑惑刘弗陵为何知道他无罪,刘弗陵实事求是分析后,认为燕王远在外地,不应该得知他的“罪行”,且霍光想要为非作歹,也无需大动干戈。年仅十四岁的刘弗陵经过思考,洞察这封奏书乃是谗言,左右大臣都感到吃惊。这时呈上奏书的人已经逃跑了,刘弗陵下令官府紧急搜捕,上官桀等人内心恐惧,劝刘弗陵不用追究这种小事,刘弗陵执意追究。此后上官桀一党仍有人诬告霍光,刘弗陵为此大怒,下令但凡有谁诽谤他都要被治罪。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说霍光的坏话,暗中密谋发动政变。[4]
元凤元年(前80年)春,武都郡氐族人反叛,刘弗陵派执金吾马适建、龙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率领三辅地区及太常所属的刑徒前去镇压,这些刑徒刘弗陵都免去了他们的刑罚。同年八月,刘弗陵改元元凤。不久,上官桀等人决定发动政变,他们让长公主设下酒宴,邀请霍光赴宴,席间命埋伏的士兵杀死霍光,再废除刘弗陵,拥立燕王为皇帝。[4][1]稻田使者[b]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告发此事,杨敞内心惶恐,便装病在家。燕仓又将此事上报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奏刘弗陵,上官桀等人的政变计划就此泄露。[9]在他们发动政变之前,霍光将上官桀父子、丁外人等人逮捕,他们的宗族全部诛杀,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都自杀身亡。皇后上官氏因为年纪幼小没有参与谋划,且是霍光的外孙女,因而没有被废。[4][2]
政变被平定后,刘弗陵下诏书揭示上官桀等人的罪行,同时赦免燕王太子,长公主儿子文信及参与谋反的宗室子直系的罪行,废为平民。受上官桀等人欺瞒参与政变的部署,如果没有确切罪行,都免去罪罚。[1]
元凤二年(前79年)夏四月,刘弗陵从建章宫迁入未央宫,并大宴群臣。宗室子和郎从官、吏民等各有封赏。不久,刘弗陵大赦天下,下令减免三辅、太常两地的税赋。后来他又下令免去中牟苑穷困户的税。辽东乌桓反叛,刘弗陵派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领北边七郡两千精兵前往平定叛乱。元凤四年(前77年)春正月初二日,刘弗陵加元冠,正式成年。他下令停缴第四年、第五年的人口赋,三年以前未交更赋的也免交,同时令天下欢宴五日。后来度辽将军范明友因为平定乌桓有功,被刘弗陵封为平陵侯。[1]刘弗陵成年以后,正式委任霍光执政。霍光在昭帝一朝执政十三年,百姓生活丰裕,四方少数民族尽皆臣服。[4]
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前74年6月2日 ),刘弗陵在未央宫崩逝,终年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六月七日,他被葬在平陵(今陕西咸阳),谥号为孝昭皇帝。[1]刘弗陵生前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霍光奏请皇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后刘贺因淫乱被废除(史称汉废帝),霍光奏请皇太后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10]
刘弗陵在位期间,遵从汉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刘弗陵初立之时,因为年幼,辅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刘弗陵与霍光平定叛乱,沿用汉武帝时期的严刑峻法治理官吏。刘弗陵重视吏治。元凤三年(前78年)夏四月,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三人都犯下纵容反叛之罪,刘弗陵将他们处以腰斩。他曾下令调查民间疾苦,多次大赦天下,减免百姓的负担。刘弗陵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先后四次察举贤良,挖掘人才。并且严查官吏失职者,明经治狱。这些政治举措缓解了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国力开始恢复,为西汉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11][1][7]
始元六年(前81年),刘弗陵召集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与此前郡国所举贤良文学[c],询问民间疾苦之事。贤良文学一方认为民间之所以疾苦,是因为汉武帝时期施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策,在与民争利,应该免除;而桑弘羊则指出此举是武帝为了反击匈奴,弥补财政空虚,如免除会导致国库空虚,边防军饷不足。双方就针对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等多个角度展开争议,史称“盐铁之议”。[5]
盐铁之议上形成了以桑弘羊为首的主张继续武帝政策一派,和以贤良文学为主的主张改革武帝政策的一派。“盐铁之议”虽然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双方对武帝时期的内外政治展开深入辩论,对西汉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议结束后,刘弗陵罢免了关中的铁官和全国的酒榷,这是西汉王朝开始改革汉武帝时期的内外统治政策的预兆,为此后的昭宣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拨乱反正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5][6]
刘弗陵在位期间,北边乌桓与匈奴日渐强大,屡次入侵汉朝边境。刘弗陵采取招募精兵驻扎边境,委任左将军上官桀巡视北部边疆等军事举措,有力的打击了匈奴入侵。始元二年(前85年),匈奴发兵劫掠汉朝张掖郡,刘弗陵派兵征伐,活捉匈奴瓯脱王,此后匈奴再不敢入侵张掖郡。面对乌桓犯边,刘弗陵重用度辽将军范明友,两次击退乌桓,并斩杀乌桓三名首领并部众六千余人。同时,刘弗陵调整汉朝北边防务,从天水、陇西、张掖郡各取二县,设立金城郡并修筑防御工事。[1][12]
始元元年(前86年)夏,刘弗陵派水衡都尉吕破胡率军平定益州等地二十四地少数民族部落反叛,将河内划分给冀州、河东归属并州。几年后,西南姑缯、叶愉等少数民族部落再次兴兵造反,刘弗陵再次任用吕破胡前去征讨,此次平叛并不顺利,益州太守被叛军所杀,汉朝军死伤有四千余人。后刘弗陵又命大鸿胪田广明、军正王平率军去平定叛乱,调用钩町侯毋波的亲兵共同征讨西南夷民。一年后,汉军斩杀俘虏的少数民族士兵达三万余人,俘获牲畜五万余头,益州就此平定。因辅助平定叛乱有功,刘弗陵将钩町侯毋波封为钩町王,田广明赐爵关内侯。[1][13]
刘弗陵执政时,延续汉武帝晚期的政策,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经济举措,屡次下令要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刘弗陵在位期间多次大赦天下,废除苛税,令三辅、太常郡的百姓可以用粮食抵钱税。他还亲自躬耕钩盾弄田、上林苑,以表重视农桑,为百姓作示范,调动百姓耕作的积极性。同时,刘弗陵多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施行仁政,减轻农民负担以恢复经济。每当郡国遭遇自然灾害时,他都下令减免当年租赋徭役,便于快速恢复生产发展。此外,刘弗陵还采取了盐铁之议中“改革派”的提议,停止酒类专卖,罢免此种官吏。这种种经济举措,扭转了汉武帝晚期时财政虚耗,百姓穷困的现象。他在位十三年,百姓生活富足充实,四方蛮夷也都臣服汉朝。[1][4][5][14]
刘弗陵在位期间,汉朝对外交往处于相对平和状态。刘弗陵一方面加强汉朝北边戍防,在面对屡次进犯的匈奴、乌桓时,不遗余力的回击,维护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他又与匈奴缓和关系,通过和亲建立外交,匈奴放回此前扣押的汉臣孙武等人,双方的关系得到改善。[13]为稳定汉朝西南政局,刘弗陵加封句町侯毋波为句町王,令其掌管句町国。[1]西域小国龟兹、楼兰等联合匈奴杀害汉朝使官,刘弗陵派大臣傅介子出使大宛,诘问楼兰国与龟兹国的过错,两国执政者服罪,傅介子斩杀匈奴使者后归汉。后刘弗陵在派傅介子前往楼兰,斩杀楼兰王安归,改立曾经在汉为质的楼兰皇子尉屠耆为楼兰王,西域就此并入汉朝统治。[15]
刘弗陵时期,乐府机构虽然活动不多,但是依然存在。承担着管理乐器的职能,仍保持采集歌谣以观民风的传统。而据《盐铁论》记载,“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角抵诸戏”,可见刘弗陵曾用乐府乐舞接待外宾,既为娱乐宾客,更为炫耀汉朝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优势。这种乐府文化传统的保存,为宣帝时期乐府的中兴奠定了基础。[16][17]
汉初时期,汉朝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维持了整体和平。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汉朝对匈奴实行的民族政策一直是“武折”。武帝后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耗时日久,军事形势不容乐观,汉武帝对匈奴政策开始由“武折”转为“德怀”这项截然相反的民族举措。而到了刘弗陵时期,确认了对匈奴民族政策的转变,吸取汉武帝时期的经验教训,将“德怀”与“武折”相结合,一边对匈奴积极防御,一边运用外交手腕拉拢和分化其内部。这种软硬兼施的民族方针,显然是成功的,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南匈奴臣服于汉朝,汉匈关系又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且这种民族政策,也成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的重要参考。[18][19]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认为,刘弗陵与当初的周成王一样,幼年登基,不因流言怀疑辅政大臣,十分了不起。刘弗陵在位期间,外与匈奴和亲,内使百姓充实。并推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罢除盐铁酒类专卖,不与民争利,为其上谥号为“昭”,十分恰当。[1]
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丕认为,刘弗陵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却德行兼备,年仅十四岁就识破刘旦上书的诡计,相信霍光。[20]
汉魏之际文学家丁仪认为,刘弗陵优于周成王的地方,在识人之明。而周成王美在终,刘弗陵德在始,在必须分出高低优劣的情况下,他更赞同刘弗陵。[21]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刘弗陵,当初在有人进献谗言时力保霍光,自己的德行不如他。[22]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李德裕认为,刘弗陵十四岁就能识破燕王刘旦的上书是捏造事实,洞察秋毫,周成王与他相比应该感到羞愧,连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比不上刘弗陵(这些皇帝都曾听信谗言怀疑身边大臣)。[13]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李德裕认为,君主最大的德,莫过于明察秋毫,明察可以洞悉奸诈,那么任何邪恶就都无法将其蒙蔽,刘弗陵就是这样。这一点,不仅周成王应当惭愧,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也都不如。[23]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赞扬刘弗陵,十四岁就识破上官桀等人的阴谋,明智足以亲政。[24]
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苏澈认为,刘弗陵执政十三年,年纪刚刚及冠,功绩还未传于天下,他的成就远不如周成王。刘弗陵早逝虽然是天意,也有人事的参与。周成王寿命悠久,是周公(西周开国元勋)的功劳。而刘弗陵过早的夭折,是霍光的过错。[25]
南宋文学家洪迈夸赞刘弗陵,年仅十四就能察霍光之忠,明察燕王上书之诈,诛杀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为明君。[26]
清代四川学者刘沅认为,刘弗陵的明哲,霍光的忠贤,是夏商周三代以来君臣中极为罕有的。[27]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父亲 | 刘彻 | 汉武帝[28] |
母亲 | 赵氏 | 钩弋夫人,追赠为皇太后[2] |
哥哥 | 刘据 | 戾太子,因巫蛊之祸兵败后自杀[3] |
刘闳 | 齐怀王[3] | |
刘旦 | 燕王,发动政变不成功自杀[3] | |
刘胥 | 广陵厉王[3] | |
刘髆 | 昌邑哀王[3] | |
姐妹 | 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 | 与燕王刘旦等人谋划政变,事发后自杀[2] |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 | 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之女[29] | |
诸邑公主 | 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之女,与阳石公主同坐巫蛊之祸而死[28] | |
阳石公主(一说石邑公主[29]) | 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之女,与诸邑公主同坐巫蛊之祸而死[28] | |
夷安公主 | 汉武帝之女,生母不详,嫁汉武帝姊妹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30] | |
皇后 | 上官氏 | 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2] |
嫔妃 | 周阳氏[2] | - |
刘弗陵登基称帝没多久,有一只黄鹄栖息在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大臣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为刘弗陵祝寿。刘弗陵赏赐各侯王、列侯、宗室金钱,有差等,还为此作出一曲《黄鹄歌》,诗歌描绘了黄鹄划过建章宫的上空,降临在太液池边的景象,黄鹄的美妙可爱,让刘弗陵感慨自己愧于上天赐予的嘉美祥瑞。[31]
刘弗陵即位之初,命人建造了一座有千步广阔的淋池,其中栽种了“低光荷”,一茎四叶,大如骈盖,果实像玄珠一般,可以作为配饰。这种荷叶被宫人或采来作为衣服,或遮挡烈日。淋池中还有“倒生菱”,刘弗陵当时经常在淋池嬉戏,通宵达旦的宴乐,还命宫人唱歌,歌颂淋池的美丽和自己的玩乐,听着宫人的歌唱,刘弗陵更为开心,在池边筑起商台方便游玩。年底,许多大臣上谏,劝导君王节俭,不要奢侈享乐。刘弗陵不再去淋池玩乐,淋池商台坍塌荒废,鸾舟荷芰也朽烂枯萎。[32]
刘弗陵死后被葬在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陵墓占地面积广阔,东西长2097米、南北宽1396米。陵园内有刘弗陵帝陵与上官皇后后陵,二者相隔685米,整座陵园的外观呈长方形,外围以土墙环绕,四面都设有出入的大门。刘弗陵的帝陵封土处于平陵的正中,中间高、四周低,墓葬形制呈“亚”字形,封土外观则是覆斗形。帝陵封土外有四条墓道,最长的西墓道有76米,填土以红褐色五花夯土为主。帝陵外还有46个“御府坑”,清人曾将平陵的帝后二陵误认为是汉哀帝义陵和汉平帝康陵,所以在墓前有清乾隆年间留下的“汉哀帝义陵”和“汉平帝康陵”碑石。1956年8月,平陵被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帝陵与后陵的封土等因为当地农田基本建设,遭遇大面积破坏。2000年6月,平陵作为“西汉帝陵”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
小说名 | 作者 |
《长乐夜未央》 | 易楚[34] |
《未央夕照》 | 糜初[35] |
《询君意》 | 李歆[36] |
《云中歌》 | 桐华[37] |
时间 | 剧名 | 扮演者 |
2001年 | 乌龙闯情关 | 王钦[38] |
2004年 | 汉武大帝 | 孙鑫钰[39] |
2015年 |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 陆毅[40] 姚子镱 |
展开
[a]古代少数民族,属西南夷
[b]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
[c]指通经达变之士
展开
[1]班固. 汉书. 东汉: 卷七·昭帝纪第七.
[2]班固. 汉书. 东汉: 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3]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4]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5]桓宽. 盐铁论. 西汉: 卷一本议第一.
[6]高福顺. 论盐铁会议对汉武帝内外政策的批判[J]. 《长白学刊》, 2005, (6): 75-77.
[7]高福顺. 论昭宣时期的拨乱反正政策[J]. 《长白学刊》 , 2003, (2): 75.
[8]司马迁. 史记. 西汉: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9]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
[10]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八·宣帝纪第八.
[11]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
[12]班固. 汉书. 东汉: 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13]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十三·汉纪第十五.
[14]王子今. 汉昭帝“弄田”辨议[J]. 《人文杂志》, 2014, (6): 72-77.
[15]班固. 汉书. 东汉: 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16]王利器. 盐铁论校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06: 卷七 《崇礼》第438页.
[17]龙文玲. 汉昭帝时期乐府研究:以《盐铁论》为中心考察[J]. 文学遗产, 2010, (2): 71-81.
[18]任宝磊. 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37(3): 57-61.
[19] 侯晓星. 略论西汉武昭宣时期的西域民族政策[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92-93.
[20]李昉、李穆、徐铉等. 太平御览. 北宋: 卷八十九皇王部·卷十四.
[21]李昉、李穆、徐铉等. 太平御览 . 北宋: 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
[22]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五十九列传第九.
[23]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十三汉纪第十五.
[2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十五·汉纪第十七.
[25]苏辙. 历代论. 宋: 卷二·汉昭帝.
[26]洪迈. 容斋随笔. 南宋: 卷第三·汉昭顺二帝.
[27]史存. 清代: 刘沅.
[28]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六·武帝纪·第六.
[29]司马贞. 史记索隐. 唐代: 卷十四.
[30]班固. 汉书. 东汉: 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31]刘歆. 西京杂记. 汉代: 卷一.
[32]王嘉. 拾遗记. 东晋: 卷六前汉下.
[33]【咸阳帝陵】中兴之主汉昭帝的平陵.咸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23-08-17].
[34]长乐夜未央.起点中文网. [2023-08-16].
[35]未央夕照.晋江文学城. [2023-08-16].
[36]询君意.起点中文网. [2023-08-16].
[37]桐华. 云中歌 1 绿罗裙[M]. 江苏: 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12: 1-280.
[38]乌龙闯情关.豆瓣电影. [2023-08-16].
[39]汉武大帝.豆瓣电影. [2023-08-16].
[40]大汉情缘之云中歌.豆瓣电影. [2023-08-1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