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年少时就博览群书,精研辞章、算术、天文,精通音律。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司徒桥玄征召蔡邕为河平县长,不久入朝担任郎中,后又升任议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勘正六经文字;亲自书写丹于碑,请工匠镌刻后立碑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蔡邕因为上书言事,遭到中常侍程璜诬陷,获罪后全家被流放到朔方。因为在东观曾与卢植、韩遂等撰补《后汉记》没有完成,蔡邕上书汉灵帝,获得特赦返回本郡居住;后来又遭到宦官迫害,流亡江海十二年。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司空董卓专权,听说蔡邕的名气,特地征召蔡邕入朝,董卓任命蔡邕为祭酒,又举荐蔡邕为高第,补为侍御史,转任持书御史,担任尚书;不久,蔡邕又兼任巴郡太守,后又留在宫中,担任侍中。[1][3]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升任左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受封为高阳乡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用计诛杀董卓,蔡邕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不久死在狱中,[1]时年六十岁。[4]
作为汉末的经学大家,蔡邕在文学上贡献丰富。他证定刊刻了“五经”石经,写下了《汉记十意》。他的碑文、诗、 赋、 诔、 赞、 章表、 论议等各体都写得很好,创作的各类小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赋的艺术表现领域,为魏晋小赋的繁荣起了开导、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蔡邕还受创了飞白书体,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1][5]后世对蔡邕的评价呈两极分化。东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蔡邕虽然被董卓亲信任用,但绝非他的党羽。[6]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也在情感上同情蔡邕,认为蔡邕之死乃“意气之感,士所不能忘也”,即一种有情之士的理想主义情怀。[1]但是明末清初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对蔡邕拜于董卓帐下的“政治摇摆”多持批判态度。[7][8]
蔡文姬
女儿
蔡贞姬
女儿
蔡睦
孙子
羊祜
外孙
羊徽瑜
外孙女
董祀
女婿
刘豹
女婿
卫仲道
女婿
羊衜
女婿
蔡质
叔叔
孔融
好友
顾雍
学生
阮瑀
学生
马日磾
同事
董卓
君主
蔡邕是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其人孝顺而重义。他曾三年衣不解带地侍奉卧病在床的母亲,并在母亲过世后于墓旁盖房而居,一举一动都遵守礼制。蔡邕与叔父、叔伯的兄弟同居,三代都没有分家,为乡人所称道。蔡邕年少博学,曾追随太傅胡广研学辞章、算术、天文,并且精通音律。[1]
汉桓帝时期[a],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位宦臣弄权,骄横恣肆,他们听说蔡邕琴弹得好,就告诉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催促他启程入宫。蔡邕不愿前往,走到半路就假称生病,回到了家中。蔡邕生活中不喜欢与时人交游,却爱好古玩收藏。他受到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扬雄、班固、崔驷这些文人设问自答式的写作启发,博采众长,创作了《释诲》,用来勉励自己明辨是非。[1]
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蔡邕受到司徒桥玄的征召,出任河平县长,后来又受命于朝廷,赴京担任郎中,在东观参加校勘古籍的工作,又任议郎。[1]
蔡邕认为这些流传下来的经传典籍之中,被误读、误写的谬误颇多,致使后来的不少学者曲解原意,以讹传讹。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他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特此向汉灵帝刘宏奏请订正《六经》,汉灵帝应允。蔡邕后来又将修订过的典籍亲自书写丹于石碑之上,矗立于太学门外,以供后学儒生学习。世称“熹平石经”。[1][9]
过去朝廷为避免州郡之间结党营私,制定了“三互法”,即存在婚姻关系的家族和幽、冀两州的人士不可以交互做官。随着禁忌日趋严密,人才选拔也变得困难,以至幽、冀两州的刺史职位长期空缺。蔡邕见到这种情形,上疏朝廷,希望能废除这项禁令,但是没有被采纳。[9][1]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七月,汉灵帝刘宏颁发罪己诏,召蔡邕、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等人至金商门就朝廷的施政得失上奏谏言,起因是这年民间,内有自然灾害频发,外有鲜卑袭扰,灾祸连连,老百姓们人心惶惶,汉灵帝也焦灼不安,想要找出祸患的源头。比起朝中只求明哲保身的公卿大臣们,蔡邕的切言直对引起了汉灵帝的重视,特诏他进一步言事。[1][9]
汉灵帝赞扬蔡邕“博学深奥,退食在公”,蔡邕受到感召,随即上书陈述自己的看法。蔡邕指出灾害频现的异象是上天对汉灵帝的警示,想要化解,汉灵帝就不能轻信妇人和佞臣的谗言。在奏折中,他弹劾了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同时又举荐了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等善于谋划之人,认为汉灵帝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1][9]
汉灵帝看了蔡邕的奏章后感慨不已,起身如厕;中常侍曹节趁此机会偷看了奏章,并将内容透露给其他官员;那些被蔡邕弹劾的官员得知后,全都对他侧目而视,伺机报复。中常侍程璜很快差人写了匿名信诬告蔡邕。程璜知道蔡邕与司徒刘郃不睦已久,就声称蔡邕是因有私事请托刘邰不成,公报私仇,故意中伤刘邰。蔡邕很快以假公抱怨,诬害大臣的大不赦之罪被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1][9]
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罪,上书为其求情。汉灵帝爱惜蔡邕之才,于是也降诏免其死罪,但是蔡邕和他的家人也就此被流放到了北方。流放途中,中常侍程璜女婿,酷吏阳球还派出刺客追杀蔡邕,不过刺客被蔡邕的忠义所感动,不忍下手,蔡邕才免于一死。阳球不肯善罢甘休,又贿赂当地官员,要求毒杀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再次逃过一劫,此后他定居五原郡安阳县(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地区)。[1][9]
蔡邕在东观担任郎中时,曾与卢植、韩说等人修撰《后汉记》,遭到流放时,书稿还没来得及完成。蔡邕因此上书汉灵帝,奏明他所著的《汉记十意》[b],并将这《十篇》按条目分好,附录在奏章的后面。汉灵帝爱怜蔡邕的才学,又适逢第二年天下大赦,便宽宥了蔡邕,准许他从流放地回到家乡。蔡邕自从流放到被赦免,前后历时九个月。[1]
蔡邕将要启程还乡之际,五原郡太守王智为他践行。席间,王智起身歌舞助兴,座下的蔡邕却对他的示好之举无动于衷。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素来性情骄傲,蔡邕的举动让他觉得在宾客面前颜面尽失,便怒骂蔡邕轻视自己,蔡邕拂袖而去。王智怀恨在心,随即密报朝廷,诬陷蔡邕在流放地心怀怨恨,对朝廷多有诽谤之言;宫里的宦官宠臣更加厌恶忌惮蔡邕。蔡邕自知回到京城不能幸免于难,索性自我放逐,从此隐居于吴郡(今江苏省南部地区)、会稽郡(今浙江省北部地区)等地,生活了十二年。[1]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少帝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进京,谋诛宦官,因事情败露,何进被杀,董卓率兵进入京城,专权擅势、把持朝政。[6]董卓知道蔡邕名气很大,特地征召他入朝任职,蔡邕原本称病不仕,董卓以灭族相胁,蔡邕只好从命,被任命为祭酒。董卓虽然粗鄙残暴,对蔡邕却很敬重,先后举荐蔡邕为高第,补为侍御史,转任持书御史,又升任尚书。此后,蔡邕又先后担任巴郡太守、侍中。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跟随汉献帝迁都长安,受封为高阳乡侯。[1][3]
董卓的幕僚部属奉承董卓,把他与姜太公相比,想让朝廷尊其为“尚父”,董卓就此事去问蔡邕,蔡邕表示姜太公有辅周灭商之功,所以特号太公。董卓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比之尚父还有差距。宜待关东平定,陛下返还京都之后再论此事。董卓听从了他的建议。[1]初平二年(191年)六月,发生地震,[4]董卓去询问蔡邕。蔡邕称地震是阴盛阳衰,臣下不遵循国家礼制引起的。蔡邕认为董卓在春天郊祀之时,乘坐纹有金龙的金华青盖车架,并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1]
董卓因为欣赏蔡邕的学问,一直对他也礼遇有加,每当举行宴会,都要蔡邕在旁鼓琴助兴。董卓在政事上刚愎自用,蔡邕提出许多对朝廷有所裨益的谏言,董卓却很少真正采纳。蔡邕见董卓恶行难以匡正,曾对堂弟蔡谷表示,董卓性情刚强又好文过饰非,此人大事难成;因此一直想要伺机离开,去山东地区暂避。堂弟蔡谷得知他的想法劝阻他,表示蔡邕相貌异于常人,每都到一个地方都要被围观,想要隐匿自己很困难。蔡邕这才打消了要逃走的念头。[1]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董卓死后,遭夷灭三族。后来,蔡邕坐在司徒王允的身边,无意间说起董卓的下场,长叹了一口气,神色凝重。王允勃然大怒,呵斥蔡邕作为汉室臣子,却对国贼董卓怀有私恩,如此表现与逆贼没有什么两样。随后王允将蔡邕收押,交给了廷尉署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恳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能完成《汉史》的写作;许多公卿大臣爱惜蔡邕的才华,纷纷上表为他求情,王允不许。[1][6][10]
太尉马日碑劝谏王允,表示蔡邕是旷世奇才,清楚许多汉朝的历史,应该让他继续撰写《汉史》。况且蔡邕向来以忠孝闻名,如今为这个查无实据的罪状诛杀他,有失民心。王允却仍然坚称蔡邕为佞臣,表示让其执笔,不仅无益于圣德,还会让自己日后遭其诽谤。不久,蔡邕死在狱中。[1][4]事后,王允后悔,可惜蔡邕不能再生,朝野内外的士人听说蔡邕死了,无不为之哀泣。[1]
蔡邕一生所作的诗、赋、碑文、诛文、铭文、赞文、连珠文、箴文、吊文、论议文字,以及《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势》和祝文、章表、书记等,共有一百零四篇,流传于世。他撰集的汉代史料,还没有编录以续后汉史书。只作了《灵帝纪》及十意,又补了四十二篇列传,这些文稿因李傕的叛乱,大都散失没有保存下来。[1]
蔡邕留存的部分文集由后人编纂整理成《蔡中郎集》,流传于世。现今存世的《蔡中郎集》版本众多,其中邓安生的整理本《蔡邕集编年年校注》[c]是整理最为全面的一个版本。此外,蔡邕的其他著述还有《独断》二卷、《月令章句》十二卷、《琴操》、《劝学篇》一卷、《圣皇篇》一卷、《女史篇》一卷、《圣草章》一卷、《今字石经论语》二卷、十志、《班固〈典引〉注》一卷等。[11]
蔡邕作为贯通今古文的经学大家,对经学的研究除了与马日碑等证定刊刻“五经”石经,为当世学子制定规范,还体现在撰写《明堂月令章句》上。蔡邕所撰《明堂月令章句》,依据《礼记古文》的文本解说《月令》,多采《周官》《左传》的记载,遵从古文经学,与当时的其他经学家意会言传,横生枝节的内容不同,因此自成一家之说。南朝齐梁以后,儒者多重视蔡邕的经学著作,刘昭注《续汉志》、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对蔡邕的著作多有征引。[5]
蔡邕作为文臣,一生都在撰写搜集汉朝的事迹,以补续《汉书》为己任,并为此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心血。晋代司马彪撰写《续汉书》,其中《律历》《礼仪》等篇目,就吸收了蔡邕《汉记十意》[b]的部分成果,刘昭补注《续汉志》也征引了蔡邕《历律意》《礼乐意》《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朝会意》的部分文字,足见蔡邕对后世史学不可磨灭的贡献。[5]
蔡邕的文学作品除了多为前人称道的碑文之外,他的诗、 赋、 诔、 赞、 章表、 论议等各体都写得很好。其中抒情、咏物、咏人的小赋都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拓展了赋的艺术表现领域,为魏晋小赋的繁荣起了开导、示范作用。[5]
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创造出了“得华艳飘荡之极”的飞白书体。这种写法画笔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多用以题署宫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而且对中国画枯笔笔法的形成也有直接影响。此外,蔡邕还给后人留下了书法论文《篆势》,形象生动地总结了篆书的用笔要领和作用。[12][5]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遂志赋序》中评价蔡邕是个恬淡虚静,温厚聪敏的雅士。[13]
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注称,蔡邕虽然被董卓亲信任用,但在情感上并非董卓的党羽。董卓奸诈凶恶,是天下之人所共恶的。蔡邕听闻他被诛杀,没有叹息的道理。纵然有,也不应在王允身边表现出来。所以这大概是谢承在《汉书》中的谬记。[6]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赞扬蔡邕“心精辞绮”,富有文学才华,敢于直言进谏,也同情其悲惨的命运结局。范晔称蔡邕“意气之感,士所不能忘也”,他认为“蔡邕之死”是一种有情之士不愿忘恩负义的文人理想主义,这也注定蔡邕难以在动荡之世存身。[1]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蔡邕是个有意志和气概的文人,同时也天真愚钝。起初蔡邕因为危险言论招致祸害,最后又作为贼党被诛杀,这都是他意气用事的结果。[7]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表示,东汉末年节义衰败而文章繁盛的风气都始于蔡邕。他认为蔡邕拜于董卓帐下是没有操守,董卓死后叹息是没有见识;顾炎武还批判蔡邕所作碑文颂文也是一些滥作,只因蔡邕交游广泛,才有后世之人为他树碑立传,传扬其美好的名声和事迹。[8]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蔡邕的文学成就予以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自后汉以来,在碑碣写作上,“才锋所断,莫高蔡邕”;[14]同时他认为,蔡邕所撰之铭思,也是独冠古今。[15]刘勰评价蔡邕的作品风格精深而雅正。[16]
唐朝书法家张怀璀在《书断》中评价蔡邕精通书法,认为他的篆书、隶书举世无双,而且创造出的飞白书也是前无古人。[17]
蔡邕隐居会稽郡时期,曾去过柯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发现那里的人们都用竹子做屋椽。蔡邕抬头打量那竹椽后感慨,这都是些上好的竹子,便拿来把它做成了笛子。这笛子吹奏起来果然发音嘹亮,蔡邕根据竹子的产地,将其命名为“柯亭笛”。[18]
有一次,蔡邕看到一个吴人用桐木炊饭,通过桐木在火中燃烧爆裂的声音,蔡邕认出这是一块制琴的良好木材,于是他便向炊饭人讨要了这块桐木,削制了一张琴,果然能弹出动听的声音。因为琴的尾巴已经被烧焦,所以取名为“焦尾琴”。[1][18]
蔡邕在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的时候,有邻居设宴邀请他去家里喝酒。蔡邕走到邻居家门口,却听到屏风后面传来琴声,蔡邕聆听一番后,不解地说道:“叫我来喝酒,酒宴上的奏乐竟然还透着杀气,莫非是一场鸿门宴。”说罢蔡邕就转身离去。酒宴的主人从仆人那里得知这个事情后,立马追上前去解释,原来是弹琴的客人刚刚在演奏的时候,看到有螳螂将要捕蝉,而鸣蝉将去而未飞,心中耸然,唯恐螳螂错失时机。主人疑惑这么细微的意念竟也会从琴声之中透露而来,成为蔡邕口中的暗藏杀机。蔡邕大笑,点头称是。[1]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六世祖 | 蔡勋 | 西汉平帝时曾任郿县令,王莽篡汉后隐遁山林[1] |
祖父 | 蔡携 | 东汉顺帝时期担任新蔡县县长[19] |
父亲 | 蔡棱 | 一生未曾出仕,因为人清白,死后谥号“贞定公”[1][19] |
母亲 | 袁氏 | 陈郡扶乐县人,司徒袁滂之妹[20] |
叔父 | 蔡质 | 汉灵帝时任卫尉,后被诬陷下狱死[9] |
女儿 | 蔡琰 | 字文姬,又称蔡文姬,东汉末年才女,文学家[21] |
女儿 | 蔡氏 | 魏晋上党太守羊衜之妻,羊祜之母,西晋时被追封济阳县君[22] |
孙子 | 蔡袭 | 蔡邕之孙,西晋时受封关内侯[23] |
外孙 | 羊承 | 早逝[23] |
外孙 | 羊祜 | 西晋名将,官至太傅[23] |
外孙女 | 羊徽瑜 | 晋景帝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追谥“景献皇后”[22] |
蔡邕死后,他生前的学生阮瑀等曾在陈留郡尉氏县为他立庙。蔡相公庙位于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四十里燕子陂。这里是当年蔡邕应朝廷征召前往洛阳时,阮瑀等学生们为他送行的地方。这些学生们与他感情深厚,蔡邕死后,便在此地为他立庙追思。[24]
蔡邕墓位于开封县陈留镇南1.5公里桃花洞村。据《祥符县志》记载,桃花洞村原名蔡庄,是蔡邕故里。蔡邕死后,初葬于洛阳郊外,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其女蔡文姬归汉后将父亲的灵柩迁归故乡葬于此。1986年,开封县将蔡邕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蔡邕墓所在地目前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说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逍遥岭上。[26]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蔡邕被塑造成一个心怀理想主义的矛盾文士形象。一方面,他不畏朝中的佞臣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也敢在董卓拔剑之时,为汉室忠良卢植进言。另一方面,蔡邕在政治立场上却并不坚定。董卓被诛后,他竟当街伏尸痛哭,进而成为乱臣贼子的附庸,被王允诛杀。[27]在宋元戏曲中,蔡邕的形象又从《三国演义》的“政治失守”逐渐演化成《琵琶记》等戏曲中一个“道德沦丧”“不忠不孝”的形象,与史书记载相去甚远。[28]
1999年出品电视剧《曹操》中,演员劳革饰演蔡邕。[29]
2004年出品电视剧《武圣关公》中,演员段军饰演蔡邕。[30]
2013年出品电视剧《曹操》中,演员孙万清饰演蔡邕。[31]
展开
[a]即公元146年到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在位时期。
[b]“十志”在《后汉书》本传中作“十意”,当时汉桓帝名“刘志”,为避讳起见改称“意”。为统一,文中论述一律作“十意”。
[c]邓安生所著《蔡邕集编年校注(两册)》,200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展开
[1](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年: 708-719. ISBN-7806659748.
[2](清朝)张廷玉. 《明史》卷八·本纪第八·仁宗[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5年: 67-70. ISBN-9787213094767.
[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688. ISBN-9787807610373.
[4]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696-702. ISBN-9787807610373.
[5]邓安生. 《蔡邕的思想与文化成就》[J].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9年, (第5期): 59-64.
[6]陈寿.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卓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65-176. ISBN-9787546149042.
[7]王夫之. 《读通鉴论》[M]. 北京: 汇聚文源, 2015-09: 438-440.
[8](清)顾炎武. 《日知录》[M]. 武汉: 崇文书局, 2020-01: 6--61. ISBN-9787540357962.
[9]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五十七·汉纪四十九[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659-668. ISBN-9787807610373.
[10]陈寿.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卓传·裴注:谢承《汉书》记载[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65-176. ISBN-9787546149042.
[11]陈海燕. 《蔡邕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5: 23. ISBN-9787302322795.
[12](唐)张怀瓘. 《书断》[M]. 北京: 汇聚文源, 2015-09: 24-25.
[13]严可均. 《全晋文》[M]. 清朝: 卷九十六.
[14]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第十二[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21-05: 150. ISBN-9787551823937.
[15]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第十一[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21-05: 138. ISBN-9787551823937.
[16]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21-05: 606. ISBN-9787551823937.
[17](唐)张怀瓘. 《书断》[M]. 北京: 汇聚文源, 2015-09: 45-46.
[18](晋)干宝. 《搜神记》[M]. 三秦出版社, 2019-11: 443-444. ISBN-9787551820226.
[19]白寿彝. 《中国通史6 第4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1241. ISBN-9787208130005.
[20]李昉. 《太平御览 第5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07: 81. ISBN-7543422158.
[21]范晔. 《后汉书》[M]. 南朝宋: 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
[22]房玄龄.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后妃上[M]. 北京: 大吕文化, 2022-07: 1270-1271.
[23]房玄龄. 《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M]. 北京: 大吕文化, 2022-07: 1355-1389.
[24]李振民. 《嘉靖尉氏县志新注》[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01: 284. ISBN-9787301135031.
[25]李久昌. 《中原名人墓祠文化》[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4-12: 100-101. ISBN-7806288619.
[26]纪陶然. 《三国遗迹寻踪 汉末英雄》[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11: 158-159. ISBN-9787532589357.
[27]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一回到第九回[M]. 北京: 华夏墨香文化, 2012-01: 6-139.
[28]陈海燕. 《蔡邕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5: 6. ISBN-9787302322795.
[29]《曹操》(1999).猫眼电影. [2023-06-28].
[30]武圣关公 (2004).豆瓣电影. [2023-06-28].
[31]曹操 (2013).豆瓣电影. [2023-06-2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8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