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为人深沉稳重,好读书、善剑术、喜爱结交仁人志士。曾游历卫都濮阳(今河南濮阳)、榆次(今山西榆次)、邯郸(今河北邯郸)、燕地等地。[2][3][1]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荐下结交荆轲,请他入秦刺杀秦王。荆轲到达秦国后,荆轲将匕首藏到地图中,在献给秦王之时抽出匕首刺杀,秦王及时反应,荆轲刺杀失败反被秦王刺伤。秦王因此大怒,发兵伐燕。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灭国。[2][1]荆轲以刺杀秦王一事闻名,后世对荆轲刺秦的评价立场不同,结论各异。有史家认为荆轲刺秦一事表现了荆轲胸怀大义,足以千古留名[2],也有史家认为荆轲妄图通过刺杀秦王来改变政局是愚蠢的行为。[4]
秦始皇
对手
樊於期
好友
高渐离
好友
田光
好友
荆轲原本是齐人,姓庆(燕国的方言称“庆”为“荆”,“庆”与“荆”仅有一音之差),是齐国大家族庆氏的后代。荆轲出生在战国时期的卫国,他的祖先本是齐人,后来迁居卫国,在卫国人们称荆轲为“庆卿”,在燕地则被人称为“荆卿”(卿是对于男子的美称)。[1]
荆轲热爱读书,擅长剑术,曾经凭借剑术向卫元君举荐自己,结果卫元君并没有选用他。公元前242年,秦国征伐魏国,设置东郡,将卫元君家族的旁支亲属迁徙到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县)。[2][1]
荆轲曾经游历到过榆次(今山西榆次县),与盖聂论剑,盖聂与荆轲论剑话不投机,荆轲便直接离开了榆次。荆轲还曾在邯郸游历,与鲁勾践一起下棋,两人同样不欢而散。[2][1]
后来荆轲到了燕国,和一个以屠狗为业的人以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友。荆轲嗜好喝酒,整天同屠户和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两人经常在燕市上和歌而泣。荆轲虽然平日混迹于酒徒之中,但是他为人稳重深沉,热爱阅读,他游历各国,结交的都是些贤士、豪杰、年高有德的人。当他到燕国的时候,燕国的隐士田光贤士也对他礼遇有加,田光认为荆轲并不是平庸之辈。[2][1]
荆轲刺秦一事与太子丹的经历和抗秦策略有关。荆轲到燕国不久,在秦国做质子的燕太子丹因秦王嬴政的不善对待逃回燕国,并谋求抗秦。秦国彼时正逐步吞并各国领土,危及燕国,而燕国力弱,无法抗秦。太傅鞠武认为秦国国力强盛,燕国弱小,并劝太子丹此时抗秦不可取。[1]
之后,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鞠武认为此举会使燕国受牵连,应将樊将军送至匈奴,不给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而后与三晋、齐、楚联合,与北方单于交好,共同对抗秦国。太子丹以此法历时过久,且樊於期身处危难之中为由拒绝于是鞠武向太子丹举荐了田光先生,认为田光先生为人有勇有谋,可以给太子丹抗秦之策。[2][1]
太子丹便通过鞠武的引荐结交了田光。太子丹与田光表述自己的抗秦意图。然而田光在听完太子丹的想法之后,田光以自己年龄大,精力有限,无法再谋划国事为由婉拒太子丹,同时向太子丹举荐了好友荆轲。田光表示荆轲为人神勇,怒不色变,是可以信赖的人。于是太子丹便想通过田光结交荆轲,同时让田光不要向他人泄露这件事。[2]
在此之后,田光拜访了荆轲。田光向荆轲表示,自己早已力不从心,同时向太子丹举荐了荆轲,希望荆轲能够入宫见太子。田光为了表示自己不会泄露机密,通过自杀来刺激荆轲前去见太子丹。最终荆轲见了太子丹,并向太子丹传达了田光先生的死讯。[2]
太子丹与荆轲交谈,同时表达对于荆轲的信任和重视,太子丹通过分析当前燕国局面的方式尝试劝服荆轲协助。太子丹向荆轲详细说明各国境况,认为秦王势力强大,野心满满,而秦国已占领韩国领土,南方攻打楚国,北方威胁赵国。一旦赵国臣服秦国,那么燕国则危在旦夕。而燕国弱小,彼时举国之力也无法抵抗秦军。于是太子丹为了自救提出计谋,希望能够派出勇士出使秦国。任务最好的结果是劫持秦王,让秦国归还各国领土。假如无法劫持就趁机刺杀秦王。秦将在外,此时秦国内部动乱,必将引起君臣相互猜忌,趁这个机会,东方各国联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2]
荆轲在得知太子丹的计划之后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足以胜任,然而太子丹以高官厚禄礼遇荆轲,荆轲仍然长时间没有出发的意向。直到秦将王翦攻破赵国都城,将赵国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版图之后,向北直逼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再次请求得到荆轲支持,荆轲指出秦王正在悬赏樊於期将军首级,希望能以樊将军首级作为入秦的借口,太子丹不愿因私利杀害末路投奔的樊於期,便拒绝了荆轲的提议。随后荆轲私下里寻找樊将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樊将军被说服后自杀。之后太子丹用毒淬匕首送于荆轲,同时寻找秦舞阳为助手辅助荆轲。荆轲因等待朋友未能及时出发,而太子丹担忧荆轲反悔,在太子丹的催促下荆轲最终出发。[5]
当荆轲出发去秦国之际,太子丹及其宾客都穿着白衣在易水之畔为他送别。荆轲好友高渐离也为他击筑,荆轲伴着乐声歌唱,在场之人都为他流泪送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十分悲壮。[2][1]
荆轲到秦国之后,首先拿大量财务贿赂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向秦王进言,告诉秦王燕国愿向秦国称臣,献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为荆轲入宫做铺垫。荆轲入秦宫之后,首先向秦王表示了燕王对他的臣服之心,秦王因此为燕国使者召开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荆轲带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匣子进入宫殿,然而在走到殿前台阶的时候助手秦舞阳因害怕而颤抖,荆轲向秦王解释秦舞阳为人粗鄙,是因为没有见过世面而紧张。随后荆轲向秦王献上舞阳手里的地图,当地图展开即将到尽头的时候,匕首露出。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拿匕首刺向秦王。还没近身,秦王大惊跳起,挣断衣袖,慌忙中抽出剑,由于剑过长加上一时惊慌,没有能够拔出。于是荆轲和秦王在大殿中追逐,秦王绕柱奔跑。大臣受法律规定不能带兵器入殿,侍卫在殿外守卫,秦王没有兵器反击。此时医官夏无且用药箱扔向荆轲。众大臣反应过来向秦王提示可以将剑放在背后拔出,于是秦王用剑击伤荆轲,砍断他左腿。荆轲用匕首扔向秦王,没有击中后被秦王连续刺伤八处。荆轲认识到无法完成任务,倚笑在柱子旁,被侍卫击杀。[2]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因此迁怒燕国,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王翦将军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国都城,今北京西南部)。燕王喜、太子丹率燕国精兵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在后,代王嘉写信给燕王喜,表示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导致秦军追击燕军,建议燕王杀掉太子丹并将其首级献与秦王,以此换来秦王宽恕,保全燕国社稷。[1]
公元前222年,秦最终灭燕,俘虏燕王喜。第二年,秦国吞并天下,秦王称皇帝。随后秦王通缉太子丹、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逃亡了。高渐离隐姓埋名藏身于赵邑,后来因善击筑被秦始皇召见,在熏瞎了高渐离的眼睛之后赦免了他的死罪,并安排他在宫中击筑。高渐离在接近秦始皇后,在一次进宫演奏时尝试刺杀秦皇失败,秦始皇诛杀高渐离,因此秦皇也便不再单独接近以前六国的人。[1]
自古以来不少史料中对荆轲及其事迹进行了评价,不同史家出自不同的视角和目的对荆轲刺秦一事进行了多元化的记叙。其中,在司马迁看来,“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同时司马迁又将荆轲与曹刿、聂政、豫让、专诸等人相并列,认为这些“刺客”都是信念坚定之人,为了心中大义而采取刺杀行动,无论事成与否,都足以名垂后世。[2]
除了对荆轲刺秦一事的赞颂和褒奖,也有文人史家对荆轲刺秦持否定态度。朱熹在评价荆轲时认为,荆轲只是逞匹夫之勇,其事迹并不重要;南宋的鲍彪在注《战国策》时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荆轲作用并不重要;苏轼在词中也表达了对荆轲的评价,认为“荆轲不足说”;苏洵在《六国论》中评价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其中评价荆轲刺秦一事时,认为虽然燕国弱小,但君主有远略,没有贿秦,能守住领土,但是太子丹让荆轲刺秦一事,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对荆轲的刺秦行为作了评价,认为荆轲这种刺秦行为“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认为荆轲妄图以一人之力刺杀秦王来改变政局,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同时认为荆轲这种刺客行为,不能称为“义”。在田光向太子丹举荐荆轲的时候,田光曾对荆轲的勇猛作出这样的评价:“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3][2][4]
对于荆轲的人物评价,大部分学者都是根据其刺秦一事展开评价,张大可认为荆轲刺秦并不是从个人恩怨出发,而是为了伸张正义,荆轲这种藐视强敌,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实践了“不欺其志”的侠义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荆轲向最大的集权者挑战,反暴精神最强,尽管他没有成功,但其勇义胆壮最能激动人心。[1]
同样对荆轲刺秦事件予以正面评价的还有王国新,王国新认为荆轲刺秦的结果对历史是有功绩的,在中国的刺客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大处看,这看到了弱小的国家不愿意屈服于大国的精神,这种敢于抗争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相较于那些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强大秦国灭亡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的那些国家来说,燕国是勇敢的,他敢于一搏,这给我们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6]
而学者祝朝洪认为荆轲只处于侠的初级阶段,如果称荆轲为英雄,恐有失偏颇。认为“荆轲只是一个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行刺了特定历史人物而变得光芒四射的极为特殊的刺客”。[7]
片名 | 年份 | 导演 | 演员 | 影视类型 |
秦始皇 | 1986 | 李兆华/丁亮 | 刘松仁 | 电视剧 |
刺客列传 | 1990 | 周令刚 | 郑少秋 | 电视剧 |
千秋英烈传·刺秦 | 1996 | - | 刘德凯 | 电视剧 |
秦颂 | 1996 | 周晓文 | 李梦男 | 电影 |
荆轲刺秦王 | 1998 | 陈凯歌 | 张丰毅 | 电影 |
东周列国·战国篇 | 1999 | 闫建钢 | 刘威 | 电视剧 |
剑客春秋 | 2000 | 郭宝昌 | 马天放 | 电影 |
荆轲传奇 | 2004 | 李惠民 | 刘烨 | 电视剧 |
秦始皇 | 2007 | 闫建钢 | 寇振海 | 电视剧 |
秦时明月 | 2007 | 沈乐平 | 荆天明 | 动漫 |
天意 | 2008 | 丁仰国 | 张睿 | 电视剧 |
秦时丽人明月心 | 2017 | 刘新 | 刘畅/徐王子(少年) | 电视剧 |
大秦赋 | 2020 | 延艺 | 孟召重 | 电视剧 |
作品 | 作者 |
燕丹子 | 佚名 |
咏荆轲 | 东晋·陶渊明 |
春秋战国门荆轲 | 唐·周昙 |
咏荆轲 | 唐·柳宗元 |
和陶咏荆轲 | 宋·苏轼 |
读荆轲传 | 宋·高斯得 |
荆轲 | 宋·张耒 |
荆轲 | 宋·徐均 |
过荆轲冢四绝句 | 宋·晁说之 |
荆轲 | 明·朱邦宪 |
我们的荆轲 | (当代)莫言 |
[8]
展开
[1]张大可. 史记新注·卷八十六[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0
[2]司马迁. 卷八十六[M]. // 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3]战国策全译·燕策三[M]. 王守谦,喻芳葵,等译注.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
[4]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5]刘向. 范祥雍,笺证[M]. // 战国策笺证·燕策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6]王国新. 浅析荆轲刺秦的历史功过[J]. 学理论, 2014(32): 136-137. [2022-12-07].
[7]祝朝洪. 侠文化视野下的荆轲形象解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6): 80-81. [2022-12-07].
[8]邹志远,王逸竹. 浮出地表的"人" ——论析莫言剧作《我们的荆轲》[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6,30(5):: 10-12. [2022-12-0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5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