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东方朔称自己有古之先贤之才,上书汉武帝自荐,但并未得到召见;次年东方朔制造机会进谏汉武帝,从而得到武帝注意,待诏金马门;后来又智斗伶人郭舍人,被汉武帝拜为常侍郎。[1]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方朔为汉武帝分析建造上林苑的利弊之处,被汉武帝拜为太中大夫。[1][3]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东方朔向汉武帝进谏董偃罪行,使汉武帝对董偃之宠幸日渐衰落。[1][6]次年,汉武帝喜得皇子,命枚皋与东方朔创作了《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7][6]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东方朔发表大隐隐于朝的言论。[8]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东方朔因醉酒在殿堂小便,被免为庶人,在宦官署待诏。[1]次年,东方朔巧舌赞扬汉武帝在隆虑公主之子犯罪之后的处理方式,重新被拜为中郎。[1][9]后来东方朔即将去世之际,以《诗经》之言劝谏汉武帝远离小人,阻退谗言;不久去世。[8]
东方朔博学多才,性格诙谐,善于言辞,懂得察言观色,根据情况表达自己的见解。[1]汉武帝虽赏识东方朔,但却因其滑稽谈笑,便视其所说均为俳优之言,因而东方朔毕生未得重用。[1]东方朔在民间被称为智圣,因为东方朔,民间有了“大隐隐于朝”的说法;另外东方朔还被相声界尊为祖师。他的一生中著作颇丰,其作品在《汉书·艺文志》著录《东方朔》二十篇,[10]其著作被明朝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1]其中《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两篇最为著名。[1][8] 时人对东方朔褒贬不一,汉朝辞赋家扬雄认为他的言行不专,文章浅薄,不值得称道;汉朝哲学家桓谭却称赞东方朔有大智慧;[12]汉朝史学家班固则认为东方朔为“滑稽之雄”。后世评价东方朔多为溢美之词,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评价其才思敏捷,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且不粗俗;[13]宋朝名臣王安石亦有诗“材多不可数,射覆亦绝伦”赞颂东方朔。[14]
刘彻
君主
东方朔性格幽默诙谐,善于言辞。喜欢古籍,爱好儒家经术,博览诸子百家著作。[8]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征告天下推荐贤良正直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士。[15]天下间贤能之人纷纷上书议论朝政得失,借此获得汉武帝的赏识。东方朔初到长安,也向汉武帝上书自荐。在自荐书中,东方朔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身世,称自己时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如珍珠般明亮,牙齿如编串贝壳般整洁,自幼失去父母,由哥嫂养大。然后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声称自己十三岁起读书,三年便学成足以应试之文史。十五岁学习击剑,十六岁学习《诗经》和《尚书》,能够背诵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习孙子和吴起之兵法,关于作战阵型之论说,战时军队进退之节制相关内容亦背诵了二十二万字,并且熟知孔子弟子子路之言论。东方朔称自己勇猛如战国勇士孟贲,敏捷如春秋吴王之子庆忌,廉洁似春秋齐大夫鲍叔牙,守信同信士尾生,因此,可做天子之臣。汉武帝见如此自命不凡,文辞不逊之自荐书,大为惊讶,命令待诏公车[c]给东方朔发放微薄的俸禄,且并未召见他。[1]
东方朔上书自荐,汉武帝并未召见。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东方朔找到机会欺骗侏儒,声称汉武帝认为他们耕田劳作不比旁人,地位高于百姓却不能治理民事,从军也不擅长作战,于国家无益,且浪费朝廷衣食,因此现在要处死他们。侏儒听后大恐,聚众啼哭。东方朔便进而教唆他们,让他们在汉武帝即将经过此处,叩头请罪。没过多久,侏儒们见汉武帝路过此处,便一起跪着磕头。汉武帝疑惑问其为什么要这样做,侏儒回答称东方朔说汉武帝想要将其全部诛杀。汉武帝知道东方朔心数颇多,便召见其询问欺骗侏儒的原因,东方朔回答称侏儒身高三尺多,俸禄为一袋粟,二百四十钱。而东方朔身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侏儒饱得要死,臣东方朔却饿得要死。希望能够改变汉武帝待东方朔之礼。如果没成功,他回家便罢,不想白吃长安的米。汉武帝听后大笑,便让东方朔待诏金马门[d]。此后,东方朔才能与汉武帝稍得亲近。[1]
汉武帝在宫中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之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汉武帝屡次召东方朔前来谈话,从来没有过不高兴的。[8]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让擅长占卜的术士射覆[e],把壁虎扣在盆下面,让他们猜测盆下面是什么东西,他们都猜不中。东方朔称其学过《易》,想要一试,于是他便将蓍草排成各种卦象,回答称认为它称之为龙却无角,称之为蛇却有脚。跤跛而行脉脉而视,善于爬墙,它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汉武帝称其猜得好,并且赐给他十匹帛。接着,汉武帝又让他猜别的东西,东方朔连着都猜对了,汉武帝每次都赐给他帛。[1]当时,皇宫里有一个受到汉武帝宠幸的伶人郭舍人,为人幽默,经常侍奉在汉武帝左右。他认为东方朔太过狂妄,不过侥幸猜中而已,并非真实之术数。于是想让东方朔再猜,猜中了,便打他一百鞭,猜不中,就把帛赐给他。于是,郭舍人把树上长的寄生植物盖在盆下面,让东方朔来猜。东方朔回答是窭薮[f]。郭舍人庆幸东方朔未猜中,但东方朔却回答称生肉叫脍,干肉叫脯,附在树上叫寄生,盖在盆下面就叫窭薮。于是汉武帝命令倡监鞭打郭舍人。郭舍人疼痛难忍,大声嚎叫。东方朔则讥笑他嘴上没毛,叫声嗷嗷,屁股越翘越高。郭舍人愤怒地称东方朔竟敢随便诋毁欺侮天子的侍从官,罪当弃市之死。汉武帝问东方朔诋毁侮辱郭舍人的原因,东方朔却称其并不敢诋毁侮辱他,只不过跟他猜谜。汉武帝好奇是什么谜语,东方朔机智应答称嘴上没毛,是狗洞。叫声嗷嗷,是母鸟喂雏鸟食时的叫声。屁股越翘越高,是鹤低头啄食的样子。郭舍人还是不服气,就胡乱编造了一个谐音谜语,声称如果东方朔不知道,也应该挨鞭子。东方朔按照郭舍人所说,得体应对。最终郭舍人所问的谜语,东方朔变化奇巧,机锋跌出,应声而答,现场众人无不惊奇。于是汉武帝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东方朔从此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1][8]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微服出行,为了方便游玩打猎,便想要修建上林苑。东方朔当时在旁进谏表示其听说国君谦逊静穆,天象则会呈现出福祥;国君骄奢靡丽,天象则会呈现出灾异。现在陛下加高围廊楼台,惟恐其不够高;射猎所及之处,惟恐其不够宽广。如果不让天象有所变化,则三辅之地[g]均可修为林苑,无需一定是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鄠(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北)、杜(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杜城)三处。奢侈若越于制度之上,则天象将因此而变。他认为上林苑虽小,但他觉得影响很大。[1]
接下来,东方朔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自己认为不该修建上林苑的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汉武帝想要修建上林苑的地方物产富饶,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若在此处修建林苑将会断绝池塘、沼泽、河流的便利,并且夺取了老百姓的资源丰富的土地。不但减少粮食生产,会使国家财用减少,而且会夺走老百姓耕田植桑的产业。第二个理由是,建造这样的林苑要拆除百姓的房屋,并且会破坏百姓的祖墓,使得百姓生无居所,死无所葬,悲痛万分。第三个理由是,建造这样的林苑需要驱逐百姓,建起围墙环绕周围,并且要深挖沟渠,劳民伤财。即便是修建成功了,天子也不一定能玩的尽兴。[1]
东方朔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还举出了“殷商建起设有九个集市的宫殿,遭到诸侯背叛;楚灵王建起章华台,引发楚国百姓流散;秦朝兴建阿房宫,于是天下大乱”三个事例来警示汉武帝。并且呈送《泰阶六符》,希望汉武帝依此来观察天象的变化。汉武帝于是拜其为太中大夫,在宫禁供职,赐黄金百斤。可是最终却还是修建了上林苑。[1][3]
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有一男宠名曰董偃,擅长玩乐。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之下,董偃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常常与汉武帝一同游乐、赛马、斗狗、涉猎等,汉武帝因此而感到异常欢乐。[1]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为馆陶公主在宣室设下酒宴,派谒者去引董偃进宣室。东方朔作为执戟郎站在台阶之下,放下戟上前进谏汉武帝,称董偃有三条应当斩首之罪责,不能进入宣室当中。董偃以臣子的身份私下伺候公主,此为第一条罪;败坏男女教化,搅乱婚姻礼制,损害国家法律,此为第二条罪;打扰皇帝学习,不能专注于国家大事,反而怂恿皇上崇尚奢侈享乐、走上邪曲淫僻的道路,此为第三条罪。[1]汉武帝听后沉默无言,过了一会儿跟东方朔表示其已设置酒宴,以后再自觉改正。然而东方朔却认为不妥。表示宣室为先帝之正殿,非处理军国大政,不得入内。若淫乱之风逐渐发展,最后将变为篡位。并且又旁征博引,借用了春秋时期“竖刁自宫,易牙烹子”而迷惑齐桓公、“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等案例试图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汉武帝。汉武帝最终被东方朔说服,下令停止引董偃去宣室,改为在北宫设置酒宴,引董君从东司马门进来。之后将东司马门改名为东交门,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对董偃之宠幸也日渐衰落。[1][16]
汉武帝招来杰出人才之后,往往都会量才施用,惟恐屈才。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年二十九喜得皇子,命枚皋与东方朔创作了《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7][6]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东方朔从殿内经过时,郎官们称其为狂人,东方朔回答:“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隐居于朝廷之人。古时之人,却均隐居于深山中。”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伏于地上唱道:“隐居于尘世中,避世于金马门。宫殿里尚可避世全身,又何必隐居于深山茅舍之中。”所谓金马门,就是宦者衙署的门,大门旁边有铜马,所以叫做“金马门”。[8]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国外正对胡越之地采取行动,国内正制订各种法规制度,国家事物繁忙,从公孙弘以下到司马迁都曾奉命出使国外,有的担任郡守、诸侯相,职位升到公卿,东方朔虽曾一度升到太中大夫,但是后来长期只担任郎官。大多数时候,东方朔均同枚皋、郭舍人在汉武帝身边,作为诙谐调笑之辈罢了。东方朔上书陈述耕战强国的计策,顺便提出只有自己得不到大官,要求被汉武帝试用。这道上书专门采用商鞅、韩非的观点,旨意纵横,又幽默诙谐,洋洋洒洒数万言,但最终也没有被任用。[1]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东方朔曾喝醉酒进入宫殿,在殿堂小便,被弹劾为不敬,汉武帝下诏免其为庶人,在宦官署待诏。[1]
次年(公元前97年),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醉酒杀了辅导他的老师,被关押在内官监狱里,廷尉上书汉武帝请求治其死罪。此时隆虑公主已去世,汉武帝周围之人均替昭平君说情,提醒汉武帝隆虑公主在去世之前,曾用黄金一千斤、钱一千万替昭平君预先赎了死罪,并且汉武帝已经答应,因此想要让汉武帝免除其罪责。汉武帝一时也非常悲痛,表示隆虑公主大龄生子,极其宠爱,去世前将其托付于他。但法令乃先帝所定,因为自己的承诺而不遵守先帝法令,无脸面进入高庙中,并且作为皇帝不能对不起百姓。所以汉武帝同意了廷尉的奏请,但自己仍然很难过。东方朔前来祝寿的时候肯定了汉武帝的做法,称汉武帝赏赐不避开仇人,诛罚不区别骨肉,一视同仁。并且说汉武帝“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乃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但汉武帝却责备他说话场合不合时宜,令人生厌,祝寿之时说这样的话,实在不是合适的时机。东方朔则为自己的言行作解释,说其听闻过于欢乐则使阳气流溢,过于哀伤则使阴气受损,阴阳紊乱便使心气浮动,心气浮动则能精神散失,精神散失易使邪气侵入。东方朔认为解忧之法莫若酒,而其来祝寿的原因是表明汉武帝公正无私,用这种此法来制止悲哀。只是很愚蠢,不懂得忌讳罢了。于是东方朔通过此次应对,又成为中郎,赐帛百匹。[1][9]
东方朔晚年患病,临终前曾以《诗经》中的话:“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劝谏汉武帝远离巧言谄媚之人,斥退其谗言。汉武帝对东方朔之言感到奇怪,询问他为何开始说正经的言论 了。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真病死了。古书上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东方朔临终之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8]
有关于东方朔最早的文字记录中,东方朔均是以“狂人”形象出现的,《史记》及《汉书》中记载东方朔的行为,如上书自荐、岁尽弃妇、小遗殿上、割肉细君等均透露出一个“狂”字。而东方朔的狂语狂行,正是因他得不到汉武帝重用和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内心苦闷极端的表现。[17]但东方朔在世时,仍被时人认为其具有其博闻广见、滑稽诙谐及怪谈妙语、傲视群臣等特点。在东方朔死后,关于其传闻轶事不断流传,由《东方朔别传》将其形象一步步虚化、拔高乃至无所不能。为其进一步仙化而埋下了伏笔。[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追求长生不老、求仙问道的道教学说成了陷入生命无常之感的人们自我解脱的方式之一。在这个时期中催生了许多仙化故事,东方朔也成了其中典型的神仙之一。在东方朔相关的仙化故事当中,东方朔的职责逐渐发生了转变,由历史记载中为汉武帝谋国,而逐渐转向为为汉武帝谋仙。其形象亦渐显单薄,逐渐变为具有符号化、类型化的特征。[18]
唐代以后,东方朔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当中,将其正传、杂传以及小说中记载形象的某一特定断面化为诗文意向,以抒发作者特定情感,或表达对某些特定事件的看法。而具有完整故事情节,能够表现出人物性格和人物不同风采的创新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已经不再多见。[19]
明清时期,则以东方朔为故事题材的戏剧作品兴起,其中以清朝杨潮观的《偷桃捉住东方朔》最为精彩,剧中东方朔承袭了之前的滑稽本性,偷桃被西王母捉到,面对西王母的惩罚,东方朔发挥机制善变的特性,使自己免于被责罚,同时为凡仙二界的不平等待遇鸣不平。东方朔针对世态人情,有了一种高标脱俗的品格,使东方朔以全新形象深入人心。[19]
东方朔的作品有很多,汉书中记载了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刘向记录的《封泰山》《责和氏璧》与《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1]《汉书·艺文志》著录“《东方朔》二十篇”。[10]其著作被明朝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1]
其中《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两篇最有代表性,《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是在东方朔上书汉武帝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将其当作俳优,不予重用之时所作。《答客难》中虚构出一位“客”,以不解之辞问难东方朔。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未被重视的沉郁愤慨之情,借“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才随意抑扬,并为自己鸣不平。《非有先生论》中虚构了非有先生回答吴王的问题,东方朔借非有先生之口,阐述了自己“深念远虑,引义以正其身,推恩以广其下,本仁祖义,褒有德,禄贤能”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海内晏然,天下大治”的政治理想。[1]
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刘向表示他在年轻时曾多次询问与东方朔同时代的老人,以及见多识广的贤人,都评价东方朔言辞诙谐善辩,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容易被一些见识浅陋的人传来传去,所以后世有很多关于他的传闻。[1]
汉朝辞赋家扬雄也认为他的言论不专主一家学说,行为不专持一种道德观念,他的文章都很浅薄,不值得称道。[1]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东方朔为“滑稽之雄”。并且说东方朔名过于实,是由于他言辞诙谐敏捷且机智多端,不能简单地称为一种类型。东方朔应对诙谐似倡优,言辞宏达似智者,直言正谏似直士,诽谤道德似隐士。他批评伯夷、叔齐却肯定柳下惠,告诫他的儿子:“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是愚蠢的,老子朝隐终身无患是高明的;吃饱饭后安闲漫步,用做官代替务农;徘徊朝隐,玩世不恭,行与时违,祸害不逢。”[1]另外,班固也认为东方朔擅于辞令,像倡优一样诙谐,能够讽谏武帝修上林苑,拒绝董偃入宫门,并且认真地谏指武帝的过失。但同时擅自从宫里割肉带走,在宫殿里便溺,举止诡异多动。[20]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东方朔短辞薄语,以谓信验。人皆谓朔大智,后贤莫之及。东方朔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就能将人说服。人们都说东方朔有大智慧,后代贤人亦无人能及。[12]
三国时期吴国国主孙权在夸奖其谋臣虞翻的时候,也将其与东方朔相比,称其“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比矣”。[21]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见到东方朔画像之后,便写文章称赞他“瑰玮博达,思周变通”,认为他之所以给后人留下诙谐滑稽的印象,是为了替他的直言进谏争取到宽容的处理方式。并且说东方朔能够深入研究学问,是出类拔萃的人才。[22]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评价东方朔才思敏捷多变,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且不粗俗。[13]
北宋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有诗名曰《东方朔》:“平原狂先生,隐翳世上尘。材多不可数,射覆亦绝伦。谈辞最诙怪,发口如有神。以此得亲幸,赐予颇不贫。金玉本光莹,泥沙岂能堙。时时一悟主,惊动汉庭臣。不肯下儿童,敢言诋平津。何知夷与惠,空复忤时人。”王安石称东方朔为狂先生,言其隐于朝堂之上,才华横溢,擅长射覆。言辞诙谐,劝谏精妙,并由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亲近,也得到很多赏赐。金子不可能一直被尘土所掩埋,东方朔的言辞不时让汉武帝有所觉悟,惊动朝廷上下。东方朔不肯居于公卿朝臣之下,敢于诋毁平津侯公孙弘。谁知道夷齐和柳下惠,又如何触犯到了当时的人。[14]
对于东方朔的生年,学界一度采信《太平广记》中的说法,认为东方朔生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 [23]据正史《汉书·东方朔传》中收录的东方朔自荐书,东方朔在上书自荐时的年份,为二十二岁,[1] 而汉武帝征求“方正贤良”等人才,是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15]因此现代学者孙东临、杨三秋在《东方朔年谱简表》中推断东方朔应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本篇采用此说。[2]也有学者如郑文杰认为东方朔写作上述自荐书不一定是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当年,并推算东方所得生年大致在汉文帝后元三年至五年(公元前161年到公元前159年)之间。[24]
对于东方朔的卒年,史料无明确记载。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中说:“太史公造书,书成,示东方朔”,史记成书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现代学者孙东临、杨三秋在《东方朔年谱简表》中推测东方朔卒于此年,本篇采用此说。[2]除此之外,东方朔去世时间还分别有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24]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24]、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等不同说法。[25]
东方朔虽然为人诙谐,爱开玩笑,但是却懂得时常观察汉武帝脸色,敢于直言深谏,汉武帝也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大小官员,东方朔都曾傲然戏谑之,从未曾理屈辞穷。汉武帝因为东方朔口辞诙谐,思维敏捷,喜欢常常提问于他。[1]从董偃之后,天下奢侈靡丽之风盛行,百姓多热衷工商,放弃田耕。汉武帝想要教化百姓,问东方朔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东方朔说孝文帝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以道德和仁义作为准则,因此全国百姓望风而从,俭朴成俗,自然而然即被教化。而汉武帝追求奢靡,却想让百姓俭朴行事,重拾农耕,这是很难做到的。东方朔希望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在大街上把各种帷帐全部焚毁,摒弃快马不再使用,如此国家应治理得可与尧舜的昌盛相比拟了。[1]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曾问过东方朔他是个什么样的君主,东方朔回答,在他看来,汉武帝的功劳没有哪个君王可以与其相比,如果能得到天下贤士,那么公卿及大小官员都会由合适的人来担任了,之后列举了古今贤士若各居所位的最佳阵容,比如“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引得汉武帝大笑。之后汉武帝又让东方朔自比那些当前朝廷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文章宏达之人。东方朔则表示,自己虽不是贤臣,但还是具备他们剔牙齿,吐唾沫,伸脖子,晃脑袋,足迹逶蛇,走路躬身驼背的共同点。[1]
东方朔担任常侍郎后,夏季三伏天,汉武帝着急随从官员要赏他们肉。天色已晚,但主管此事的官员还未到来。东方朔独自拔剑割肉,并对其他一同等待的官员们说:“三伏天当早归家,请许我接受赏赐。”说完,便带肉离去。管事官员上奏汉武帝,汉武帝将东方朔诏来,问:“昨日赏肉,你为何不等诏令,拔剑割肉便走?”东方朔摘帽谢罪。汉武帝说:“先生起身自我检讨!”东方朔又拜了拜说:“东方朔啊东方朔!不等诏令便接受赏赐,多么无礼!拔剑割肉,多么豪壮!割肉不多,又多么廉洁!回家送给妻子,又是多么仁爱呀!”汉武帝笑着说:“让先生自我检讨,先生却自我称赞起来!”便又赐给他一石酒、一百斤肉,回家送给妻子。[1][26]
汉武帝经常下诏赐东方朔御前用饭。东方朔便把吃剩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衣服尽是油污。汉武帝多次赏赐给他绸绢,他都是扛着就走。东方朔用这些汉武帝赏赐给他的钱财绸缎,娶长安城中年轻漂亮的女子为妻。一般娶过来一年多便抛弃了,再娶一个。汉武帝所赏赐的钱财,东方朔全花在了女人身上。汉武帝身边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汉武帝听到了说“:假如东方朔当官行事没有这些荒唐行为,你们哪能比得上他呢?”[8]
建章宫后阁的双重栏杆中,有一只动物出现,形状像麋鹿。消息传到宫中,汉武帝亲自到那里观看。汉武帝问身边熟悉各种事物且通晓经学的人,无一人知道它是什么动物。汉武帝下诏让东方朔识别。东方朔说“:我知道它是什么,请皇上赐我美酒好饭饱餐一顿我才说。”汉武帝说“:可以。”吃过酒饭,东方朔又说:“某处有公田、鱼池和苇塘几顷,陛下将其赏赐于我,我才说。”汉武帝说“:可以。”于是东方朔才肯说道:“这是叫驺牙[h]的动物。远方当有前来投诚之事,因而驺牙便先出现。它的牙齿前后大小一样,只有门牙而无臼齿,所以叫它驺牙。”之后过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人来归降汉朝。韩武帝又赏赐东方朔很多钱财。[8]
一次,正值朝廷召集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与张仪遇到大国君主便能居于卿相之位,而东方朔饱读诗书,熟知诸子百家言论,侍奉明君数十年之久,为何官衔不过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东方朔认为自己与苏秦、张仪所处时代不同。苏秦张仪所在时代,周朝衰败,周天子无法驾驭各诸侯国,因此各诸侯国用改革政治争夺霸权,相互侵犯。而汉武帝手握实权,诸侯归顺,天下安稳,因此贤明之人亦无从发挥,正如古书所云:“天下无灾害,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也正因如此,才要更加修养自己的德行。正如《诗》中所说:“在宫内敲钟,声音可传至外边。白鹤于幽深之沼泽鸣叫,声音能闻于天。”并且东方朔引用了姜太公七十二岁遇到周文王的典故,列举了如伍子胥、范蠡等忠义之士,进一步论证了他“修学之道,不敢止也”的观点,令在场诸先生默不作声,无言以对。[8]
汉武帝游上林苑时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树名,东方朔说:“此树名叫善哉。”汉武帝暗中让人标记这棵树。过了数年之后,再次问东方朔此树之名,东方朔回答说:“此树名叫瞿所。”武帝于是说:“东方朔欺骗我很近了啊,此树的名字为何与之前说的不一样呢?”东方朔回答道:“大为马,小为驹,长为鸡、小为雏,大为牛、小为犊,人生为儿、长为老,昨日的善哉今日已长成瞿所。生老病死,万物成败,哪里有定数?汉武帝于是大笑。”[27]
汉武帝游幸甘泉宫,看到驰道中有一只红色的小虫,头部的牙齿耳鼻都有,但是没人认识。汉武帝于是让东方朔来观看,东方朔看完之后回答说:“此虫名叫怪哉。曾经此地关押了很多无辜的人,众人哀愁怨恨,都仰首叹息:“怪哉怪哉!”藉此而感动了上天,因愤而生,所以名叫怪哉。此处必定是当年秦朝的狱所。“汉武帝当即翻阅地图,果然如东方朔所说。汉武帝又问:“如何驱赶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但凡有忧愁的人,以酒则解愁,陛下用酒灌它自然就消失了。”于是武帝使人将虫子放置在酒中,过了一会儿果真消散。[28]
武帝凿昆明池,挖了非常深,挖出来的都是灰黑色的灰,没有土。举朝官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因此汉武帝召来东方朔问。东方朔说:“臣愚昧不知道这个原因,陛下可以尝试去询问西域的胡人。”汉武帝认为东方朔不知道,又难以找到西域胡人询问。待到汉明帝时期,外国的胡人来到洛阳,当时有人记起东方朔所说的话,便试着问武帝时期灰黑色的东西。胡人说:“天地的大劫快要来临时,就会有劫烧,那灰黑色的东西便是大劫燃烧后余下的灰烬。”世人才知东方朔所言是真。[28][29]
《汉武故事》记载,东郡 (今山东、河北、河南交界一带,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贡给汉武帝一矮人,其高七寸,衣帽 具全。武帝常令在桌案上行走。疑其为山精, 召东方朔问。东方朔见矮人,问道:“巨灵,你为何到此,你母还家未?”矮人不答,指东方朔对武 帝说:“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实。这小儿不良, 已经偷过三次,因此得罪王母,被贬谪来此。”武帝大惊,始知东方朔非凡世之人。后世王母蟠桃会之传说,即源于此。[30]
《东方朔画像赞》为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所作,后世对其内容记录,[22]有两件楷书作品,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称为《东方朔画像赞碑》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书与王敬仁”,传为王羲之书,三十三行。[31]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东方朔画赞碑》全称为《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又被称为《颜子碑》,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现存于山东陵县。[32]
展开
东方朔因其滑稽多智,为人正直,而被郭德纲称为相声界的祖师爷,尊其为精神上的祖师爷。[33]
东方姓的来源有两种,其一出自伏羲后代,与太阳从东方升起有关,另一种则认为该姓氏起源于东方朔,东方朔本姓张,父亲名叫张夷,由于出生时东方天刚亮,隧以“东方”为姓,取名东方朔,其后代以东方为姓,奉东方朔为复姓东方的始祖。[23][34][35]
东方朔墓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神头镇西一公里处,直径32米,高4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颜真卿撰书“东方朔墓碑”,原碑已失,1977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民间都会自发举办东方朔庙会,来到此处的人络绎不绝,有研究周易的,有说相声的,还有各种文艺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游客前来祭拜东方朔。[36]
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还有东方朔公园(AA级景区),原名为东方公园,取东方朔复姓东方。该公园位于城区中心地段,该园占地220亩,系纪念陵城区历史文化名人东方朔的主题公园。[37][38]
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龙衢湾入口处有座始建于明代成化年初的古牌楼,当地人称据东方朔牌楼。当地政府于1994年进行了修缮。[39]在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和铁山区交界处,距市区20公里,海拔459.2米,因东方朔曾居于此得名。[40]
元朝缂丝《东方朔偷桃图》,纵58.5厘米, 宽33.5厘米,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画面表现东方朔从仙界偷桃后疾走之状,人物的胡须和飘曳的衣裾,显出疾走的动态。东方朔手持偷摘的蟠桃,回首环顾,面露窃喜,其偷桃得手后的得意之情和担心被仙吏发现的微妙心理被刻画得惟妙惟肖。[41]齐白石《东方朔偷桃图》,是齐白石的人物画作品。[42]明代吴伟的《东方朔偷桃图》,纵135厘米,横88厘米。描述的是东方朔从西王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场景,把东方朔紧张和机敏的神态,刻画的栩栩如生。[43]
清朝竹根雕东方朔偷桃图笔搁,取竹之老根雕刻而成。作品中东方朔广袍长袖,手持折枝蟠桃背负肩上,面有笑容,快步前行,喜悦雀跃的形象栩栩如生。[44]明朝竹雕东方朔像,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45]清代施天章圆雕东方朔坐像,现收藏于宁波博物馆。[46]
在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东方朔已成仙,是东华帝君的弟子,道号曼倩。在孙悟空找东华帝君救人参果树的时候出现,并与孙悟空斗嘴。[47]
在东方龙吟所著的小说《智圣东方朔》一书中,展现了一个文武双全、机智应变、品格一流的东方朔形象。[48]
1940年出品的电影《李阿毛与东方朔》中,演员周起饰演东方朔。[49]
1996年出品的电视剧《汉武帝》中,演员张彤饰演东方朔。[50]
2001年出品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中,演员钟汉豪饰演东方朔。[51]
2002年出品的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演员陈道明饰演东方朔。[52]
2005年出品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演员扬大为饰演东方朔。[53]
2005年出品的电视剧《凤求凰》中,演员谢钢饰演东方朔。[54]
2008年出品的电视剧《东方朔》中,演员程前饰演东方朔。[55]
2013年出品的电影《仙女湖》中,演员王岗饰演东方朔。[56]
2015年由山东艺术学院出品的话剧《东方朔》中,演员李寿昌、王佳琛饰演东方朔。[57]
展开
[a]《太平广记 东方朔别传》中记载东方朔生于公元前154年,《汉书》记载其生于161年,此处以《汉书》为准。另外说明,见本篇“人物争议”部分。
[b]有争议,见本篇“人物争议”部分。
[c]汉代官署名,汉代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并接待上书的臣民。
[d]未央宫门,因门旁有铜马,古名“金马门”。
[e]猜测覆盖之物,是古代近似于占卜的一种游戏。
[f]放在头上用于顶物的环形草垫。
[g]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小卫星城,现位于陕西西安附近。
[h]兽名。也叫驺虞、驺吾。古代传说的义兽。古人认为它的出现象征着统治者最有信义。
展开
[1](东汉)班固.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M].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12: 519-526. 7-80680-456-0.
[2]孙东临 杨三秋. 《东方朔年谱简表》[J]. 求索, 2007-04: 167-169.
[3]司马光. 《资治通鉴 第一册》卷十七汉纪九[M].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02: 126-127. 7-80106-667-7.
[4]东方朔.德州市人民政府. [2023-08-11].
[5]历史沿革.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 [2023-08-11].
[6](东汉)班固.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M].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12: 495. 7-80680-456-0.
[7](东汉)班固.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M].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12: 414. 7-80680-456-0.
[8]司马迁.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11: 2165-2171. 978-7-220-11479-3.
[9]司马光. 《资治通鉴 第一册》卷二十二汉纪十四[M].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02: 169. 7-80106-667-7.
[10]傅璇琮总主编.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 汉唐五代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07: 5. 978-7-5434-6898-6.
[11] 白卓然,张漫凌编撰. 《中国历代易学家与哲学家》[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8-07: 25-26. 978-7-207-11453-2.
[12](清)严可均. 《全后汉文 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10: 122. 7-100-02934-1.
[13]司马迁. 《史记 简体字本二十六史 卷81-130》司马贞索隐[M].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王和,申坚标点.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00: 2261.
[14](宋)王安石撰;张鹤鸣整理. 《王安石全集 4》[M]. 武汉: 崇文书局, 2020-06: 120. 978-7-5403-5560-9.
[15](东汉)班固.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M].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12: 28. 7-80680-456-0.
[16]司马光. 《资治通鉴 第一册》卷十八汉纪十[M].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02: 132. 7-80106-667-7.
[17]曾磊. 《金马门与“朝隐”象征——兼论东方朔形象的演变》[J]. 东方论坛, 2017-10-11: 54-55.
[18]林春香、韩莉. 《汉魏六朝东方朔形象的演变》[J]. 东北师大学报, 2018: 53-58.
[19]林春香. 《东方朔及其文学形象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05: 153-154.
[20](东汉)班固. 《汉书》卷一百下叙传第七十下[M].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12: 881. 7-80680-456-0.
[21]陈寿. 《三国志 附考证 4》吴志卷十二[M]. 商务印书馆, 1936-12: 1183.
[22]齐云主编. 《古文观止 上 增补本》[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04: 740-741. 7-5610-3575-6.
[23](明)冯梦龙评纂;孙大鹏点校. 《太平广记钞 第1册 卷1-卷19》卷二[M]. 武汉: 崇文书局 , 2019-01: 17-18. 978-7-5403-5193-9.
[24]郑杰文. 东方朔矛盾人生的文化解析[J]. 管子学刊, 2007, (4): 50-54.
[25]胡春润. 东方朔生卒考[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04): 73-74.
[26](东汉)班固.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第五十七下[M].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12: 699. 7-80680-456-0.
[27]孙书安编著. 《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04: 765. 7-200-02767-7.
[28](明)冯梦龙评纂;孙大鹏点校. 《太平广记钞 第2册 卷20-卷42》卷二十六[M]. 武汉: 崇文书局 , 2019-01: 385-386. 978-7-5403-5193-9.
[29]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语言学论丛 第22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999-07: 143. 7-100-02613-X.
[30]鲁迅著. 《 鲁迅全集 第8卷》[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21-08: 223. 978-7-5360-9423-9.
[31]徐波. 《王羲之书法精缮集》[M].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9-07: 89. 978-7-5480-7237-9.
[32]李进生编著;刘丽辉主编. 《唐代楷书结构秘籍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M]. 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4-09: 2. 978-7-5398-4643-9.
[33]郭德纲. 《郭论 相声那些事》[M]. 延吉: 延边教育出版社, 2020-11: 2434. 978-7-5524-6594-5.
[34]陈建魁. 《始于东方朔的东方姓》[J]. 中州今古, 2001-11-30
[35]慕容翊编撰.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06: 41. 17093·46.
[36]山东古镇古村. 《山东古镇古村》[M]. 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6-10: 562-563. 9787551606608.
[37]东方朔公园.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 [2023-06-18].
[38]吴文学主编. 《2014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6-01: 264. 978-7-5032-5489-5.
[39]黄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黄石年鉴 1995》[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5-12: 569. 7-216-01768-4.
[40]下陆区情简介.黄石下陆人民政府. [2023-06-18].
[41]《缂丝东方朔偷桃图》.故宫博物院. [2023-06-21].
[42]杨建飞主编. 《齐白石画集 第4卷 山水人物》[M].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2018-09: 14. 978-7-5503-1777-2.
[43]陈飞主编. 《中国历代白描画谱》[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 2014-03: 316-317. 9787551807265.
[44]张蕾,欧久编著. 《明清竹雕品鉴》[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05: 42. 7-5306-4701-6.
[45]竹雕东方朔.故宫博物院. [2023-06-21].
[46]清·“施天章圆雕东方朔坐像”.宁波博物馆. [2023-06-21].
[47](明)吴承恩著. 《西游记 上》[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01: 261. 978-7-220-11501-1.
[48]龙吟著. 《智圣东方朔》[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01: 1-428. 7-80702-323-6.
[49]《李阿毛与东方朔》.猫眼电影. [2023-06-21].
[50]《汉武帝》.猫眼电影. [2023-06-21].
[51]《乌龙闯情关》.猫眼电影. [2023-06-21].
[52]《大汉天子》.猫眼电影. [2023-06-21].
[53]《汉武大帝》.猫眼电影. [2023-06-21].
[54]《凤求凰》.猫眼电影. [2023-06-21].
[55]《东方朔》.猫眼电影. [2023-06-11].
[56]《仙女湖》.猫眼电影. [2023-06-21].
[57]【新华网】话剧《东方朔》在山东艺术学院上演 传承齐鲁文化.山东艺术学院. [2023-06-2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5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