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早年曾学习过儒家经典,但无心仕途,反而专注于方药研究。华佗一生行医各地,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声名远播,还被曹操征召为其治疗头风病。后因不愿受人役使,被曹操杀害。[1]
华佗精于内、外、妇、儿科,尤为擅长外科,他研制出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开创中国全身麻醉法实施手术的先河,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重视运养结合,创编的五禽戏,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强身健康、未病先防的功效,至今长盛不衰。[3]在医学思想上,华佗遵从于“天人相应”的思想观点,从而提出了“阳常宜盈”和“脾胃说”的医学理论,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根本,要想身体健康首先就是养好脾胃。这番论说被后世的易水学派和补土派分别奉为经典。[4][5]华佗首创脏腑辨证的雏形,即论内伤杂病、虚实寒热,均从人体五脏六腑出发。这套体系,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6]华佗因为在外科、麻醉学及运动医学上的贡献,被美国学者尊称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氏。[7]
吴普
学生
樊阿
学生
李当之
学生
华佗早年曾在徐州游学,精通经书,沛相陈珪曾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为下属,华佗兼推拒不就。[1]
华佗精通医药,治病选取的配药不过几种,而且他能准确估算出药物的分量,一抓即准;所开具的药方总能药到病除。如需要针灸,也不过灸一两处穴位,每一处不超过七八次,病痛就能立即消除。当针刺进穴位时,如病人感觉到胀麻,华佗立马拔针,针取病就好了。如果疾病结成肿瘤在体内,上述的方法达不到效果时,华佗就会动手术割治。他会先让病人喝下自己配制的麻沸散,当病人毫无知觉时便动刀割取。病灶处清理干净后,缝上腹壁敷上药膏,四五天就能好转,一个月就能完全康复。[1]华佗专心行医,足迹范围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治愈当时许多的疑难杂症,声名远播。[1]
彭城国(今江苏徐州市)国相夫人夜里入厕,手被毒虫蜇伤,痛得难以忍受无法入睡。华佗叫人把水烧热,让她把手伸在热水中,终于得以安睡;旁边的人不停换水,以保持水的热度。第二天,国相夫人手上的疼痛即完全消除。[1]
有病人向华佗求医,华佗说:“您病得很严重,应当开腹取疾。然而您的寿命所余不过十年,病痛不会把您折磨致死,你就再忍十年,不值为此特意剖腹。”病人已经忍受不了痛苦,当下要求一定要剖腹除去病根。华佗随即动手,所病不久痊愈,可十年后,这人还是死了。[2]
曹操患有头风病,每次发病,心中慌乱眼冒金星。听说华佗大名后,召他为自己治病。华佗用针扎膈俞穴,立刻就缓解了曹操头疼的症状。[1]
某郡有两位叫倪寻和李延办事员,曾同住在一起,两人都出现了头痛和身体发烧的症状。华佗说:“倪寻,应当使用泻下的药物排除体内的结滞;李延,则要让身体发出汗来。”有人问道为什么两者症状一样但治疗方法不同时,华佗解释道:“虽症状一样,但倪寻属于外实,李延属于内实,所以治疗方法有所不同。”随即分别给两人配药,第二天早上两人就恢复如常。[1]
盐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的严昕和几个人一起等候华佗,华佗到来后,看了看严昕然后问道:“您身体好吗?”严昕说:“和平常一样。”华佗说:“您的面部出现了急病的征兆,千万不能多喝酒。”严昕等人和华佗交谈结束后告辞回去,刚走出几里,突然头脑一阵眩晕,然后从车上掉了下来,周围的人赶紧将他重新扶上车,送回家中,没想到第二天夜里严昕就因急病去世了。[1]
督邮顿子献病后全愈,找华佗诊脉,华佗说:“您身体虚,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要过度劳累,尤其不能在这时同房,如果同房,还可能有性命之忧,而且临死时还会把舌头吐出来。”顿子献的妻子听说丈夫的病好了,千里迢迢地从外地赶来探望他,夫妻二人当晚就同房,三天后,顿子献果然发病,诚如当初华佗所说。[1]
军队一个叫梅平的办事员生病后,被上级除名要求回家休养。他家住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走至离广陵还有二百里时,他去到一位亲戚家借宿,正好遇见华佗。华佗听闻梅平的症状后,感叹地说道:“您要是早点碰到我就好了。如今病势已不可缓解,还不如早点赶回家,和家人再见一面。五天后就会死亡。”梅平立即动身朝家赶,后来一切如华佗所说。[1]
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个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又咽不下去,家人正打算带他去就医。华佗听见他的呻吟声,停下来前去探视:“刚才我经过的地方有个卖饼的店铺,那里有蒜泥调和的酸醋,买三升让他喝下,病自然就好了。”病人喝下酸醋后,立即吐出一条长条形的寄生虫。他们把它悬挂在车架上,赶着车去拜谢华佗。那时华佗还未回家,家中的孩子在门口玩耍,看见来人,说道:“这些人好像碰到了我家公公,一看车旁边挂的东西就知道。”那位病人进屋后,看见华佗家里的北墙上悬挂着几十条这样的长条形寄生虫。[1]
有一个郡太守生病了,华佗认为必须让此人大发怒气才能痊愈,于是要了他很多财物却不给他治病,还偷跑了,跑下还留下一封信把太守痛骂了一顿。太守勃然大怒,命令下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拦住下人不准去追杀,太守一时间愤怒到极点,猛地吐出几升黑血,病也就好了。[1]
广陵郡太守陈登时常感到胸口烦闷,面色发红,不思饮食。华佗诊脉后道:“您经常吃生腥食物,食物中的寄生虫聚集在您的胃里结成了肿毒,是多吃。”随即煎好二升汤药,让陈登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喝下剩下的一升。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陈登吐出了三升多的虫子,红头,躯体还会动,上面还附着半截切细的生鱼肉。吐出来后,陈登顿时感到轻松了,但华佗又说道:“这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只有遇上好的医生才能治好您。”三年后,陈登果然再次发病,可惜华佗不在,陈登不治而亡。[1]
军中办事员李成咳嗽不止,昼夜无法入睡,还不时咳出脓血。他向华佗求救,华佗说:“您得的是肠痈,咳吐出的脓血并不是来自肺部。给您开两份药剂,服用后会吐出二升多脓血,然后慢慢调养,一个月后便可以慢慢行动,再好生将息爱护,一年后便能恢复健康。十八年之后若有轻微复发,继续服用此药剂,很快便会痊愈。但如果到时不服此药,你还是会有性命之忧。”五六年后,李成的亲戚得了同样的病,李成于心不忍,把剩下的药剂交给了亲戚。亲戚康得之后,特意到华佗的家乡去求药,此时华佗已被关进大牢,求药未果。十八年后,李成旧疾复发,因无药可用而病死。[1]
原甘陵国[b]国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时,腹部痛得日夜难安。华佗诊脉后断定腹中胎儿已死,并让一名妇女用手估摸胎儿所在的位置,如在左边,则是男胎,在右边则是女胎。妇女回道胎位在左。于是华佗配好打胎药汤让国相夫人喝下,果然堕下一个男胎,胎儿离开母体后,这位夫人的腹痛也随之消失。[1][3]
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厉害,求华佗诊脉。华佗诊脉后说道:“怀孕时小产,但胎儿没有从母体里面出来。”将军不置可否:“她确实小产,但是胎儿已经出来了。”华佗道:“根据脉象,胎儿还在体内。”将军不以为然,华佗只好离开,而病人的病情也渐渐有所好转。一百多天后,将军夫人再度发作,只得又找到华佗,华佗说:“脉象依旧显示有胎儿在腹中。此前应当是怀有两个胎儿,一个胎儿出来了,另一个胎儿还在体内。母亲自己感觉不出来,旁人也没有觉察,所以没有再接生,如今体内的胎儿已死,血脉不能回流母体,必定粘连在母亲的背上,所以病人才会一直背痛。现在给她喝汤药,再扎一针,让死胎流出。”喝过汤药,扎了针后,病人腹部疼痛难忍,就像要临盆一样。华佗又说:“死胎已经枯萎,无法自行出来,须得让旁人伸手进病人体内助产。”果然,从母体内取出一个死胎,手脚齐全,颜色发黑,长约一尺左右。[1]
东阳县(今安徽天长市西北)陈叔山的小儿子两岁时经常腹泻哭啼,日渐瘦弱,他问华佗是什么原因。华佗说:“孩子在母亲体内时,母亲阳气收敛,乳内虚冷。孩子袭了母体的寒气,所以不能及时痊愈。”华佗开了自制的四物女宛丸,连续服药十天后,孩子的病就好了。[1]
曹操的亲属得了重病,召华佗前来诊治。但此病短期内难以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此时,华佗离家已经很久,思乡心切,便借口妻子病重回了家乡,而后曹操屡次催促他都拖延不愿回来,即使曹操命令郡县派人遣送他返回,华佗依然不肯。曹操大怒,命人去到华佗家中查探,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则赐他四十斛小豆,并放宽动身的时间;如果华佗撒谎,就把他抓回来。最后确认华佗说谎,被丢进囚车押送至许都,被曹操下令处死。[1]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递给看管监狱的小吏,但狱吏害怕不肯接受。万念俱灰之下,华佗一把火将书给烧了。华佗死后,太祖的头风病时常复发,太祖感叹道:“只有华佗能治好我的病。他故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要胁我,我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替我去除病根的。”后来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不治,曹操这才后悔杀了华佗,白白葬送了儿子的性命。[1]
作为广学博闻的医者,华佗不仅对医学理论有独特的见解,同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多门学科。[8]医学理论上,华佗提倡天人相应的理念,创脏象学说,完善三焦气化学说。[9]内科上,华佗分析病因病机,在脏腑辨证体系上探寻病源,再从本而治。[9][10]针灸学科上,华佗创立了华佗夹脊穴、绘制脏腑经络图像初步建立起经络循行图谱、主张针灸药综合治疗等。[11]在华佗的所有成就中,当属外科手术、麻沸散及五禽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深,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外科学的鼻祖、药物麻醉术的先驱、中国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首创者”。[12][13]
华佗长于外科,曾首创麻沸散,行剖腹手术,奠定了疡科理论基础,被人们称为“外科鼻祖”。华佗在外科手术前,首先解决了定性定位问题,确定了腹部手术的适应症,不至盲目开刀;在手术时,严格手术步骤和方法,而且针对 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严格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步骤,这在腹部外科手术上有着明显的突破;华佗对术后护理相当重视,如在缝合切口时,一定要“傅以神膏”,以防感染,促进愈合,还要求卧床静养,这些经验放至后世仍然实用。[14]
麻沸散是华佗在精研前代医学典籍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用于战争、暗杀或其他活动中运用“迷药”的经验,配合人在醉酒时所表现出的沉睡状态后,反复实验、长期摸索而发明出的一种酒服麻醉剂。[15][16]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也是外科医学上一项划时代的贡献。[17]华佗采用麻沸散,将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后,先后成功实施了开切肠、剖腹取胎、切除大肿瘤等大型手术,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适用范围和疗效,并且,使中国使用麻醉剂的历史比西方提前了将近1600多年。[18]麻沸散的处方未能流传于世,但它对麻醉学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后世医家在华佗麻沸散的影响和启迪下,结合临床经验,创造出不少新的麻醉药剂,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推动了中国麻醉学的向前发展。[15]华佗的麻醉术还曾流传到朝鲜、日本、摩洛哥等地。公元九世纪,阿拉伯医学进入全盛时期,其中的外科手术,正是因为引用了华佗的麻醉术而得到发展。[19]
华佗重视养生导引之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编出了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从而开创运动医学的先河,被人们誉为“中国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首创者”。五禽戏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每一禽戏都针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而设计,如虎练骨、鹿练筋、熊练脾胃、猿练心、鸟练肺。 [13]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20]五禽戏自问世以来,在民间长盛不衰,直至今日仍是很多人强身健体的首选项目。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现在的五禽戏衍生出二十余种不同的流派,各具风格但殊途同归。 [13]
华佗重视“天人相应”的观点,主张人体虽受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影响,但机体亦有适应自然界四时变化规律、完成自身生命活动的过程。只要掌握并适应了这条规律,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如不能适应自然界变化而出现的病变,华佗认为还是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积极探求病源,采取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措施,从整体出发,秉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从本求治,才能达到“形体有可救之病,天地有可去之灾”的目的。 [4]
华佗对“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为主的思想尤为重视,他提倡养生导引,以增强人的体质;同时,华佗意识到运动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从而提出“譬如户枢,终不朽也”的著名论断,从而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4]
华佗认为人的脾犹如土地,滋养成物;而人的胃,是人的根本,脾胃是人体的中间位置,是气血升降的枢纽,胃气充足,则五脏六腑都是健康而的,胃的受纳、消化吸收功能失调并达到严重的程度时,人的生命也就到了结束的时候。基于这番思想,在因脾胃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时,华佗强调治疗是应本着“宜节饮食以调其脏,常起居以安其脾”的治疗原则,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依经补泻”。这套理论,对后世补土派有着重要影响。[5][6]
受先秦哲学的影响,在继承“天人相应”的观点上,华佗首次提出了“阴常宜损,阳常宜盈”的学说观点,既重视阳气,多用温补,少用寒凉攻伐的药物。对应在临床上,即是相信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强弱关系到机体的健康与否。这和华佗的脾胃说是一脉相承的,这套理论为后来扶阳抑阴的易水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5]
华佗以脉症为辨证的依据,以脏腑为辨证的纲领,按虚实寒热不同的病证,分别予以不同的考量,首创脏腑辨证的雏形。华佗论内伤杂病,亦是从人体五脏六腑出发。这套独特的脏腑辨证体系,受到后世医学的重视。如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以华佗理论为基础,加以发挥,对脏腑辨证的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补充和归纳;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提出了“面上证”“目内证”两种诊断方法,并对五脏症侯拟定了较为客观的诊断标准;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以脏腑生理特点为基础,根据本气及经络循环部位,从寒热虚实进行辨证,形成更具特色的辨证学说,可见华佗的脏腑辨证体系对后世脏腑辨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10]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评价华佗道:华佗的医术,杜夔[c]的音乐,朱建平[d]的相术,周宣[e]的占梦术,管辂[f]的卜筮术,都特别的玄妙,堪称非同寻常的绝技。[1]
东汉权臣荀彧劝说曹操宽恕华佗时说道: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2]
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皇甫谧则认为华佗此人性格清高孤傲,以技为恃,才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21]
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在《历代名医图赞》中评价华佗道: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刮骨疗疾,神效良多。[22]
美国著名学者拉瓦尔因麻沸散的发明,而称华佗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氏[g]。[7]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弟子 | 李当之 | 籍贯不详,著有《李当之药录》[23] |
弟子 | 吴普 | 广陵人(今扬州),著有《吴普本草》[23] |
弟子 | 樊阿 | 彭城人,擅长针灸[23] |
樊阿追随华佗学医,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给了他一方漆叶青黏散。漆叶末一升,青黏末十四两,坚持服用可以去掉三种体内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健,头发乌黑。樊阿听从华佗的话,活了百余岁。[24]
华佗行医时经过一个布店,布店的学徒想考验一下华佗。正好学徒刚吃过饭,见华佗走近,他一个翻身,跳进柜台,两手捂着肚子,摇头打滚地哀号起来,布店老板忙请华佗进店为他诊治。华佗看了看学徒的气色,又切了切脉,完了后,脸色一沉,痛惜地对老板说:“无救了,准备后事吧!”老板明知学徒是在装病,他又故意追问道:“华先生,你看这小子还有多少阳寿?”“捱不过今夜子时!”说罢, 华佗叹息着离去。他刚一转身,布店老板就在背后冷笑道:“哼,都说他是神医,我看只是徒有虚名!”然后他转过身,对学徒说道:“好了,别装了,快起来吧,人都走远了!”可不管他怎么叫唤,那学徒依旧一个劲地在地上翻来覆去地号叫,还有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原来他刚才假装疼痛、翻腾打滚时用力太猛,挣断了肠子,难怪华佗说无救了。[25]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用言语挑衅曹仁,曹仁大怒,令部下齐发毒箭。曹兵万箭齐发,一支毒箭正好射中早关羽的右臂。神医华佗被请来为关羽治伤。华佗在查看过关羽的伤势后,认为要想痊愈、不留后患,必然划开皮肤,用刀刮去附着在骨头上的毒素。华佗提出,先在一清静处立一木头,上面钉一只大环,让关羽将伤臂穿于环中,并用绳索紧紧系住,再取厚被蒙住将关羽的头脸,然后才动手疗毒。关羽听后,不以为然,认为此种痛法不足为惧。他让关平备下酒,叫马良陪他对弈,一边喝酒下棋,一边让华佗实施手术。关羽的右臂鲜血淋漓,脸上虚汗淋漓,手中的棋子掉了下去,但仍咬牙不出声,只将掉落的棋子拾起,继续下棋。华佗刮骨,关羽喝酒,一壶酒还没喝完,华佗已经将药敷好、包扎上了。当手术完成,关羽设宴款待华佗,华佗不受,只留下一帖药剂后辞别而去。[26]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后,一直在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不感觉疼呢?这天,有个朋友从泰山下来,和华佗说起自己在路上因口渴难忍,摘吃了一种红色的草果子,吃下之后浑身麻木,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等醒过来,发现已经半夜了。华佗一听:如果让病人吃了这种草果子,那不就能忘了疼痛吗?打听清楚草果子长的地方、颜色形状后,华佗第二天就准备出发。临走时,他8岁的沸儿非要跟着一起去。拗不过沸儿,华佗只好将他带上。找到果子,华佗打算自己亲身试一试,可正当他准备吃的时候,沸儿拉着了他:“爹,让我吃吧,我年纪小,要是吃了醒不过来,你还能把我抱下山去。”沸儿吃下第一个果子,华佗问他:“嘴上可有麻木的感觉?”沸儿摇摇头,华佗又递给他一个,吃完后沸儿还是摇头,一连吃了十多个后,沸儿突然倒在地上,华佗赶紧把儿子抱下山。华佗一边整理笔记一边等儿子醒来,可等到半夜,沸儿还没醒过来,华佗急了,走到床前一探,沸儿声息全无。原来沸儿因为吃了过量的革果,被毒死了。后来,华佗用这种果子搭配另外几味草药制成了麻药,为了纪念儿子,他把这种药叫“沸儿汤“,也就是著名的“麻沸散”。[27]
魏国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因为右膝长了一个脓疮,常年脓水不绝,所以过了嫁娶的年龄,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华佗看过她的腿后,吩咐姑娘的爹道:"派人一边骑马,一边牵着狗跑三十里路。回来后,趁狗的身子还在发热时,截下它的右脚,贴在疮口上。"姑娘的父亲依照华佗所言去做。不一会儿,就看见一条红色的像蛇一样的东西从疮口中爬了出来,钻进狗的右脚里。自那东西出来后,姑娘的腿渐渐痊愈了。[28]
后汉末年,有人腹中长了一个结块,不分白天黑夜地疼痛。临死时,他对儿子说道:“我死了以后,你找人将我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儿子为了了结父亲的心愿,找来医生,切开父亲的肚子,竟从里面取出一个手掌大小的铜枪头。华佗听说此事后,专程跑到这家人家里去了解。华佗看了看这个铜枪头,然后从随手携带的小箱子里取出药洒在枪头上,不知什么原因,那枪头竟然立刻化成了酒。[29]
一次,一位太守请华佗看病,华佗分析是由于操劳过度、痰血瘀积所致,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华佗向太守的儿子讲明真相,要求家人积极配合。于是他故意接受了太守许多财物,却不给太守好好看病,且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一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派人去追华佗。太守的儿子悄悄拦住了去追太守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黑血,病很快就好了。[30]
河南许昌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该墓地约200平米,呈中高3米、周长40米的椭园形墓冢。冢南有一座高约3.8米、宽1.69米的砖砌碑楼,楼楣上有阴刻楷书“汉神医华公墓”的横匾,下嵌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的石碑一通,碑文15行,满行35字,简述了华佗生平及修墓过程,该墓于1980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
徐州华佗墓位于江苏徐州彭城路华祖庙侧。因华佗常来徐州行医,明永乐初年,徐州知州杨仲节取华祖庙内之土代替衣冠建冢,并挖坑埋土筑墓。旧有石砌坟冢,除墓碑外,还有石供桌和石兽,现仅存坟冢和华祖庙等建筑。[32]
湘桥华佗庙坐落于福建漳州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又名华祖庙、华严寺,是当地百姓为纪念华佗曾来到采药济民而建。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铁瓦寺相空和尚主持重建,至今保存完好。传明末抗清英雄、书法家黄道周景仰华佗医术高超与高尚品德,曾前来此祭拜华佗,并在主殿左、右墙上分别题下“忠孝”“廉洁”四字。介华佗庙里还有两块牌匾,分别写着“仙方妙著”“声灵赫濯”。[33]
华佗纪念馆在安徽亳州永安街12号,原为华祖庵。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重建,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毫州知州顾登和李廷仪先后重修,60年代初扩建华祖庵,改名为“华佗纪念馆”,馆名为郭沫若所题。华佗纪念馆面积为8200平方米,房间20间,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右侧院内有一个小亭,相传为华佗研读之所。正厅塑有华佗像,布衣布鞋,高大伟岸,作行走状,厅上悬挂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安徽巡抚朱建为之题写的“燮理通微”的横额和对联。山门至大殿系纪念华佗的场所,东经堂和南屋为陈列馆,后西院为招待所,后东院为经房。[34][35]
华佗墓:许昌华佗墓为华佗真墓;亳州、华山、扬州华佗墓为衣冠冢;徐州彭城、河南沈丘华佗墓为纪念冢;洛阳、项城两地的华佗墓,无史料佐证。从保护的程度上看,河南许昌的华佗墓保护较好。河南沈丘与江苏徐州的华佗慕仅为简单的墓冢,破坏严重。[36]
华佗的生卒年在史书中没有记载,而后世根据史书中记载的和华佗有关的几个重要人物陈珪、黄琬和曹操为旁证,对其生卒进行了考证。学者任林圃、周诗贵认为华佗生于汉顺帝永和年间,而卒年不可考;[37]学者程喜霖则认为华佗出生于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至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之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38]学者周志娟没有提及华佗的生年,但她认为华佗应该卒于汉献帝末年。[39]学者郝新军、梁茂新在出生年份上的观点和任林圃相同,赞同汉顺帝永和年间(公元141年或公元145年左右),关于华佗的卒年,他的观点和程喜霖、郭霭春一致,认为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前。[40][41]
史书中记载华佗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但在近代,关于华佗的国籍却有了新的争议。陈寅格教授在《寒柳堂集》中提出“华佗”二字是印度语“药神”的意义后,有人根据“佗”应作“陀”字,出于梵语,因此推断华佗应印度籍的人。[42]日本弘前大学教授松木明知先生同样认为华佗不是中国人,但他认为华佗是波斯人,因为华佗所创的麻沸散的主药产于海外,而且“华佗”是波斯文XWadag的音译,意指主或神,也指长于医术的人。[43]对此,中国学者孙红昺、郎需才、李佃贵等曾进行驳辨。中国学者孙红昺从华佗的生平上进行了反驳,认为“举孝廉”必须是汉族人,而且华佗曾给曹操治过病,不可能是远离祖国的外籍医生。[44]郎需才则认为华佗的姓名和字是中国传统,与波斯文不一致,其医术也是地道的中国医术,因此华佗不可能是外国人。[45]李起的论据和郎需才大同小异,同样坚称华佗是中国人。[46]
据古代目录文献及古医籍记载,华佗著述很多,但在东汉迁移时,佚亡大多数,目前存世的作品很少,且真伪性待考。[47]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题署为汉•华佗撰,但本书真伪考辨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出自六朝人手笔,有人认为是华佗弟子吴普和樊阿据根据华佗的遗意辑录而成,还有人认为此书就是华佗所著,后世进行增删修订。[48][49]
《内照法》一书最早见于宋《崇文目录》,后在宋、元、明、清开始流行,因在宋以前目录文献中未见载录,从而引发对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有了争议。清代医学家周学海、针灸大师彭静山及近代著名医学家任亦秋认定《内照法》是华佗编撰;中医史学专家尚启东则认为此书并非华佗真迹,应是北宋或五代人所编撰;中国史学家马继兴同样认为此书并不是华佗所著,但成书的时间也不是宋朝,而是在东晋和南北朝之迹。[50]
《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学专著,撰人署名神农,真正的作者一直没有定论。南朝著名医药家陶弘景认为这本书是张仲景和华佗所著;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认为这本书是华佗的弟子吴普的著作。[47]
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里,华佗首次出现在小说的第15回,此后第22、29、75、78 回中也有相关的记录,第 78 回更是以“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作为标题。小说在史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华佗的外貌作了想像,突出了华佗仙风道骨不同于流俗的特质;用华歆举荐、刮骨疗伤等事例,强化了华佗精湛的医术;又通过医治曹操来突出华佗刚正不阿、明辨是非的人物性格。[51]
怀家伦所著的《华佗传奇》,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将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展现了华佗的医学人生。[52]
1983年上映的电影《华佗与曹操》,在史料之外,为丰富故事情节,增加曹操和华佗对立形象,虚构了一系列华曹二人矛盾冲突的情节,此外还增加了史无记载的华佗夫人云娜的形象。演员郑乾龙饰华佗。[53]
1994年上映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华佗形象比史籍更丰富,贴合《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形象。演员王忠信饰华佗。[54]
2004年上映的电视剧《神医华佗》,除主角名字为华佗之外,其余人物、故事情节均为杜撰。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神医华佗与柔柔公主之间传奇浪漫的爱情故事。演员庹宗华饰华佗。[55]
2010年上映的电视剧《三国》是重新翻拍的《三国演义》,相较于1994版的《三国演义》,华佗的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华佗演员蔡军饰演华佗。[56]
展开
[a]见文后关于华佗生卒年争议章节。
[b]王国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
[c]汉末的音乐家,擅长音律和管弦等乐器。
[d]三国时期著名相师。
[e]三国时期的人,擅长解梦。
[f]三国时期曹魏的术士。
[g]西方医学的奠基人。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卷二十九 魏志二十九方伎传第二十九[M]. 裴松之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3: 1630-1642. 9787532577828.
[2]范晔.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M]. 尹小林校注. 大吕文化, 2022-7: 2449-2454.
[3]牛正波. 《华佗研究》[M]. 黄山书社, 1994-4: 250. 7805352658.
[4]牛正波等 . 《华佗研究》第三章 第二节 学术特点 [M]. 黄山书社, 1994-4: 84-91. 7805352658.
[5]钱超尘,温长路. 《华佗研究集成》——浅谈华佗“阳常宜盈”学说[M].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8: 1292-1294. 7801745361.
[6]牛正波. 《华佗研究》第三章第三节 对后世的影响 [M]. 黄山书社, 1994-4: 92-97. 7805352658.
[7]元夕. 外科鼻祖麻醉先驱──华佗 [J]. 中国科技月报, 1998-9
[8]1956-3. 《古代外科医学家—华佗》[J]. 中医杂志, 张赞臣
[9]牛正波. 《华佗研究》第四章医学成就[M]. 黄山书社, 1994-4: 99-241. 7-80535-265-8.
[10]钱超尘,温长路. 《华佗研究集成》-论华佗对脏腑辨证学说的贡献[M].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8: 1272-1274. 7801745361.
[11]蔡荣林、胡玲. 《浅析华佗对针灸学的贡献》[J]. 中国针灸, 2015-11
[12]元夕. 《外科鼻祖、麻醉先驱华佗》[J]. 中国科技月报, 1998-2
[13]牛正波等. 《华佗研究》第四章 第六节 五禽戏[M]. 黄山书社, 1994-4: 153-170. 7805352658.
[14]牛正波等. 《华佗研究》第四章第八节[M]. 黄山书社, 1994-4: 187-196. 7805352658.
[15]牛正波等. 《华佗研究》第四章 第七节麻沸散[M]. 黄山书社, 1994-4: 171-186. 7805352658.
[16]杜永平. 华佗成就举隅[J]. 医学争鸣, 2010-3
[17]杨禾. 《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M]. 武汉出版社, 2009-3: 48. 9787543041318.
[18]:张明,于井尧. 《中国科技史》[M].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1: 20-21. 7708022140.
[19]林祖庚. 《从华佗的麻沸散到目前的中药麻醉》[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3-07
[20]刘蓬. 《实用中医耳鼻喉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9: 993-994. 9787513262033. (3)
[21]皇甫谧 黄龙祥. 《针炙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M]. 人卫电子音像, 2017-9: 61. 9787117247047.
[22]张岱. 《夜航船》[M]. 巴蜀书社, 1998-9: 343. 7805239231.
[23]王明强.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思想史》[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3: 86-87. 978-7-5132-3727-7.
[24]以漆为姓 低调而恒久.百家号. [2023-12-26].
[25]詹文格. 《寻路中医 首部聚焦中医生存发展的报告文学》[M].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0-3: 131. 9787539668444.
[26]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7: 1391-1394. 9787020008728.
[27]钟音. 《飞去的仙鹤》[M].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9-10: 40-41. 750400331X.
[28]李亢. 《独异志》第四章[M]. 汇聚文源, 2015-9: 90. (2)
[29]李昉. 《太平广记钞》卷四十二 医部[M]. 冯梦龙评纂 孙大鹏点校. 读客熊猫君阅读, 2019-1: 1773. 9787540351939.
[30]曹瑛,王蕊芳编著. 跟古代养生家学养生.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09: 第2页.
[31]吴少珉,苏健,赵金昭. 《河南古迹名胜辞典》[M]. 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 2007-9: 604. 7899921524.
[32]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 《中国名胜词典 江苏分册》[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12: 19.
[33]黄晓. 《中华神医 华佗》[M].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10-1: 132-133. 9787545600667.
[34]黄山书社. 《安徽风物志》[M]. 黄山书社, 1985-5: 183. 173792.
[35]丁剑. 《安徽掌故》[M]. 黄山书社 , 1990-4: 550. 7805350906.
[36]祁超萍著. 我国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20.07: 107—108. (2)
[37]任林圃、周诗贵. 《三国时代的伟大医家华佗》[J]. 中华医史杂志, 1953-4
[38]程喜霖. 《华佗之死及其生卒年》[J]. 史学月刊, 1983-03
[39]周志娟. 《华佗生卒时代考辨》[J]. 江西中医药, 1981-3
[40]郝新军 梁茂新. 《华佗生卒年代略考》[J]. 中华医史杂志, 1982-12
[41]郭霭春. 《中国医史年表:残吟剩草:附:郭霭春年谱》[M]. 中医药出版社, 2021-2: 31. 9787513261098.
[42]陈寅恪. 《寒柳堂集》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8: 341-351. 9787532596584.
[43]松木明知. 《 麻醉科学史研究最近的发现—汉名医华佗实际是波斯人》[J]. 麻醉, 1980-9
[44]孙红昺. 《驳华佗非中国人说——兼答日本松木明知副教授》[J]. 新医学, 1984-8
[45]郎需才. 《华佗果真是波斯人吗》[J]. 中医药信息, 1985-1
[46]李起. 《华佗焉非中国人》[J]. 外国问题研究, 1994-1
[47]牛正波等. 《华佗研究》第二章著述[M]. 黄山书社, 1994-4: 26-35. 7805352658.
[48]华佗. 《中藏经》整理说明[M]. 中医药出版社, 2022-8: 10. 9787513275965.
[49]于永铎,尹玲慧,姚秋园. 《便秘古代医方荟萃》第一章东汉时代 中藏经[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5: 1. 9787559101167.
[50]牛正波等. 《华佗研究》——《内照法》[M]. 黄山书社, 1994-4: 58-68. 7805352658.
[51]三国演义.豆瓣. [2023-07-08].
[52]华佗传奇.豆瓣. [2023-07-08].
[53]华佗与曹操.豆瓣. [2023-07-08].
[54]三国演义.豆瓣. [2023-07-08].
[55]神医华佗.豆瓣. [2023-07-08].
[56]三国.豆瓣. [2023-08-0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2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