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华雄曾追随董卓,深受信任,被封为都督,初平二年率军在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配合同僚徐荣,大败孙坚所部,之后孙坚收拢败军回击,将华雄杀死。[2]
《三国演义》中,华雄的人物形象得到了丰满,不仅在汜水关连斩讨董联军四名大将,还大败孙坚,可惜最后被关羽杀死,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典故。[3]
孙坚
对手
董卓
战友
华雄生年籍贯史书记载不详,出身西凉军事集团,为董卓部将,官职为都督。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受时任大将军何进召集,率领西凉武人进京铲除十常侍,何进事败被杀,董卓进京后凭借手中军队迅速控制了朝廷中央,并且与关东诸侯在河内、陈留一带对峙交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关东联军孙坚率领军队驻扎在梁县,与董卓部将徐荣交战,孙坚遭到大败,随后收拢残军前往阳人驻扎。董卓派遣时任东郡太守胡轸派遣步兵、骑兵共5000人出击,并让吕布统领骑兵,但是胡轸与吕布之间关系很差,让孙坚找到了进攻的机会,随后在交战中击溃了胡轸的军队,在军中时任都督的华雄被孙坚砍下头颅。[1][2][4][5]
宋代史学家胡三省(1230年-1302年)在为《资治通鉴》作字音注解时,在“华雄之死”一段中,用反切注音法为华雄的姓注音为“户化翻”,该注音法用两个汉字为其注音,取前字的声母和后字的韵母音调,因此根据胡三省所注,“华雄”为其正名。[2]
近现代历史学者卢弼(1876年—1967年)于1936年所著《三国志集解》中,引用清代考据学者潘眉的理论,认为“华雄”其名属于史书版本更迭中出现的谬误,因为“华雄”在古文中的繁体写法为“華雄”,与“葉雄”(叶雄)字形相似,难以辨别,因此“华雄”其名为误传,原本史书记载应当为“叶雄”。[6]
据陈寿著《三国志》和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记载,华雄死前担任的官职为都督,这是武官职务,在东汉官制内根据所辖军队的规模和武官职能,分为帐下都督和持节都督。持节都督一职来源于汉代官制中的督军御史,负责统领地方郡国兵镇压盗贼,东汉末年持节都督多由中郎将或地方太守兼领,都督地方军事,职权更大,负责统领地方军政事务。学者王人聪根据汉代出土的都督官印推测华雄所担任的都督,从军队的规模和武官职能上看显然不属于持节都督,而是帐下都督。帐下都督多由军队中的偏将、裨将担任,在战斗中负责己方所属军队的交战、进退等指挥事务,因统管的军队规模多是以部曲为单位,因此也会被记为“部曲督”。[7][8]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华雄是关西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勇武过人,十八路诸侯讨董时进军到汜水关,华雄自请出战,被董卓封为骁骑校尉。随后华雄率军杀死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被加封为都督,并且大败孙坚,杀死孙坚部将祖茂。之后华雄到关东诸侯寨前挑战,连斩袁术麾下武将俞涉、韩馥麾下武将潘凤,震慑关东诸侯不敢出战。随后关羽请战,曹操为关羽壮行,端上热酒,关羽却放下酒杯,与华雄交战,不多时便将华雄头颅斩下,返回帐内,其酒尚温。[3]
年份 | 作品 | 扮演者 | 人物剧照 |
1994 | 电视剧《三国演义》[9] | 王宝奇 | |
2010 | 电视剧《三国》[10] | 丁肖楠 | |
2021 | 电影《真·三国无双》[11] | 晋松 |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 (南朝宋)裴松之 注. 西晋: 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2]司马光. 资治通鉴. 胡三省 注. 宋: 卷六十.
[3]罗贯中. 三国志演义. 明: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4]陈寿. 三国志. (南朝宋)裴松之 注. 西晋: 魏书·董二袁刘传.
[5]司马光. 资治通鉴. (宋)胡三省 注. 宋: 卷五十九.
[6]孙承宗. 孙坚的崛起与战死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
[7]高敏. 三国兵志杂考.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1).
[8]王人聪. 部曲将与部曲督印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9, (1).
[9]三国演义(1994).豆瓣电影. [2023-12-12].
[10]三国(2010).豆瓣电影. [2023-12-12].
[11]真·三国无双(2021).豆瓣电影. [2023-12-1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7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