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刘福通成为韩山童最早的一批信徒,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推翻元朝统治。[1]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和韩山童聚众三千人准备起事,消息泄露被元兵包围,韩山童被捕身死。刘福通突围后重整队伍,提前发动起义攻占颍州城,被百姓称为“红巾军”。不久,义军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迅速攻占了河南、安徽的十几个州县。[2]次年二月,刘福通攻克滑州和浚州,进而又攻占开州(今河南濮阳)。[3]元廷派遣将领也先帖木儿、卫王宽彻哥率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屡败义军。[4]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在亳州(今安徽)建立宋政权。[5]至正十七年(1357年)夏天,刘福通派遣义军三路北伐,首次进攻汴梁失败。[6]不久,义军攻占大名、卫辉(今河南汲县)两地,形成对汴梁的包围。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刘福通攻占汴梁,并以此为都城迎接韩林儿。[7]第二年五月,元朝将领察罕帖木儿率军南下攻打汴梁;八月,元军攻破汴梁,红巾军惨败,宋政权已名存实亡。[8]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1]刘福通顽强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救援,救出韩林儿和刘福通,将两人安置于滁州。[7]至正二十六(1366年)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步时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另有说法认为,刘福通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攻破安丰城时战死[a]。[2][9][1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评价刘福通忠诚且勇敢,为国而死,值得学习。[11]明史学者刘重日评价刘福通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的红巾军首先发难,树起了反抗元朝血腥统治的大旗,为推翻元朝及后来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2]
朱元璋
对手
韩林儿
好友
元至治元年(1321年),刘福通出生于今界首市境刘兴镇(今属颍南办事处)的一个巨富之家。[13]刘福通自幼性格豪放,才智出众,一直怀揣着远大抱负。年轻时担任朱皋镇巡检时,他正直而勇敢。元朝末年,由于权臣专权,官贪吏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北方白莲教主韩山童以宣传白莲教的方式广收门徒,刘福通与罗文素、盛文郁、杜遵道、王显忠、韩咬儿等成为韩山童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2]
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深达二丈许,白茅堤、金堤先后北决,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苦难。[1]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威胁两漕盐场,直接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右丞相脱脱决定采纳贾鲁的治河方案,开凿自黄陵岗南至白茅、黄固、哈只口,西至阳青村,共280里新河道,然后塞南行之旧河道,使黄河由新凿之河道至哈只口进入故道,东去徐州,合淮河入海。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十三路十五万民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十八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发动农民起义。[6]
同年五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刘福通等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自称南宋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3]正当起义即将举行之时,县官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奔武安(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或称红军。起义军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9]
刘福通攻占颍州后,犹如平地春雷,震撼中原大地。元廷亦为之震惊,急命监戍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进讨刘福通军。[4]赫厮、赤秃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三人沉迷酒色,属下军士则以剽掠为务,赫厮望见红巾军人多势众,交战时回头就跑,元军不战自溃,来自高加索北麓的阿速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病死者过半。后来徐左丞被朝廷诛杀,赫厮战死于上蔡。[14]同年六月,刘福通乘胜占据朱皋(今河南固始北),攻破罗山、真阳、确山,进攻舞阳、叶县等地。同年九月,刘福通攻克汝宁府(今属河南)、息州、光州(今河南潢州),人数达到十万。刘福通起兵仅四五个月,击溃了元廷派遣的赫厮、秃赤大军,摧垮了一批地方统治机构,占领了中原大片城镇,元廷深感这是“心腹大患”。[5]
至正十一年(1351年)九月,元顺帝以右丞相脱脱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率诸卫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同年十月,加派知枢密院事老章增援也先帖木儿。[1]同年十二月,元军攻陷上蔡,起义军最早的领导人之一韩咬儿被俘,押送京师处死。江浙平章教化、济宁路总管董抟霄也攻陷安丰(今安徽寿县)。不久,刘福通将韩兀奴罕摆脱敌人围剿,挺进河之北,进攻东明。[9]
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刘福通攻克了滑州和浚州,进而又攻占开州(今河南濮阳),引起了一片红衣遍野,呼声动地”的壮观景象。[15]同年三月,元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攻陷汝宁,元知行枢密院事巩卜班率领数万侍卫汉军、爱马鞑靼军驻扎在汝宁沙河岸上,他们“日夜沉迷于酒色之中,醉卧不醒”。刘福通趁机发动偷袭,击溃了元军,巩卜班战死,元军退守项城。元廷任命也先帖木儿为总兵,带领精锐部队三十万。也先帖木儿驻军沙河。[7]某夜,军中发生骚动,也先帖木儿抛弃了所有的军资器械、粮草、车辆,只带着数万散兵逃往开封,结果受到了指责,于是转而驻扎在朱仙镇。元廷任命蛮子平章代替也先帖木儿的位置,也先帖木儿直接返回京城,继续担任御史大夫。北方红巾军首义成功并抗击元军的围剿,为全国各地不满元朝统治的广大劳苦大众树立了榜样,也鼓舞着他们拿起武器投入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徐州芝麻李,蕲黄徐寿辉,湘汉布王三、孟海马,濠州郭子兴等纷纷起义响应,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全面展开。[8]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元廷先后派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四川行省参政答失八都鲁,诸王亦怜真班、爱因班,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刺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同年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襄阳,布王三被俘,北琐红军被镇压。[16]
同年八月,脱脱亲自督制诸处军马,出师徐州。同年九月,徐州城破,元军大肆屠城,芝麻李被捕杀,赵君用、彭早住等率剩下的军队逃向濠州。[17]脱脱命贾鲁攻濠州。次年五月,贾鲁病死后元军才撤围。彭早住称鲁淮王,赵君用称永义王,权在郭子兴之上。刘福通部红巾军自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未遭遇元军主力,但其两翼有元军围剿其他红巾军,而其占领区内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18]沈丘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和汝宁知府,渐拥兵至万人,屯驻沈丘,屡败刘福通部红巾军,因而牵制了刘福通部的进一步发展。[19]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利用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的机会,在砀山夹河迎接韩山童的儿子林儿,并在亳州(今安徽)正式建立了宋政权,改年号为龙凤,立林儿为皇帝,号称小明王。[1]杜遵道、盛文郁担任丞相职务,罗文素、刘福通担任平章一职,福通的弟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奉山童的妻子杨氏为太后。不久之后,由于杜遵道滥用权力,刘福通派遣士兵将其击毙。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和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在随后长期的斗争中,他展示了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2]
宋政权建立后,元军将进攻的矛头再次指向中原地区。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率领原属于太不花的诸王藩将兵马,进攻许州长葛,但被刘福通击败。[13]答失八都鲁被迫撤退至中牟,红巾军劫掠其营地并夺走辎重物资,还俘虏了他的儿子孛罗帖木儿。[8]然而红巾军又遭到元将刘哈刺不花的进攻,孛罗帖木儿再次被夺回。刘福通命令赵明达攻打嵩、汝、洛阳等地,向北渡过孟津至怀庆路(今河南沁阳),引起了河以北地区的震动。元廷不得不从豫南调派察罕帖木儿前来应战,赵明达战败而归。[15]
同年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太康并围攻亳州。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亲自率领军队与答失八都鲁的军队在太康和亳州展开激战,击退敌军,亳州得以保全。刘福通在领导红巾军与敌人作战的同时,非常注重利用宋政权的名义,将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的管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7]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并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1356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1357年)夏季时形成了三路北伐的壮阔局面,而刘福通亲自率领大军攻克汴梁,使得北方红巾军达到了鼎盛时期。[1]
早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九月,刘福通即遣李武、崔德进兵陕西,首破潼关,元陕西行省参政述律杰战死。红巾军又克陕州、虢州(今河南灵宝),扼崤函。答失八都鲁急调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阻截,李武、崔德折往晋南,取平陆、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遭察罕帖木儿追袭,红巾军溃散。[6]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李武、崔德重振队伍,占领商州,攻武关,取七盘,据蓝田,直抵灞上,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今西安),分兵攻同(今陕西大荔)、华诸州,三辅震恐,陕西省台告急。元廷命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刘哈刺不花等来援,红巾军败走南山,入兴元。李武、崔德其后一直无战功,曾受到刘福通斥责,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五月,向李思齐投降。[20]
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部署各路军马三路北伐,命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组成西路军。同年十月,红巾军取兴元,克凤翔,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击走之,红巾军退入四川。[1]是年底,白不信等又攻入秦(今甘肃天水)、陇(今陕西陇县),据巩昌(今甘肃陇西),再攻凤翔。次年正月,白不信败入四川。四月,察罕帖木儿纠集陕西各路元军进攻巩昌李喜喜,李喜喜败入蜀。败退到四川的红巾军改称“青巾”,为徐寿辉天完政权的部将明玉珍所不容,李喜喜又率余部到武昌,投奔陈友谅,西路军在溃散。[19]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地主武装“青军”在其头目张明鉴率领下据扬州,逐走镇南王孛罗普化,孛罗普化逃奔淮南。不久,由盐丁组成的地主武装“黄军”反叛朝廷。[2]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取胶州,其后在不足两个月时间内,连克莱州、益都、莒州等地。元廷急命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知枢密院事孛兰奚、同金淮南行枢密院事董抟霄等镇压毛贵。七月,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宣布起义,克济宁路(今山东钜野)。刘福通命毛贵联合田丰尽取山东之地,北伐大都。[21]
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天,元义兵千户余宝在棣州(今山东惠民)杀知枢密院事宝童起义,而元廷在山东的元军总指挥太尉纽的该躲避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不敢轻易出动。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田丰克东平路,使南北漕运中断,而毛贵在益都西南的好石桥大败孛兰奚,孛兰奚退至济南,毛贵乘胜于二月初攻占济南。[22]至此,山东各地大部分被毛贵、田丰占领。宋政权在山东设益都等处行中书省,以毛贵为平章。毛贵立宾兴院,选用故官,命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十分注意生产建设和经济政策,为建设北伐基地作出了努力。[1]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毛贵挥师北伐,进河北境。时升任河南行省右丞的董抟霄驻兵南皮之魏家庄,毛贵兵至,将其刺杀,遂北克清、沧二州,据长芦镇。三月,克蓟州,兵至通州枣林、柳林,直逼大都。[1]“京师人心大骇,在廷之臣,或劝乘舆北巡以避之,或劝迁都关陕,众议纷纷。”但毛贵孤军深人,元军四方来援,毛贵军败于刘哈刺不花,退回济南。毛贵北伐之时,田丰夺取东平、济宁、东昌等地。所以,尽管毛贵北伐未能成功,但山东形势还是有利于红巾军的。[8]
至正十七年(1357年)初,宋政权丞相之一的盛文郁攻占曹州(今山东菏泽),与在山东其他地方作战的毛贵、田丰势相联结,宋政权有可能在曹州建立行省。是年夏,刘福通发动三路北伐,遂命曹州行省组织中路军。[3]九月,由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冯长舅、沙刘二等率领的中路军,逾太行山,取陵川、高平,克潞州(今山西长治),进攻冀宁(今山西太原),被察罕帖木儿所败,退入太行山。[2]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东路军毛贵由河北进攻大都,为分散敌军力量,毛贵遣其部将王士诚、续继祖等自益都出兵,进攻怀庆路,杀元怀庆路总管王得贞。三月,王士诚取晋宁路,杀总管杜赛因不花,并与关先生等所率军相合。[9]刘福通命中路军分兵两路:一路攻绛州(今山西新绛);一路由沁州出发,攻冀宁(今太原)、代州、大同,“烽火数千里,复大掠南且还”。此路的意向是北上与东路军形成对大都的包围,但这时毛贵已在大都附近受挫退回山东,故中路军北至大同后南还。可惜,他们回军途中遭察罕帖木儿伏击。五月,察罕帖木儿将董克昌收复冀宁。[7]六月,关先生、破头潘等克辽州(今山西左权),旋被察罕帖木儿将虎林赤击走,而关先生军再克冀宁。九月,关先生等攻保定,不克,转而攻克定州。十月,占领大同,北上进攻兴和(今河北张北)。[16]十二月,关先生、破头潘攻克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为元廷夏都,筑有宫阙官署,中路军予以焚毁,逗留七天,中路军又攻破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焚鲁王府,进克辽阳。并以辽阳为基地,准备进攻高丽。刘福通就在这时置辽阳行省,任命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为平章。[2]
至正十九年(1359年)二月,红巾军发布致高丽王书称:“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1]十一月,红巾军前锋渡鸭绿江。十二月,红巾军在毛居敬率领下攻占义州、静州、麟州、西京(今平壤)等地。翌年正月,红巾军在西京战败,退走。三月,红巾军从海路进攻高丽西北沿海诸州,旋退去。四月,辽阳行省兵邀击红巾军余众,破头潘被俘。中路军残部投降孛罗帖木儿。[13]
刘福通在发动三路红巾军北伐的同时,计划依托益都、曹州两行省较为稳固的基地,对汴梁展开攻击,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宋政权都城。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首次进攻汴梁未能攻克。八月,又占领大名、卫辉(今河南汲县)两地,形成对汴梁的包围态势。[1]十月,元廷派遣知枢密院事达理麻失里攻打雷泽、濮州,却被刘福通击败并处死。答失八都鲁被逼退守石村。朝廷怀疑刘福通错失战机,多次遣使者敦促其出战。刘福通则利用反间计,伪造答失八都鲁的和书,将其遗落在道路上,导致答失八都鲁疑虑而忧虑愤懑而死。其子孛罗帖木儿继任职务,退守井陉。[18]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刘福通再次进攻汴梁,元守将竹贞被迫逃亡,刘福通以此城为都城,迎接韩林儿居住其中。尽管毛贵的进攻大都失利,但山东地区的形势仍然良好。中路军转战山西,西路军前往关中,红巾军的势力达到了巅峰。[4]
宋政权鼎盛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发生了逆转。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孛罗帖木儿统领诸军夹攻曹州。十月,元军破曹州,擒杀曹州行省武宰相、仇知院。曹州陷落,使宋政权与山东红巾军联系切断。[1]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北上代州、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驻守大同,以切断宋政权与中路红巾军的联系。而察罕帖木儿一直以重兵驻守渑池、洛阳,时刻准备对汴梁发起进攻。宋政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5]
山东红巾军这时也发生了逆转。毛贵北伐大都失败后返回山东,与田丰配合,其势仍很盛。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淮安失守,赵君用逃奔毛贵,后来将毛贵杀死。[6]五月,察罕帖木儿移军虎牢,分兵南路出汴南,攻陷归、亳、陈、蔡,北路出汴东,置战船于黄河内,略曹州南,据黄陵渡,又发陕西、山西各路元军,包围汴梁。[22]同年七月,毛贵部将续继祖从辽阳回益都,怒杀赵君用。山东红巾军自此一蹶不振,这时王士诚也脱离中路军返回山东,与田丰争夺势力,田丰称花马王,王士诚称扫地王,互相攻伐。[9]
同年八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奉韩林儿突围奔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红巾军家属数万,红巾军各级官员五千。至此,宋政权虽曾发布文告,加封朱元璋官爵,朱元璋名义上也仍奉龙凤为正朔,所发布榜文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但实际上宋政权已名存实亡。[20]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夏,察罕帖木儿向山东红巾军发起总攻,田丰、王士诚降之。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部将陈猱头等坚持抵抗。[23]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参加益都保卫战。察罕帖木儿子扩廓帖木儿袭其父职,继续围攻益都。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陈猱头被俘送大都,毛贵子小毛平章不知所终。接着,莒州陷,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在安丰的宋政权,名义上只存下朱元璋的江南行省。[2]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1]刘福通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击败吕珍和支援吕珍的原天完政权的庐州(今安徽合肥)左君弼,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步,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2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评价:刘福通这个人,忠诚且勇敢,他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值得学习的楷模。[11]
全国明史学会会长刘重日评价:刘福通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的红巾军首先发难,树起了反抗元朝血腥统治的大旗,领导数十万大军与元军主力血战十余年,攻克州府,扫荡中原,直捣上都,为推翻元王朝及后来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12]
关于刘福通的最终结局和死因,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的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城破,刘福通殒命。这种说法在明清两代诸多史书中皆有记载,如陆深的《平胡录》、高岱的《鸿猷录》、郎瑛的《七修类稿》、陈邦瞻的《元史纪事本末》、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查继佐的《罪惟录》以及清代官修的《明史》等等。然而,追根溯源,这一说法源自明代官修的《明太祖实录》。[9]
另一种关于刘福通结局的说法则首次出现在元末明初权衡的《庚申外史》中。该书卷下载,尽管刘福通在安丰遭到围攻,但并未死于安丰,而是在突围后抵达滁州,并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在瓜州渡离世。至于具体死因,乃是“遇风浪掀舟没”,属于意外事故。而明代宁王朱权奉敕编撰的《通鉴博论》卷下则载,韩林儿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被廖永忠溺死于瓜州渡,并未提及刘福通。学者王玉祥认为,这或许是出于文字省略,当时刘福通与韩林儿同行,因此两人可能都是被廖永忠沉舟淹死的。[10]
刘福通故居遗址位于安徽省界首市颖南办事处碑楼街北首,原来的宅基长宽各500米,后来来因为挖掘河道,有一半被损毁。基地遗址现在高出地面约1.5米,没有台基,宅基先后出土元代文物有石人、石狮子,都是青石雕刻。[25][26]出土石人高约2米,头呈球状,身躯略呈扁圆状,上宽下窄,有粗糙的线条纹。出土石狮子高1.02米,长62厘米,前腿直立,后肢蹲卧,唇角各露一齿,鼻下有三条上翘胡须,造型粗犷。此外,还出图有出土的有黑色的陶罐、乳白色釉粗陶碗等其他文物。[27]
2001年,界首市委、市政府在刘福通故里处修建了福通广场,广场中有一座刘福通雕塑,介绍了刘福通的生平事迹。2015年,界首市司法局在广场增添法治教育设施,融入法治要素,将该广场转型成一座综合性的法治广场。[25][28]
2016年电视剧《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中,演员李八鸿饰演刘福通。[29]
展开
[a]关于刘福通的死亡年份和死因有争议,详见本篇“人物争议”。
展开
[1]周良霄著. 元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1: 695-699. ISBN号 :978-7-208-15319-6.
[2]吕安世著, 张宏儒主编. 白话二十四史 中[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21.11: 807-809. ISBN号 :978-7-5126-9141-4.
[3]夏征农. 辞海 中国古代史分册[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9: 101-103. ISBN号 :978-7-5326-0039-4.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元史编写组.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元史[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04: 59-62. ISBN号 :11197·1002.
[5]白寿彝总主编, 陈得芝主编. 中国通史 第8卷 中古时代元时期 下 第2版[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06: 1138-1140. ISBN号 :7-208-11162-6.
[6]李良玉主编. 阜阳历史文化概观[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8: 66-68. ISBN号 :7-80630-320-0.
[7]南炳文, 汤纲. 明史 上[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1: 14-16. ISBN号 :978-7-208-16879-4.
[8]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 简明中国古代史[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11: 362-366.
[9]杨帆等编. 华夏英杰百人传[M]. 战士出版社 , 1983.04: 244-246. ISBN号 :11185·2.
[10]王玉祥.刘福通结局之我见.. 甘肃社会科学,: 2004(01):174-177..
[11]周启元著. 朱元璋正传[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09: 323-324. ISBN号 :978-7-5034-5146-1.
[12]刘福通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界首召开[J].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 (06): 26-27.
[13]董明编. 隋初至元末阜阳历史名人辑汇[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1.03: 207-208. ISBN号 :978-7-5692-7920-7.
[14]李德义, 于汝波主编,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编. 中国将师名录 五代至清代卷[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02: 658-659.
[15]姚尚书编著. 淮南历史漫步 4[M]. 合肥: 黄山书社, 2016.09: 217-218. ISBN号 :978-7-5461-5418-3.
[16]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第8卷 中古时代 元时期 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07: 413-414. ISBN号 :7-208-04997-1.
[17]田原, 任振池. 古代农民领袖百人传[M]. 广州: 广州文化出版社, 1989.05: 158-160. ISBN号 :7-5431-0164-5.
[18]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第8卷 中古时代 元时期 下 14 修订本[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09: 258-260. ISBN号 :978-7-208-04997-0.
[19]李厚之, 张会鉴, 郑继猛纂辑. 安康历代名人录[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0.11: 75-79. ISBN号 :978-7-80736-841-0.
[20]邱树森著. 元朝史话[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11: 78-80.
[21]刘晓著. 元史研究[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01: 79-85. ISBN号 :978-7-211-04823-6.
[22]周良霄, 顾菊英著. 元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04: 666-668. ISBN号 :7-208-04173-3.
[23](台湾)陈致平著. 中华通史 第7卷 元史[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96.02: 280-288. ISBN号 :7-5360-2320-0.
[24]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简史》编写组编. 中国简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07: 255-258.
[25]界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界首县志[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5.06: 535-536. ISBN号 :7-80535-925-3.
[26]李修松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安徽分册 下》[M].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年: 119. ISBN :978-7-5031-8311-9.
[27]马文娟. 刘福通故居遗址考[J]. 《中国文物报》, 2005.11.11[2023-08-31].
[28]福通法治广场.界首市人民政府. [2023-08-25].
[29]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 (2016).豆瓣电影. [2023-08-2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