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出身钜鹿,最初以传授弟子法术和咒语,创立了太平道,后来通过符水治疗病人,在青(今山东西北、胶东)、徐(今山东南部、江苏、长江以北)、幽(今河北东部、辽宁)、冀(今河北中部、南部)等八州发展了数十万信徒。[1]随后张角整编信徒,在各地传布口号,预谋起事。[3]中平元年(184年),在渠帅马元义谋划起事被杀后,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号召三十六万部众同日起事。但不久张角便被北中郎将卢植打败,逼得退守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并于同年秋冬间病逝。[3][2]
张角生平主要事迹便是创立太平道和发动黄巾起义。[4]他创立的太平道,被视作道教的正式开端,甚至深深影响着后世道教的发展。[5]而黄巾起义,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农民起义运动,它沉重打击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造就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4]
张梁
弟弟
张宝
弟弟
张角出身钜鹿,信奉黄老学说,他通过传授法术和咒语广收门人,创立了太平道,[1][3]自称大贤良师。[3]张角最初是在魏郡(今河北临漳县、魏县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县地及河南靠北少部分地区)传播太平道。[6]他以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很多病人因为喝下他念过咒语的符水,在跪拜忏悔后痊愈,将张角奉为神明。同时,张角还派遣弟子四处行走,宣扬他的事迹和太平道的理念,十多年的时间里,信徒便扩充了数十万人,遍布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今湖北、湖南)、扬州(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兖州(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豫州(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各州,都听从张角的号令。[1][3]当时郡县上的官员都没看出张角的用心,反而认为张角善于教化,才使得百姓纷纷归心。[1]
为了便于起事,张角将追随他的信徒分为三十六方,一方就是一支军队,他以渠帅为各方的将领,大方统率万余人,小方则六七千人。最初张角策划在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起事,他在各地传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还让信徒用白土在都城洛阳和州郡官府墙壁京上标记“甲子”二字,作为起事后攻打的目标。张角还让大方渠帅马元义将荆扬二州的数万信徒收拢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并派遣他去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作为内应,双方约定在三月五日内外同时发起动乱。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上书告发他们的谋划,接着马元义在洛阳被逮捕,处以车裂之刑。灵帝下令诛杀了宫廷内外张角的信徒一千多人,并在各地抓捕张角等太平道的首领。[3]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2]自知事情败露的张角杀人祭天,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3]三人号令麾下三十六万部众,于同日起事。因为起义军头戴黄巾做标记,[3][2]当时的人称呼他们“黄巾”。黄巾军焚烧官府,劫掠豪强地主聚集的坞堡,各地州郡抵抗不住,尽皆陷落,官员逃亡众多,不过十天左右,天下群起响应,京师大为震动。[3]
中平元年(184年)三月,[2]北中郎将卢植奉命讨伐张角,卢植连战连捷,斩获万馀人,逼得张角等人退守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为了攻下广宗,卢植在城池四周大筑围墙、挖掘壕沟,还命人制作云梯。就在他快要拿下广宗的时候,卢植受到宦官诬陷,被押解回京,[1][7]并由东中郎将董卓接替。但董卓很快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西北)被张角击败,[1][8]灵帝便换上左中郎将皇甫嵩讨伐张角。八月,[2]皇甫嵩到来不久后,张角便因病去世了,但广宗的黄巾军在张梁的指挥下,仍旧抵抗了皇甫嵩两个月。某天,久攻不下的皇甫嵩下令闭营让士兵休息。等到晚上,黄巾军懈怠下来,皇甫嵩深夜召集军队,在鸡鸣时分赶到张梁的营垒,忽然发动进攻。战到黄昏,皇甫嵩斩杀了张梁在内的黄巾军三万多人,攻破广宗。随即皇甫嵩命人挖开张角的坟墓,剖棺戮尸,[3][2]并将其首级送到洛阳报功。[3]
在传教之初,张角最先是遵行黄老道,[9]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年-公元172年),[10]张角假托神灵传道,[6]奉“中黄太乙”为至尊天神,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5]传授法术和咒语广收门徒,创立太平道。[1][3]张角根据《太平经》中“柱天蚑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之意,自称大贤良师,其弟张宝、张梁也跟着称大医。[9]在他们之下,另有八位神使行走四方,以行善教化之名收纳信徒。身为太平道首领的张角则从魏郡开始传播太平道的教义,[6]他持九节杖为符祝,[11]宣称太平之气将至,太平之世将来,反对剥削聚敛,主张周穷救急、互相帮助,以“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为人疗病的方式传教。[9]
两汉时期,整个社会存在极为浓厚的神学迷信氛围。汉高祖刘邦便崇尚“黑帝”,还曾设置过“巫吏”这一官职。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提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作《春秋繁露》,使得儒学渐渐神学化。[12]至东汉建立,光武帝刘秀崇信谶纬之学,以国家的名义颁布图谶,[13]引得后世君主纷纷效仿。儒学在此期间也彻底与谶纬迷信、神仙方术合流。[12]官方的推崇,加上秦汉时期本就广泛存在的鬼神崇拜现象,使得原始的宗教思想深入底层民众的内心,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14][15]与此同时,东汉中叶以来,统治集团内斗不断,政府腐败,豪强地主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6][17]而且东汉安帝、恒帝、灵帝三朝,天下疫病横行,史不绝书。然而面对四处肆虐的疫病,官府却束手无策,因此,求助于神灵和方术,便成了许多感染疫疾的百姓的唯一选择。[17]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当张角顺应时势,以教主和巫医的双重身份展开活动,为贫病交加的百姓们治病,并勾画出“太平世道”的蓝图,自然轻松地就将广大流民和农民集中在了太平道的旗帜下。[17]尤其是作为张角传道活动中心的河北地区,不仅在东汉中后期饱受严重的水、旱等自然灾害,在历史上也有着由来已久的巫文化和神仙方士文化。[12]因此,不过十数年的时间,太平道的信徒发展到数十万之多,连结州郡,横跨八州。[1][3]为了便于之后的起事,张角将各地的信徒分为三十六方,以渠帅为各方首领,[3]让太平道完成了一个松散的原始宗教团体向具备完整“宗教四要属”的正式宗教的最后一步蜕变。[12][18]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号召太平道三十六方部众于同日起义,因为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识,当时的人称呼他们为“黄巾”和“蛾贼”,[1][3]后世也将这场起义称为“黄巾起义”。虽然黄巾起义实际爆发于二月,但在张角将太平道数十万信徒整合为三十六个名为“方”的军事集团时,他便已经有了起义的预谋。张角最初定下的计划是在三月五日起事,并让渠帅马元义将荆扬二州的数万信徒收拢到邺城。他还在各地散布起义口号,让信徒在都城洛阳和州郡官府墙壁上,用白土书写“甲子”二字,作为起义后攻打的目标。然而,张角的徒弟唐周先一步告发了他们的谋划,当时奉命在洛阳联络宦官里应外合的马元义被捕后车裂而死,张角只得匆匆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3][16]
虽然黄巾起义事出突然,但毕竟张角谋划、组织已久,紧随着张角,太平道三十六方信徒蜂拥而起。[2][16]声势浩大的黄巾军焚烧官府,劫掠豪族地主聚居的坞堡,各地州郡尽皆陷落,甚至连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都被河北黄巾军活捉。在不断地胜利中,黄巾军也迅速扩大,很快遍及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并且形成了颍川(今属河南,郡治禹州)、南阳(今河南熊耳山以南、湖北大湖山以北)以及张角兄弟麾下黄巾军所在的河北三大主要战区;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东汉的都城洛阳形成包围之势。[16]
为了防备黄巾军的进攻,河南尹何进被晋为大将军,率重兵驻扎洛阳附近的都亭。同时,东汉朝廷在八个关口设置都尉,以加强洛阳外围防御。汉灵帝下诏大赦党人[a],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又派遣北中郎将卢植讨伐河北黄巾,[2][16]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配合朝廷军队对各地黄巾进行镇压。面对朝廷军队和地方义军的双重镇压,各地的黄巾军在数月间被逐个击破。[16]到秋冬之间,张角病逝,其弟张梁、张宝先后在广宗、下曲阳被杀。[2][16]黄巾主力由此被东汉朝廷彻底镇压,黄巾起义也宣告失败。但是此后的数十年间,始终有大大小小的黄巾余党在各地坚持斗争,一直持续到东汉灭亡。[16]
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同时期的五斗米道因为有着公认的宗教首领、统一的宗教经典、固定的宗教信仰、严密的宗教组织这四大宗教要素,被后世视为道教的正式开端。[5][21]而如太平道乐等张角为传播太平道所制定的各种科仪,[18][22]也影响着日后正统道教的演进路径。[18][23]当然,太平道对道教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张角以其名义所发动的黄巾起义。[5][24]作为太平道对本教经典《太平经》所弘扬的太平信仰的一次践行,黄巾起义是消极无为的先秦道家开始向积极有为的魏晋道教转型的标志,[21]也为紧接着的如曹魏等封建王朝建立宗教政策提供了教训,[5]后世道教上层出世修仙与下层入世济民的宗教格局便是基于曹操对道教的政策逐渐演变而成。[21][24]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虽然没能直接推翻东汉政权,却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使得宦官和士大夫集团矛盾进一步激化,让本就腐败的东汉政治越发黑暗。[4]同时由于黄巾起义在攻陷州郡过程中,着重对豪强地主进行打击,使得战后北方出现大量荒地,这极大缓和了东汉以来土地的恶性兼并。[16]黄巾起义还开创了中国农民起义运动借助宗教名义开展的先河,[4][18]后世如宋元间的白莲教、清末的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农民起义运动,[25]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黄巾起义的影响。[18]而平定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总结教训,将军政大权下放到地方,[26]促使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的产生,直接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4][27]
北魏宗室、官员元怿称张角是奸邪之人,他认为张角以符咒之术迷惑民众,掀起黄巾之乱,最终导致天下数十年的生灵涂炭。[28]
称谓 | 姓名 | 简介 |
弟弟 | 张宝 | 与张角一同起事,自称地公将军,[3]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被皇甫嵩率军斩杀于下曲阳[2] |
张梁 | 与张角一同起事,自称人公将军,[3]中平元年(184年)十月被皇甫嵩率军斩杀于广宗[2] |
明代小说《三国演义》有张角这一人物,其传播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事迹大致与历史类同,但在塑造张角这一形象上,作者将其描绘为具有呼风唤雨能力的异人的同时,也忽略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将其视为纯粹的反贼、乱民。[29][30]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饰演者袁志光[31]
展开
[a]自汉和帝以后,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便陷入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最初双方互有胜负,轮流执政,[19]但到恒帝、灵帝时期,宦官权势逐渐发展到巅峰,压倒外戚集团。于是不满宦官乱政的清流派士人、贵族等官僚团结在外戚集团身边,与宦官集团先后发生了两次党争。两次党争皆以外戚一方被镇压结束,而且因为同时有不少清流派士人被宦官集团贯以“党人”罪名禁锢终身,这两次党争在后世被称为“党锢之祸”。[20]
展开
[1]《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卷五十八》.
[2]《后汉书》. 南北朝·范晔: 《卷八·帝纪八》.
[3]《后汉书》. 南北朝·范晔: 《卷一百一·列传第六十一》.
[4]卜宪群. 《中国通史2·秦汉魏晋南北朝》[M]. 华夏出版社, 2016-05: 《黄巾起义》.
[5]卿希泰. 《简明中国道教史》[M]. 中华书局, 2013-04: 第二章 第一节.
[6]《三国志》. 西晋·陈寿: 《吴志一·孙坚传》.
[7]《后汉书》. 南北朝·范晔: 《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8]《后汉书》. 南北朝·范晔: 《卷一百二·列传第六十二》.
[9]卿希泰,唐大潮. 《道教史》[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05: 第二章 第一节.
[10]卿希泰主编. 《中国道教史(第一卷)》[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207.
[11]《三国志》. 西晋·陈寿: 《魏志八·张鲁传》.
[12]左金众. 《东汉中后期太平道在河北地区形成研究》[J]. 邢台学院学报 , 2016-06-15: 16-19.
[13]卿希泰主编. 《中国道教史(第一卷)》[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33.
[14]卿希泰主编. 《中国道教史(第一卷)》[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58,76,77.
[15]田昌五. 《中国古代农民革命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230.
[16]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第四卷上)》[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430-449.
[17]刘旭初 . 《论黄巾起义与太平道》[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8-15: 83-85.
[18]董琳. 《从“宗教四要素”论太平道的历史承启》[J]. 湘潮(下半月) , 2016-06-25: 117-119.
[19]田昌五,安作璋. 《秦汉史》[M]. 人民出版社, 2008: 400.
[20]卜宪群. 《中国通史2·秦汉魏晋南北朝》[M]. 华夏出版社, 2016-05: 《清议与党锢》.
[21]朱永清 . 《太平道裂:黄巾之变的内在理路》[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09-15 : 5-10.
[22]王珊 ; 李紫娟 . 太平道乐:道教音乐的活化石. 四川戏剧, 2015-06-30: 74-75.
[23]陈文安. 早期道教经韵授度体系研究. 西南大学 , 2017-09-01: 137-139.
[24]卿希泰. 《简明中国道教史》[M]. 中华书局, 2013-04: 第二章 第二节.
[25]南怀瑾.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03: 第4章 道教的建立.
[26]卜宪群. 《中国通史2·秦汉魏晋南北朝》[M]. 华夏出版社, 2016-05: 《三国鼎立》.
[27]王昊哲. 《从政教关系视角比较黄巾起义和方腊起义》[J]. 文教资料, 2019-10-15 : 83-84.
[28]《北史》. 唐·李延寿: 《卷十九·列传第七》.
[29]李向昇 . 《作为叙事动力的异人书写:以<三国演义>的 超自然人物为中心》[J]. 中外文论, 2021-04-30: 105-107.
[30]石弘. 《本为拯民始造反,却当贼寇骂到今——论张角》[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0-06-30: 33-35.
[31]三国演义(1994).豆瓣电影. [2023-05-2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