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原名徐福,出身寒门。早年好行侠仗义,为人报仇后被捕,得到朋友解救。随后折节读书,一心向学,与石韬交好。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徐庶因兵乱到荆州避难,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结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驻扎于新野,徐庶前往自荐,得到刘备赏识。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徐庶随刘备部南下时,母亲被曹操所获。曹操以徐庶母亲为筹码,要求徐庶投归自己。徐庶只得辞别刘备,加入曹营。黄初年间,徐庶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几年后病逝。[1][2][3]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歇后语出自于徐庶的典故。宋代王质评价徐庶: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4][5]
徐夫人
母亲
诸葛亮
好友
司马徽
好友
石韬
好友
向朗
好友
刘备
君臣
徐庶原名徐福,出身于寒门。他年轻时喜欢做游侠,常常仗剑行侠。中平末年间,徐庶为人报仇,事后用白灰涂于面部,披散下头发逃跑,但被官吏抓获。官吏问他的名字姓氏,徐庶闭紧嘴一言不发。官吏于是把他绑在车上的立柱上,做出要对他施以肢解之刑的样子,击鼓命令周围市坊的人出来辨认他。没有人敢上去认徐庶。后来徐庶的朋友们共同前来解救徐庶,徐庶得以逃脱。[1]
徐庶十分感激同伴的救命之恩和这一次死里逃生的机会,于是决定弃武从文,放下刀戟等武器,作书生打扮,改变自己的志趣,开始用心读书。[1]
徐庶刚到学舍去求学的时候,其它学生听说徐庶曾经的经历,不愿意和他一起学习生活。于是徐庶放低姿态,早起一个人洒扫除尘;认真听讲学习经典,最终熟知义理,学有所成。同郡的石韬于是和他成为了至交好友,两人关系亲近。[1]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中州发生兵乱,徐庶与石韬一同客居荆州。在荆州,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并与他交好。徐庶、石韬与诸葛亮、汝南的孟公威、司马徽等人一同交游。当时诸葛亮过着布衣生活,他自诩有管仲乐毅之才,但不被当时的人认可。只有徐庶和博陵的崔州平对待诸葛亮友善,信服他的能力。[1][2]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徐庶前去见刘备,向刘备自荐,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徐庶又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他说诸葛亮有卧龙之称,问刘备是否愿意一见。刘备让徐庶与诸葛亮一起前来。徐庶认为刘备应该亲自前去面见诸葛亮,不能使诸葛亮屈就前来拜见刘备。于是刘备前去拜谒诸葛亮,三顾茅庐才得相见。[1][2][3]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死后,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派兵来征讨。刘备听说以后带领众部向南躲避。徐庶与诸葛亮同行,被曹操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曹操以徐庶的母亲为筹码,要求徐庶归降自己。徐庶于是辞别刘备,指心自陈。徐庶说自己本来想辅佐刘备成就大业,但是母亲被曹操挟持,自己内心慌乱,没法一心一意辅佐刘备,所以自请离去。刘备也体谅徐庶作为人子之心,放徐庶离去。于是徐庶投奔到了曹操处。随后诸葛亮追随刘备离开,徐庶和石韬投奔曹操。[1][2][6][3]
黄初年间,徐庶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典农校尉。[1]
太和年间,诸葛亮率军北伐出陇右。他听说徐庶、石韬官职都不太高,感叹魏国的有识之士实在太多,连徐庶和石韬那样的两个人才居然都不能得到重用。[1]
几年后,徐庶病逝。有碑留存在彭城。[1]
诸葛亮在做丞相时训诫下属,提到徐庶:只有徐庶做事能够做到反复审核不会产生疑问。还有董和在参署七年,凡事不能决定,必反复审核十次才来告诉。如果各位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董和的勤勉,都尽忠于国事,那么我诸葛亮就可以少些过错了。又说:我后来结交徐庶,常常得到他的开导和教诲。[7]
宋代王质《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世上如果没有徐庶,那么就一定没有庞统,英雄都被埋没。[a][5]
清代王夫之《周易外传》:徐庶选择出世,不如庞统选择隐逸。[b][8]
人物关系
关系 | 称谓 |
母亲 | 徐夫人[1][2] |
友人 | 石韬、诸葛亮等[1][2] |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故事主要由“行歌自荐”“败曹仁”“辞刘归曹”以及“走马荐诸葛”四部分组成。与史实相较,《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故事虽有历史的影子,但多数却是后人的附会与想象。如“行歌自荐”在《三国志》中仅有“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辞刘归曹”虽有史实为据,却非被程昱伪造徐母书信骗归,而是徐母在随刘备大军逃亡途中被曹操军队捉获,徐庶不得已而归曹。至于“走马荐诸葛”一事,则想象大于事实,因为徐庶是“见先主”后不久即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根本没有所谓的“走马”再荐一说。徐庶虽在小说中的戏份不多,但其却是开启诸葛亮传奇人生最关键的一个人物。徐庶在小说中尽管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出现的,但其形象本身却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行歌自荐”蕴含古代底层知识分子积极出仕的心态,“辞刘归曹”表现出一个人在“忠”“孝”之间何以走不出悲剧的选择怪圈以其思考,徐庶身上表现出因坚守美德而陷入两难造成的浓重悲剧色彩。徐庶故事体现的人生难题,小说提出但无法解答,但徐庶的形象却因其具有的悲剧性而显现出巨大道德力量。[9]
与徐庶有关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出自于《三国演义》。徐庶受设计被骗到曹营后,曹操将大军分作八路,攻打樊城。刘晔建议曹操派出与刘备关系亲厚的徐庶前去樊城劝降刘备。到了樊城,徐庶与刘备、诸葛亮等人一诉旧情,并将曹操即将率兵攻打樊城的事告知刘备等人。刘备想要劝徐庶留下,徐庶说自己虽然身在曹营,但是不会为他们做任何谋划。而且刘备身边现在已有诸葛亮,不必担心大业不成。于是刘备没有再强留徐庶。徐庶回到曹营,向曹操报告刘备没有投降的意愿。曹操大怒,即日进兵攻打樊城。[4]
有一种观点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出自于徐庶的典故。《三国演义》中写到,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于刘备,拜为军师。徐庶出谋划策,计取樊城。不久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曹操欲将徐庶收归帐下,取来徐庶老母,用伪书赚徐庶来投。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中,徐庶说:“吾感刘皇叔厚恩,未尝忘报。曹操逼死吾母,吾已说过终身不设一谋…… 君当教我脱身之术,我即缄口远避矣。”于是有了人们常说的另一句熟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徐庶是实践了诺言的。[10]
据《胡氏家书》记载,灵山东北海上有一个叫鼓子洋的地方。岛上有一种白色的耐冬花,大到需要双手拱抱。有好事的人坐船过海到了那里,遇见一个老人驾着小舟到来,穿着芒草鞋和道袍,样貌看起来十分年老。老人问:“年轻人要到哪里去?”这人说是来采耐冬的。老人呵斥他道:“这不是世间的俗物,它可以使人捱过冬天的严寒。”又说:“即墨有个道学先生,叫胡峄阳,为我问候一下他。”话说完,人已经不见了。这个人很惊疑,于是回到船上。突然吹起大风,直到他把采集的耐冬花都扔掉之后,风才归于平静。后来这人来到即墨,一打听,还真有个胡峄阳,于是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胡峄阳听后怅然地说:“这人是三国时期的徐庶,他已经在鼓子洋隐居很久了。”[11]
帽子峰,位于山东青岛胶州湾海西大珠山南麓的黄岛区滨海街道,海拔223米,峰顶突兀险峻,隆起宽大,山路崎岖、不易攀登。据传,帽子峰是徐庶弃官扔掉官帽的地方,后来徐庶隐居黄岛沿海一带,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事。为了纪念徐庶,当地百姓自发地在大珠山帽子峰顶建起了徐庶庙。据《琅琊台志》记载,徐庶庙为正方形,宽和高分别为3.5米和4米,顶部青瓦覆盖,四周有飞檐斗拱,外观典雅古朴。庙内正中为徐庶泥像,前方贡有香案,墙上绘有壁画。庙外北侧有一凉棚,据说徐庶曾在此看书观海。庙后有泉水,相传可治百病。徐庶庙历代香火不断,过往渔民和附近居民都会来进香。现在庙宇早已坍圮,但仍有庙基和凉棚柱洞留存。当地人至今保留着出海前先到帽子峰祭拜徐庶的习俗。每到正月初一至初五,人们便成群结队地登帽子峰祭拜徐庶。[12][11]
”徐庶故里”,又称“徐庶庙”“徐公祠”。坐落在湖北省南漳县城东北角。“徐庶故里”于1992年10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原名“单公祠”。清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将徐庶列入县志,并“按:南漳小东门外有单家庄,相传为单福隐居处,嘉庆元年翼长富廉倡修单公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南漳守备任海重新修立“汉徐庶故里”碑。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南漳知县沈兆元将其重修并更名为“徐公祠”。此后,由于年久失修,原三进院落只剩二进。公元1986年,南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徐庶故里”外为一座大牌坊,建筑具有汉代风格,内有徐庶造像、徐庶碑刻铭文、门楹联等。[13][14][15][16]
文学作品
作品名 | 作者 |
《三国演义》[4] | 罗贯中[4] |
《三国志平话》[17][9] | 佚名[17][9] |
影视类型 | 年份 | 剧名 | 饰演者 | 作品海报 |
电视剧 | 1994 | 《三国演义》[18] | 翟万臣 | |
电视剧 | 2010 | 《三国》[19] | 姚岗 | |
电视剧 | 2017 |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 | 黄俊鹏 | |
电视剧 | 2018 |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21] | 邓尚 |
戏曲剧目
剧种 | 剧名 |
京剧 | 《徐母骂曹》[22] |
京剧 | 《徐母传》[23][24] |
展开
[a]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
[b]徐庶之出,不如庞公之隐。
展开
[1]陈寿 著. 三国志. 裴松之 注. 西晋: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 (6)
[2]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3)
[3]吴新会. 刘备在南阳的历史事件始末[J]. 兰台世界, 2012, (25): 87-88. 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2.25.019. (2)
[4]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5)
[5]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 全宋词[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01: 2129. 7-101-01714-2. (2)
[6]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2)
[7]陈寿 著. 三国志. 裴松之 注. 西晋: 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3)
[8]王夫之. 周易外传[M]. [清]: 周易外传卷二 同人. (2)
[9]许中荣. 《三国演义》中徐庶形象的文化解读——兼谈“荐诸葛”阐释中的“误读”问题[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8(05): 77-82. (6)
[10]章安厂, 曹志正. “身在曹营心在汉”新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7): 216-217. (2)
[11]徐庶庙缘何“落户”大珠山帽子峰EB/OL.青岛市情网. 2015-07-14[2023-08-17].
[12]《三国演义》与大珠山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EB/OL.微信公众号-黄岛区旅游局 西海岸文旅发布. 2017-09-14[2023-08-17].
[13]三国历史文化景点徐庶故里之一-南漳新闻网EB/OL.南漳新闻网. 2018-01-03[2023-08-17].
[14]三国历史文化景点徐庶故里之二-南漳新闻网EB/OL.南漳新闻网. 2018-01-03[2023-08-17].
[15]三国历史文化景点徐庶故里之四-南漳新闻网EB/OL.南漳新闻网. 2018-01-04[2023-08-17].
[16]南漳:一缕清风过 徐公祠旁繁花落 - 南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EB/OL.南漳县人民政府. 2023-03-13[2023-08-17].
[17]杜贵晨. 《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兼论话本与变文的关系以及“三国学”的视野与方法[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1): 3-7. 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03.01.001. (5)
[18]三国演义 (豆瓣)EB/OL.豆瓣电影. [2023-08-17].
[19]三国 (豆瓣)EB/OL.豆瓣电影. [2023-08-17].
[20]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豆瓣)EB/OL.豆瓣电影. [2023-08-17].
[21]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 (豆瓣)EB/OL.豆瓣电影. [2023-08-17].
[22]《徐母骂曹》:昂然正气斥奸雄(中国戏曲中的传统美德·舍生取义).新华网. 2016-07-11[2023-08-17].
[23][CCTV空中剧院]京剧《徐母传·训子》 表演:张兰 秦梁木 和逸山EB/OL.CCTV 节目官网. 2023-04-08[2023-08-17].
[24]新编传统京剧《徐母传》即将亮相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北京旅游. 2017-09-18[2023-08-1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