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的时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的时间)

互动问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列宁1913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在这类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的一部份.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52年8月8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出现原因

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4、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行政设置:其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主要特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机关地位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自治权利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

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立法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单行条例规定有关本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可以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作出变通性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变通执行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3、财政经济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较大程度的财政经济自主权,并可以享受国家的照顾和优待.凡是依照国家规定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项目,由国务院按照优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

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5、组织公安部队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修正版) 另: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地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称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陕甘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历史上,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在此地区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了解决这些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中国政府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陕甘宁地区也不例外。

一、 历史背景

自古以来,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就是中国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的军事要地。由于地理位置独特,这里成为了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陕甘宁地区的各民族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先后隶属于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王朝。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但因为当时政治制度不完善,民族问题依然存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陕甘宁地区也开始了自治之路。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陕甘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为了行使自治权,陕甘宁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中,陕西、甘肃和宁夏三个省份均设立了自治区,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区内设有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

三、 陕甘宁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陕甘宁地区的多民族聚居,使得该地区的政治制度实行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解决民族问题,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陕西、甘肃、宁夏三个自治区。自治区的成立,旨在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贡献。

1. xx省

xx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xx省内主要民族有汉族、回族、苗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为了解决xx省的民族问题,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xx省自治区,自治区设立了11个自治州和1个自治县,涵盖了该省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xx省自治区内设有11个自治州,分别是安康、xx、xx、xx、xx、xx、xx、xx、xx、xx、杨凌。此外,xx省自治区内还设有一个自治县,即洛xx县。自治区内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2. xx省

xx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总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xx省内主要民族有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以上。为了解决xx省的民族问题,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xx省自治区,自治区设立了12个自治州和1个自治县,涵盖了该省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xx省自治区内设有12个自治州,分别是白银、xx、xx、xx、xx、xx、xx、xx、xx、xx、xx、xx。此外,xx省自治区内还设有一个自治县,即xx县。自治区内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3. xx区

xx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xx区内主要民族有回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5%以上,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回族聚居地。为了解决宁夏地区的民族问题,中国政府在1958年成立了xx区,自治区设立了5个自治州和2个自治县,涵盖了该地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xx区内设有5个自治州,分别是xx、xx、xx、xx、xx。此外,xx区内还设有2个自治县,即xx县和xx县。自治区内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陕甘宁地区的多民族聚居,使得该地区的政治制度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缓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可以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自治区内设有自治州和自治县,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政.和策,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此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也可以促进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

综上所述,陕甘宁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该制度的实施也可以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推动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