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少年喜欢骑马射箭游猎,后跟随曹操做了别部司马,先后在攻打袁术、陶谦、吕布中立下功劳。[1]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平定黄巾军后以议郎的身份督军,留在曹操身边。[2]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仁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后因功被封为都亭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仁跟随曹操平荆州,并代理南将军一职。[1]次年,与周瑜在南郡交战,后失败弃城而逃。[3]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关中诸将反叛,曹仁率军平叛。[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镇守樊城,击退关羽的进攻。[4]曹丕即位后,曹仁接连被拜为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等职,执掌军事大权。[5]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在与东吴的濡须口之战中,曹仁不听蒋济劝阻而惨败,不久后逝世,时年五十六,追谥为忠侯。[6]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曹仁因功受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7]
时人对曹仁的评价颇高,曹丕奉法守礼,[1]曹植称赞他文武兼修;[8]钟繇、温恢、傅玄等都称赞他有勇有谋。[1][9]
曹炽
父亲
曹范
儿子
曹泰
儿子
曹楷
儿子
曹纯
弟弟
曹初
孙子
曹胤
叔叔
王双
下属
曹仁字子孝,是魏武帝曹操的堂弟,年少时喜欢弓马骑射,不注意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曹仁在淮水、泗水一带周游,暗地里聚集了一千多人。后曹操起兵,曹仁带着这千余名豪杰归附了曹操,在曹操麾下担任别部司马,行使厉锋校尉职权。[1]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在曹操与袁术的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后又跟随曹操出征徐州,在军中督领骑兵,做先锋,屡立战功。在攻打徐州陶谦时,曹仁先大败其属将吕由,回军后和大军在彭城会合,又打败了陶谦的军队,之后又跟随曹操攻打费、华、即墨、开阳,再次用骑兵打败陶谦派来救助县城的军队。[1]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征讨吕布时,派曹仁进攻句阳,曹仁攻下句阳,活捉吕布的属将刘何,为曹操之后控制徐州立下功劳。[1][2]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平定黄巾军后,任命曹仁为广阳太守,但曹操并未安排他去就任,而是留在身边特许他以议郎的身份督军。[2]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宛城张绣,曹仁奉命巡行其他各县并宣布政令,俘虏了三千多名男女。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率兵回来时被张绣的军队追击,曹军遭受重创后军心不稳,曹仁当即率兵去激励所有部下,士气大振,为曹操最后打败张绣立下功劳。[1][2]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曹操进军到黄河南岸,命将军史涣、曹仁渡黄河向北攻击眭固,眭固北上向投奔袁绍,在犬城与史涣、曹仁相遇,曹仁斩杀眭固,曹操的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以北。[2][10]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绍派刘备率军在汝水、颖水一带展开军事行动,这一带军民多举兵响应刘备,曹操为此苦恼。曹仁认为南方诸县以为曹军此时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刘备大军压境,他们背叛很正常,再加上刘备刚领袁绍兵马,还未能得其所用,是可以一击而破的。于是曹操命曹仁率领骑兵追击刘备,大破刘备军,收复了所有背叛的县城。[1][10]袁绍又派遣将领韩荀阻断曹军西方的通道,被曹仁在鸡洛山击败。自此袁绍不敢再分兵袭击曹军,曹仁又与史涣等人劫掠了袁绍自重车辆,烧毁了他们的粮草。[1]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黄河以北平定后,曹仁追随曹操围攻壶关,曹操下令攻城后活埋所有守军,结果壶关久攻不下。曹仁建议曹操攻城之时留一道城门给士兵一条生路。理由是下令活埋城内人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他们一定会坚守阵地,而壶关城墙坚固,城内粮食充足,强攻下去士兵伤亡多,围困此城又消耗时日太多,现在让士兵去进攻抱定必死之心的强敌,不是好策略。曹操听从了曹仁的建议,不久后,壶关守将投降,曹仁凭借前后多次功绩被封为都亭侯。[1]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仁跟随曹操攻荆州,代理征南将军一职。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命曹仁、徐晃留守江陵(南郡的治所所在地),自己带军返回许都。周瑜、程普率数万人与曹仁隔江对峙,还未交战,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夺取夷陵,切断曹仁右臂。甘宁抵达夷陵后立即占据夷陵戒备防守,曹仁派出军队包围夷陵,甘宁向周瑜求救,周瑜带军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部队并俘获战马三百匹。接着,周瑜率军横渡长江,在北岸安营扎寨,与曹仁对抗。[11]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率几万兵马攻打曹仁坚守的南郡,曹仁从军中选募了三百多人,派遣部下牛金迎敌并和周瑜的前锋部队交战。牛金的军队被周瑜包围,长史陈矫在城上看到牛金的兵卒即将全军覆没均大惊失色,曹仁却不顾劝阻斗志昂扬地命部下取马来去营救牛金。曹仁亲率数十名壮士骑马奔出县城,直冲进包围圈突击敌军,牛金等人得以解围。此时,其他部众仍有人被围困,曹仁再次冲进包围圈救出其他部卒,奋力杀敌,击退了敌军。[1]
陈矫等人见曹仁率兵回城,均赞叹曹仁是“真天人”,三军将士都佩服曹仁的胆识智勇,曹操更加欣赏他的勇武,转封曹仁为安平亭侯。[1]
在南郡之战中周瑜被箭所伤,因伤势严重退兵。曹仁听说周瑜重伤后,亲自带军到周瑜阵前,周瑜亲自军营激励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12]周瑜与曹仁在南郡相持一年多,数次交战中伤亡很多,曹仁损失惨重,不能支撑,于是放弃南郡,向北突围。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军江陵。[13][11]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关中割据各地的将领[a]联合反叛,共有部众十万人,据守在潼关。曹操命安西将军曹仁率领各军进军潼关,但是下令不可以接战。同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潼关,与马超等叛军隔着关隘扎营,后与马超在渭南交战,击破马超军。[2][3]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苏伯、田银反叛,曹操派曹仁兼任骁骑将军,督领七军声讨田银等人,曹仁一举击破叛军。[1]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破居巢,在须濡口击退孙权后,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于扬州境内的居巢。不久,曹操又命曹仁离开扬州境内的居巢,代征南将军之职,驻军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汉水北岸),镇守荆州(州政府设在襄阳)。[14][1]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反叛,生擒出逃的南阳郡郡长东里衮,在宗子卿的劝谏下,侯音释放了东里衮,随后宗子卿逃出追随东里衮集结残余部队,包围了侯音,恰好此时,奉曹操之命前来讨伐侯音的曹仁率大军前来,两支部队同时进攻,宛城很快就攻下。次年正月,曹仁下令屠城,并斩守将侯音,然后带军回到樊城,正式拜为征南将军。[1][14]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亲自率军攻打曹仁据守的樊城,曹仁命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驻防樊城之北。[14]时至八月,连绵大雨,汉水决口泛滥,于禁庞德的军队全部覆没,于禁跟各将领登上高处躲避洪水,关羽乘坐大船猛烈攻击,于禁等人投降。庞德奋战不敌,部署全部投降后庞德乘坐小船逃走,准备去投奔曹仁,途中被关羽生擒,庞德拒不投降被关羽斩首。[14]
关羽乘胜再次猛攻樊城,城墙在大水中被侵蚀,有些地方开始崩坏。有人有人劝说曹仁趁还未被包围应连夜出逃,汝南郡长满宠认为山洪不会持久,并且关羽不会向前推进,如果逃走将会失去黄河以南的领土,应该坚守到底。曹仁赞同,于是把白马沉入水中跟全军盟誓,同心固守。此时,城中能作战的部队只有数千人,关羽在城外包围,内外消息完全断绝。[14]
不久,曹操命徐晃救援曹仁。当时关羽驻扎在偃城,徐晃就近扎营挖掘壕沟,故意显示将会一直挖掘到偃城之南,切断关羽部将的后路,关羽部将烧营退兵。徐晃得到偃城,但是兵力不足以解樊城之围,于是射箭传书,让曹仁让他知道外有救兵,用以稳定军心。曹操亲自帅大军,从洛阳出发准备南下援救曹仁,侍中桓阶劝谏曹操亲征会适得其反,曹操接受建议,驻军摩陂(河南省郏县东),先后派出殷署、朱盖等十二支部队增援徐晃。[14]水势稍退后,徐晃等人从外围进攻关羽,曹仁得以击溃敌军突出重围逃出来,关羽率军退走。[1]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为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1]孙权派将领陈劭占据襄阳,文王诏令徐晃、曹仁讨伐,得胜后进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次年,文王遣使拜曹仁为大将军,不久,升任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驻军合肥。[1]
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曹丕派曹仁率军至濡须(安徽省含山县西南)。[14]同年十月,与孙权谈判决裂,曹丕亲自南征,撤销郢州,恢复荆州。[15][b]黄初三年(公元223年),曹仁率步骑兵共数万人攻击濡须,声称打算先攻击东方的羡溪,成功引诱东吴裨将军朱桓分兵增援羡溪。朱桓军队刚开拔,曹仁直扑濡须,朱桓援军折回却已来不及,曹仁大军已经到达,朱桓决定以逸待劳,用主动控制被动,朱桓拔下城头旌旗,停止击鼓,用来引诱曹仁。[16]
曹仁派曹泰直接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乘巡逻快艇袭击中洲。散骑常侍蒋济认为敌人盘踞在西岸,船舰都在上游,而大军深入中洲,这是自取灭亡。曹仁坚持,亲率一万人留守橐皋,作为曹泰后援。朱桓命将领阻截常雕,自己亲自迎战曹泰,曹泰不敌,向后撤退。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曹魏军在阵前淹死的有一千余人。[16][17]魏军只好全面撤退。[13]
此次战役后不久,曹仁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曹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1][5][17]魏明帝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曹仁因功受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9]
曹魏开国功臣陈矫看到曹仁率军突围救人的英勇后赞叹曹仁:将军真天人也。[1]
傅玄认为大司马曹仁之勇,冠绝三军,张辽也比不过他。[1]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曹仁年少时不懂得约束自身,但年长为将领后,能够严守法令。[1]魏文帝曹丕也称赞曹仁守法,他在为太子时就写信告诫曹彰身为将领,应该像征南将军(曹仁)一样奉公守法。[1]
樊城之战击退关羽后,钟繇上《贺捷表》赞扬曹仁在战役中的表现,表中说:征南将军曹仁运田单之奇谋,激励三军将士,与徐晃互相配合,并力作战,内线和外线同时进击,克敌致胜,斩获叛贼的首级。[18]
曹植在《辅臣论》中评价曹仁: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8]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曹仁能受重用立功的原因如此说: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c]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1]
隋唐时期的文学家褚亮赞扬曹仁智用,他说:祭遵儒术,未足方其雅歌,曹仁智勇,才可用其胜。[19]
《晋书》中记载,魏文帝曹丕即位之时曹仁镇守襄阳,请求还军宛城,临走之时,焚烧了樊城、襄阳。[20]这一点存在争议,认为曹仁不可能焚烧而城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三国志》与《资治通鉴》均无记载,不足为信。[3][21]
第二,《晋书》中说曹仁此时镇守襄阳不准确,《三国志》中说“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文帝)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从这一记载可看出曹仁并不是在襄阳驻守。[1][22]
第三,《晋书》作者房玄龄是唐初人,因为唐太宗为《宣帝纪》《武帝纪》写过史论,编者受到影响,在写作时编造出弃守襄阳之事来贬低曹仁抬高司马懿。[22]
认为曹仁可能焚烧的原因如下:
第一,曹魏确实暂时放弃过这两座城市。《三国志》中孙权遣陈劭据襄阳,可看出孙权乘虚而入,占据过襄阳。后派曹仁、徐晃重新夺回襄阳。[23]
第二,文帝即位后,升任曹仁为荆、扬、益三州都督,襄阳仍在其治下。《晋书》中的“镇襄阳”是指曹仁的都督治所在襄阳,后才“召还屯宛”,曹仁后从宛地出兵去驱逐陈劭。“镇襄阳”是在屯军宛地之前,两者不矛盾。[23]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在关羽败亡后,曹操回到洛阳。曹仁从荆州赶来谒见曹操,当时曹操还在自己的寝殿中没有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了许褚,曹仁便邀请许褚到偏殿坐下来说说话。许褚没有同意,只说了一句“魏王马上要出来了”,便转身离开了,曹仁由此记恨许褚。[24]
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回答:“曹仁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在外的将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内臣,我们要说话应该在公开场所说,为什么要到屋里私下去说?”曹操听闻此事后,更加欣赏许褚。[24]
姓名 | 关系 | 主要官职或爵位 |
曹褒 | 祖父 | 颍川太守[25] |
曹炽 | 父亲 | 侍中、长水校尉、陈穆侯[25] |
曹纯 | 弟弟 | 司空参军、虎豹骑督、高陵威侯[25] |
曹操 | 堂兄 | 东汉丞相,追封魏武帝[2] |
曹泰 | 长子 | 袭爵位,官至镇东将军,后转封宁陵侯[1] |
曹范 | 次子 | 列侯[1] |
曹楷 | 三子 | 列侯[1] |
曹初 | 孙子 | 承袭曹泰的爵位[1] |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1993 | 电视剧 | 《关公》 | 杨军[26] |
1994 | 电视剧 | 《三国演义》 | 邰祖辉(《群雄逐鹿》、《赤壁鏖战》) |
许德山(《三足鼎立》)[27] | |||
1996 | 电视剧 |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 张顺兴[28] |
1999 | 电视剧 | 《曹操》 | 王耀辉[29] |
2004 | 电视剧 | 《武圣关公》 | 李君峰[30] |
2010 | 电视剧 | 《三国》 | 洋光[31] |
2013 | 电视剧 | 《曹操》 | 孙学正[32] |
2017 | 电视剧 |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 常晋[33] |
2018 | 电视剧 |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 | 何果轩[34] |
2021 | 电影 | 《真·三国无双》 | 王梓轩 [35] |
展开
[a]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十人。
[b]分割荆州,本用以封孙权,孙权既叛,就没有必要分割。
[c]指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
展开
[1]【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第九》[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九·魏书九.
[2]《三国志·武帝纪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一,魏书一.
[3]【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第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4]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十七,魏书十七.
[5]《三国志·文帝纪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二,魏书二.
[6]【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魏纪二》[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七十.
[7]【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明帝纪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三,魏书三.
[8]曹植著. 《曹植集》[M]. 【清】朱绪曾考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07: 曹集考异卷十.
[9]【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明帝纪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三,魏书三.
[10]【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
[11]【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12]【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五十四,吴书九.
[13]《三国志·吴主传第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四十七,吴书二.
[14]【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15]【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文帝纪第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二,魏书二.
[16]【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朱桓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五十六,吴书十一.
[17]【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蒋济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十四,魏书十四.
[18]中华书局编辑部.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11: 30. 9787101135343.
[19]周绍良主编. 《全唐文新编 》( 第1部 ) [M]. 第3册.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12: 1673.
[20]【唐】房玄龄等著. 《晋书》[M]. 尹小林校注. 北京: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一,帝纪第一.
[21]叶毓洲著. 《司马懿评传》[M]. 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2021-01: 103-104.
[22]郭秀琦,郝红红. 《晋书·宣帝纪》曹仁“焚弃(樊、襄阳)二城”辨误[J]. 阴山学刊, 2005-06, 18卷(第3期).
[23]宋杰著.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9-01: 1110-1201.
[24]【晋】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许褚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十八,魏书十八.
[25]曹廉福. 《星汉灿烂:曹操氏族文化志》[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07: 446-480. 9787313233240.
[26]关公.豆瓣. [2023-07-17].
[27]三国演义.豆瓣. [2023-07-17].
[28]三国英雄传之关公.豆瓣. [2023-07-17].
[29]曹操.豆瓣. [2023-07-17].
[30]武圣关公.豆瓣. [2023-07-17].
[31]三国.豆瓣. [2023-07-17].
[32]曹操.豆瓣. [2023-07-17].
[33]大军事司马懿之军事联盟.豆瓣. [2023-07-17].
[34]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豆瓣. [2023-07-17].
[35]真·三国无双.豆瓣. [2023-07-1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8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