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南部奥登海姆,其父亲是一位中学校长,母亲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女儿。[3]早年的隆美尔体质瘦弱,但其父亲却鼓励他从军。1910年,隆美尔参军入伍并在此后进入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一战爆发,隆美尔作为下级军官屡立战功,1918年战争结束后得以留在军队。[4]1929年到1933年期间,隆美尔担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教官,并撰写《步兵攻击》一书,该书于1937年出版后获得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赏识,隆美尔因此被任命为元首守卫营营长。[4]1939年二战爆发,隆美尔主动请缨在法国战役中率领装甲师作战并立下战功。[4]1941年,他被派往北非组织德国非洲军团与英军的作战。1943年在阿拉曼战役中被英军将领蒙哥马利击败,此后他被召回欧洲,先后担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和驻法国B集团军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的建造。[5]1944年7月,隆美尔返回指挥部的途中被盟军轰炸机炸成重伤,被送往医院救治。[5]1944年7月20日,反希特勒的军官团发动政变,刺杀希特勒未遂,隆美尔受到牵连,同年10月14日,为保全家人,隆美尔在希特勒的胁迫下服毒自尽。[5]
隆美尔的主要作品有《步兵攻击》[6]《隆美尔一战回忆录》[7]记录了他在一战、二战时的经历。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8]
曼弗雷德·隆美尔
儿子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奥登海姆的一户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数学家,在当地的小学担任校长,对子女十分严苛,母亲海伦·冯·鲁兹(Helen von Lutz)出生在贵族家庭,是一位政府官员的女儿。[2]1898年,隆美尔的父亲调到家乡附近的古城阿伦担任中学校长。此时,奥登海姆的小学被取消,因此隆美尔只能通过私人教师接受小学教育。两年之后,隆美尔成功通过拉丁学校的入学考试,并在那里度过了5年时光。[9]
1906年,隆美尔与在拉丁学校的朋友汉斯·凯特尔一起制作了一架盒式滑翔机,并在阿伦城郊将其升入空中。他们站在滑翔机前的合照始终被隆美尔保留着,直到逝世前仍然完好地留在家中。[9][10]
隆美尔少年时很勤奋,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做家庭作业和阅读书籍,然而他也喜欢从事一些运动项目,比如骑自行车、打网球、溜冰、划船、滑雪等等。然而,1907年暑假,隆美尔和朋友们在郊游时,为了跳过一条横亘在众人面前的小溪,隆美尔不幸摔断了右脚踝。尽管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而且伤口恢复得很好,但从此之后,隆美尔再也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了。[9][11]1908年,隆美尔从拉丁学校顺利毕业,接着在格荣登皇家现代中学又接受了两年的教育。在1909年,他离开了崇尚“忠君爱国”思想的格荣登中学,随后他的父亲决定让他成为一名职业军人。[12][13]
1910年初,老隆美尔以中学校长的身份给伍尔登堡军队写信,夸赞自己的儿子“健壮、可靠,是一个很好的体操运动员。然而,伍尔登堡的炮兵和工兵却拒绝了他的推荐。不过,隆美尔收到了第一二四步兵团的入伍通知书,并通知他在1910年3月去体检并报到。[12][13]隆美尔在体检中被检查出患有腹股沟疝,因此老隆美尔为他安排了手术,并全额支付了手术费用。1910年7月19日,隆美尔从医院出院六天后,正式投身于军营,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不久之后,他被派往但泽[a]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12][13]
1911年11月,隆美尔从候补生学校毕业。校长评价隆美尔在操练和射击方面非常出色,他具备体操、击剑和骑马的能力。虽然他身材中等,有些瘦弱,体格相当不佳,但他具备倔强的性格,拥有极大的意志力和满腔的热情。他遵守纪律,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为人友善,智力过人,同时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校长总结道,“军官候补生隆美尔是一个能干的军人。”[12]
隆美尔在但泽学习期间,在舞会上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露西·莫琳(Lucy Maureen),后者的父亲同样曾担任中学校长,但当隆美尔与她相识时,莫琳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起初,隆美尔给莫琳留下了严肃的印象,但不久两人便热络起来。[12]1912年,隆美尔被授予中尉军衔,并离开但泽,返回伍尔登堡。他与莫琳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莫琳将自己在舞会上的照片作为明信片寄给隆美尔,隆美尔则写信告诉莫琳自己希望收到更多她的照片。[14][12]
1912年到1914年,隆美尔驻扎在威卡尔登附近的营地,负责训练新兵。相比其他中尉,隆美尔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更为严苛,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禁欲,始终保持对莫琳的忠诚。他把个人时间都用来训练士兵,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让自己的工作受到丝毫拖延。多年后,当隆美尔的名声在德国家喻户晓,他收到了许多来自威卡尔登年轻女性的邀请函,他开玩笑地对妻子莫琳说如果自己是个年轻中尉,收到那么多邀请函该有多好。[14]1913年,隆美尔的父亲去世,次年他被调离伍尔登堡,在乌尔姆河畔的第四十九野战炮兵团服役。[15]
1914年隆美尔被派往野战炮兵团服役,每天他带领部队进行操练,在小镇街道上经过时,士兵们受到居民们的欢迎。每天早晨,当地居民都会聚集在报摊附近关注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同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兰大公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遭暗杀身亡。这一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6][17]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德国很快卷入战争。隆美尔决定离开自己原本所在的野战炮兵团,前往他曾经指挥的第一二四步兵团,大部分在这里的新兵曾经接受过隆美尔的亲自操练。隆美尔的调任申请得到批准,于7月31日在勤务兵的协助下整理好行装,并返回步兵团的驻地——威卡尔登。[16][18]
1914年8月,德国意料之中地卷入了战争。沙俄、英国和法国也成为德国的对手,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帷幕。隆美尔所在的军营迅速繁忙起来,所有人开始打包行装,换上土灰色的军装,等待接受上级汉斯上校的检阅。当夜幕降临,部队从腊芬斯堡车站出发,隆美尔在科威汉姆站与家人简短告别之后,带领部下火速奔赴德法边境。[16][18]1914年9月,隆美尔在瓦伦尼斯用一支空步枪孤身与三名法国士兵搏斗,腿部被流弹打伤,他也因此获得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19][20]
1915年1月13日,隆美尔回到军队任职后,被安排在阿恭纳斯森林的一处据点。在他担任指挥官的一个晚上,他的部队突袭了一座法军地堡并成功夺取了它,然后隆美尔和他的部队成功地防御了法国军队的反击。尽管在当时遭受了一些损失,隆美尔和他的部队还是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撤退了回来。法国军队之后尝试炸毁之前被夺取的地堡,但他们炸毁了自己的地堡而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这次突袭行动使得德国军队信心大增,并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20]隆美尔也因此战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21]
此后,隆美尔又辗转罗马尼亚和法国两地并多次负伤。1916年,他与恋人露西结婚。[22][23]到1917年时,隆美尔在意大利战场指挥一支由山地步兵组成的先遣队参与了伊松索河的战斗。[24][25]隆美尔率领部下,扛着武器装备,多次冒着跌落山崖的危险,绕道意大利军队的防线后方,对意军发动奇袭。他在这场战斗中俘虏了一千多名意大利官兵,德皇将一枚功勋奖章授予隆美尔,作为低级军官获得该奖章是十分罕见的。[24][25]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裁减大量军队。然而隆美尔依然留在军队中继续他的军职生涯。在魏玛共和国的早期时期,即1919年至1920年间,他先后被委派指挥了一支内务安全连和斯登卡德的一支步枪连。[22][23]
1927年,隆美尔乘摩托车带着妻子露西在意大利旅行。他们重访了隆美尔曾立下军功的地方,两人因此受到了当地人的敌视。随后一年,两人的儿子曼弗雷德降生。[22][23]
1929年,隆美尔受命前往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担任教官。他将在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山地的战斗经历整理成了教学材料,并以图例形式进行教学。隆美尔的教学方法备受候补生们的欢迎,他因此成为了步兵学校最受尊敬的教师之一。在他看来,军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挽救生命,他认为指挥官不应该只对胜利而追求,而是应该重视部下的人命,因此他主张“流汗而不是流血”的军队文化。[26][27]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宣誓就任德国元首,标志着纳粹党来到了权力的中心。作为一位职业军人,隆美尔对于希特勒重新武装德国充满了热情。他和妻子露西崇拜希特勒,赞同他的理念。尽管隆美尔曾在1934年向他的朋友表示,他认为希特勒可以通过更温和的手段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但是在大多数德国军官普遍对希特勒的血腥手段持相对宽容态度的情况下,隆美尔并没有公开批评他的决策。他认为希特勒的权力是无可争议的,认为这是德国为实现其救国目标必须经历的困难时期。[28][29]
从1933年10月开始,隆美尔升任驻扎德国中部哈兹山区戈斯拉的第十七步兵团第三营的少校营长。[30]该营代号“猎人”,作为“猎人”营的新“营长”,隆美尔试图培养全营官兵的狩猎和射击能力。他的下属军官为了测试他的能力和决心,特意邀请他登上附近的雪山,并从山顶上滑雪下来。隆美尔果断接受了这一挑战,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考验。他的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开始对他产生了尊重和敬意。在隆美尔的带领下,猎人营成为全团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31]1934年9月,隆美尔陪同希特勒检阅了他的猎人营。隆美尔当时对希特勒仍然怀有幻想,并表现出了狂热的崇拜态度。他因为得到希特勒的关注和表扬而兴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32]
1935年,德国恢复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开始扩大军备,隆美尔被派往波茨坦陆军学校担任中下级军官的教官。波茨坦作为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对隆美尔的任命产生了激动人心的影响。在学校,隆美尔教授军事训练,由于他不拘一格、注重实践、蔑视高高在上的参谋人员,他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尊重。[33]
1936年,隆美尔因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私交甚厚而被提拔为上校,随后调任希特勒警卫营的营长。同年,纳粹党在纽伦堡举办集会,隆美尔受命负责希特勒的安保工作。希特勒决定出行兜风,要求身后只能有六辆车跟随,但街道因众多军政要员车辆拥挤无比,隆美尔果断站在后续车队前挡住去路,执行命令。面对显赫的要员的不满,隆美尔毫不动摇地表示已经在路口停放了两辆坦克,后续车辆不得跟随。当晚,希特勒亲自称赞隆美尔的果断执法,开始留意他的才干。[34]
1937年,隆美尔将在波茨坦的授课记录整理为一部步兵教材《步兵攻击》并出版,这本畅销书为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和丰厚的稿酬,成为当时备受追捧的畅销书籍之一。隆美尔由此受到德国年轻人的崇拜和赞誉,但因此受到纳粹党高层的关注和监视。1937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席腊赫的联络官,负责与德国年轻人群体建立联系。[35]然而,由于与席腊赫意见不合,隆美尔领导下的青年团并未发展起来。他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说,内容多是他在一战中的功绩,但这引起了希特勒青年团高层的不满。此外,隆美尔认为自己比上司席腊赫更适合领导年轻人,而席腊赫也对来自美国的隆美尔持怀疑态度,两人因此决裂。尽管如此,隆美尔还是得到了显赫的晋升,他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的临时司令官,后来成为希特勒的忠实盟友。[35]
1938年,德国领导人希特勒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此地区居住着大量的德裔人。隆美尔作为临时司令官陪同希特勒,目睹了当地民众夹道欢迎希特勒的场景,这一情景进一步提升了希特勒的形象,让隆美尔对他的评价更高。同年12月,隆美尔在作战部的大厅听取了希特勒的秘密演说。希特勒强调军人必须具备政治远见,时刻以新政治为目标而奋斗,同时强调德国军队是德国政治利剑。这一演说给隆美尔以巨大的鼓舞,他甚至将“希特勒万岁”作为口头禅,不仅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而且在书信中也常常提到此话。[36]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后,隆美尔被派往维也纳,担任马利德希亚军事学院的校长,但几个月后,他便被召回柏林,承担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任务。1939年3月,德国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隆美尔负责了希特勒的安保工作。隆美尔建议希特勒不要乘坐火车前往布拉格,而是开车前往,以展示德国的实力。1939年3月21日,德国政府向立陶宛提出割领土要求,要求其立即派全权代表到柏林签字,把默默尔交给德国人统治。立陶宛全权代表于3月22日派代表到柏林在协约上签了字。在这次立陶宛之行中,隆美尔始终陪伴在希特勒的左右。[37]
1939年,德国吞并梅梅尔后,希特勒向波兰提出了要求归还但泽的要求。但泽在一战前曾是德国的领土。隆美尔和妻子露西也曾在那里相识,因此他们对但泽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希望德国能够重新收回该地区的渴望。[38][39]
在1939年8月,隆美尔被提升为少将,并被任命为“元首总部”的司令官,负责在波兰战役期间对阿希特勒的保护工作。隆美尔率领警卫营前往德国与波兰的边境,预计将在波美拉尼亚地区迎接希特勒的抵达。然而,原定于8月26日开始的进攻并未如期进行。此时,英国和法国表明他们将保护波兰,对德国的潜在行动表示抵制。在国际形势紧张的背景下,希特勒最终选择继续执行对波兰的进攻。在8月31日,隆美尔接到了进攻命令。9月1日的清晨,德国军队以大规模兵力跨越德波边境,进入波兰境内。这一行动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0][41]
9月4日,德国对波兰的进攻进入第四天时,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抵达巴德波尔辛。埃尔温·隆美尔少将在此时负责组织和指挥警卫队,并陪同希特勒视察战区。德国在波兰的战役取得了迅速的进展,而波兰军队,在装备和战术上显得相对过时。到9月19日,波兰的军事抵抗已逐渐减弱,而到9月28日,德国接收到波兰首都华沙投降的通知。在这一时间点,隆美尔已与希特勒返回柏林。隆美尔最初预计,这次针对波兰的战役可能标志着冲突的结束。然而,在10月2日,隆美尔抵达华沙,为希特勒在该城市举行的胜利阅兵做准备。在华沙,隆美尔目睹了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破坏。他向其妻子露西写信,描述了自己在华沙看到的情景,并表达了对结束战争的渴望。[42]
在进攻波兰的这段时间里,英国和法国宣布对德国宣战,但在西线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德国军队和英法联军在西线保持了一种相对的静态对峙,这一时期被称为“假战”(Phoney War 或 Sitzkrieg)。这种僵持的局面持续到1940年5月,当时德国开始了针对西欧的大规模军事进攻。[42]
在1940年2月,经过埃尔温·隆美尔向阿道夫·希特勒多次提出请求后,希特勒任命了这位原本是步兵出身的隆美尔为第七装甲师的师长。四天后,隆美尔抵达了该装甲师的驻地,位于莱茵河畔的巴特戈德斯贝格。第七装甲师在德国装甲师中的装备水平较为落后,其大部分坦克是由捷克生产的轻型坦克。作为对隆美尔的鼓励,希特勒赠送给他一本题有字的《我的奋斗》,寄望于他能够改革和增强该装甲师的战斗力。隆美尔投入两个月时间,深入了解士兵的状况,并学习装甲部队的作战原则。他对师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解除不称职的军官职务,以此作为对其他人的警告。此外,他对装甲师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其编成不同大小的战术单元,并通过高效的无线电指挥以及重炮支援进行野战训练。在隆美尔的领导下,第七装甲师的作战能力显著提升。训练中的部队行动有序,能够执行复杂的战术,如左右突击等。[43][44]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起了黄色方案[b],向英国和法国的联军发动了进攻。其中,由隆美尔领军的德军装甲师也参与了比利时的战斗。仅仅三天后,隆美尔的部队就成功地强渡了默兹河,并以最小的人员伤亡和装甲损失为目标,采用强大的火力打压敌方部队,让对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最终,第七装甲师成功越过了法国马奇诺防线前的切丰特思森林。而为了更快地通过这片森林,隆美尔下令部队打着白旗,佯装投降,并大摇大摆地从防线中穿过,迷惑了不解的法国士兵,他们没有开一枪一炮,让隆美尔的部队顺利通过了防线。[45]
在越过马奇诺防线之后,隆美尔率领着装甲师孤军深入了法国腹地,并在一天之内俘虏了数千名法国士兵。不过,在5月19日的波美努尔村,他却遭遇了法军的围攻。这场战斗让德国高层十分担忧,甚至包括希特勒在内的领导人都为隆美尔担心。不过,隆美尔成功地击退了第一波进攻,之后法军没有再组织新的进攻。接下来的一天,他率领军队占领了法国城市康布雷。然而,在5月20日的阿拉斯战役中,隆美尔又面对了英国远征军的严峻挑战。面对英国坦克艰苦的装甲,他决定命令部队在敌人靠近时再开火。在这场恶战中,双方都损失惨重,隆美尔的副官更是在他不远处阵亡,但他却没有去哀悼,继续坚强的指挥着战斗。[46]
1940年5月24日,埃尔温·隆美尔率领的第七装甲师接到命令,暂停其迅猛的前进,并得以进行休整。在此期间,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利用德军进攻的暂停,根据“动力船计划”(Dynamo Plan)开始从敦刻尔克撤往不列颠岛。当德军重新开始进攻时,英法联军已经成功地在一周内从海滩撤离了超过33万士兵。[47]
随后,隆美尔的部队成功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的防线,并被命令沿法国大西洋海岸线向西推进至西班牙边境。第七装甲师保持了自战役开始以来的高速推进,这使得德军高层对隆美尔的安全表示担忧。同时,法军对第七装甲师的战斗力表示敬畏,将其称为“鬼魔师”。[47]
到6月20日,第七装甲师成功占领了深水港口城市瑟堡,标志着该部队在法国的战斗任务的结束。两天后,法国的新任总理费迪南·福煦在贡比涅森林签署了投降书。[47]
在整个法国战役期间,隆美尔一直随身携带约瑟夫·戈培尔送给他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将其发送回国。这些照片在德国的报刊上被广泛刊登。在纳粹的宣传机构的推动下,隆美尔在法国战役后成为了德国广受欢迎的战争英雄。[47]
1940年6月10日,德国在法国战役中取得胜利之际,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Mussolini)此时看到机会,在盟友意军占据利比亚的基础之上,向北非的英国军队发起了进攻。但是,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明显不如英国军队,到1940年末,北非的意军已经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48]最终,1941年1月9日,意大利军的巴尔迪亚要塞被攻陷,托布鲁克军港也被英军包围。[49]为了挽救盟友在北非的颓势,希特勒决定出兵北非,隆美尔临危受命前往支援。2月12日,隆美尔前往北非的黎波里(利比亚首都)视察意军和战场状况。两天后,德军先遣队成功登陆北非。为了提振德意联军士气,隆美尔在的黎波里对德军进行了检阅。德国士兵身着新式的热带军服,戴着鲜亮的钢盔,沿街行进,让隆美尔倍感自豪。然而,德意联军初到北非时面对英军数量优势,处境十分艰难。为了迷惑英军并策应部队,隆美尔下令使用木板和纸板伪装成大批坦克部队,以此迷惑英国人的空中侦察。此外,隆美尔还指挥部队绕着圈在沙漠中行进,让英军误认为德军调集了更多兵力进行增援。[50][48]
尽管德国高层对北非战事只寄予了有限的期望,目的只是希望隆美尔能在北非牵制英军,让其暂时分散其注意力。而与此同时,希特勒计划在1941年夏季进攻苏联,因此隆美尔手中的军队数量相对较少。然而,隆美尔依然有着庞大的野心,他向柏林提出了激进的作战计划,企图一举攻占苏伊士运河。1941年3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攻占了埃尔阿格纳,他继续违背总参谋部的命令,下令攻击布雷加,最终在3月31日占领该地,并迫使英军撤退。[51][52]
仅仅三天后,隆美尔就发出命令,由他的副官率领军队继续前进,最终占领了阿杰达比亚。他的行动招致了意军指挥官的不满,希特勒也向他发出了警告,告诫他不要继续挺进昔兰尼加。然而,希特勒并没有告诉隆美尔,他的行动正在干扰德国入侵苏联的进程。尽管受到警告,隆美尔仍然不愿意错失眼前的机会。他向意军指挥官加里波尔蒂声称,希特勒已经授权他自由行动。于是,非洲军团继续向前推进。在4月4日,德军开始夺取昔兰尼加的战斗,在此期间,隆美尔乘坐飞机指挥作战,直到黄昏时分,德军才成功抵达目标地点。[51]
1941年4月9日,隆美尔率部攻占梅奇尼,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此前英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阵地,仅剩托布鲁克的一支被围困部队。[53]隆美尔的进攻造成英军惨重损失,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理查德·纽金特·奥康纳(RichardO'Connor)将军也成为德军的俘虏。随着战局逐渐转变,非洲战场上的形势已然被扭转。5月15日,隆美尔挫败了英军的“短促行动”计划,并于6月15日发动了所谓的“战斧行动”,重创了英军。同年6月,他被任命为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的指挥官,并升任上将。[54]然而,他在12月4日的一次进攻中失败,被迫撤回到托布鲁克以西。不过,隆美尔并没有放弃,他在12月16日决定撤离昔兰尼加半岛,并于次年1月2日成功撤回到布雷加。[55][56]
1942年1月,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取得多次胜利,因此被授予栎树叶双剑勋章,并晋升为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此后在埃及向英军发起反击。[57]他在6月20日占领了托布鲁克,并于6月22日被提拔为陆军元帅,继续向埃及进攻。[58]虽然他在6月29日占领了马特鲁,但在进攻阿拉曼时未获成功。8月19日,隆美尔患病,发起第二次进攻阿拉曼的行动时再遭失败。他于9月23日回国治疗,但不久又被任命为装甲集团军司令。然而,他在阿拉曼之战中再次输给了蒙哥马利,不得不撤军。同年11月,隆美尔被重组的非洲集团军群任命为总司令,并在2月14日发起进攻,重创了艾森豪威尔的美军。隆美尔于3月9日离开非洲,并于3月11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上佩戴的钻石。他于1943年7月15日被任命为B集团军群总司令,并率部调防希腊。11月21日,他正式离开意大利,并于12月1日开始巡视西线沿海阵地。B集团军群司令部改驻法国,隆美尔被命令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即“大西洋壁垒”。1944年1月10日,隆美尔正式担任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59][60]
1944年6月4日,隆美尔回到德国庆祝妻子的生日。[61]6月29日,他坚持要讨论政治问题,结果被希特勒赶出了会议。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途中遭到美军飞机袭击,他因此被摔出车外受了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与谋杀希特勒的同谋。9月3日,他被解除了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10月1日,他写了一封长信向希特勒表明自己的忠诚。10月4日,陆军荣誉法庭在他缺席的情况下裁定他参与了密谋活动的罪行。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承诺:如果他服毒自杀,将严密保守他的叛逆罪行,并为他举行国葬,他的亲属将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他将接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他选择了服毒自杀。10月18日,德国为他举行了国葬。陆军元老龙德施泰特元帅发表了悼词,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他:“他心甘情愿为元首效劳。”希特勒亲自送他的灵柩。[62]
作品名 | 备注 |
《隆美尔一战回忆录》[7] | 该书记录了隆美尔一战时参加的战斗。隆美尔对一战的经历进行了叙述,特别对自己参加的每一场战斗,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翔实叙述。他站在战略战术的高度,认真分析每一场战争利弊得失,以及如何才能避免被对手打败,并加插了亲手绘制的现场战术地图。[7] |
《步兵攻击》[6] | 《步兵攻击》出版于1937年,是二战时德国著名将领隆美尔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亲身经历写成的。记录了隆美尔在一战中亲身的经历。内容包括在布莱德和杜尔贡树林的战斗;在热斯内、德福依树林和伦贝尔库尔的战斗、在夏洛特山谷的战斗等。[6] |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人们都称他(隆美尔)为‘沙漠之狐’。一个勇敢的对手在同我们作战,虽然我们双方在战争的格斗中相互攻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8]
近现代德国历史学家弗兰茨·梅林(Franz Mehring)认为“埃尔温·隆美尔就是在军事上为法西斯军国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典型代表。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名将,深得希特勒的器重”。他还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隆美尔是历史上的幸运儿。他不仅在生前就已红遍德国、妇孺皆知,而且在希特勒纳粹政权覆灭后,其他法西斯帮凶一个个变得臭名昭著,被世人所唾弃的情况下,隆美尔的名声反而扶摇直上。”[63]
近现代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隆美尔所取得之成就最卓越难得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在运用次等部队和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所达致。……更致命的弱点在于他对于战略遂行之行政性一面的轻视倾向,以及他缺少透彻掌握细节的能力。”[6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马骏:“‘战术巨人、战略侏儒’这个特点,和隆美尔的成长经历有关,……隆美尔作战,战术方面的确打得有声有色,但是战略方面却欠缺许多。”[65]
隆美尔有数学天赋,能够背诵数表并心算17位的根数。他试图让儿子曼弗雷德对数学产生兴趣,但没有成功。他还希望儿子成为一个英雄和运动员。当曼弗雷德7岁时,隆美尔把他带到一所军事学校学习骑马,导致他头部受了伤。为了掩盖事故真相,隆美尔给了儿子一枚硬币,如果他能说服母亲说是从楼上摔下来的,就可以得到该硬币。回家后,隆美尔为儿子处理伤口时,曼弗雷德哭了,隆美尔便要求他把硬币交出来,但曼弗雷德并不愿意交出硬币。从此以后,隆美尔再也不让儿子学习骑马了。[66]
父亲[9] | 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 |
母亲[9] | 海伦·冯·鲁兹(Helen von Lutz) |
妻子[22] | 露西·莫琳(Lucy Maureen) |
儿子[67] | 曼弗雷德·隆美尔(Manfred Rommel,生于1928年) |
作品名 | 上映年份 | 隆美尔扮演者 | 类型 |
《沙漠之狐》[68] | 1951年 | 詹姆士·梅逊 | 电影 |
《最长的一天》[69] | 1962年 | 威尔纳·亨兹(Werner Hinz) | 电影 |
《将军之夜》[70] | 1967年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 | 电影 |
《突袭隆美尔》[71] | 1971年 | 沃夫冈·普雷斯(Wolfgang Preiss) | 电影 |
《战争与回忆》[72] | 1988年 | 哈德迪·克吕格(Hardy Krüger) | 电视剧 |
《隆美尔》[73] | 2012年 | 乌尔里奇·图克 尔(Ulrich Tukur) | 电影 |
作品名 | 发售年份 |
《战车战略:沙漠之狐》[74] | 1988 |
《钢铁骑士2:沙漠的隆美尔军团》[75] | 1994 |
《战斗任务:非洲军团》[76] | 2003 |
展开
[a]但泽(Gdańsk,又译格但斯克),今波兰港口城市,一战前归属德国,一战后被划为波兰领土。[12]
[b]纳粹德国在1939年底为进攻法国而制定的军事计划。
展开
[1]易晓东. 二战风云[M]. 吉林出版集团, 2011-6: 204. 9787546354798.
[2]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5. 9787506830249.
[3](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4. 9787506560566.
[4](英)李德哈特. 隆美尔战时文件[M]. 钮先钟,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 18. ISBN7561330782.
[5]易晓东. 二战风云[M]. 吉林出版集团, 2011-6: 207. 9787546354798.
[6](德)隆美尔著. 步兵攻击[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08.: 1-10.
[7]埃尔温·隆美尔.. 隆美尔一战回忆录[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9-10: 译者序、作者自序. 978-7-5075-5171-6.
[8]李治文编.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下[M].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3-01: 715-716.
[9]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7-8. 9787506830249.
[10](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3-14. 9787506560566.
[11](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5-16. 9787506560566.
[12](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0-13. 9787506560566.
[13]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8-9. 9787506830249.
[14](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4-18. 9787506560566.
[15]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12. 9787506830249.
[16]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12-13. 9787506830249.
[17](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8. 9787506560566.
[18](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9. 9787506560566.
[19](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20-21. 9787506560566.
[20]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17-18. 9787506830249.
[21](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22. 9787506560566.
[22](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31-32. 9787506560566.
[23]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28-29. 9787506830249.
[24]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23. 9787506830249.
[25](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28. 9787506560566.
[26](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33-34. 9787506560566.
[27]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30-31. 9787506830249.
[28](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35-36. 9787506560566.
[29]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34-35. 9787506830249.
[30](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28. 9787506560566.
[31]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34-35. 9787506830249.
[32]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36. 9787506830249.
[33](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30-32. 9787506560566.
[34]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39-40. 9787506830249.
[35](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42-43. 9787506560566.
[36]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42. 9787506830249.
[37]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43-45. 9787506830249.
[38](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47-48. 9787506560566.
[39]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8-9. 9787506830249.
[40](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49-51. 9787506560566.
[41]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49-50. 9787506830249.
[42]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50-51. 9787506830249.
[43]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54-55. 9787506830249.
[44](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62-63. 9787506560566.
[45]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56-58. 9787506830249.
[46]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59-62. 9787506830249.
[47]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63-67. 9787506830249.
[48]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71-76. 9787506830249.
[49](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73. 9787506560566.
[50](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76-78. 9787506560566.
[51]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77-82. 9787506830249.
[52](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76-82. 9787506560566.
[53]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84-86. 9787506830249.
[54]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90-100. 9787506830249.
[55]葛立德,黄文政,赵春编著. 隆美尔[M]. 沈阳: 辽海出版社, 1998-10: 68. 7-80638-845-1.
[56]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124-126. 9787506830249.
[57]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145-151. 9787506830249.
[58](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205-210. 9787506560566.
[59]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213-220. 9787506830249.
[60](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M]. 卜珍伟/江山/王迎春,译. 解放军出版社, 2010-6: 1. 9787506560566.
[61]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237. 9787506830249.
[62]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244-257. 9787506830249.
[63]弗兰茨·梅林原著. 隆美尔 沙漠中厮杀的狡狐[M]. 郭辉编译. 京华出版社, 2004-01: 2.
[64]利德尔·哈特. 战略大师纵论最富于争议的纳粹将领——骄阳武士利德尔·哈特点评隆美尔[J]. 赵楚. 国际展望, 2006, (12): 72-77.
[65]马骏.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12-01: 210-211.
[66]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36-38. 9787506830249.
[67]鸿儒文轩. 沙漠之狐隆美尔[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9: 29. 9787506830249.
[68]沙漠之狐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1951).豆瓣电影. [2023-06-10].
[69]最长的一天 The Longest Day (1962).豆瓣电影. [2023-06-10].
[70]将军之夜 The Night of the Generals (1967).豆瓣电影. [2023-06-10].
[71]突袭隆美尔 Raid on Rommel (1971).豆瓣电影. [2023-06-10].
[72]战争与回忆 War and Remembrance (1988).豆瓣电影. [2023-06-10].
[73]隆美尔 Rommel (2012).豆瓣电影. [2023-06-10].
[74]战车战略:沙漠之狐 砂漠の狐/Desert Commander.豆瓣. [2023-06-10].
[75]钢铁骑士2:沙漠的隆美尔军团 钢铁の骑士2 砂漠のロンメル军団.豆瓣. [2023-06-10].
[76]战斗任务:非洲军团 Combat Mission: Afrika Korps.豆瓣. [2023-06-1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