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两岁时被封为陕王,后拜为安西大都护。开元十五年(727年)[b]正月,李亨被封为忠王,改名李浚,又兼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后因遥率诸将大破奚,契丹等部落的兵马之功,加封司徒。太子李瑛被废一年后,李浚被封为皇太子,改名为李亨。担任太子期间,宰相李林甫一直想要废除李亨,屡次构陷,终究没有成功。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李亨随玄宗逃奔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与兄长杨国忠被杀。李亨在此与玄宗分开,领兵北上,后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即位称帝,改元至德。继位称帝后,李亨派兵征讨叛军,收复东西二京。长安收复后,李亨迎回太上皇,重用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等人,分割军政大权,祸乱朝纲。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重,命太子李豫监国 ,后病逝于长生殿,终年五十二岁,在位七年,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宝应二年(763年)三月二十七日,李亨被安葬在建陵(今陕西咸阳)。[1][2][3][4][5][6]
李亨执政期间,政治上改“三京”为“五都”体制,限制太上皇玄宗的权力[1][7][8][9][6][10];军事上派兵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东西二京[1][5];经济上任用第五琦盐铁铸钱使,实行榷盐法和货币改革,缓解当时唐朝面临的财政危机。[11][12][13][14]李亨会写文作诗,有诗作《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梦丹书》等流传于世。[1][15][16]北宋政治家欧阳修等人认为,李亨在安史之乱时,以皇太子的身份执掌军政,讨伐安禄山军,是履行太子的职责。[17]
张皇后
妻子
韦妃
妻子
章敬皇后
妻子
李隆基
父亲
元献皇后
母亲
杨妃
养母
李豫
儿子
李倓
儿子
李侗
儿子
李佖
儿子
李僙
儿子
李僴
儿子
左划查看更多
唐睿宗景云二年九月乙亥日(711年10月19日 ),李亨降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宫的别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元献皇后杨氏,据说太平公主不满,故玄宗一度想要杨氏堕胎,但玄宗炮制堕胎药时睡著,天神托梦劝阻,幕僚张说得知,于是请求玄宗收回成命,后来玄宗登基,终于发动先天之变,赐死太平公主。李亨原名李嗣升,两岁就被封为陕王,5岁的时候担任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各蕃邦部落大使。他从小就英俊聪明,性格仁爱,长大之后,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会写文作诗,所见所闻都能记得清楚。[2][1]
开元十五年(727年)[b]正月,十六岁的李亨被封为忠王,改名李浚。同年五月,他兼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三年后,少数名族奚、契丹侵犯唐朝边界,李亨被封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李祎为副帅,率领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八个总管带兵征讨。李亨命百官在光顺门依次排列好,觐见他。左丞相张说在见过李亨之后,对学士孙逖、韦述表示,自己曾经见到过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李亨仪表非凡,仿佛有当年唐太宗的风范,这是江山社稷之福。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朝将领大破奚、契丹,李亨因为统领之功,被加封司徒。三年后,他改名李玙。[1]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皇太子李瑛被废杀。[18]唐玄宗召宰相李林甫商议立储之事,当时寿王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很受宠爱,李林甫数次上奏唐玄宗,请求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唐玄宗认为李亨年长,又仁孝恭谨、好学,想要立李亨为太子,犹豫一年都不能决断。亲信高力士建议唐玄宗不必纠结,推立年长的李亨,谁敢不同意。唐玄宗于是下定决心,次年六月,立李亨为皇太子,并由李玙改名李绍。后来有人称绍字与宋太子名相同,不吉利,天宝三载(744年)改名为亨。[1][3]
李亨被立为太子后,李林甫担心他对自己不利,想要废除李亨,于是发动了韦坚、柳勣的冤案。韦坚是李亨妻子韦妃的哥哥。天宝五年(746年),李亨曾经担任忠王时的朋友,唐朝将领皇甫惟明,打败吐蕃,入京上奏捷报,见李林甫专权,十分不平。趁着拜见唐玄宗的机会,劝玄宗远离李林甫。李林甫得知后,命党羽杨慎矜暗地里观察皇甫惟明的行为,想要抓他的错处。这年正月十五日夜晚,李亨出游,与韦坚会面。后韦坚又与皇甫惟明相会在景龙观道士房中。杨慎矜抓住此事,弹劾韦坚作为皇戚,不该与边关将领来往密切。李林甫则诬陷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想要立太子李亨为皇。唐玄宗便将韦坚和皇甫惟明逮捕入狱。李林甫指使杨慎矜与御史中丞王、京兆府法曹吉温共同审案。唐玄宗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确有阴谋,但是没有证据,便将韦坚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也被贬为播川太守。[4][1]
韦坚被贬后,他的两个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都为其鸣冤,并请太子李亨去作证。唐玄宗为此大怒,李亨内心恐惧,上表请求与韦妃分开,表示自己不愿意“以亲而毁法”。唐玄宗再贬韦坚为江夏别驾,韦兰和韦芝也都被贬往岭南,李亨没有受到波及。李林甫再次进言,称韦坚与李适之等人已经结为朋党,后韦坚被流放到临封,李适之也被贬为宜春太守。韦坚的亲朋党羽受到株连,被贬官流放的多达数十人。[4]
李亨的良娣杜氏是赞善大夫杜有邻的女儿,杜良娣的姐姐是左骁卫兵曹柳勣的妻子。柳勣性格狂傲粗疏,爱好功名,他与妻子的族人不和,想要陷害他们,造谣称杜有邻勾结太子李亨,要帮他谋反篡位。李林甫指使京兆士曹吉温与御史共同审问,得知此事是柳勣的阴谋,又指使柳勣把王曾等人也牵扯进来。同年十二月,杜有邻、柳勣与王曾等人都被杖杀,妻妾子女也被流放,朝野内外皆震。李亨废除杜良娣为庶人,他的太子之位数次遭遇威胁,终究没有被废。继李林甫之后,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也与李亨为敌,一直想要对他不利。[4][1]
天宝十三年(754年)正月,东平郡王安禄山入朝拜见唐玄宗。李亨暗中上奏,表示安禄山有谋反之相,唐玄宗没有听从。次年十一月,安禄山果然反叛,举兵直攻京城(史称安史之乱)。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安禄山攻下唐朝东都洛阳。后唐玄宗令李亨监国,派李亨亲自率领各路军队征讨安禄山。因为安禄山是以诛杀杨国忠之名反叛,所以军民都对杨氏恨得咬牙切齿,杨国忠内心惧怕,就与杨贵妃密谋,唐玄宗没有追究。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翰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潼关失守,杨国忠劝唐玄宗移驾逃往四川。[1]
二十五日,唐军抵达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发生了兵变。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如今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造成的,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李亨,杀掉杨国忠,李亨犹豫不决。六军请求诛杀杨国忠,否则拒绝前进。杨国忠被士兵追杀至马嵬驿西门,被杀死并肢解,首级悬挂示众,他的妻妾子嗣全部被杀。后陈玄礼又请求赐死杨贵妃,唐玄宗不能决断,将领不断逼迫,唐玄宗最终下令勒死杨贵妃。陈玄礼等人见到杨贵妃的尸体,马嵬兵变才结束。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太子李亨留下,随即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州(今宁夏吴忠西北古城镇)。[1][19]
李亨车驾抵达渭北时,便桥已断,渭水暴涨,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李亨召集水边三千多百姓,徒步渡过渭水。途中遇见潼关散兵,误以为是安禄山的追兵,双方交战,李亨一方士兵死伤很多。李亨率残部北上,同行者只有广平王、建宁王,加上四军将士,堪堪两千人。李亨率部一路经过新平郡、安定郡、乌氏驿等处,跋山涉水,最终抵达平凉郡时,已有数万军马,军队士气振奋。李亨在平凉停留数天,不知去向何处,恰逢朔方留后杜鸿渐、魏少游、崔漪等人派使官来迎接李亨,听闻朔方的兵马情况极佳,加上河西行军司马裴冕的劝解,李亨决定去朔方灵武以图进取。[1]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九日,李亨抵达灵武。裴冕、杜鸿渐等人上谏,如今国家危急,唐玄宗却不管国家大事,逃去蜀川。国家大事需要人主持,李亨受亿万百姓爱戴,应当即位为天子,安定国家。李亨以叛乱未平拒绝,裴冕等人六次上书,言辞激烈,请求李亨登基。李亨无法拒绝,于是听从。十二日,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大赦天下,改元至德,并将此事上奏给太上皇。[1]
李亨即位后,致力于收复东京洛阳与西京长安。他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范阳节度使李光弼率兵抵达灵武。回纥、吐蕃也相继派遣使者前来,愿与李亨一起出兵讨伐安禄山军。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回纥太子叶护率精兵四千来援助唐朝,李亨在凤翔接待回纥太子叶护,礼遇恩厚。十二日,李亨命广平王李俶率领朔方等各镇兵及回纥、西域各国共十五万兵力,号称二十万,从凤翔出发讨伐安禄山军。二十七日,唐军抵达长安西,于香积寺北面大破安军,斩杀六万余人,叛将安守忠等人弃城逃跑,长安被收复。[5][20]
因为急于收复京都,李亨曾与回纥约定,一旦收复京城,城内金帛与女人全归回纥所有。长安收复后,叶护想要依照约定劫掠长安,广平王以东京洛阳尚未平定制止。长安得以安抚,李亨得知后,高兴地表示自己不如广平王。广平王镇守长安三天后,带兵去收复洛阳,太子少傅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捷书抵达凤翔后,百官庆贺,李亨泪流不止,派宦官入蜀去上奏太上皇,又派左仆射裴冕先入京师,去告慰祖宗陵庙并安抚百姓。[5]
同年冬十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调集洛阳所有兵力,命手下严庄与张通儒联合抵抗唐军。安军聚兵十五万,郭子仪率唐军与回纥联军大败安军,严庄等人弃城逃跑,去洛阳报告安庆绪。十六日晚,安庆绪率部逃出洛阳,逃往河北,并杀死俘虏的唐朝将领哥舒翰等三十余人。后广平王率军进入东京,收复洛阳。回纥军进入洛阳府库收取钱财,又在市井村坊劫掠财物三天,仍不满足。东京百姓拿出一万匹锦缎贿赂回纥军,此事才结束。唐军还朝时,李亨遣兵仗亲自在灞上迎接,称自己的家国,是由郭子仪再造。[5][20][21]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李亨诏令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共同讨伐安庆绪。李亨认为武将难相统属,所以没有设立元帅,而是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乾元二年(759年)正月一日,安史叛将史思明在魏州自立为王。后史思明从魏州发兵三十万营救安庆绪。郭子仪率唐军与史思明军在相州激战,因天气原因兵败。鱼朝恩借此事向李亨进谗言,将相州兵败的过错都归结于郭子仪。于是李亨诏郭子仪还京,罢免了他的兵权。[21][1]
除去鱼朝恩,李亨还重用宦官李辅国,宠幸张良娣。李辅国与张良娣内外勾结,把持朝政,当时朝中大臣想要拜见李亨,都必须经过李辅国的同意,李亨发布的诏书也要由李辅国署名才能实行。宗室李岘对李辅国权倾朝野十分不满,多次向李亨检举,然而李亨相信李辅国,最终将李岘贬出京城。宰相萧华也因为李辅国的多次诬陷,李亨将其废除丞相之位,逐出京城。建宁王李倓多次对李亨揭发李辅国与张良娣勾结之事,他们便进献谗言,建宁王是因为因为怨恨自己没有担任元帅,想要谋害广平王。李亨听信谗言,赐死建宁王。广平王内心恐惧,想要除掉此二人,因谋臣李泌的劝说才打消主意。[6][22]
玄宗回到长安后,厌恶张皇后与李辅国,常劝肃宗不要宠信他们。李辅国趁机构谄,说玄宗预谋复辟,故软禁玄宗于西宫甘露殿,并流放高力士到巫州。上元元年(760年),玄宗被迫迁居西内太极宫,并于宝应元年农历四月初五日(762年5月3日)病逝于西内的甘露殿。李亨从这年二月就已生病,听闻太上皇去世,病情加重。他命太子李豫[c]监国,并下令改元宝应。当时张皇后与李辅国交恶,她想让太子杀掉李辅国等人,太子没有答应,于是张皇后暗中谋划想要废除太子,改立越王李系。李亨病重之时,张皇后召太子入宫,密谋发动政变,飞龙副使程元振得知后报告给李辅国,李辅国制止太子入宫,并派兵保护太子。后率兵入宫杀死越王李系与兖王,张皇后被幽禁。四月十八日,李亨宣读遗诏,并于当天在长生殿驾崩,时年五十二岁,太子李豫即位。李亨死后上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宝应二年(763年)三月二十七日,李亨被安葬在建陵(今陕西咸阳)。[23][1]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将京都长安改为西京,东都洛阳改为东京,北都为北京,即京兆、河南、太原为"三京",地位不变。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继位为皇,他执政期间,改"三京"体系为“五都”体制。李亨先是将蜀都改为南京并改为成都府,凤翔府改为西京,西京长安改为中京。在原本“三京”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西京凤翔与南京成都。上元元年(760年)九月,李亨为平衡各方势力,又将荆州改为南都,命名江陵府,官制和京兆长安等同;将南京改回蜀郡。原“五京”之一的成都,被李亨降为一般州郡。[1][7][8]
一年后,李亨下诏除去乾元元年(758年)群臣为其上的“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尊号,称皇帝,又去除年号,改称元年,还停用京兆,河南,太原,凤翔四京及江陵南都的称号。但停用“京”"都"称号不足半年,李亨又大赦天下,再次设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自此,四京的名号全改为都,与江陵南都一起并称“五都”。[1][9]
李亨即位时,唐玄宗在蜀川避祸,二帝并存的特殊情况,促使唐玄宗通过颁行诰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干预李亨执政,而李亨则罢免唐玄宗委任宰相的权利,用宦官李辅国逼唐玄宗迁宫西内、并将唐玄宗的心腹高力士流放种种举措,来限制唐玄宗的政治权利。[1][6][10]
李亨执政期间,命郭子仪率军讨伐安禄山军,郭子仪上书李亨,推荐任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后郭子仪与李光弼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乾元元年(758年),李亨又派郭子仪等人率军20万去攻打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后史思明发兵来救安庆绪,唐军与史军交战,因李亨没有委任元帅,军队缺乏指挥,在相州兵败。次年十月,李亨下诏决定亲征史思明,因群臣劝阻停止。后史思明进攻河阳,李亨命李光弼领兵去攻打史思明军,李光弼率部与史军多次交战,打败史思明军,河阳得以保全。[5][1][21]
安史之乱后,唐朝两京陷没,财政收不抵支,朝廷赋税收入主要倚靠江南与四川地区的盐税和盐利。为尽快块恢复经济,乾元元年(758年),李亨任命度支郎中第五琦为盐铁铸钱使,开始实行榷盐法,自魏晋以来的私营盐业至此终结。第五琦将盐税并入盐价一起征收,李亨在产盐地设“监院”作为管理机构,盐户要立专门的户籍,称亭户,食盐官营,垄断产销。榷盐法推行后,核定的盐价比原先增加了10倍,此政策仅推行一年,朝廷就增加了40万贯钱财的收入,有效地缓解了财政危机。[11][12][1]
乾元元年(758年),同时担任铸钱使的第五琦奏请李亨,铸行“乾元重宝”大钱。法律规定一枚“乾元重宝”可兑换10枚当时流通的“开元通宝”钱,而“乾元重宝”钱不论是直径还是重量,都稍稍大于“开元通宝”钱,前者每千枚重10斤,后者每千枚重6斤4两。开通1比10的兑换机制后,朝廷可用10斤铜从民间兑换64斤铜,加速了朝廷从民间掠取钱财。次年,李亨又通过第五琦第二任申请,铸造可兑换50枚“开元通宝”钱的大钱,仍命名“乾元重宝”,因为更大更重,被称为“重棱钱”或“重轮钱”。这三种货币同时流通,切实解决了当时唐朝面临的财政问题。[13][14]
类型 | 作品名 | 简介 |
诗 | 《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15] | 李亨亲自为宠臣李泌烧梨吃,颍王、信王、益王见此,与李亨联句一首,以作纪念 |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24] | - | |
《梦丹书》[16] | - |
唐玄宗时重臣张说表示,自己曾见太宗李世民画像,李亨英姿颖发,仪表非常特殊,有太宗之风,这是国家之福。[1]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等人在《新唐书》里评价李亨,认为安史之乱时,李亨以皇太子的身份执掌军政,讨伐安禄山军,是履行太子的职责。当时李唐王朝仍有威望,国家纲常也未破坏,即使李亨不登基称帝,也可以平定安史之乱。[17]
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范祖禹认为,李亨以皇太子的身份去讨伐安禄山,却擅自登基称帝,是儿子背叛父亲,违背了三纲和父子君臣之义,立身不正。[25]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罪无可辞。[26]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父亲 | 李隆基[1] | 唐玄宗 |
母亲 | 杨氏[1] | 元献皇后 |
皇后 | 张皇后[27] | 李豫继位后被废为庶人 |
吴氏[23] | 吴令珪之女,生唐代宗李豫,被追尊为章敬皇后 | |
妃嫔 | 韦妃[27] | 唐肃宗为太子时的太子妃,后离婚 |
裴昭仪[28] | 生李僙 | |
陈婕妤[28] | 生李仅 | |
段婕妤[28] | 生李倕 | |
张美人[28] | 生李侹 | |
宫人孙氏[28] | 生李系 | |
宫人张氏[28] | 生李倓 | |
儿子 | 李豫[1] | 唐代宗 |
李系[23] | 越王 | |
李倓[22] | 建宁王 | |
李佖[29] | 卫王 | |
李仅[28] | 彭王 | |
李僩[27] | 韦妃所生,封兖王 | |
李侹[28] | 泾王 | |
李荣[28] | 郓王 | |
李僙[28] | 襄王 | |
李佺[27] | 韦妃所生,封绛王 | |
李侗[27] | 张皇后所生,封定王 | |
李佋[27] | 张皇后所生,始封兴王,死后追封恭懿太子 | |
李倕[28] | 杞王 | |
李偲[29] | 召王 | |
李僖[28] | 宋王 | |
女儿 | 宿国公主[30] | 始封长乐公主。下嫁豆卢湛 |
萧国公主[30] | 始封宁国公主。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 | |
和政公主[30] | 章敬太后所生。后由韦妃抚养,下嫁柳潭 | |
郯国公主[30] | 始封大宁公主,下嫁张清 | |
纪国公主[30] | 始封宜宁公主,下嫁郑沛 | |
永和公主[27] | 韦妃所生,始封宝章公主,下嫁王诠 | |
郜国公主[30] | 始封延光公主,先嫁裴徽,后嫁萧升 | |
永穆公主[27] | 韦妃所生,嫁中宗定安公主子韦会 |
天宝十五年(756年),李亨率上万兵马停留在平凉,不知去往何处,受朔方留后杜鸿渐等人的邀请劝解,准备去往朔方灵武。他从平凉出发只是,天空上有五片云朵飞翔,有白鹤在前方引路。甚至还有一条黄龙从李亨休息的屋子上空飞走。等他抵达丰宁南部时,原想借助险要的黄河整顿军队,然后渡河往北去保护丰宁,突然刮起大风,咫尺之间就看不清人或物,等到李亨率军队赶到灵武,风沙才突然停止,天地清明。[1]
李亨还是皇太子时期,经常陪着父亲唐玄宗一起吃饭。后来御膳房准备了熟肉,其中有整只的熟羊腿。唐玄宗让李亨把羊腿分割开来,李亨便将羊腿割开,手上沾了许多油,他用饼将手上沾满的羊油擦掉,唐玄宗见此不悦。李亨擦完手上的油却将饼吃了,唐玄宗非常满意,告诉李亨,应当爱惜幸福的生活。[31]
据《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记载,上元元年(760年)五月十日,李亨下敕令僧法澄,府尹崔光远等人,去往法门寺开启塔下地宫,迎请佛骨舍利进入皇宫内道场供养。李亨亲自虔诚礼拜佛骨,并同时赐下一铺瑟瑟像,若干金银器具,还剪下自己的头发与玉简及瑟瑟数珠等串成一索,与一付金襴袈裟,沉、檀等各种香料300两一并供入地宫。佛舍利在宫内供奉60余天后,才送回法门寺。[32]
李亨死后葬于建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建陵镇东南的武将山南麓。唐朝建陵始建于宝应元年(762年),历时11个月修建完成,其建制仍依前朝,规模宏伟,所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建陵经过几次损毁修复,如今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仅有墓前石刻尚且完整。整座建陵可分为三大部分;城垣、神道、陪葬区。陵区北部的城垣,仿照唐朝京都长安而建,偏差不大。建陵中有大量石刻,如石狮、石马、石鸟,石人等,这些石刻雕工精细,既有形似,又有声韵,是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建陵现存的神道遗址和石刻因为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破坏都比较严重。1956年,建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建陵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
年份 | 剧名 | 影视类型 | 饰演者 |
1983 | 《剑仙李白》[34] | 电视剧 | 熊德诚 |
1992 | 《杨贵妃》[35] | 电视剧 | 林达信 |
1994 | 《天师钟馗》[36] | 电视剧 | 梁维东 |
2007 | 《大唐芙蓉园》[37] | 电视剧 | 张静东 |
2010 | 《杨贵妃秘史》[38] | 电视剧 | 刘灿 |
2015 |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39] | 电视剧 | 吴超 |
2017 | 《大唐荣耀》[40] | 电视剧 | 王劲松 |
展开
[a]一说是唐代第十位皇帝
[b]有争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为开元十三年,此处采用肃宗本纪记载。
[c]即李俶,被封为皇太子后改名豫
展开
[1]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十·本纪第十·肃宗.
[2]王钦若等. 册府元龟. 宋代: 卷二◎帝王部·诞圣.
[3]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百一十四 唐纪三十.
[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5]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6]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宦官.
[7]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
[8]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
[9]张达志. 唐肃宗改立“五都”与“三府”州县置废探微[J]. 《学术月刊》, 2015, 47(1): 153-155.
[10]任士英.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12: 1-2.
[11]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七十三·第五琦传.
[12]白寿彝. 《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上》[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584.
[13]欧阳修等. 新唐书. 北宋: 卷五十四志·第四十四食货四.
[14]石俊志. 第五琦与虚钱——大唐王朝创建的虚钱概念[J]. 金融博览, 2012, (8): 34-35..
[15]钱宗武,孙光贵著. 古代帝王诗词解读[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06: 113.
[16]彭定求等. 全唐诗. 清代: 卷八百六十八_1.
[17]欧阳修等. 新唐书. 北宋: 本纪·卷六·肃宗 代宗.
[18]欧阳修等. 新唐书. 北宋: 卷五本纪睿宗 玄宗.
[19]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
[20]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回纥.
[21]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七十郭子仪传.
[22]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
[23]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代宗.
[24]李亨.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 唐代: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一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重英发秀,连叶分房。宗庙之福,垂其耿光。(缺失两句)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二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紫微间采,白蕣呈色。载启瑞图,庶符皇极。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三 幸生芳本,当我扆旒。效此灵质,贲其王猷。神惟不爱,道亦无求。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25]范祖禹. 唐鉴. 北宋: 卷十一肃宗.
[26]王夫之. 读通鉴论. 清代: 卷二十三肃宗.
[27]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
[28]欧阳修等. 新唐书. 北宋: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十一宗诸子.
[29]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六十六·肃宗代宗诸子等.
[30]欧阳修等. 新唐书. 北宋: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
[31]次柳氏旧闻. 唐代: 李德裕.
[32]董诰. 全唐文. 清代: 第6部五百十六卷◇ 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
[33]建陵.陕西省图书馆. [2023-08-09].
[34]剑仙李白.豆瓣电影. [2023-08-09].
[35]杨贵妃.豆瓣电影. [2023-08-09].
[36]天师钟馗.豆瓣电影. [2023-08-09].
[37]大唐芙蓉园.豆瓣电影. [2023-08-09].
[38]杨贵妃秘史.豆瓣电影. [2023-08-09].
[39]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豆瓣电影. [2023-08-09].
[40]大唐荣耀.豆瓣电影. [2023-08-0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3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