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最初在沛县任狱掾(yuàn)(管理监狱的官吏),与汉高祖刘邦关系良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曹参跟随刘邦响应,于沛县发动起义,此后其在军中领兵作战,参与推翻了秦朝。刘邦平定关中期间,曹参带兵攻占了许多地区,并在不久后跟随韩信打败了魏、赵、燕、齐等诸侯国,战胜楚国、建立汉朝做出重要贡献。刘邦分封诸侯时,曹参论功劳排名第二,获封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侯。[1][2]
汉高祖正式即皇帝位后(公元前202年),任命其为齐国相国,辅佐刘邦的长子、时任齐王刘肥,其间曹参选择采取黄老之道来治理齐国,使齐国上下安居乐业。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曹参前往朝中担任相国,其就职后全面延续了萧何时期制定的政策、法令,采取黄老之道治国,使得百姓从战乱中安定下来,被人们所称颂,造就了“萧规曹随”的佳话。而其采取的执政方略也在之后被延续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1][2][4]
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八月,曹参去世,谥号为懿侯。曹参参与建立并稳固了汉帝国,担任相国期间使百姓免于被繁复的法律束缚,得以休养生息,为之后的政策施行开创典范,同时使汉朝国力从战争中恢复,为后续汉朝强盛奠定基础。[1][2][5][6][4]
曹窋
儿子
曹奇
孙子
曹寿
曾孙
刘邦
君主
曹参是泗水郡沛县人,秦朝时期作为沛县地狱掾,在县里有一定威望与地位。他与主吏(主管人事工作)萧何都和任亭长(主管治安的官员)的刘邦关系良好。[1][7][2]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大泽乡镇)起义,于是许多地方的人民都杀掉当地长官响应起义。沛县县令想主动带领沛县人来响应陈胜以免被县里人杀掉,曹参、萧何趁机劝县令把先前因押送犯人不力而流亡在外的刘邦等人召集回来,让他们帮助胁迫百姓听从县令的指挥,于是县令命人去召回刘邦。可随后县令反悔,不让刘邦进城,并且想杀掉出主意的萧何、曹参,于是二人翻出城墙投靠刘邦。之后刘邦号召城内人民反抗,于是城里的人便杀掉了县令,迎接刘邦进城。在推举起义军首领时,曹参、萧何担心自己做首领后起义失败被诛杀全族,便推举刘邦为首领,并为其招募沛县子弟,共得到两三千人。[8][9]
刘邦起兵之后,曹参便以中涓(侍从官)的身份跟随其起兵反秦,率军先向沛县以北进攻,攻下了多座城池,并将反叛到魏王的城池收复,于是刘邦赐给他七大夫的爵位。后来曹参又向西在砀县(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附近打败秦将司马仁(一说司马夷)的军队,夺取了砀郡(今河南省商丘市)的部分地区。之后曹参继续在砀郡作战,进攻秦将章邯的军队。汉军在北边攻打爰戚和亢父(均位于今山东省西部)时,曹参又率先登上城池,刘邦加封其为五大夫。后来曹参率军向北进攻章邯的军队,一路追击到临济(今河南省封丘县),又率军向南击败秦将李由的军队,斩杀了李由并俘虏了秦朝的一名军侯。[1][8][2]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命他去攻击砀郡郡尉的军队。这时曹参的爵位被升为执帛,封号为建成君,后来又升为戚公。[1][8][2][10]
随后曹参跟随刘邦攻打砀郡郡尉的军队,又在东郡(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打败敌军,追击到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将秦将赵贲围困在城中。随后曹参率军向西进攻秦将杨熊,将其击败,同时俘虏秦国司马和御史各一人,其爵位因此被提升为执珪。刘邦沿着黄河向西进攻时,曹参也跟随着刘邦,封锁了黄河渡口后回军击败赵贲。之后曹参又随刘邦向南招降了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郡守,平定了南阳郡。随后曹参随汉军向西攻破武关,进而又攻下了咸阳以东的多座城市,打败秦军,为灭亡秦朝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汉军进入咸阳(今陕西省西安市),秦朝灭亡。[1][8][2]
曹参在反秦运动中攻城略地、平定叛乱,立下许多战功,使刘邦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为灭亡秦朝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久后项羽进入咸阳,封刘邦为汉王。这时曹参被刘邦封为建成侯,随刘邦进入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后被升迁为将军。[1][2]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曹参跟随刘邦攻打三秦(项羽将秦国故地分封给了三个秦朝降将,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后世称其为三秦)的军队,其间守卫景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二十多天,击败了三秦将领章平的军队,于是刘邦将宁秦(今陕西省华阴市)作为封邑赏赐给他。而在汉军从汉中向东多次打败敌军、包围雍王章邯、攻入咸阳的战役中,曹参也跟随着刘邦。至此曹参帮助刘邦基本得到了关中地区。[1][8][2]
之后曹参作为将军围攻在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市东)的章邯,又作为中尉跟随刘邦从临晋关(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北)出兵向东。后来王武、程处、柱天侯先后在各自领地反叛刘邦时,他领军将其全部击败。随后曹参又在昆阳(今河南省叶县附近)进攻羽婴,接着又一路攻打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1][2]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任命曹参为代理左丞相,进入关中屯驻军队。过了一个多月,荥阳战事吃紧,魏王魏豹反叛,曹参便跟随大将军韩信讨伐魏豹。最终,曹参随韩信活捉了魏豹,不久夺取了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全部平定魏国的土地,共得到五十二座城邑。于是刘邦把平阳赐给曹参作食邑。[1][8][2]
接着曹参跟随韩信进攻赵国。韩信与常山王张耳在井陉关(今河北省井陉县井陉山中)攻打安成君陈馀时,曹参受命回军把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今山西省介休市)城中。戚将军出城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之后曹参率兵到敖仓(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刘邦的营地。韩信击溃赵国后,曹参又以左丞相的身份跟随,击溃了齐国的军队,夺取了齐国大部分地区。不久后,曹参跟随韩信击败并斩杀了楚将龙且,俘虏了周兰。最终汉军共平定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其中曹参俘虏了原齐王田广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许章和胶东将军田既。随后韩信率军进攻项羽,而曹参领兵去平定齐国剩下的尚未归降汉军的地方。至此项羽的力量遭到了削弱,这其中有许多曹参的功劳,为汉军战胜楚军奠定了基础。[1][11][2]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身亡后,刘邦登基称帝,曹参归还了汉丞相相印,被任命为齐国相国,辅佐刘邦长子齐王刘肥。[1][2]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诸侯剖分符节受封,曹参以总共攻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又参与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相国三人、将军六人、高级官吏四人的功劳,获得的食邑为拥有一万零六百三十户人家的平阳,封号为平阳侯,而以前的食邑被收走。[1][2]
而在天下安定后确定大臣们功劳大小的排名问题上,因为曹参在历次作战中受到七十多处创伤,攻城略地的功劳最多,众人大多认为他应当排在第一(淮阴侯韩信在战争中作为主将平定魏、赵、燕、齐国,军功最大,但此时因被怀疑谋反而不参与排名[11])。但关内侯鄂千秋却认为曹参应当为第二,而萧何为第一,最终刘邦赞同了他的观点,便让萧何功居第一,而曹参仍凭军功功居第二的位置。[8][7][12]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八月阳夏侯陈豨反叛,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领兵攻打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敌军。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叛,曹参又跟从齐王刘肥率领十二万人马,与高祖一起攻黥布的军队,大败敌军,收复了许多参与叛乱的城市,帮助稳固了汉朝初期的局势。[1][8]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诸侯国取消了相国的制度,曹参改任齐国丞相。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齐王刘肥很年轻,曹参便向齐国各地的长老、士人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但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很多,持有的学说彼此不一。最终他采纳长者盖公的建议,采取黄老之道治理齐国,清静无为,让百姓自行安定,所以他当齐国丞相九年后齐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位贤相。而黄老学说,也成为了曹参日后治理汉朝的政策基础。[1][2]
先前刘邦征讨黥布其间受伤并在之后病危,临终时吕后向其询问如果萧何去世后谁能够接替相国的位置,刘邦的回答便是曹参;萧何病重时,汉惠帝向他询问相国的接班人人选,他推举的贤臣也只有曹参。到了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七月,相国萧何去世,曹参听说后,赶快让门客去收拾行装,认定自己将做相国,不久后朝廷的使者便来召见曹参入朝为相国。[1][8][2][12]
曹参离任齐国相国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要首先去考虑监狱、集市这种善恶兼容的地方,慎重对待以监狱和集市为寄托的人(即囚犯和市井闲人),不要轻易干涉他们。[1][2]
担任相国期间,曹参选择各郡国中一些不善文辞而又持中忠厚的人,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同时斥退那些十分注重言语文辞、想追求声誉的人。而对于属下犯错的情况,曹参也会尽量帮忙开脱,使得丞相府没出过什么大事。[1][2]
曹参为政期间采用黄老之道治国,治理政务同萧何时期没有丝毫变更,一切按照萧何时期的法令来做,施政时适当放宽法律、不去严苛地惩罚犯人,使得百姓安定,社会经济恢复,汉朝国力增强。[1][2][13][4]
曹参在做了三年相国后,于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八月去世,谥号为懿侯。曹参去世时,百姓皆歌颂曹参不改变萧何的律令,为政清静无为,使得百姓生活安宁。[1][2]
曹参在担任汉朝相国时一切都遵循萧何时期的做法,表现地如同不理政事一样,汉惠帝便让曹参的儿子曹窋去从侧面询问他。曹窋于是借此劝谏自己的父亲,曹参听后令人鞭笞曹窋,并且命其不要谈论天下大事。汉惠帝听说后,询问曹参惩罚曹窋的原因。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进而向汉惠帝表示自己才能不及萧何,而陛下也不及高祖刘邦英明神武,他们已经制定下了完善的法令,那么陛下就应该不多干涉,臣子则应遵守各自的职责而避免出错便可以了。汉惠帝听后表示赞同。[1][2]
曹参在相国的位置上每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前来拜访的人都希望能劝说他。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出美酒给他们喝,直到喝醉后离去时,来劝谏的人始终没能有机会开口劝谏,如此便只能对此习以为常。而曹参在相国府后园游玩听到附近官吏饮酒唱歌的声音时,也会命人取来酒摆好座位痛饮,同时高声歌唱与官吏们相应和。[1][2]
东汉末年曹魏的建立者曹操自称是曹参的后代,但史料中并未明确记载曹参后代至东汉末年时期的世系,故曹操的说法存疑。[14]
与曹参同时代的史学家对于曹参的评价总体上来说是积极正面的,基本均从其赫赫军功与就任汉朝相国后继续推行无为而治,使百姓修养生息有关。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曹参在战争时帮助韩信击败魏国,攻破赵国,拔除齐国,削弱了楚国的势力。天下平定后,其做汉朝的相国时接续萧何的政策,不做变革,极力主张清净无为,是合乎道家黄老学说的。百姓脱离了秦朝的暴政和压迫后,曹参给了他们修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所以天下人都称赞其美德。[1][15]班固也评价其顺应百姓期望,使得海内安定。[2]
之后朝代的人也对于曹参在为政其间使人民安定、国家稳固的方面予以肯定评价。如归有光在《震川先生制科文》中写道:君主的德行依赖其去培养,人民的生息依赖其去安定,江山社稷依赖其去镇定的人,便是所谓的忠诚厚重的臣子,而其中最为知名的,便如曹参等人了。[16]
进入现代,主流学界在研究曹参时也对其给出了正面评价。如对于曹参的个人行为上,学者薛仁明在《曹参无所事事中的深谋远虑》中指出其宽容下属、挑选宽厚长者的做法塑造了王朝的新气象,此典范一立,不仅养成汉朝的宽厚之风,更养足了两汉气脉。[6]
许多现代的研究也肯定了曹参的施政策略及其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认识。在《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中,作者罗新教授认为曹参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萧何时期由于汉承秦制而产生的法治倾向,这是其最大的贡献。学者山柏指出汉承秦制后在法律上也继承了一部分秦朝时期的偏好繁密法律的风气,使得人民很难完全遵守而被认定为“奸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放宽法律来进行适当补救,虽不能长治久安,却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发挥良好的作用。林建教授在《曹参的黄老之学与汉初的思想演变》中更是延续了这个思路,进一步指出曹参在秦朝时便为狱吏出身,自然了解上述的问题,因此其采取无为而治意在不去严苛地惩处“奸人”,让法纪适当松弛,使得“奸人”能够正常生活,去“奸”复良;同时其循守成法,不作无谓变革,保证了法律制度的连续和一贯,使得人民从秦朝的严苛法律中恢复过来。[13][17][18]
除了肯定曹参政策的积极意义之外,站在现代视角下的学者们也看到了其在加速土地兼并层面的弊端。在《曹参的黄老之学与汉初的思想演变》中林建教授还剖析了汉初社会状况,认为曹参主要是从当时地主阶级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而采用“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的,而这同时顺应了汉朝统治者对于安定社会,恢复农村经济的需要;但汉初的无为而治及较低的田税却使得地方豪强、大地主能够积累大量财富,加速土地兼并的速度,同时民众仍需要为豪强侵占的土地上缴赋税,为后世埋下了隐患。[17]
第二代:曹窋,曹参之子,吕后执政时曾为御史大夫,吕后去世后,在铲除吕氏其间立有功劳,汉文帝即位后,免去其御史大夫职位后封侯,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去世,谥号为静侯。[1][4][6]
第三代:曹奇,曹窋之子,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去世,谥号为简侯。[1]
第四代:曹时,曹奇之子,娶平阳公主(汉武帝刘彻的姐姐)为妻,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去世,谥号为夷侯。[1][19]
第五代:曹襄,曹时之子,娶卫长公主(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长女)为妻,汉武帝时曾经作为将军攻打匈奴,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去世,谥号共侯。[1][2][19]
第六代:曹宗,曹襄之子,食邑达二万三千户,曾因罪被罚去修筑城墙劳役。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因卷入戾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被坐罪处死,封国被取消。[1][2]
第七代:曹本始,曹参玄孙的孙子,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被恢复封爵,食邑两千户,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去世。[2]
第八代:曹宏,曹本始之子,东汉光武帝时率军收复黄河以北地区,因此承袭侯爵。[2]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让他们配享姜太公庙,即武庙,当中就包括“汉相国平阳侯曹参”。[20]
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继续为古代名将设立武庙,之后祭祀的七十二位名将中仍然包括曹参。[16]
在山东省德平镇曹冢村西150米有一座墓葬,相传为曹参的墓葬,现墓高约8米,周长100米。1933年收录于《山东古迹名胜大观》一书。2013年,曹冢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22]
时间 | 作品类型 | 影视作品 | 饰演者 |
1994年 | 电影 | 《西楚霸王》[23] | 徐广林 |
1998年 | 电视剧 | 《汉刘邦》[24] | 李大刚 |
2004年 | 电视剧 | 《楚汉骄雄》[25] | 邵传勇 |
2005年 | 电视剧 | 《楚汉风云》[26] | 周逵 |
2010年 | 电视剧 | 《大风歌》[27] | 徐敏 |
2012年 | 电视剧 | 《楚汉争雄》[28] | 含笑 |
2012年 | 电视剧 | 《楚汉传奇》[29] | 徐小健 |
展开
[1][西汉]司马迁. 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M]. // 史记.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2][东汉] 班固. 卷三十九•列传第九[M]. // 汉书.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3][西晋] 张华. 卷六•人名考[M]. // 博物志. 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4]霍存福 ,栗劲. 黄老的法律思想与文景之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5-04: 15-21.
[5]薛仁明. 曹参 无所事事中的深谋远虑[J]. 国学. 2013-07: 24-25.
[6][北宋] 宋祁,欧阳修,范镇,等. 卷十五•礼乐五[M]. // 新唐书.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7][西汉] 司马迁. 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M]. // 史记.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8][西汉]司马迁. 卷八•高祖刘邦本纪[M]. // 史记.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9][北宋] 司马光等. 卷七•秦纪二[M]. // 资治通鉴.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
[10][北宋] 司马光等. 卷八•秦纪三[M]. // 资治通鉴.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
[11][西汉] 司马迁. 卷九十二•淮阴侯韩信列传[M]. // 史记.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12][北宋] 司马光等. 卷十一•汉纪三[M]. // 资治通鉴.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
[13]山柏. “萧规曹随”的法治智慧[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1-09: 40-42.
[14][西晋] 陈寿. 魏书•武帝纪[M]. // 三国志.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15][西汉] 司马迁.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M]. // 史记.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16][明] 归有光. 震川先生制科文[M]. // 震川先生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17]林健. 曹参的黄老之学与汉初的思想演变[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02: 8.
[18]罗新. 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79-85.
[19][西汉] 司马迁.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M]. // 史记.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20][元] 脱脱,等. 卷一零五•礼八[M]. // 宋史.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21]德平镇.临邑县人民政府. [2022-10-08].
[22]巍巍汉墓话曹参.德州新闻网. [2022-10-08].
[23]西楚霸王 (1994).豆瓣电影. [2022-10-08].
[24]汉刘邦(1998).豆瓣电影. [2022-10-08].
[25]楚汉骄雄(2004).豆瓣电影. [2022-10-08].
[26]楚汉风云(2005).豆瓣电影. [2022-10-08].
[27]大风歌(2010).豆瓣电影. [2022-10-08].
[28]楚汉争雄(2012).豆瓣电影. [2022-10-08].
[29]楚汉传奇(2012).豆瓣电影. [2022-10-0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24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