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早年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a]、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及各地起义。鳌拜曾因征皮岛之功被晋封三等梅勒章京[b],并赐号“巴图鲁”[c],后因击败吴三桂军等功绩晋封三等昂邦章京。在顺治帝亲政时授议政大臣,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d],位极人臣,后期鳌拜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后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念其功劳授予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在雍正即位过后,恢复鳌拜一等公的爵位,且可世袭,封号为超武;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命令停止鳌拜后代世袭公爵位,但仍可以世袭一等男这一爵位。[1]
无论是在早年的征战中,还是屡次平定起义的过程中,以及后来为完成先帝遗愿,而拥立福临上位,鳌拜都是大清的功臣、忠臣。但是,鳌拜晚年却倚权专政,最终导致囚死牢中。[1]
卫齐
父亲
卓布泰
哥哥
穆里玛
弟弟
达福
孙子
孝昭仁皇后
义女
瓜尔佳·费英东
伯父
顺治帝
君主
鳌拜,又作敖拜,出在一个满族贵族之家,是将门之后,其生年不详,有资料中记载称他出生在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前后(约1610年),瓜尔佳氏,隶属于满州镶黄旗。鳌拜的祖父瓜尔佳·索尔果,是女真苏完部落首领,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率所部五百余户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东,是后金开国元勋、清朝开国名将,其人骁勇善战,精于骑射,被称为“万人敌”,随父索尔果归顺努尔哈赤后,除授一等大臣外,还迎娶了皇长子褚英的长女,成为额驸。[2][3]
鳌拜的父亲瓜尔佳·卫齐在清太宗皇太极时,任盛京(今沈阳)八门提督。鳌拜是卫齐的第三子,兄长卓布泰在太宗年间任官,授牛录额真;弟弟穆里玛袭世职牛录章京,授一等侍卫。[1][4]
鳌拜最初担任巴牙喇壮达一职,然后随军四处作战,屡次立功,在天聪八年(1634年),被授予牛录章京世职[e],担任甲喇额真[f]。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皇太极自朝鲜班师,行前,他命令侄儿岳托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舁红衣炮十六位,并朝鲜战船五十艘,往取明皮岛”。但此岛明军经营已久,上面有火炮工事和战船,清军久攻不克,战事陷入僵局。鳌拜随英王阿济格前来支持,这股援军兵力只有千余人。阿济格召集将士讨论战术,这时,鳌拜站出来立下军令状,誓必克岛而回。此前,清军战术以正面渡海登岛为主,木帆船要长期暴露在岛上明军炮火之下,即使小股部队侥幸登岛也无法发挥出八旗骑兵优势,在滩涂地里很快就会迎来明军的反冲锋,消灭在滩头。此次,清军则要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之际,由大队战船正面吸引明军,让鳌拜等人率小股部队侧向登陆偷袭。同时命令朝鲜派兵助战。[1][5]
四月八日夜,阿济格下令开始总攻,清军一举登岛成功,明军官兵拼死抵抗,双方激战一昼夜,明“军兵死者万余人”,全部被歼。明朝经营十五年之久的辽东沿海防线至此崩溃,皇太极可以放心地将清军主力投入到辽西战场上,同明军展开战略决战了。嗣后东江明军残部或走或降。副将沈志祥,是沈世魁的从子,他收集溃兵退保石城岛,自称总兵。次年二月,沈志祥穷途末路,终于率所部投降。皇太极以优礼相待,并将其安置到抚顺,后来封为续顺公。 鳌拜凭此战役鳌拜进升为三等梅勒章京,并赐号“巴图鲁”。[1][5]
崇德五年(1640年),清太宗皇太极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皇太极决定只要明军不投降,就绝不撤围锦州。又命令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交替屯田围城,在此期间多尔衮攻克锦州城西的十几座明军哨所,让锦州彻底沦为一座孤城并于同年十二月份再度领兵围困锦州,伏击明朝援军。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攻占锦州外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后清军又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朝的外援给养都被断绝。[6]
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鳌拜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同时,明崇祯帝[g]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支援,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济尔哈朗指挥右翼失利,导致两红旗、镶蓝旗驻营之地均被敌所夺。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军纛[h],冲入明军阵中,五战五捷,明军溃败之际,鳌拜不待军令,乘胜追击,直抵明军步兵列阵木栅下,于是下令所部下马步战,冲入敌阵,再败明军,大获全胜。[7]同年八月,皇太极带病急援锦州,明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明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率马步兵沿海边突围,鳌拜率军追击,明军溃败,弥山遍野,被驱入海。[8][9][10]
崇德七年(1642年)十一月,鳌拜随饶馀贝勒阿巴泰,毁边墙入掠明境,指挥本旗兵进逼燕京,旋随左翼攻掠至山东,攻陷兖州府及临清、汶山诸县,两路清军复会合于密云,再败吴三桂、范志完援军。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由墙子岭斩关而出。这场战役结束后,清军共攻陷八十八城,生擒明鲁王朱衣佩等共六王,明宗室死者千馀人,掠掳人口三十六万馀口,牲畜数十万头,金银财物不计其数。[10]松锦之战以清兵的全胜而告终,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洪承畴与祖大寿相继降清。松锦大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11]鳌拜也在此战胜利后进升为一等功劳,被提拔为巴牙喇纛(dào)章京。[1]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暴逝。皇太极之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成了皇位的主要争夺者。作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是主要的带兵将领,也是参与这场权利争斗的核心人物之一。鳌拜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图赖、图尔格、谭泰等八人一起,前往豪格府邸,私相计议,欲拥立豪格为新君。[12]而白旗大臣多拥护多尔衮,双方僵持不下。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鳌拜等人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不测。[13]
八月十四日,多尔衮在 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前立誓,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摆出了兵戎相见的阵势。在会议过程中,当争论不决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佩剑向前,表示他们这一众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如果不立先帝之子,则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这是在以武力威胁多尔衮拥立皇子。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1][14][15]
崇德八年(1643年),鳌拜率军又一次击溃了明军,攻略燕京(北京)、山东地区,以及此后又击败吴三桂军队,后论功劳被授予三等昂邦章京职位,赏赐丰厚。顺治元年(1644年)带领军队拿下燕京,在评定诸位将领功勋的时候,顺治帝把鳌拜列为第一等。[1]清定都北京后,立即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十九日,摄政王多尔衮派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西征大顺军,命吴三桂、尚可喜率所部兵从征,鳌拜跟随作战。清军先后攻陷太原、平阳等城,占领山西,欲从陕北南下西安。南下的多铎一军此时也奉命由河南西进,先进攻陕西的东大门——潼关合围大顺军。阿济格奉命穷追大顺军,鳌拜等分翼出师,水陆并进,重创大顺军。李自成见陕西难保,潼关失守,遂放弃西安,由陕南入湖北,驻扎荆、襄、武昌一带。不久,遭清军两路袭击,李自成率军进入通山县,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在九宫山麓遭乡兵袭击杀害。[16]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树起了反清大旗,旗下聚集着孙可望、李定国等一干猛将。清朝招降不成,于顺治三年(1646年)令肃亲王豪格担任新一任靖远大将军,剿灭大西军。同年十一月,清军达到四川南部县,张献忠舍弃成都率全军北上抗清,到达西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后,在凤凰山安营扎寨。鳌拜率精锐护军为先锋,在张献忠部叛将刘进忠的引导下,鳌拜率前锋马队到达了大西军营外的对面高山。张献忠得到线报后,随即骑马出营,连盔甲都没有穿便仓促逃生,不幸被清兵射出的流箭击中,倒地流血而亡。[17]随后,清军继续追击溃逃的大西军,鳌拜又跟随军队攻下遵义、夔州、茂州等郡县。击破大西军,鳌拜居首功,于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随豪格凯旋回京,但朝中大臣多次奸告,提议处死鳌拜;最终鳌拜被革职为民。[1]
顺治元年(1644年),大同总兵姜瓖(xiāng)率十几万山西边军投降李自成。后来李自成败出北京之时,姜瓖生变,率亲信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杀死,接着投降清军,清廷依旧让他任职大同总兵。[18][19]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统兵驻扎大同。十二月初三(1649年1月),姜瓖举兵反清,山西各州县民众响应者甚多。[20]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鳌拜与端重亲王博洛会攻大同,姜瓖部将杨震威率万余人猛攻清军镶蓝旗营地,鳌拜率三旗军兵将其击败。后又有援军五千由大同北山方向而来,立两营进逼清军,鳌拜率精兵破其一营。姜瓖得知援兵到来,随即率千余骑出城接战,鳌拜立马回军奋击姜瓖,斩首甚众。清军挖长壕围大同,同时分兵征讨响应姜瓖各城,鳌拜战于忻口,攻晋祠、汾州,攻克孝义县。同年九月,姜瓖部将杨震威等合谋斩姜瓖并开城投降,以姜瓖首级献于阿济格军前。平定姜瓖对稳定当时的局势关系重大。[20]
早在顺治五年(1648年),因鳌拜等人当年欲立豪格为帝一事被告发,从而被夺去世职。多尔衮借此机会严查鳌拜,鳌拜被“论死”,但最后被宽宥,只交了罚金。此后在顺治七年(1650年)又一次犯事,被降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后清世祖亲政后,又授予他为议政大臣,和可世袭的二等公爵位,并提拔他为领侍卫内大臣,并且同时担任少傅以及太子太傅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帝驾崩,临终前又让他担任四大辅臣之一去辅政。后新皇帝即位,又将鳌拜加封为一等公,其子纳穆福世袭二等公爵位。之后又加封为太师,其子纳穆福加封太子少师。在索尼去世后,鳌拜结党营私,肆意专横 。他和自己的党羽还去构陷了苏克萨哈,但是后面苏克萨哈虽有罪也不至于诛灭子孙。白尔赫图因为是苏克萨哈的族弟,在此次事件中也受到了牵连,也被视为犯罪。后康熙帝因为白尔赫图是无罪枉坐,追复他的故官世职。又寻其儿子为一等侍卫罗铎讼,其父是在云南有战功,但是被鳌拜所打压,就没有对其进行奖赏,后晋升为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赐祭葬,谥号忠勇。在此期间还发生了黄白旗之争、圈地之争以及鳌拜与康熙之争事件。[1]
第一,黄、白旗之争。黄、白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太宗皇太极之时。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不久便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镶白旗改为正黄旗和镶黄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皇太极又将努尔哈赤留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幼子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镶白旗,使其地位渐渐下降。从此,黄、白两旗之间便产生了矛盾。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后来虽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就很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政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重又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21][22][23]
第二,圈地之争。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康熙五年(1666),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 “别圈民地补之”。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反对换地,以免引起大骚动。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形成四辅臣之间的利益冲突。[21][22][23]
第三,鳌拜与康熙之争。鳌拜是一个赳赳武夫,历事三朝,但表现前后有异,原因或许在于他辅佐顺治,皇太极余威、余恩犹存,而且顺治也是他力争而立的,所以还能忠心耿耿。此时鳌拜已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辅政大权,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入眼了。这种情形就好像当年阿济格私下称呼顺治为“孺子”一样。不同的是,阿济格只是背地里表示,而鳌拜却渐渐公然表露。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当面顶撞小皇帝,甚至还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大臣。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黄袍,只有帽结与康熙不同。有一次,鳌拜装病,康熙去探望他,鳌拜卧床,席下放一把刀。康熙的侍卫搜出这把刀,小皇帝却从容镇静,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 [21][22][23]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因为鳌拜专权结党,不思悔改,下诏命令王公大臣议定其罪行,将其抓捕治罪。最终,康亲王杰书等人议定了鳌拜三十条大罪,并提议处死鳌拜,抄其家,一同处死其子纳穆福。不过,康熙帝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又念鳌拜多年来为国效力,不忍心杀他,于是下令革去了鳌拜的官职,没收了全部财产,把他幽禁在大牢。同年,鳌拜死于牢中,其子纳穆福被释放。[1]
一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复念鳌拜生前战功多,于是追赐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弟巴哈之孙苏赫袭爵,苏赫死后,仍以鳌拜之孙达福承袭。雍正帝即位后,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爵位,且可世袭,封号为“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命令停止鳌拜后代世袭公爵位,但仍可以世袭一等男这一爵位。[1]
鳌拜在清朝初期为朝廷立下较多战功,据《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三十六记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六项。[1]
时间 | 成就 | 荣誉 |
崇德二年(1637年) | 攻克皮岛 | 被授予三等梅勒章京,被赐号“巴图鲁” |
崇德六年(1641年) | 松锦之战五战五捷,击溃明军 | 功绩为一等公,被提拔为巴牙喇纛章京 |
崇德八年(1643年) | 进攻燕京以及山东地区,并击败吴三桂 | 进升三等昂邦章京,获得丰厚的赏赐 |
顺治元年(1644年) | 带领军队攻克燕京 | 功绩为一等功 |
顺治二年(1645年) | 击溃李自成,打垮张献忠,攻下遵义、夔州、茂州等郡县 | - |
顺治五年(1648年) | 平复叛乱地区姜瓖,又攻克孝义 | - |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评价鳌拜,称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后来却居功自傲,肆意横行,屠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没有继续追究他的罪责,已经是他的荣幸和幸运了。[1]
清代宗室、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评价鳌拜,称鳌拜为四大辅臣时,肆意专横,作威作福。[24]
民国时期的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评价鳌拜:鳌拜担任辅臣时,权势嚣张,圈地惹民怨。[25]
和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评价鳌拜:鳌拜党羽辜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罔上,擅自动用私权。[26]
现代学者周远廉、赵世瑜认为,无论是鳌拜个人还是他辅政的情况,都比较复杂,既难一笔抹煞,也不宜全盘肯定。鳌拜辅政时期的中国社会并没有倒退,而是继续发展 ,鳌拜等人的政策也并未体现出倒退趋势,反而有不少是积极的东西。[27]
鳌拜家族人物关系表[3]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祖父 | 索尔果 | 苏完部族长,万历十六年(1588年)率部归顺努尔哈赤[28] |
伯父 | 费英东 | 生于1562年,卒于1620年,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清朝的开国元勋,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六年(1632年),追谥直义,累封一等信勇公[29] |
父亲 | 卫齐 | 又作伟齐,出生不详,曾担任备御官 ,八门提督,天聪八年(1634年)病故,顺治间追谥“端勤”[29][30] |
兄弟 | 卓布泰 | 卫齐次子,鳌拜之兄,曾担任牛录额真。[31] 后因弟鳌拜得罪,被夺世职。后又再复世职。被追谥为“武襄”[32] |
巴哈 | 卫齐第四子,鳌拜之弟,担任过议政大臣、内大臣,从一品[33] | |
穆里玛 | 卫齐第六子,鳌拜之弟,世袭牛录章京,授一等侍卫 。最后因鳌拜犯罪,被连同一并处死[4] | |
儿子 | 纳穆福 | 曾世袭二等公爵位以及担任太子少师 。后因父鳌拜犯罪,被禁锢。鳌拜死后得以释放[1] |
鳌拜家族佐领承袭表[34]
世代 | 姓名 | 爵位世袭简介 |
第一代 | 鳌拜 | 顺治八年(1651年)晋一等侯,顺治九年(1652年)封二等公。康熙六年(1667年)晋一等公,原所有二等公由其子纳穆福袭。康熙八年(1669年)以罪革职,卒。雍正五年(1727年),追复一等公。雍正九年(1731年),给号“超武” |
第二代 | 纳穆福 | 鳌拜子,康熙六年(1667年)袭二等公,康熙八年(1669年),因事革职 |
第三代 | 达福 | 鳌拜孙,本袭一等男,雍正五年(1727年),袭一等公。雍正九年(1731年),袭一等超武公,同年阵亡于西征准噶尔 |
第四代 | 岱吞 | 岱吞,达福子,雍正九年(1731年)袭一等超武公 |
第五代 | 德胜 | 岱吞子,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袭一等超武公,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停袭一等超武公,仍世袭一等男 |
第六代 | 庆玉 | 德胜子,嘉庆十二年(1807年)袭一等男 |
第七代 | 钟灵 | 庆玉子,嘉庆十九年(1814年)袭一等男 |
第八代 | 贵麟 | 道光十三年(1833年)袭一等男 |
第九代 | 钟寿 | 贵麟弟,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袭一等男 |
第十代 | 鹤龄 | 钟寿子,咸丰四年(1854年)袭一等男 |
第十一代 | 锡惠 | 鹤龄子,同治四年(1865年)袭一等男 |
对于鳌拜被康熙帝设计擒拿的过程,史籍记载及文学作品中均有不同说法,主要有四个不同版本。其一是“羽林士卒”擒扑说。《啸亭杂录》中记载:“康熙帝指挥羽林军智擒鳌拜”。[35]其二是“选小内监”擒扑说。清代姚元之著《竹叶亭杂记》中记载:“康熙帝统率小内监戏擒鳌拜”。[36]其三是“侍卫拜唐阿”擒扑说。《清史稿·生足本纪》中记载由宫廷侍卫和拜唐阿在“布库”游戏中擒扑了鳌拜。[37]其四是“亲王子弟”擒扑说。康熙帝统率亲王子弟擒鳌拜。这种版本呈现于小说中。《清史演义》第二十一回中叙述:康熙帝“到慈宁宫内去见太后,泣述鳌拜不法情状。太后女流,无计可施,只用好言抚慰。究竟圣明天子,别有心思,他向各王邸中,选了百名亲王子弟,年纪多与康熙帝仿佛,一班儿练习武艺,研究拳术,将门之子,骨种不同,不到一年,都学得拳术精通,武艺高强,连康熙帝也得了一点本领。于是康熙帝不动声色,先封鳌拜为一等公,歇了数日,单召鳌拜入内议事。鳌拜欣然前往,到了内廷,见康熙帝端坐上面,两旁站立的,便是一班少年贵胃。鳌拜昂着头,走至康熙帝前.…”于是,鳌拜就被擒扑了。[38]
《鹿鼎记》:长篇武侠小说,作者金庸(本名查良镛)。小说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其中讲述了清朝开国第一大功臣鳌拜在顺治帝驾崩后,加封太师、独揽大权、飞扬跋肩,后被少年天子康熙用计擒获,将其革职拘禁,最终死于狱中的故事。在《鹿鼎记》中,鳌拜这个人物所占的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39][40]
《康熙大帝》: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小说讲述了顺治帝死后,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不仅朝政独揽,还经常咆哮金殿,强制康熙屈从他的意愿。康熙帝亲政后,鳌拜不仅不还政于皇帝,反而结党营私,拉拢死党,图谋弑君自立。最后在康熙帝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安排下,武艺高强的鳌拜被一举擒拘,其余党也被一网打尽的故事。[41][42]
《清史演义》:长篇历史小说,作者蔡东藩。本书以演义的形式,叙述了清代二百九十余年的历史,其中也较为客观地记录了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等,因此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后来鳌拜身为顾命辅政大臣,却趁机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最后在少年康熙帝的精心布局和安排下,鳌拜被擒获,死于牢狱中。[43][44]
作品名称 | 出品时间 | 作品类型 | 饰演者 |
鹿鼎记(文雪儿版) | 1977 | 电视剧 | 唐迪[45] |
鹿鼎记(梁朝伟版) | 1984 | 电视剧 | 关海山[46] |
庄妃轶事 | 1988 | 电视剧 | 周继伟[47] |
鹿鼎记(周星驰版) | 1992 | 电影 | 徐锦江[48] |
康熙大帝 | 1994 | 电视剧 | 谭非翎[49] |
鹿鼎记(陈小春版) | 1998 | 电视剧 | 王俊棠[50] |
至尊食王 食神 | 1998 | 电视剧 | 陈刚[51] |
小宝与康熙 | 2000 | 电视剧 | 徐锦江[52] |
康熙王朝 | 2001 | 电视剧 | 姚长安[53] |
魂断秦淮 | 2002 | 电视剧 | 张承好[54] |
少年天子 | 2003 | 电视剧 | 卢勇[55] |
天下无双 | 2004 | 电视剧 | 李庆祥[56] |
明末风云 | 2004 | 电视剧 | 张天笑[57] |
长河东流 | 2004 | 电视剧 | 马君[58] |
少年康熙 | 2005 | 电视剧 | 王辉[59] |
大清风云 | 2005 | 电视剧 | 郭涛[60] |
烟花三月 | 2005 | 电视剧 | 杜志国[61] |
康熙秘史 | 2006 | 电视剧 | 杜雨露[62] |
鹿鼎记(黄晓明版) | 2008 | 电视剧 | 徐锦江[63] |
梦回鹿鼎记 | 2011 | 微电影 | 林更新[64] |
美人无泪 | 2012 | 电视剧 | 沈泰[65] |
鹿鼎记(韩栋版) | 2014 | 电视剧 | 赖水清[66] |
多情江山 | 2015 | 电视剧 | 卢勇[67] |
寂寞空庭春欲晚 | 2016 | 电视剧 | 徐少强[68] |
于成龙 | 2017 | 电视剧 | 臧金生[69] |
鹿鼎记(张一山版) | 2020 | 电视剧 | 刘天佐[70] |
展开
[a]皮岛:现被称为“椵岛”,位于鸭绿江口东部。
[b]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c]巴图鲁为满语音译,亦为封号。
[d]清康熙初特设辅佐皇帝之职官。
[e]牛录章京:清代官职名,牛录为八旗编制之基层组织。努尔哈赤创八旗时,每牛录为300人,设统领1人,初称“牛录额真”,后改为“牛录章京”,掌管所属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
[f]甲喇额真:后金八旗官名,每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统领官称甲喇额真。
[g]崇祯帝: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
[h]军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展开
[1]赵尔巽 著.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鳌拜[M]. 第1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12: 9681-9683. ISBN:9787000745684. (3)
[2]姜相顺 著. 《满族史论集》[M]. 第1版.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9-12: 73-92. ISBN:9787806443194.
[3]刘金德. 《满洲瓜尔佳氏索尔果家族研究》[M]. 第1版.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08: 24-147,268-280. ISBN号 :978-7-5203-4938-3.
[4]赵尔巽 著.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穆里玛[M]. 第1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12: 9683-9684. ISBN:9787000745684.
[5]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朝: 卷十.
[6]明史. 清朝: 卷二百六十一·丘民仰列传.
[7]《国榷》. 明朝: 卷九十七.
[8]《清史稿》. 清朝: 太宗本纪二.
[9]《中国通史》. 2015: 第10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
[10][朝鲜]宣若海. 《沈阳日记》. 明朝: 第413页.
[11]经典课程编委会. 《北大历史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12]《清世祖实录》. 卷37: 第8页.
[13]《清世祖实录》. 卷38: 第3页.
[14][朝鲜]李淏. 《沈阳状启》·癸未年八月二十六日. 清朝: 第514页.
[15]赵尔巽 著.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索尼[M]. 第1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12: ????. ISBN:9787000745684. (3)
[16]杜家骥. 《清朝简史》. 1997: 20-21.
[17]王汉卫. 清朝开国六十年[M]. 齐鲁书社, 2009: 167.
[18]清史稿. 清朝: 卷四·本纪四.
[19]《左云县志》. 民国: 卷一·重修云冈石佛寺碑记.
[20]《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清朝: 卷四十三.
[21]《啸亭杂记》. 清朝: 卷一.
[22]清史编委会编. 清代人物传稿·第五卷·鳌拜[M]. 1988: ..
[23]《清实录》. 清朝: 康熙朝实录·卷二十九.
[24]爱新觉罗·昭梿. 《啸亭杂录·卷一》. 清代: 国初鳌拜辅政时,凡一时威福,尽出其门。.
[25]徐柯. 《清稗类钞》. 民国: 拜与克撒哈请遣大臣覆勘正黄旗地,诏遣户部尚书苏纳海、侍郎雷虎等率固山牛彔科道部曹多人出视地,拥众数千,民汹惧。正黄旗下原得善地者,惮于迁移,羣言勘地之扰,流闻禁中。上朝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切责四辅圈地扰民事,将中止。.
[26]《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清代: 和硕康亲王杰书等、遵上日勘问鳌拜罪款、鳌拜系国家大臣、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
[27]周远廉,赵世瑜. 《论鳌拜辅政》[J]. 《民族研究》, 1984-06-29 : 27-39.
[28]刘金德. 论满洲瓜尔佳氏索尔果家族与满洲异姓贵族之婚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01, 44(6): 65-71. [2023-08-25].
[29]《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清代: 父卫齐,费英东第九弟;事太祖。从特尔晋等率兵伐虎尔哈,得五百户以归;授世职备御。天聪初,从太宋伐明,略遵化;进世职游击。上统大军出征,每令卫齐留守盛京,任八门提督。卒,顺治间追谥“端勤”。.
[30] 《清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清代: 上命游击署副将侍卫博尔晋、备御官卫齐、扎努、塞纽克、锺诺、通果毅、尼堪、率兵二千。.
[31]《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清代: 卓布泰,卫齐次子也;事太宗,授牛彔额真。.
[32]《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清代: 八年,复以弟鳌拜得罪,夺世职。十六年,再复世职。十七年,卒;谥“武襄”。.
[33]赵志强 主编. 《满学论丛》(第2辑)[M]. 第1版.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2-11: 226. ISBN:9787549704354.
[34]刘金德. 《满洲瓜尔佳氏索尔果家族研究》[M]. 第1版.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08: 280-299. ISBN号 :978-7-5203-4938-3.
[35]爱新觉罗·昭梿. 《啸亭杂录》. 清代: 数日后,伺鳌拜入见日,召诸羽林士卒入,因面问曰:‘汝等皆朕股肱耆旧,然则畏朕欤,抑畏拜也?’众曰:独畏皇上。’帝因谕鳌拜诸过恶,立命擒之。声色不动而除巨愿,信难能也。.
[36]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一》. 清代: 帝在内,日选小内监强有力者,令之习布库以为戏(布库,国语也,相斗赌力)。鳌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内,帝令布库擒之,十数小儿立执鳌拜,遂伏诛。.
[37]赵尔巽. 《清史稿》. 民国: 卷六·圣祖本纪一.
[38]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十一回[M]. 第1版.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05: 93-97. ISBN号 :978-7-5404-9761-3.
[39]金庸. 鹿鼎记(全五册).豆瓣读书. [2023-08-24].
[40]曹正文著. 《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M]. 第1版.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04: 272-273. ISBN : 978-7-5535-1919-7.
[41]二月河. 康熙大帝(全四册).豆瓣读书. [2023-08-25].
[42]二月河 著. 《康熙大帝》第1卷·夺宫初政[M]. 第1版.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09: 内容简介. ISBN : 978-7-5354-4055-6.
[43]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十至二十二回[M]. 第1版.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05: 88-102. ISBN号 :978-7-5404-9761-3.
[44]蔡东藩. 清史演义.豆瓣读书. [2023-08-25].
[45]鹿鼎记.豆瓣电影. [2023-08-24].
[46]鹿鼎记.豆瓣电影. [2023-08-24].
[47]庄妃轶事.豆瓣电影. [2023-08-24].
[48]鹿鼎记.豆瓣电影. [2023-08-24].
[49]康熙大帝.豆瓣电影. [2023-08-24].
[50]鹿鼎记.豆瓣电影. [2023-08-24].
[51]至尊食王 食神.豆瓣电影. [2023-08-24].
[52]小宝与康熙.豆瓣电影. [2023-08-24].
[53]康熙王朝.豆瓣电影. [2023-08-24].
[54]魂断秦淮.豆瓣电影. [2023-08-24].
[55]少年天子.豆瓣电影. [2023-08-24].
[56]天下无双.豆瓣电影. [2023-08-24].
[57]明末风云.豆瓣电影. [2023-08-24].
[58]长河东流.豆瓣电影. [2023-08-24].
[59]少年康熙.豆瓣电影. [2023-08-24].
[60]大清风云.豆瓣电影. [2023-08-24].
[61]烟花三月.豆瓣电影. [2023-08-24].
[62]康熙秘史.豆瓣电影. [2023-08-24].
[63]鹿鼎记.豆瓣电影. [2023-08-24].
[64]梦回鹿鼎记(2011).豆瓣电影. [2023-08-27].
[65]美人无泪(2012).豆瓣电影. [2023-08-27].
[66]鹿鼎记 (2014).豆瓣电影. [2023-08-27].
[67]多情江山 (2015).豆瓣电影. [2023-08-27].
[68] 寂寞空庭春欲晚 (2016).豆瓣电影. [2023-08-27].
[69]于成龙(2017).豆瓣电影. [2023-08-27].
[70]鹿鼎记.豆瓣电影. [2023-08-2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4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