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少时成为孤儿,被堂伯刘渊收养。刘曜自幼聪慧有气度,常将自己比作萧何、曹参、乐毅。西晋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刘曜跟随刘渊反晋建立汉赵国。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刘曜统领匈奴大军攻陷西晋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受封中山王、秦王。大将军靳准在汉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发动政变,杀死汉灵帝刘粲,焚毁刘氏宗庙,后被刘曜率兵平定,诛杀九族。平定靳准之乱后,刘曜即位,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前赵政权建立后,刘曜南征北战,采用怀柔政策平定了内乱,后用水淹城的方式攻取了金墉(今河南洛阳城东)。在与后赵交战的过程中,因醉酒被俘获。光初十二年(公元329年)刘曜被斩杀于永丰小城(今河北邢台附近)。太子听闻刘曜被抓就和众人奔至秦州,而据守长安的兵将则投降于后赵,前赵灭亡。[2]
多位历史学家曾评价刘曜其淫酷残暴,只因其所处朝廷无可用之才,所以他才有所建树,而他因醉酒跌落被俘实乃天命所归。[3][2]刘曜在位期间施行胡汉分制,攻取了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草壁(今甘肃省平凉市)、阴密(今陕西省千阳县)等地,氐族羌族等少数名族也归顺于前赵。为充实长安人口,刘曜将20余万氐族、羌族人迁徙至长安城内,使长安成为多民族聚集地。在教育上,刘曜设立太学和小学,开创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风习。[4][5]
羊献容
妻子
刘芳
妻子
刘皇后
妻子
刘渊
养父
刘熙
儿子
刘阐
儿子
刘袭
儿子
刘敞
儿子
刘胤
儿子
刘冲
儿子
刘徽
儿子
刘高
儿子
左划查看更多
刘曜幼时丧父,被堂伯刘渊抚养长大。自幼聪慧有气度。刘曜身高九尺三寸,臂长过膝,性格孤傲。因能射穿一寸厚的铁板,被人称为神射手。刘曜喜欢读兵书,擅长草书隶书,常将自己比作成乐毅、萧何、曹参,但当时没有赞许他的人。只有刘渊的儿子刘聪看重他,认为他当属汉世祖、魏武帝一类。[2][6]弱冠之年的刘曜,在洛阳游玩时,因事被判株连。于是他就逃去朝鲜,后逢大赦天下才回来。但刘曜认为自己才具气质和别人不同,害怕不被世人接纳,于是隐居在管涔山内,以诗书为乐。[2]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登上汉王王位,刘曜担任建武将军。同年十二月,刘曜奉刘渊之命进攻太原,攻克泫氏(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屯留(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长子(今山西省长治市)、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境内)等地。[6]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十月,汉王刘渊即位皇帝,改元永凤,刘曜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7]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十月,刘曜和刘聪等人率领五万精锐骑兵进攻洛阳,由于洛阳防守坚固,军队粮食不足,刘曜不得不退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筹备粮食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8]
次年七月,刘曜和刘聪、安东大将军石勒等人在怀县围攻河内太守裴整。刘渊卧病不起,刘曜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兼任单于左辅。九月,汉王刘渊去世,刘聪即位。十月刘曜和汉河内王刘粲等人奉刘聪之命率领四万兵众再次进攻洛阳。在梁、陈、汝、颍等地攻掠周旋,攻陷了百余座军营工事。[1][8]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曜等人同前军大将军呼延晏会和后,再次对洛阳发起进攻。刘曜从西明门进城,驻扎在武库,杀死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多人,在洛水北面修筑京观,挖掘陵墓,焚烧宫庙、官府等。刘曜纳娶了晋惠帝的羊皇后,把晋怀帝以及皇帝专用的六方玉玺送往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攻打洛阳时,刘曜不满王弥不等自己抢先进入洛阳,所以对他一直心怀怨恨。[8]八月,刘曜和刘粲率领大队人马作为后续援军帮助安西将军刘雅与赵染去长安攻打晋南阳王司马模。此战胜利后,刘曜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改封中山王,镇守长安。[1]
刘曜据守长安后,安定太守贾疋和氐、羌族都送来人质投降,只有雍州刺史麹麹(qū)特、新平太守竺恢守城不降。护军麹允、频阳县令梁肃推举贾疋为平南将军复兴晋朝,率领五万军队向长安进发攻打刘曜。麹特、竺恢等人率领十万军队与贾疋会和进攻长安。刘曜派遣刘雅、赵染等人前去应战,但以失败告终。刘曜亲自领兵与贾疋在黄丘(今山西省泾阳县)交战,刘曜惨败,身中流箭,退至甘渠。刘曜率军攻克池阳(今山西泾阳西北),掠夺一万多人回到长安。[8]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刘曜被贾疋等人包围在长安已数月之久,出战皆以失败告终,于是便驱赶掠夺城内八万多人口退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回去后的刘曜被贬为龙骧大将军,行大司马。[1][9]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刘曜奉刘聪之命同刘粲一起前去进攻并州(今山西省),并州刺史刘琨出城迎战。刘曜等人趁晋阳(今山西太原)城内虚空,袭击晋阳。刘琨派部将张乔抵御敌军,结果张乔战败被杀,于是太原太守高乔、并州别驾郝聿献出晋阳城向汉投降。刘粲、刘曜等人进入晋阳城后,将晋朝尚书卢志、侍中许遐、太子右卫率崔玮送去了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刘曜也恢复了其车骑大将军的身份[1][9]
刘琨与西晋代王拓跋猗卢交好,拓跋猗卢见刘琨向其求救,于是就派儿子日利孙、宾六须和将军卫雄、姬澹等人率领部众几万人同刘琨攻打晋阳(今山西太原)。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十月,刘曜与拓跋猗卢的儿子拓跋六修在汾水交战,刘曜落马,身中流箭。讨掳将军傅武将马让给刘曜助其逃回晋阳,自己以身拖敌,最后战死。刘曜回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夜里与刘粲等人掠夺城中百姓,翻过蒙山撤回。[1][9]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刘曜和司隶校尉乔智明等人奉命前去进攻长安。晋朝大都督麯(qū)允据守黄白城(今山西省三原县)。刘曜和麯允多次交战,均以刘曜胜利而告终。汉赵将军赵染认为此时麯允领兵在外,长安虚空,可以偷袭,并表示只要拿下长安,黄白城(今山西省三原县)定会降服。于是刘曜加封赵染为前锋大都督、安南大将军,让他率领五千精兵进攻长安。赵染带兵连夜攻入长安外城,愍帝逃往射雁楼,赵染火烧龙尾及诸军营,斩杀千余人。刘曜因多次胜利没有设防,结果被麯允偷袭成功,退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刘曜带兵在石梁(今河北廊坊市)将河南尹魏浚包围,魏浚被救后,刘曜又在河北将魏浚抓获并将其处死。[1][9]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刘曜被任命为大司马。六月刘曜和赵染带兵进攻长安,军队分别驻扎在渭水和新丰(今陕西临潼),结果战败而归。[10]之后刘曜、赵染又与将军殷凯率领数万军队再一次向长安进攻,麴(qū)允在冯翊与之迎战。接着刘曜又率兵来到怀县(今河南焦作)攻打河内太守郭默,收纳粮食八十万斛。此时汉主刘聪将刘曜召回至蒲阪(今山西永济),让征虏将军贝丘王翼光在怀城看守。不久之后刘聪又让刘曜辅佐政务。[1][10]刘曜渡过黄河,想攻打河南,将军魏该逃往一泉坞(今河南省宜阳县)。刘曜继而转向进攻荥阳(今河南郑州、开封),守城李矩见手下的将军李平师被打败,感到十分恐惧,送上人质向刘曜投降。[1]之后刘曜又一次向长安进攻,结果失败而归。[1]
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刘曜进攻上党(今山西东南部)。八月在襄垣(今山西襄垣)打败刘琨的军队后,刘曜想进攻阳曲(今山西太原北部),但汉主刘聪派来使者让其先平定长安,于是刘曜返回蒲坂,在回去的路上刘曜又歼灭了郭迈。九月,刘曜进犯北地郡(今陕西耀县、富平、铜川一带),驻扎在粟邑(今山西白水县),晋王命麴允抵御。十月,刘曜攻取了冯翊(今陕西大荔),占据了黄阜(今江西余干县),接着进攻上郡(陕西富县)。[10]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七月,刘曜围攻北地太守昌,同时还打败了前去救援的麴允,最后占据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铜川一带)[10]渭水以北地区全部溃败,刘曜接着向泾水以北地区进发。同年,刘曜攻陷长安,将愍帝等人送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1][10]
光初元年(公元318年),汉主刘聪病重,刘曜被任命为丞相,兼雍州牧。刘聪去世后,刘粲即位。刘曜被任命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守长安。听闻大将军靳准谋逆叛乱,汉主刘粲被杀,刘曜从长安赶去救援。十月,刘曜到达赤壁时,碰到了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逃出赶去长安的太保呼延晏等人,呼延晏与太傅朱纪等人拟上皇帝尊号,劝刘曜即位。于是刘曜匆忙登上帝位,改年号为光初,大赦境内,但叛乱的靳准一族除外。刘曜派征北大将军刘雅、镇北大将军刘策在汾阴(陕西省万荣县)屯兵,与石勒一起讨伐靳准。十二月靳准被部下王腾、乔泰等人所杀,推举尚书靳明为王。靳明派卜泰送传国玉玺给刘曜,向他投降。最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被石勒攻破,靳明率众人投奔于刘曜。刘曜将他们迎回后下令无论老幼全都处死,接着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迎回自己母亲的灵柩,安葬在栗邑(今山西白水县)。[11]
晋元帝太兴二年(公元319年),刘曜返回长安正式称帝,定都长安,追尊刘家历代祖先为帝。立后妃羊氏为皇后,儿子刘熙为皇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刘冲为淮南王,刘敞为齐王,刘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宗室也尽皆封王。修建宗庙,改国号为赵,大赦境内,史称前赵。[2]
晋晋元帝太兴二年(公元319年),刘曜因派遣多位将领攻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阴密(甘肃省平凉市)、草壁(陕西省千阳县)等地无果,决定亲征。大军行至雍城(今山西宝鸡凤翔境内)时,太史令弁广明夜观天象认为不宜前进,于是刘曜命将军刘雅等人加强防守,停止前进。一年后,刘曜便接连攻取了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草壁(今甘肃省平凉市)、阴密(今陕西省千阳县)等地,氐族羌族也全部归顺于前赵。刘曜回到长安后,任命刘雅为大司徒。当时长安发生了严重地震,大家认为这是刘曜偏宠羊皇后所造成的。[2][5]
光初三年(公元320年)六月,前赵将领解虎和长水校尉尹车与巴族酋长句徐、厍彭等人勾结,企图谋反。事发后,解虎尹车等人被处死,而句徐、厍彭等人囚禁于阿房数天后才被处死,暴尸街头十多天。这导致关中大乱,氐族、羌族、巴族、羯族等三十多万人造反。刘曜原想用武力平定叛乱,最后在谏臣的游子远的游说下采用怀柔政策平定叛乱,游子远被封为大司徒、录尚书事。[5]
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刘曜挂帅征讨氐、羌族剩余部落,部落将领杨难敌自知不能取胜,于是退守仇池(今甘肃西和)。此时仇池城内氐族、羌族的许多部族,以及原来晋王司马保的部将杨韬、陇西太守梁勋均已投降于刘曜。刘曜将陇西一万多户百姓迁徙到长安后,便开始进攻仇池。然而此时军中感染时疾,刘曜自己也不幸染上疾病,大军因此不得不班师回朝。刘曜担心杨难敌会趁机背后偷袭,于是派光国中郎将王犷对杨难敌剖析利弊,进行游说。最后杨难敌表示愿意向前赵称藩,并被任命为假黄钺、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及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州牧、武都王。刘曜大军回朝时秦州刺史陈安请求朝见刘曜,而刘曜此时因病不得不拒绝他的请求。陈安见刘曜不愿见他,十分生气,于是认为刘曜已经去世,纵兵大肆劫掠后返回秦州(今甘肃天水)。刘曜部队在返回长安的过程中曾被陈安半路截击,部将呼延和鲁凭被杀。刘曜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恸。修屠王石武向刘曜进献桑城(今甘肃临洮县)表示投降。[12]
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七月,刘曜亲任主将围攻陇城(今甘肃秦安县)。刘曜多次出战,屡战屡胜。陇上众多县份皆投降于前赵。陈安派部将坚守陇城(今甘肃秦安县),自己率领精锐骑兵突围,逃去陕中。刘曜派人追击,最后在山涧弯曲处发现陈安,将其斩首。陈安部将杨伯支献出陇城投降于前赵,陈安的别将宋亭杀死赵募,献纳上出降。刘曜将秦州(今甘肃天水)的豪门大姓杨氏、姜氏等二千多人迁徙到长安,羌族、氐族也送来人质投降。刘曜任命赤亭羌酋长姚弋仲为平西将军,封为平襄公[12]刘曜从陇城(今甘肃秦安县)向西出发,率领士兵二十八万人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市),派遣部将刘咸进攻驻守在冀城(今甘肃省甘谷县)的韩璞。刘曜用军事力量震慑凉州守城张茂,张茂随即向前赵称臣。[12]
杨难敌见陈安被杀便逃往汉中。镇西将军刘厚追对其进行追击,获得物资千余两,士女六千余人,返回仇池。刘曜任命大鸿胪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守仇池;任命刘岳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进封中山王。[1]
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北羌王盆句除归附前赵,结果遭到后赵将领石佗的袭击。刘曜知道后派中山王刘岳前去追袭,两军交战于黄河沿岸,最后石佗被杀,刘岳夺回被石佗俘获的人员畜产等。[13]同年五月,后赵侵犯黄河以南地区,司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方)、颍川(今河南禹州)以归附前赵为条件,请求支援。刘曜应允后派刘岳、呼延谟等人前去支援,由于不敌后赵,结果被俘斩杀。刘曜原想亲自领兵营救,但因军中士卒无故惊乱溃散,不得不退回长安。刘曜因不能解救兵将,回到长安后穿上素服停驻郊外哭吊七天,由于太过愤懑从而染上疾病。刘曜任命永安王刘胤为大司马、大单于,改封南阳王,在渭城(今陕西咸阳)设置单于台,左、右贤王以下,都由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和羌族的豪杰之士充任。[13]
晋成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皇后刘氏去世,刘曜立其堂姐刘芳为皇后,任其叔父刘昶为侍中、大司徒、录尚书事,不久之后刘昶被任命为太保。[13]
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后赵中山公石虎进攻蒲阪。刘曜亲自率领军队支援蒲阪,同时命河间王刘述调遣氐族、羌族士众屯驻秦州(甘肃省的东南部),以防张骏、杨难敌等人偷袭长安。八月刘曜与石虎在高候(今山西运城)交战,刘曜战胜,缴获上亿军资,而石虎则逃往朝歌(今河南鹤壁)。之后刘曜渡过黄河,用水淹城的方式进攻驻守在金墉(今河南洛阳城东)的石生,同时派遣诸将进攻汲郡(今河南卫辉)、河内等地,最后后赵荥阳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张进等人都归降于刘曜。[1][14]
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十一月,刘曜只顾着与嬖臣饮酒博乐,不体恤士兵,身边人对其进行劝谏,刘曜非但不听还将其斩首。直到听说石虎已经进据石门(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后赵主石勒已经渡过黄河,这才开始商议增强荥阳(今河南郑州、开封)的戍守力量,关闭黄马关(今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不久之后,洛水巡逻的士兵就与后赵的前锋交战,俘获羯族俘虏。刘曜听闻石勒亲自领兵征讨,赶忙让军队解除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城东)的围守,让十多万的士兵在洛水西面布阵。石勒、石虎、石聪等人率兵与前赵军队交战。刘曜年少时便喜欢喝酒,年纪大了尤为嗜,临战前,又喝了数斗酒。刘曜因酒醉而在战斗中负伤,被石堪抓获,并被石勒软禁在永丰小城(今河北邢台附近)。石勒让刘曜写信给太子刘熙,劝其投降,但刘曜在信中要求刘熙和众大臣们要匡扶维护国家,不能因他改变。石勒见信觉得他没有降服之心,于次年将其处死。[15][1]
据史料记载刘曜的高祖父为景皇帝,曾祖父为献皇帝,祖父为懿皇帝。其生父为刘禄,谥号宣成皇帝,生母为胡氏,谥号宣明皇太后。[11][2]生父在其幼年便已去世,后由其堂伯刘渊抚养长大,所以刘渊即汉光文皇帝也是其养父。[1]
刘曜的妻子卜氏,死后被追封为元悼皇后,卜氏为刘曜生下了长子临海王刘俭,世子永安王刘胤,后改封南阳王。刘曜纳娶了晋惠帝的羊皇后,后被追封为献文皇后。羊皇后为刘曜生下了皇太子刘熙、长乐王刘袭,太原王刘阐。[5][12] 刘曜的第二任皇后刘皇后于公元326年病亡,后被追封为献烈皇后。献烈皇后死后,刘曜依照刘氏临死前的嘱托娶了其堂姐刘芳为皇后。[13]据史料记载,刘曜的儿子还有淮南王刘冲,齐王刘敞,鲁王刘高,楚王刘徽。[5]
刘曜平定靳准之乱后,迁都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建立汉赵国,史称“前赵”。刘曜称帝后大赦境内,靳准一族除外。[2]刘曜在国内推行汉、赵嬗代,对那些因孤老贫穷生病而不能独自生存的人赏赐不同衣物。刘曜继承了刘氏汉国“胡汉分治”的方式,对境域内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实行不同的治理方式,设置了政区雍州、秦州、凉州、朔州、益州(治于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并州等行政区划,核心区域集中在关中与陇右地区。[4][16][17]
刘曜还亲自到粟邑(今山西白水县)规划度量为其父亲妻子等人建造坟墓,命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加重了民众徭役负担。刘曜原想在霸陵的西南处为自己建造寿陵,但侍中乔豫、和苞向其进谏帝王厚葬定会给朝廷招来灾祸,还剖析了国家兴亡与奢俭之间的关系,希望刘曜不要大兴土木地去建造陵墓。最后刘曜听取了他们的建议,还将省下来的土地赐予了贫民。在前赵国内没有官职的人不允许骑马,俸禄八百石以上的妇女才能穿锦绣。同时还规定秋末农事结束之后才能喝酒,不是宗庙社稷的祭祀,不能杀牛,违者将处以死刑。[5][2]
刘曜早年在汉王刘渊手下担任建武将军,攻克了泫氏(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屯留(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长子(今山西省长治市)、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境内)等地。之后刘聪即位,刘曜又先后攻占了洛阳、长安、晋阳等地。后来刘璨即位,靳准杀璨夺位,刘曜从长安出发进攻靳准,成功平定靳准之乱。[2]
刘曜即位后为了为了扩充疆域,经常亲自挂帅出征,接连攻取了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阴密(甘肃省平凉市)、草壁(陕西省千阳县)、凉州(今甘肃武威市)、陇城(今甘肃秦安县)等地,氐族羌族也全部归顺于前赵。刘曜用水淹城的方式进攻金墉(今河南洛阳城东),同时派遣诸将进攻汲郡(今河南卫辉)、河内等地,最后后赵荥阳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张进等人归降于前赵。[2]
对迁入的氏、羌等少数民族,刘曜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刘曜在长乐宫设立太学,在未央宫设立小学,招收百姓子弟1500人,学习儒学。他会亲临太学,通过考试来选官。[18][5]
刘曜为了维护统治,增加城中人口,采用从外地向关中强制迁徙人口的办法,经过了这一系列迁徙行动,长安一带人口增加,生产恢复,关中局势得到初步稳定。[18]
就民族构成而言,前赵国除了匈奴、汉人及“杂胡”等族类外,还加入了大量巴、羯、氐、羌等西南与西北民族成分。[18]刘曜将秦州(今甘肃天水)的豪门大姓杨氏、姜氏等二千多人迁徙到长安。[5][2]
刘渊评价刘曜是其家族中有作为的人;刘聪认为刘曜和汉世祖、魏武帝一样。[2]羊皇后说刘曜是开创基业的圣主,是可靠的人。[5]
房玄龄在《晋书》中评价刘曜:天资聪慧,时运偶有不佳,有军事才能,但性格残暴。虽继承了少数民族创下的基业,但作为皇帝可以任用贤能,听取谏言,体恤百姓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刘曜登基后四处征战让士兵日夜战斗,这就为以后的灭国埋下了隐患。刘曜嗜酒成瘾,大战前还在喝酒。[2]
南宋官员谢采伯认为刘曜淫酷屠戮的凶徒。[3]
中国近现代演义小说家、历史学家蔡东潘评价刘曜说他是个只知道屠掳,毫无英雄气象的人。但因当时朝内没有可用之才,他才会被任用有所作为。[19]
展开
[1]房玄龄等. 晋书. 唐: 载记第二.
[2]房玄龄等. 晋书. 唐: 载记第三.
[3]谢采伯. 密斋笔记. 商务印书馆, 北宋: 卷二.
[4]李磊. 历史论述与地域统合:刘曜的国号选择与十六国新法统之创建[J]. 中国史研究, 2021: 79-91.
[5]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三.
[6]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七.
[7]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八.
[8]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九.
[9]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
[10]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一.
[11]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二.
[12]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四.
[13]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五.
[1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晋纪十六.
[15]崔鸿. .十六国春秋别传.. 北魏: 前赵录..
[16]安介生著. ,历史民族地理 上.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12: 245.
[17]洪亮吉著. 十六国疆域志. 商务印书馆, 1958.06: 5.
[18]杜文玉著. 长安吏治. 西安出版社, 2021.01: 104.
[19]蔡东潘. 两晋演义.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第三十二回.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1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