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
一、谐音式
相传清朝中堂大人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赶考,呆坐半天也做不出答卷.于是便想走后门中榜,就在试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戚)!”主考官看后又好气又好笑,提笔批道:“既是中堂亲妻,我定不敢娶(取)!”
二、对联式
清代一次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因不懂《尚书秦誓》中“昧昧我思之”一句的意思,将其写成了“妹妹我思之”.主考官开始不明其意,继而哑然失笑,回避批道:“哥哥你错矣!”两者恰好构成工整的对仗.
三、幽默式
某店在招牌上把“月饼”写成“曰饼”,有人说:“‘曰’字是个白字.”店主不屑一顾:“说得倒好,‘白’字还有一撇呢!”某老板的商品介绍把“零售”“另售”,有人纠正道:“‘另’字写成别字了.”老板反唇相讥:“你弄清楚,‘别’字还有一立刀呢!”写成某商人做广告时,把“锡纸”写成“昔纸”.有人指出:“‘昔’字是个错字.”商人嗤之以鼻:“哼,‘错’字还有金旁呢!”
四、打油诗式
一人给老岳父写信,请其代买一筐杏子,但却把“杏”字错写成“否”.老岳父知道女婿写了别字,买下杏子托人带去并捎上了一封信:“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默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