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场新闻报道与出镜记者_现场新闻报道范文(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浅谈现场新闻报道与出镜记者_现场新闻报道范文(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浅谈现场新闻报道与出镜记者

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不再满足关于事实的客观性报道,而有了更高的心理层面需求,对电视新闻的“深、广、新”等特点也有更高的要求。而伴随着新闻现场的日益复杂,电视新闻记者开始频频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相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介绍、评论新闻事件、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起到一个串联新闻前后的作用,这样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正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栏目催生出了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他们的杰出表现已得到受众的认可,好评不断。

如今,记者出镜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常用的形式。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在当今电视新闻报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都特别注意发挥其作用,出镜记者的作用也就日益凸显。首先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观众可以伴随着出镜记者走进新闻现场,再通过记者对现场的描述,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现场出镜这种采访方式的出现,拉近了媒体与电视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觉得更有亲切感。目前,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各省市电视台,都有自己电视出镜记者,应该说,优秀的出镜记者确实为电视新闻增色不少,甚至已经形成了名记效应,但也有一些出镜记者,不具备出镜记者的特质、技巧和能力,不能发挥现场报道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新闻的可信度和可看性,现场报道不能锦上添花而成了画蛇添足。可以说,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临场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因此,研究如何做好出镜记者就显得格外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浅谈出镜记者如何才能做好现场报道。

一、流畅的语言表述是现场报道的基本要求

媒体是具有特殊的公众影响力,现场报道中,语言又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所以,不管出镜记者是用普通话还是地方方言进行现场报道,一定要要求出镜记者的语音要标准,报道要流畅。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出镜记者首先必备的职业需求。这种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受众对报道甚至整个节目评价的高低。作为出镜记者,应该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做到吐词清晰。除了说准,更要说好,应该懂得修辞,出口成章,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述利落,富有生活气息。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出镜记者要注重读和写,提高语言逻辑的严密性,学会简洁易懂的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随着阅读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当胸有成竹面对镜头时,才能即时发挥,行云流水。

二、驾驭新闻现场是现场报道的关键

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除了要具备镜头感、良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外,还必须有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力。随着电视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现场越来越复杂,新闻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特别遇到突发新闻事件,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很多时候记者是没有时间做准备,这时候,作为出镜记者平时的积累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凤凰卫视多次派出战地记者前往打仗的国家,在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时,凤凰卫视的战地记者在新闻最前线采访、观察,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在那种新闻现场中,谁也预测不到下一秒的情况,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亲历者、观察者,对新闻现场的判断、驾驭能力直接决定新闻价值。2001年首位赴阿富汗采访的华人女性闾丘露薇,为采访临时总统卡尔扎伊祭拜马苏德墓地,总统车队刚出门,她的采访车就在遍布地雷的潘杰希尔谷地大追踪,最终成功把话筒伸到卡尔扎伊面前。同样是闾丘露薇,在叙利亚战地报道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道,“在当地采访,最难的是鉴别信息真假,谣传太多,当地人因为紧张而夸大的情况也存在。”那样紧张的新闻现场,出镜记者要真实客观传递一线现场情况的报道,新闻的判断和驾驭能力无疑最为重要。那么出镜记者如何提高新闻现场的判断和驾驭能力呢?首先要求记者要扩大涉猎面,在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事物、事件的独到见解。其次要求记者提高各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才能确保在外地或者境外顺利采访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再者,在新闻现场,要多留心,多观察,尽可能深入采访,对比素材,最终才能准确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三、准确的角色定位是现场报道成功的重要前提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睹者或参与者身份作出图像的报道。”出镜记者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观察者、评论者,记者出镜是根据新闻的需要而做,是整条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职业使命是把最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受众,也就是说,记者出镜是为了更好地报道新闻。而在目前新闻节目的实际操作中,一部分记者是为出镜而出镜,且有时候更着力表现自己,着装、语言、表情、动作等与新闻现场气氛不合,这样的出镜矫情做作,反而让新闻显得不伦不类。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前制片人王志曾检讨自己:“如果你过分在意自己的角度或者神态,那么你会忘了你想要干什么,你要问什么问题。所以出镜时最好的状态时‘忘我,做一个具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本色记者。”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定位,镜头前的任何言行举止是要更好服务于整条新闻。其次,记者与任何采访对象都应该是平等的,无论话筒前面是领导名人还是平民百姓,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俯视”或“仰视”,而应该是“平视”。在采访中,要做一名倾听者,真诚的倾听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这种心灵上的沟通,会增强被采访者对记者的信任感,很可能就此打开话匣,那么距离你想要的答案也就不远了,还有可能在谈话中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恰当的感情表达是现场报道的“情感催化剂”

出镜记者要对现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叙述或描述;将自己在新闻现场采访相关人员获得的信息、事前的调查背景等内容,用有声语言叙述;对新闻中的一些信息发表评论。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的报道都应做到有感染力,用情感来感染观众。在现在的电视新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态度冷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现场的气氛如何,都把自己置身事外,始终保持同一表情。这样很容易造成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隔阂,被采访者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知道的告诉记者,很有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关闭了话匣,最后造成采访的终止,即使勉强进行下去,采访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记者应该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新闻叙述当中,寓情于景,寓情于境,才能激发和调动受众的情感,产生共鸣效果。而情感生发始终为报道服务,切不可恣意蔓延而影响采访进程和新闻判断。这就涉及一个度的把握,出镜记者在报道时以“职业的我”和“个性的我”的双重身份出现,既要有真诚的情感表达又不能过度甚至夸张。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是汶川地震后第一批进入灾区的记者,所见所闻给她的情感和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报道中,张泉灵虽然没有把悲伤写在脸上,但她的报道却饱含情感,那次当她出色结束现场报道后,摄像记者没有及时关闭镜头,全国观众看到她转身失声痛哭,恰好是这么一段录像,让观众认识一个在镜头前冷静克制、镜头外感情澎湃的女性记者,她的行为完美地诠释在现场报道中如何把握情绪宣泄的一个度。

现场报道贵在现场,记者要在现场选择好报道的背景空间,选择好事实材料,选择好采访对象,选择好采访的方式,同时也要把握好自身的形象。 如果把一则新闻比作一道菜,现场报道就如同里面的配料,配料用得好,再综合其他因素,才能烹饪好一道菜。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出镜记者,自身必需是有强烈的新闻热情、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要有机会在多种不同条件、不同场景的新闻现场锻炼、打磨后,进而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如何做好每一次的现场报道,最终提升每一则新闻的高度和可看性。

出镜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区别

电视新闻行业中,出镜报道和现场报道是两种不同的报道形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出镜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然后将采访内容通过录像或直播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而现场报道是指记者亲身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将采访现场的情况、事件发展的过程以及现场的氛围等透过电视荧屏呈现给观众。

1. 采访方式不同

出镜报道是记者通过采访来获取新闻信息,然后将采访的内容制作成电视新闻,呈现给观众。这种报道方式主要依靠记者的表述和呈现能力,是一种面向观众的报道形式。

现场报道则是记者亲身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亲眼目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现场的情况。这种报道方式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现场采访和拍摄技能,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呈现现场的情况。

2. 呈现效果不同

出镜报道主要通过录像或直播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观众可以在电视荧屏上看到记者的采访内容。这种报道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将新闻信息迅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及时了解到事件的最新进展。

现场报道则是通过拍摄现场的情况、事件发展的过程以及现场的氛围等镜头呈现给观众。这种报道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情况,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3. 对记者能力要求不同

出镜报道主要依靠记者的表述和呈现能力,因此,出镜记者需要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良好的形象,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接受新闻信息。

现场报道则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现场采访和拍摄技能,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呈现现场的情况。同时,现场报道对记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要求更高,因为在新闻现场,记者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4. 资源利用不同

出镜报道相对于现场报道来说,更加节约成本。因为出镜报道不需要记者亲身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只需要在电视台进行录制或直播即可。

现场报道则需要记者亲身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现场报道的时间成本也更高,因为记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现场进行采访和拍摄。

5. 接触面不同

出镜报道主要是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因此,接触面相对较窄,不能充分反映事件的全貌。

现场报道则是记者和被采访者以及现场观众之间的交流,接触面更广,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实际情况。

总之,出镜报道和现场报道是两种不同的报道形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出镜报道依靠记者的表述和呈现能力,能够迅速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而现场报道则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情况,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无论是出镜报道还是现场报道,都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才能够做好新闻报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