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人物 费米带来了原子时代。
费米于1901年9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个铁路职员。费米17岁时入大学求学,毕业时,他以X射线的专题论文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4年到1926年间,他虽然仅担任佛罗伦萨大学的讲师一职,但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注意。
1934年,当费米得知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原子核而发现人工放射性现象后,他马上得出结论,选用中子代替a粒子作“炮弹”,那么,将更有效地引起原子的人工嬗变。他认为,中子不带电,不受原子核上正电荷的排斥,易于被原子核俘获。他和助手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从原子序数最底的氢开始,用中子一个挨一个地“轰”过去,轰击了63种元素,得到了37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如果先让中子通过水或石蜡,中子的速度减慢,反而能特别有效地激发核反应。这是因为,当中子速度越慢,它停滞在原子核附近的时间就越长,被俘获的机会就越多。
在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的反应中,他又发现可生成新的元素。费米因利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引起有关核反应和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获奖之后,费米与一些科学家们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研究中,同时预见到制造原子武器的危险。当时德国的核裂变也已实验成功,他们非常担心德国首先用以制造原子弹,而美国的政界、军界却反应迟钝。于是,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于1939年8月一起找到了爱因斯坦,要求借助他的威望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提醒政府要切实注意德国的动向和已出现的危险,建议尽一切力量要赶在德国纳粹分子之前造出原子弹,以消灭法西斯。上书信于10月11日转到罗斯福手中,他立即下令成立铀矿顾问委员会,并拨了研究经费,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庞大工程计划。为保密而取名“曼哈顿计划”。
1942年12月2日,以费米为首的一批美国科学家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它座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人们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从此开始。当时这个反应堆的建造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一颗叫“三位一体”的钚弹在新墨西哥州的荒野试爆成功。其爆炸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1945年8月6日,美国将一颗重5吨的铀弹投向了日本广岛,它的巨大杀伤力震惊了世界。
在科学研究上,费米主张把全部精力放到课题上。他曾说过:“说实在的,我并不比你聪明。科学上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凡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些问题上的人,都可以得到解决;只要有丝毫心不在焉,就没法得到解决。”并主张:“作为一个学生要会解答习题,但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则要会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费米不但是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好老师。据杨振宁回忆,费米讲课非常清晰透彻,对研究生悉心指导,经常把午餐时间用于和研究生讨论问题。他的学生中,有不少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杨振宁、李政道,以及因发现反质子而获奖的美国物理学家张伯伦和西格里等都是他的门生。
费米在工作中的自信,是出自于他的科学作风;试验的胆量出自于他的远见卓识。1942年12月2日凌晨,当着手启动这世界上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时,最后一根镉棒都撤出来了,中子释放达到最高速率,人人都感到心惊肉跳,只有费米一人,不吭一声,严肃仔细地检查着他在计算尺上拨弄出来的结果……1945年7月15日夜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引爆时间即将来临。在中心控制所里,人们正难以控制住极度紧张的情绪,变得焦躁不安,他们知道马上就要释放出人类还从未经历过的一种极可怕的力量。负责总设计的奥本海默和指挥这次行动的高级军官格罗夫斯将军都焦灼万分,疑虑丛生,只有费米镇定自若,正在把一张纸撕成小条,以便用这些纸条来计算原子弹爆炸时压力波的强度。
1954年11月28日费米因胃癌逝世于美国的芝加哥,年仅53岁。为纪念他,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