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g界线
K-Pg界线,是指白垩纪与第三系(古近系)地层之间的界线。该界线附近世界部分地区常发现富含铱(Ir)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6550万年前。这一时期,地球上曾发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除恐龙以外,以菊石等为代表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也灭绝了,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以及一部分植物存活下来,成为新生代的优势类群。[1]黑龙江嘉荫地区“K-Pg界线建碑揭幕仪式”于2011年8月24日下午13时30分在乌云小河沿举行。来自美、俄、英、法、日、韩等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六十多名地质古生物专家学者见证了这历史时刻。至此,为期五天的「伊春地质古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中国古生物学家孙革教授,美国迪尔切院士、俄罗斯阿克米梯耶夫院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出席揭幕仪式。嘉荫地区K-Pg界线的研究,为深入研究中-新生代转折时期全球生物演化及相关地质事件等提供了新的认识。[1]
K-Pg界线立碑仪式
K-Pg界线点是白垩纪与第三系地层之间的界限,这一界线的形成大约发生在六千五百五十万年前,这一时期,地球上曾发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大部分生物灭亡事件。K-Pg界线点的确立,对研究物种灭绝时期地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如何适应当前世界环境的变化提供依据。K-Pg界线点的确立是在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孙革为首的多国科学家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地区发现的,被国际地质古生物界确认为全球K-Pg界线的第95号点,这不仅是中国陆相白垩纪─古近代纪地层界限的第一个国际性点位,更是中国近年来在地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在推动国际地质古生物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K-Pg界线点铸点立碑也是伊春地质古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在K-Pg界线点立碑仪式上,为发现K-Pg界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孙革难掩心中喜悦,他说,这个点是生命演化的一个地质界线,是生命演化转折点在地层上留下的记录,界线点的确立,将为整个东北亚乃至全球K-Pg界线研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寻找石油、煤炭等能源。他认为,此次研讨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迪尔切、俄罗斯学者阿克米提耶夫、以色列学者克拉西洛夫,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为首的多国地质古生物专家学者经过三天的考察和两天的研讨,提交论文五十余篇,这是国际古生物界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顶级盛会,必将推动国际地质古生物学研究的进程。
[1] 人民网:黑龙江嘉荫“K-Pg界线建碑揭幕仪式”今日举行,2011年08月24日[引用日期2011-08-26]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