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1110年)所铸行的大观通宝钱,计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折十等数十种版式。但唯折五大观钱式却文献记载不明,着墨不多,历代钱币学著作只言及北宋大观年间蔡京更铸当五夹锡钱。据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卷六十之财用门记载:“徽宗大观元年诏,河北昨铸夹锡当五钱,其样制大小类当十铜钱,若或行用,奸民趋利,染为铜色,私作当十,难以验察,宜改铸当二。自今可令计备物料,广铸当二,以足一路之费。”对这一史料所记,复旦大学叶世昌教授分析后认为:“河北所铸当五夹锡钱大小如当十钱,如果以铜为主要原料,就不可能铸得那样大了。正因为是铁钱,所以即使大小如当十钱,仍拟作当五用。”他说:“改铸为当二后,钱形也不见得缩小很多。”这一结论旁证于一段史料,既《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八大观二年八月庚辰:大观二年河北西路提点刑狱许良肱、张叔元,转运判官张翚各降一官,罪名就是未能禁止‘本路小民以药染擦夹锡钱如铜色,与当十钱混淆’。既然当二夹锡钱仍能同当十钱混淆,而且混淆时要用药染擦为铜色,也可见是铁钱而非铜钱。
分析
(1)、大观当五钱乃夹锡铁钱。否则,不会再被“小民染为铜色”; (2)、大观当五钱样制大小类当十铜钱。否则,当不可能“与当十钱混淆”,被“私作当十”,而“难以验察”。
总结
折五钱
从上述史料分析推论,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引出这样几条基本的认识: (一)、北宋大观初年 铸行过大观折五钱(二)、折五大观是被作为夹锡钱 式铸造的(三)、大观当五钱是北宋河北路铸钱司铸行(四)、折五大观类同于大观当十钱,其大小样制无显著的差别(五)、大观当五的铸行时间不长,可以说镟铸即停,便改铸当二(六)、折五大观钱的铸行时间约在大观元年初的一段极短的时间(七)、大观当五钱的铸行与北宋奸相蔡京推行夹锡钱制度有关(八)、折五大观并非与折十大观搭配铸行,但与折十大观的开铸时间较近著名的钱币学家彭信威教授曾提到:“史书说当五(大观)是夹锡铁钱。可是夹锡铁钱是什麽样子,历来的钱币学家和收藏家都说不出来。而铜钱中却有一种比折三厚重的,一般人都把它看作当五钱。这种钱数目必较少,也许是初铸的折三钱。”大家知道,彭信威教授生前在有收藏界“半壁江山”的上海与当时的泉界名流罗伯昭、郑家相、张迥伯、马定祥、沈子槎、郭若愚等来往较密,但亦没曾确识过大观折五钱,并对坊间的流行说法提出了质疑和看法。钱币大师马定祥先生在批注丁福葆著〈历代古钱图说〉时言及曾经手二品折五大观钱,但只说是官炉钱,并未注明铜铁钱,更无图片数据传于后世。查近几十年来所出之诸钱谱均是人云亦云,相互翻录,并无实质性的创见。马老前辈乃泉界的泰山北斗,泉德泉识,无人能及。他一生四海搜罗,广见博识,却只过手二品大观折五钱,可见当五大观岂是时下诸钱谱所标注之品、之级、之价矣!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