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钮草、三叶珠、散寒草、水百足、燕含珠、单打槌、三箭、白顶草、火把草、顶珠草、水蜈蚣
带根茎的全草。
味辛、苦,性平。
归肺、肝经。
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杀虫截疟。
用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痢疾,毒蛇咬伤,疟疾,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1、治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一箭球)全草30-60g,水煎,日分3次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咽喉肿痛:一箭球30-60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3、治细菌性痢疾:一箭球30-60g,水煎服,日分3次服。
4、治疟疾:鲜一箭球60-90g。捣烂,未发病前2小时,冲酒服;小儿用量酌减,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孕妇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一、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秆散生或疏丛生,细弱,扁锐三稜形,基部不膨大。叶通常短于秆,宽2.5-4.5毫米,平张,柔弱,边缘具疏锯齿;叶鞘短,褐色,或具紫褐色斑点,最下面的叶鞘无叶片。苞片3-4枚,叶状,斜展,较花序长很多;穗状花序1个,少2-3个,圆卵形或球形,长5-9毫米,宽5-7毫米,具极多数小穗;小穗近于倒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压扁,长2.5-3毫米,具1朵花;鳞片膜质,舟状,长同于小穗,苍白色或麦秆黄色,具锈色斑点,两侧各具3-4条脉,背面龙骨状突起具翅,翅的下部狭,从中部至顶端较宽,且延伸出鳞片顶端呈稍外弯的短尖,翅边缘具缘毛状细刺;雄蕊3;花柱长,柱头2。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较扁,长约为鳞片的1/2,棕色,具密的细点,顶端具很短的短尖。花果期5-8月。
生于山坡、林下、沟边、田边、近水处及旷野潮湿处。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根茎细长。茎散生,纤细。叶狭线形,黄绿色,叶鞘褐色或具褐色斑点,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白色,小穗多数,鳞片具小尖突,沿中部以上有半月形、鸡冠状、具红色的翅。气微香。
用于治疗百日咳,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咽喉肿痛,过敏性皮肤瘙痒,细菌性痢疾,疟疾和感冒发热等。
《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杀虫,解毒,退热,散瘀。治疟疾,痢疾及跌打损伤。”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