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墓塔根据塔身和塔顶形状不同,可以分成密檐式、阙式、幢式和亭阁式4种。 (1)密檐式塔:共4座。均为砖筑,其形制有六角形和方形2种。六角形砖塔有2座,其中金代神通寺住持清公之塔是这里现存较早的一座墓塔,为六角五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底层檐中刻有“清公山主之塔”字铭,并且在塔身西有砖雕门楼,门楼由 扇门、斗拱、檐枋、屋顶组成,雕工精细。其出檐下三层以二挑华拱承托,上二层为砖叠涩出挑。塔顶用砖叠涩层层收进。在清公塔西南处还有2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形制比较简单。 (2)阙形塔:共2座。这种塔门形式很少见,外观象双阙立于其中,但细看塔身上的刻字才知是墓塔。如神通寺住持“敬公寿塔”,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为石制墓塔,其基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置长方形塔身,塔身刻有墓主之名,塔身之上为石刻的三层屋檐。塔屋顶为庑殿式、屋檐和屋顶刻出瓦陇、垂脊、斜脊、博脊等,完全是阙顶形式。 (3)幢式塔:在墓塔林中,这类形式塔较多,全部石筑,并且均为元、明两代墓塔。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枋及下枋刻成莲花或牡丹、菊等花卉图案,束腰呈八角,也有的为鼓形。其中有的刻出狮头、力士,形象逼真,雕工精致;有的则为素面。在须弥座上一般都放置宝珠一重,其上再置仰莲座,仰莲座上为塔身,塔身有八角形、覆钟形和鼓球形3种,塔身上刻有墓主之名及修建年号。塔身上面一般是放一层仰莲座或放石刻坡顶,在其上放置宝珠一层或两层,宝珠上再放一层仰莲座或放山花焦叶式的宝顶,用相轮和各种大小不同形式的宝瓶收顶。 (4)亭阁式:此类塔只有两座,南北并排在一起。“贵公之塔”是塔林中最高大的石塔,平面呈方形,高7.03米,共3层。塔基座较低,为实心方形。一层塔身较高,四隅收分较大,其东面辟一拱形券门,门内为塔心室,塔心室内墙呈斜形,内顶为平顶,其上浅刻莲花图案。塔一层檐叠涩出挑三层,然后叠涩收进五层为檐顶。二层塔身的东面有龛,龛内刻一佛像结跏趺坐。其出檐为叠涩出挑二层,再叠涩收进二层。三层塔身均为光面,出檐也是叠涩出挑二层,再叠涩收进三层。其上为塔刹,塔刹由二重宝珠、一重莲花、宝瓶及宝顶组成。此塔没有纪年,但从其形制来看,年代不会晚于宋代。
墓塔林位于寺西,为历代住持高僧墓塔,计167座。塔由座、身、刹组成。座有方有圆,或须弥座,或雕莲瓣,或金刚力士顶托;塔身有圆柱体、多角长方体、钟形体等,上刻僧名和年号;顶为长方形雕莲花瓣覆体及圆形相轮,上置宝瓶或相 轮式宝尖。诸塔中慧崇塔最早,建于唐天宝年间,石砌单层方形,重檐,酷似四门 塔。南面辟门,砌磨精致;东西饰门,侍女凭门缝作启开状,古朴典雅,极为生动。林内还有墓志铭81块,其中日本僧邵元于元至正初撰书《息庵禅师道行碑》,文词 雅训,行书流畅潇洒。郭沫若题诗:“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愿作典 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