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人民渴望在和平环境下重建中国,但人民的善良愿望,被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所打碎,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开始了。这场大决战最初的主战场,就在那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
引子“大时代展开了!” | 第26章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二) |
第1章 重庆谈判 | 第27章 拾破烂建炮兵 |
第2章 捷足先登进沈阳 | 第28章 暴风骤雨(一)反奸清算和“煮夹生饭” |
第3章 十万大军闯关东 | 第29章 暴风骤雨(二)砍大树挖财宝 |
第4章 万事开头难 | 第30章 暴风骤雨(三)反“左”纠缠,平分士地 |
第5章 接收碰壁 | 第31章 夏季政势 |
展开表格
刘统,1951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89年——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责任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等。
引子
“大时代展开了!”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关东军带着伪满王公逃出长春——重庆延安一片欢腾——日本投降了
1945年8月9日凌晨,漫长的东北中苏边境线上,像往日一样寂静。日本关东军的守备部队官兵,都在酣睡着。只有值勤的哨兵,强打精神,望着黑暗的远方。
8月9日1时,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东宁一线,苏军的重炮震天动地地怒吼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密集的炮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把一个个地堡掀掉了盖子。大地在颤抖,苏军的坦克集群向日军阵地猛扑过来,天空中苏军的远程轰炸机呼啸而过,在这强大的攻击下,日本人被打得晕头转向。甚至没来得及做任何反抗就一命呜乎,身首异处。
1时30分,苏军的轰炸机群已经长驱直入,到达伪满洲国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上空。一枚枚炸弹发出刺耳的尖叫,投向城郊的目标。爆炸声、防空警报声、难民的哭喊声,长春一片混乱。
从这时起,关东军总部不断收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告急电报。苏军已经向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留守总部的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匆匆做了一些部署,便下令将总部迁往郊区的南岭地下指挥所。破晓时分,当关东军总部人员乘车转移时,长春大街上已是混乱不堪。惊慌失措的市民们扶老携幼,背囊提物,在细雨中向城郊逃去。
南岭地下指挥所是日军在1942年修建的。这所防空洞由于从未使用过,每间房子里都有积水。眼看无法使用,秦彦三郎又命令全体返回原总部。战争初期最宝贵的一天,被关东军总部白费力气的搬迁浪费掉了。
8月9日13时,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从大连乘飞机回到长春。在总部只停留了片刻,对部下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便匆忙赶往伪满皇宫。他对溥仪说:关东军总部准备迁移到中朝边界的通化,并劝溥仪迁往临江。原来这位总司令想的也是逃跑。
当关东军总部和伪满皇室在长春市民的哭号声和唾骂声中仓皇登上火车向南逃窜时,苏军长驱宜人,向东北的各大城市进军。在西面,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以8个集团军、60个师的兵力,一路由满洲里沿铁路线向南推进。由坦克组成的快速兵团一天前进了150公里,翻越大兴安岭,向齐齐哈尔进军。一路由中蒙边境穿越广阔的大戈壁,两天推进300公里,占领鲁北、洮南,进入东北平原。然后分兵向沈阳、长春进军。
麦茨列科夫元帅指挥的远东第一方面军以7个集团军、45个师的兵力,从兴凯湖以南地区发起进攻。绥芬河、东宁一线是日军筑垒地区。日军经过多年经营,修建起宽大正面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心碉堡、坑道、壕沟、铁丝网重重叠叠,期望以此挡住苏军进攻。苏军从侧面迂回并封锁筑垒地区,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道路,向牡丹江挺进。另一路沿图们江向朝鲜进军。
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的远东第二方面军;以5个集团军、23个师的力,在黑龙江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松花江南下,逼近佳木斯。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