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馨

石川馨 ( Ishikawa Kaoru)QCC 之父、日本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系,主修应用化学。
基础资料
  • 外文名:Kaoru Ishikawa、いしかわ かおる
  • 别名:QCC之父
  • 出生日期:1915年
  • 去世日期:1989年4月16日
  • 简介

    人生履历

    1915年,出生于日本

    193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系,主修应用化学

    1947年,他在大学任副教授

    1960年,获工程博士学位后被提升为教授。他的《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一书获“戴明奖” 、“日本 Keizai 新闻奖”和“工业标准化奖”。1971年,其质量控制教育项目获美国质量控制协会“格兰特奖章”。

    1968年,石川馨出版了一本为 QC 小组成员准备的非技术质量分析课本 —— 《质量控制指南》 (Guide to Quality Control) 。

    石川馨的名字是与戴明和朱兰访日后 1955—1960 年发起“全面质量控制”运动相联系的。在此系统下,日本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底层员工都形成了质量控制的观点。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方法可用于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于进料控制和新产品设计控制;用于分析、帮助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和贯彻政策;用于解决销售、人员、劳动力管理和行政部门问题。此项活动之中还包括质量审核 ——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石川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日本“质量圈”运动的最著名的倡导者。1981 年,他在纪念日本第 1000 个QC小组大会的演讲中,描述了他的工作是如何将他引入这一领域的。“我的初衷是想让基层工作人员最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控制,具体说是想教育在全国所有工厂工作的员工;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要求过高了,因此,我想到首先对工厂里的领班或现场负责人员进行教育。 ”

    闪光智慧

    在他的学说中,石川馨强调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演示。他以促进质量工具如帕累托图和因果(石川或鱼骨)图用于优化质量改进而著称。石川馨认为因果图和其他工具一样都是帮助人们或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改进的工具。也因为如此,他主张公开的小组讨论与绘制图表有同等的重要性。石川图表作为系统工具是有用的,可以用它查找、挑选和记录生产中质量变化的原因,也可以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条理。

    至理名言:标准不是决策的最终来源,客户满意才是。

    他认为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归纳为6项:1、质量第一,2、面向消费者,3、下道工序是顾客,4、用数据、事实说话,5、尊重人的经营,6、机能管理。

    参考资料

    [1] 亚洲质量网组织大会召开秦玉峰获“石川馨—狩野奖”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7]

    首页
    人物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牟善德
    内容词条·4866人浏览
    毛双
    内容词条·2378人浏览
    叶里迷失
    内容词条·3644人浏览
    褚善德
    内容词条·6919人浏览
    魔兽世界编年史
    内容词条·6842人浏览
    郭冠东
    内容词条·2045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