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

1915年被设计的“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由于体积庞大,机动性差因此未能制造出来,只停留在图纸上。
基础资料
  • 中文名:“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
  • 设计时间:1915年
  • 缺点:体积庞大,机动性差
  • 火炮制造口径:120毫米
  • 结果:未能制造出来,只停留在图纸上
  • 简介

    简介

    俄国人喜欢说:“俄国是坦克的故乡”。1915年设计的“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这个钢铁大怪物就那个时代的,巨炮思想下的产物。

    结构性能

    俄罗斯的军事评论家认为:“在这款坦克上,同时运用了多种技术方案,这些技术在多年之后才在坦克上得到实际应用”。其中有:作为主要武器使用的大口径火炮(120毫米)“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

    ,基本上是在二战后才开始在坦克上安装的。最强的装甲防护:车首装甲厚150毫米,车体侧面装甲厚100毫米,一战时所有坦克的装甲只能防枪弹的攻击,而这种坦克的装甲能够防炮弹的攻击;此外,设计师采用了分区装甲防护:车首装甲板要更厚一些,这一技术直至二战中期才在坦克上得到广泛应用。

    可调车底距地高的油气悬挂,在将近1个世纪之后,油气悬挂成为提高悬挂特性和坦克机动性的一个发展方向。

    配备状况

    “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

    “门捷列夫”坦克的武器布置比较合理。它将主要武器布置任车体内,而不是炮塔上,这在当时可能更合理些。而辅助武器——7.62毫米重机枪则布置在旋转机枪塔上,这也许更适合一战时期的交战对象。

    无疑,门捷列夫是受到了“陆地战舰”思想的影响,设计出的坦克又大、又重、又笨,是它的致命弱点。所幸“门捷列夫”坦克仅停留在设计阶段,如果真要制造出来,这个170吨的“钢铁巨无霸”也肯定只有进入“战车博物馆”的份儿。

    首页
    科学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穿甲弹
    内容词条·1956人浏览
    榴散弹
    内容词条·1054人浏览
    88式岸置反舰导弹
    内容词条·7185人浏览
    达纳炸药
    内容词条·1922人浏览
    蜻蜓1导弹
    内容词条·1538人浏览
    东风-2弹道导弹
    内容词条·5609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