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上海南黄海地震

1984年5月21日23时39分,上海附近的南黄海海面发生了6.2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震中位于距离上海附近黄海海面。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上海,虽然没有大量的建筑物倒塌,但由于地震的恐慌,不少市民跳楼求生,就造成了上海3人死亡,90余伤。其中,30人送往医院救治。此次,上海南黄海地震不仅给上海造成了影响,上海附近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基础资料
  • 中文名:5·21上海南黄海地震
  • 震中:上海附近南黄海海面
  • 震级:6.2
  • 影响地区:上海、江苏等地
  • 伤亡:3死90余伤
  • 烈度:5度(对于上海,强烈有感)
  • 时间:1984年5月21日
  • 简介

    概述

    1984年5月21日23时39分,上海附近南黄海海域发生6.2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纬32.7度,东经121.6度的上海附近南黄海海域上。此次地震,上海距离震中的位置只有100多公里,所以震感强烈,给上海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恐慌。邻近的江苏等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灾害。震中与江苏陆地部位的最近距离约为30km。这次地震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受波及,其中,上海和江苏如东是该次地震的相对重灾区。

    预报

    这次地震有较好的中期预测。从1980年起,根据地震活动性分析指出,南黄海海域存在中强震背景。1982年,对此意见作了进一步的肯定。1982年以后,海域内的小震活动明显增强;本省的一些前兆观测也开始出现异常。为此,江苏省人民政府批转了江苏省地震局关于黄海海域及沿海地区地震趋势和加强工作措施意见的报告,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的监测工作。1984年度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曾明确提出:1984年内或稍长时间,江苏、上海及邻近地区发生六级左右中强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时,强调要做好南黄海海域的震情监视工作。当时的主要依据是,除了地震活动性异常和长水准复测显示的异常区外,还有南京台的短水准、视电阻率的趋势性变化以及镇江船山矿水氡的趋势性上升等。

    1984年4月30日溧阳老震区发生3.1级地震,引起了地震部门的重视。此后,上述异常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当时,会商认为与本省陆地上发生3——4级地震前的异常情况差不多;据以往震例,溧阳震区与黄海震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较好,因此提出要加强沿海地区的震情监视。

    震后,江苏的地震局随即派员进入现场。上海市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也派员到现场从事宏观考察。国家地震局安启元局长亲临现场领导监测工作。震中附近陆地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判定震后的震情发展趋势成了十分迫切的任务。震后第二天,地震部门经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这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明确提出:震后不会有更强烈的地震发生。这对当时安定民心,减轻灾害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上海灾情

    上海是该次地震的相对严重的灾区,有极少部分建筑物有轻度破坏,但没有大规模房屋倒塌。虽然上海没有大规模直接的房屋倒塌。但造成的恐慌十分严重。

    上海南黄海地震

    1984年5月21日夜,受上海附近南黄海海域里氏6.2级地震的影响,上海全市强烈有感。在当时报纸上的报导是极其简单的,然而其实这是上海半个世纪中最强烈的一次地震,也有人认为这也是半个世纪中上海最危险的一天。

    正当大家熟睡的时候,被强烈的震动惊醒。

    第一波的震动是上下垂直的抖动,过一会的第二波震动是横向的摇动,仿佛是要先把房屋的架子拍松动后再来摧毁它。

    房屋里的一切东西仿佛都在发出声音,电灯在空中像秋千一样地摆动。

    很多人跑到室外,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聚集了许多人。

    后来有报导说有人跳楼后摔成骨折。后来听说宝钢高炉的避雷针被震下。

    以前认为上海是冲击平原,土质松软,不会发生大的地震,这次地震否定了这个结论。当时如果震动再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形成灾难。[1]

    此次地震造成上海建筑物轻度损坏,上海间接死亡3人,90余人跳楼受伤。其中30余人去医院治疗,川沙的少量厩棚倒塌,砸死砸伤家畜数头。[2]

    江苏如东灾情

    除了上海,江苏如东也是此次地震相对严重的灾区。

    1984年5月21日,黄海海域发生6.2级地震。由于地震部门在震前做了较好的中期预报,地震只使如东县的900余间民房受到轻微破坏,42座烟囱倒塌,并未直接造成人畜伤亡。

    南黄海地震带

    南黄海地震带 该地震带的地震活跃期与华北地震区、山东地区大致同步。1800年以来,南黄海及沿岸地区分为3个活跃期、2个平静期。即:1839~1872年为第一活跃期,持续33年,发生Ms≥4.75级地震15次。其中,7级地震1次,6~6.9级地震3次,5~5.9级地震4次,5级以下地震7次。1873~1904年为第一平静期,持续31年,没发生4.75级以上地震。1905~1932年为第二活跃期,持续27年,发生Ms≥4.75级地震4次,最大为6.75级。1933~1970年为第二平静期,持续37年,除1949年1月14日黄海4.75级地震外,无Ms≥4.75级以上地震。1971~1987年为第三活跃期,持续16年,发生Ms≥4.75级地震6次。其中,5~5.9级地震4次,6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地震6.2级,第三活跃期仍可持续10年左右。

    参考资料

    [1] 追忆上海感受的1984年5月21日夜南黄海6.2级地震 · 开心网[引用日期2014-10-12]

    [2] 上海地区地震历史资料 · 豆丁网[引用日期2014-10-12]

    首页
    科学
    #贵族
    最新入驻
    金田明夫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相关阅读
    斐济地震
    内容词条·1167人浏览
    莆田大地震
    内容词条·6695人浏览
    4·20雅安芦山县7.0级地震
    内容词条·2618人浏览
    宜昌地震
    内容词条·1645人浏览
    宝坻地震
    内容词条·3545人浏览
    7·26山东威海地震
    内容词条·6622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