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真菌是菌物界中一大特殊类群,它们的子实体通常生长在地下、半地下或至少在腐殖质层下,是一个生态群。从经济意义上讲,几乎所有种类均可与高等植物尤其是树木形成菌根,这对造林有着重大作用。许多种类子实体营养丰富,是美味的食用菌。极个别的为有害种类.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西藏主要林区近几年通过标本采集,目前已知地下真菌有53种。专家指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藏地下真菌物种的丰富程度,因为对西藏地下真菌的研究至今不过5年左右,调查面积也不超过总面积的1/40。
已知的53种地下真菌,分隶于16科21属和1类1属,分别占全球已知地下真菌科、属、种的53%、17%和5%。
从分布的地域看,已知的西藏地下真菌种类均发生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森林地带,尤以山地温带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居多,占到总种数的85%以上,具有代表性的色季拉一个山体就已采到30余种。
从空间分布上说,西藏的地下真菌种类以海拔3500米-2800米地带居多。目前采到的分布海拔最高的种类是卡氏腹菌属中的一种,生于藏东地区云杉林下;垂直分布幅度最大的则是高腹菌属中的一种,从察隅到林芝色季拉山体中部均有分布。
专家认为,西藏的南迦巴瓦地区物种丰富,古老成分多并富含特有成分,是西藏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从已获得的地下真菌资料来看,产于该区域内的地下真菌占总种数的91%,藏东横断山脉地区目前仅采到3种,藏南喜马拉雅南麓的亚东林区只发现了2种。
专家由此得出结论,南迦巴瓦峰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林芝、米林、波密、墨脱等地对于地下真菌来说,是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专家还指出,此区域应该是西藏地下真菌发生和演化的一个关键性区域。
地下真菌是指产生孢子果且绝大多数能够在地表之下完成生活史和世代交替的被果发育型菌物,其成员多属于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个别种为无性菌物,一些属的成员全部是地下生种类,也有一些属只有部分成员为地下生种类。目前全球已知130余属1200余种,中国已正式报道的仅为40余属170余种。
品种
块菌是一类地下真菌,主要食用种为黑孢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三种。其半人工栽培的方法也相同。栽培程序为培育树苗→人工接种形成感染苗→感染苗移栽→翻根修整等管理→5~7年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可持续成形20~30年。
学 名
Tuber mdicum cook et Massee
别 名
猪拱菌、无粮藤果、隔山撬
分类地位
真菌纲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块菌目(Tuberales)、块菌科(Tuberaceae)、块菌属(Tu ber)
外部形态
子囊果呈不规则球形,椭圆形,表面有明显的如桑椹状的突疣,疣突多圆钝,由深网状沟缝分隔,果直径2.5~5.5cm×2.1~4cm或更大,黑褐色,深咖啡色,鲜时黄褐色。生于华山松、杉、麻栎、马桑等针阔叶混交林的浅表土层或植物根际的土中。
功效
其味清香可口,是欧美地区喜食的菌类之一,主要制成饮食调料、食用或提取所需成分用于化妆品。
主要产地之一意大利南部,由于数量极其稀少,价格堪比黄金。据说到2007年,一公斤黑露菌市价6万港币。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