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粉蚧

湿地松粉蚧又名火炬松粉蚧,原产美国,主要危害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裂果沙松,萌芽松,矮松,马尾松,加勒比松属植物。于2002年11月4日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列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初步名单。外来物种入侵是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到我国的生态坏境。
基础资料
  • 中文名:湿地松粉蚧
  • 拉丁学名:Oracella acuta(Lobdell)
  • 界:动物界
  • 门:节肢动物门
  • 纲:昆虫纲
  • 目:同翅目
  • 科:粉蚧科
  • 简介

    危害特点

    1988年随湿地松无性系繁殖材料进入广东省台山,到1994年,已扩散蔓延至广东省多个县市,破坏了27.7万h㎡的松林,湿地松粉蚧正以每年70000h㎡的速度进行散布。中国自美洲引入不少松树优良种,种植最广的有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这些寄主为湿地松粉蚧的扩散提供了便利,它对当地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南亚松(Pinus latteri)等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广东中部沿海的低海拔地带危害已相当严重,危害区正在迅速扩散,该虫可以忍受冬季低温,说明有继续向北扩散的可能性。

    形态特征

    湿地松粉蚧

    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mm。3 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覆盖虫体,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与当地松粉蚧区别,湿地松粉蚧雌成虫梨形,腹部向后尖削,触角7节,当地松粉蚧雌成虫纺锤形,触角8节。

    生物学特性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松梢汁液为害,为害时主要集中在枝梢端部,特别粗壮的枝梢虫口数量最多,仅在越冬时部分若虫藏匿于老针叶叶鞘内,产卵数量大,对温度条件要求不严格,可忍受一定的低温。

    控制方法

    中国进行了不少的化学药剂和微生物防治实验,取得一定的杀虫效果。但在生产上还未能进行大面积使用。捕食这种粉蚧的瓢虫有30多种,在寄生蜂中有广腹细蜂(Allotropa sp.)和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等,可以考虑引进原产地的有效天敌加以防治,但需要严格进行引种危险评估及实验。

    国内现状

    2022年12月消息,湿地松粉蚧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1]

    参考资料

    [1]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出炉 鳄雀鳝、美洲牛蛙等在列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2-12-21]

    首页
    科学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紫色松鼠
    内容词条·4361人浏览
    渑池丹参
    内容词条·2925人浏览
    皖中四季鹅
    内容词条·4509人浏览
    孤星蜱虫
    内容词条·4919人浏览
    褐林蛇
    内容词条·302人浏览
    浦市铁骨猪
    内容词条·4764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