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乌头[植物]
抚松乌头为毛茛目、毛茛科、乌头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米以上,直立,无毛或被稀疏的伏毛,微带棱线。中上部的茎生叶具短柄,长0.5-3厘米,上部沟边具短纤毛;叶掌状3-5全裂至基部,中裂片具短柄或近无柄,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5厘米,羽状分裂,终裂片线状披针形,宽2-3毫米,内侧裂片与中裂片几同形,外侧裂片2深裂,裂片具疏牙齿;表面被短伏毛,背面无毛,边缘具纤毛。顶生总状花序,下部分歧,花梗中上部被伸展毛,顶部毛较密,花序最上部的花梗较长,长达8厘米,微向上弯,花紫蓝色,盔瓣长1.8-2.4厘米,开时稍向后弯,嘴面宽1-1.3厘米,嘴稍向下伸,外面被疏毛,侧瓣歪倒卵形,长约1.5厘米,上部宽约1.5厘米,外面被稀疏的长毛,里面有毛,边缘被疏长毛;下瓣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不等形,长约1.4厘米,宽3及5(6)毫米,外面被疏毛,里面有毛,蜜叶具稍向下弯曲的头状的距,瓣片膨大,宽4-5毫米,唇较大,先端2浅裂。子房5,无毛。[1]
生长于海拔870米山地草坡。[1]
分布于中国吉林抚松。
抚松乌头近北乌头(A. kusnezoffii)和圆锥乌头(A. paniculigerum),但花梗较长,花序稀疏,可以区别。[1]
【药名】抚松乌头
【汉语拼音】fu song wu to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fusungense S.H Li et Y.H.Huang
【科属分类】毛茛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70m一带的山地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抚松。
【出处】《中华本草》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块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抚松乌头的块根。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1]
1、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草乌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草乌,小苗留一个,其余的草乌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上半草乌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草乌及所保留的大草乌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草乌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
2、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除草、浇水、施肥。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3、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 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4、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5、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6、壮茎强根:在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7、病虫防治:草乌病虫使植株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准备,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1] 抚松乌头 · 中医世家[引用日期2013-11-16]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