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红叶杨

中华红叶杨三代即红霞杨。最为显著的直观特异性是:叶片、叶柄、叶脉、苗及枝干均为鲜亮的玫瑰红色,十分绚丽。观赏价值相当高,为彩叶树种红叶类中的极品,可在城市绿化中广泛种植。
基础资料
简介

植物简介

中华红叶杨三代即红霞杨。中华红霞杨(红叶杨3代)是由张长城2011年5月发现并采用生物高新技术选育和培育的一个杨树芽变新品种。2011年5月,张长城在一棵二代全红杨(红叶杨2代)上发现玫瑰红色的芽苞,采用生物高新技术以及打顶促使此芽苞萌发,其叶、叶柄、叶脉、苗及枝干均为鲜亮的玫瑰红色,从发芽到8月中旬整个枝、芽、叶片仍然保持鲜亮的玫瑰红色,进一步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砧木的连续四代嫁接和采用生物高新技术的选育和培育试验,到8月20日为止,已经获得第三代和第四代嫁接株共2400余株,观察表明,整个嫁接枝、芽、叶片的颜色状况与母株一致,均保持鲜亮的玫瑰红色,且性状稳定。

中华红霞杨(红叶杨3代)最为显著的直观特异性是:叶片、叶柄、叶脉、苗及枝干均为鲜亮的玫瑰红色,十分绚丽。观赏价值相当高,为彩叶树种红叶类中的极品,可在城市绿化中广泛种植。

发现和培育

(一)中华红叶杨的发现和培育

中华红叶杨是由程相军2000年春发现并培育的一个杨树芽变新品种。2000年4月下旬,在一棵2025杨平茬苗的下端发现有一个芽变是紫红色,通过打顶促使此芽萌发,其叶、叶柄、叶脉、苗干均为紫红色,观察发现,从发芽到6月中旬为较淡的紫红色,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紫绿色,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褐绿色,10月份以后逐渐变为黄色或桔黄色,而树杆的顶端和侧枝顶端的叶面以及叶脉、叶柄始终为红色。通过扦插和不同时期、不同砧木的嫁接试验,其颜色和颜色变化情况与母株一致,且性状稳定。

(二)中华全红杨的发现和培育

全红杨是程相军等人2009年发现并培育的又一个红叶杨树新品种。2009年,程相军等人在原红叶杨二次芽变的基础上培育出的红叶杨树新品种,全红杨又称中华全红杨,叶面颜色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是较深的紫红色。该品种已经通过了省级林木新品种审定,已申请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三)中华红霞杨(红叶杨三代)的发现、选育和培育

中华红霞杨(红叶杨三代)是由张长城2011年5月发现并采用生物高新技术选育和培育的一个杨树芽变新品种。2011年5月,张长城在四川省广汉一棵中华全红杨上发现玫瑰红色的芽苞,采用生物高新技术以及打顶促使此芽苞萌发,其叶、叶柄、叶脉、苗及枝干均为鲜亮的玫瑰红色,从发芽到8月中旬整个枝、芽、叶片仍然保持鲜亮的玫瑰红色。2011年6月,进一步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砧木的连续嫁接和生物高新技术的选育和培育试验,到2012年8月20日为止,已经获得第三代和第四代嫁接株共2400余株,观察表明,整个嫁接枝、芽、叶片的颜色状况与母株一致,均保持鲜亮的玫瑰红色,且性状稳定。

采用生物高新技术选育和培育的中华红霞杨(红叶杨三代),经一年多的时间,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砧木,经严格选育和培育,连续嫁接四代,截至2012年9月20日,已经繁育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嫁接株已逾数千株,现在该品种独具的“独特的颜色及显色机制,叶片解剖结构的特异性以及显著的抗病虫害能力”等特异性数代保持不变且稳定。

此外,还建立了一套高技术含量的选育和培育中华红霞杨(红叶杨三代)的技术以及跟踪检测、观察指标,以保持、保护和改善新品种及其后代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该品种的有价值的性状以及后续新品种的创制做好了技术准备。

首页
科学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庙托树
内容词条·4394人浏览
中华红叶杨
内容词条·2480人浏览
黄连木夫妻树
内容词条·1160人浏览
变色杨
内容词条·6868人浏览
文冠果
内容词条·867人浏览
文冠果苗木
内容词条·873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