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鼠曲草

秋鼠曲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 hypoleucum DC.的全草。我国境内生长甚为普遍。具有祛风止咳,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肺热咳嗽,痢疾,淋巴结结核,外用治下肢溃疡。
基础资料
  • 中文名:秋鼠曲草
  • 分布区域:我国境内生长甚为普遍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简介

    别名

    下白鼠曲草、白头翁、大叶毛鼠曲草、碎米花、白头风、火草、天水蚁草。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苦,性凉。

    归经

    归肺、胃、肝经。

    功效

    祛风止咳,清热利湿。

    主治

    用于感冒,肺热咳嗽,痢疾,淋巴结结核,外用治下肢溃疡。

    相关配伍

    1、感冒:秋鼠曲草21g,生姜3片,水煎服。

    2、咳嗽:秋鼠曲草30g,冰糖50g,水煎服。

    3、下肢慢性溃疡:鲜秋鼠曲草适量,红糖少许,捣烂外敷。

    4、刀伤:鲜秋鼠曲草杵烂外敷。(1-4方出自《中草药彩色图谱与验方》)

    用法用量

    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上半部有分枝,密被白色绵毛,渐向下,毛渐少。基部叶通常花后凋落,茎下部叶和中部叶较密集,叶片条形,长4-5cm,宽2.5-7mm,先端尖锐,基部耳状半抱茎,下面密被白色绵毛,上面粗糙,或稍有柔毛,全缘。秋季开花,头状花序位于枝端,排列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苞片多层,金黄色。外层苞片较短,外具白毛,内层苞片光滑,先端圆钝。外围雌花的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稍过之,中央数层为两性管状花,花管细长。瘦果长圆形,长约0.5mm,有细点;冠毛黄白色。

    生长环境

    生于草地、山坡、沟边,我国境内生长甚为普遍。

    附注

    与本植物相近有同属植物鼠曲草( Gnaphalium affineD. Don.),植物较矮,高10-50cm,茎自基部即分枝;叶匙形,两面密生白绵毛。夏季开花。效用类似,民间常混用。

    首页
    科学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宝坻大蒜
    内容词条·3424人浏览
    祁阳乌梅
    内容词条·4021人浏览
    无心草
    内容词条·4628人浏览
    吉东59
    内容词条·5845人浏览
    大花香水月季
    内容词条·2832人浏览
    太行阿魏
    内容词条·763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