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歧视

身份歧视是一种社会病。它呈现的不仅是个体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心态;它折射的不仅是自我构建,而且是一种社会区隔;它传递的不仅是话语暴力,而且是一种社会挤压。社会歧视的问题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依然是一个坚硬的阻碍。
基础资料
  • 实质:社会病
  • 简介

    提出背景

    不久前,媒体上曾有一场涉及“下等人”称谓的争议。虽然风波已经平息,但是,它所映照的社会歧视现象,却其来有自,也了犹未了。人们还当记得“我们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老百姓,我们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然表白,“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的恶语相向;人们不会忘却校园里“我爸是李刚”的强横引发的社会吐槽,城市中“低端人口”的称谓激起的舆论纷争;人们在当下或许正无所顾忌地直接参与网络世界形形色色“鄙视链”的宣泄和排序。[1]

    主要危害

    任其蔓延,就会扭曲社会认同,导致社会排斥,趋向社会断裂。

    纠正办法

    拒绝身份歧视,我们先当矫治其深层的社会症结。

    首先,在新的社会变迁中,身份区隔牵扯的是传统的特权观念。

    其次,在新的社会流动中,精英炫耀纠结的是扭曲的心理焦虑。

    再次,在新的社会竞争中,社会排斥折射的是唯我的冷漠心态。

    社会生活中,无论财富、文化、身份、地位、声望,差异是自在的,层化是客观的,多元是必然的。只是,所有这些差异、层化和多元,都不能构成社会融合的障碍。现代文明,指向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偏见来自隔阂,歧视来自狭隘,谁也不曾也不应拥有什么先在的道德优势。面对平凡的生活,面对身边的人们,无论你是怎样的富有,有怎样的尊荣,都应始终怀揣一颗虔诚之心、敬畏之心。

    等级制度,是一种封建残余;身份歧视,是一种社会霸凌。

    融入多元社会,建设现代文明,请从学会包容和尊重起步。[1]

    参考资料

    [1] 多元社会,拒绝身份歧视 ·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0-10]

    首页
    概念
    #贵族
    最新入驻
    金田明夫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相关阅读
    总统初选
    内容词条·5486人浏览
    抓大放小
    内容词条·6916人浏览
    重大责任事故罪
    内容词条·5553人浏览
    参众两院
    内容词条·2659人浏览
    选举人票
    内容词条·4382人浏览
    选举人团
    内容词条·6359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