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五口名剑,三口大剑两口小剑,分别称为湛卢、巨阙、胜邪、鱼肠和纯钧[7][4]。另外,欧冶子曾在龙泉定居,龙泉铸剑业奉其为祖师,《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欧冶子曾与干将合作,为楚王铸成了三枚铁剑,名曰龙渊、泰阿和工布[8]。
欧冶子代表了中国先秦铸剑的技术高度、生产力高度和社会工匠精神的高度,也代表了早期世界铸剑文明的水准[9]。后世建有欧冶子将军庙,端午节时参拜祭奠,剑铺中也立有欧冶子神龛,进行点香供奉[8]。杜甫曾作《同豆卢峰知字韵》:“炼金欧冶子,喷玉大宛儿。”[10][11]
莫邪
女儿
干将
女婿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12]
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名剑:七星龙渊(后因在龙泉处铸剑,改名龙泉剑)、泰阿、工布。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占领楚国郢城,又一度攻占越国,宝剑落入吴国。后工布剑被吴王夫差赐予伍子胥自杀。吴越争霸,吴国终被越国所灭,工布剑又被越王勾践赐予文种自杀。欧冶子铸的剑以湛卢剑最为有名,称为“天下第一剑”。
(全名“七星龙渊”,故又作“七星剑”。)
属性:诚信高洁之剑
长度:不详(亦有资料记说1.2米)
材质:不详
外貌:蓝色
铸剑:欧冶子、干将
主人:伍子胥
故事
话说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某日被追至长江之滨,无路可逃之时却招一“渔丈人”横舟搭救。伍子胥为报恩并嘱托渔丈人不要泄露他的行踪,渔丈人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出自《吴越春秋》。)
备注
当年为纪念龙渊剑出世,楚王赐名此剑出产之湖为“剑池湖”。唐代亦为纪念龙渊剑,欲将龙渊剑出产之县命名“龙渊县”,但忌讳用高祖李渊之名的“渊”字,故改名“龙泉”。龙泉县由此得名,龙渊剑亦从此改名为“龙泉剑”,更扬名天下。
(亦常写作“太阿剑”)
属性:威道之剑
长度:三尺
材质:不详
外貌:橙色,剑身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
铸剑:欧冶子、干将(另一说秦昭襄王所铸)
主人:楚王、秦始皇
故事
晋国出兵伐楚,围困楚都三年,为夺楚国镇国之宝“泰阿剑”。楚国欲城破之时,楚王无奈亲自拔剑迎敌,突然剑气激射,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晋军全军覆没……(出自《越绝书》。)
(异名“工市”)
属性:霸道之剑
长度:三尺
材质:铁
外貌:不详
铸剑:欧冶子、干将(另一说为秦昭襄王所铸)
主人:楚王
故事
工布剑,古代名剑。源于《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此剑为欧冶子及干将为楚王所铸,剑“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异名“冗卢”)
属性:仁道之剑
长度:不详
材质:铜锡
外貌:通体黑色。浑然无迹,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
铸剑:欧冶子
主人:越王允常、吴王阖闾、楚昭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薛仁贵、岳飞
备注
1常被历代诗文提及,如杜甫的《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中写到“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2资料说是越王允常恳求欧冶子造出的湛卢剑,留于越国。越国战败时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但很多资料都说吴王阖闾(夫差之父)就曾拥有此剑,不得其解(对原文注释:当时吴强越弱,应该是越王允常为求和,将宝剑献给吴王阖闾)。
3天下第一剑。
属性:尊贵无双之剑
长度:三尺
材质:铜锡
外貌:白蓝色
铸剑:欧冶子
主人:勾践
故事
某日,已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找“天下第一相剑大师”薛烛相剑,先后拿出毫曹和巨阙两把名剑,薛烛却不以为然。最后越王勾践命人取出纯钧剑,薛烛大惊,更言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换之而不可。
(异名“磐郢”)
属性:不详(我认为应该是“性恶之剑”)
长度:不详
材质:铜锡
外貌:不详
铸剑:欧冶子
主人:阖闾
故事
欧冶子铸剑之时即认为剑中透着恶气,每铸一寸,便更恶一分,故名“胜邪”。
(异名“蟠钢”“松纹”)
属性:勇绝之剑
长度:比匕首稍长
材质:铜锡
外貌:金色
铸剑:欧冶子
主人:阖闾、专诸
故事
公子光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当时吴王僚穿了三重铁甲,使兵卫陈道,立侍持刃保护。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鱼肠剑放到烤鱼的肚子里去献鱼。吴王僚正注意烤鱼异常鲜美的气味之时,专诸猛拔鱼肠剑刺向吴王僚。兵卫用兵器架拦,鱼肠剑斩断兵器,贯穿吴王僚三层铁甲,直穿其背。吴王僚透胸断骨,随后公子光上台,成为吴王阖闾。(出自《吴越春秋》《史记·刺客列传》)
备注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现在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一说为“全鱼炙”)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
吴王阖闾,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春秋五霸之一。
属性:不详(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锋利之剑”,因为据说其为越五剑中最锋利的一把。)
长度:刃长三尺有三,柄长七寸,刃宽约五寸。
材质:铜锡
外貌:钝而厚重。
铸剑:欧冶子
主人:阖闾、勾践
故事
传说巨阙剑初成时,越王勾践坐于露坛上,忽见宫中有一马车失控,横冲直奔,惊吓了宫中的伺养的白鹿。于是越王勾践拔出欧治子刚铸成的巨阙剑,指向暴走中的马车,欲命勇士上前制止。但却在这拔剑一指时,手中的剑气却将马车砍为两节。随后越王勾践又命人取来一口大铜锅,用此剑一刺,便将铜锅刺出了一大个缺口来,毫不费力,就如切米糕般轻易。巨阙也因此而得名。
备注
1传说当年在造巨阙剑时剩下了一块锻造巨阙所用的神铁,于是欧冶子用这块神铁,铸就了一把匕首“龙鳞”。这把匕首,后来受用于朝廷之中,因太过锋利,而被用于古时最残酷的死刑“凌迟”。
2越王勾践实则应写作“句践”。古时并无“勾”字,用“句”字通之。乾隆刊武英殿本《史记》错引了明代不正规监本写成了“勾践”,造成后世从误者甚多,导致近代已积非成是。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变革时代。奴隶社会土崩瓦解,代之以新兴的封建社会和国家。牛耕和铁器的使用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活跃于思想界的先秦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史学界却忽略了一位代表先进生产力“掌握尖端科技”的钢铁龙泉宝剑发明家欧冶子。过去提到欧冶子,往往把他与青铜宝剑相联系,却忽略欧冶子为楚国铸造龙泉钢铁宝剑“威服三军”的历史事实。欧冶子是平阳欧氏的得姓始祖,就像张氏得姓始祖是擅长制作弓箭的首领一样。春秋晚期的欧冶子比欧阳的得姓始祖蹄(战国晚期)早二百多年。
这个以欧为姓的氏族集团臣服于越王和楚王,为越、楚的铁兵器铸造立下了汗马功劳,“威服三军”。其得姓始祖欧冶子被封为“大将军”。随着汉初东瓯国的北迁,一部分欧氏族人随迁到“江淮之间”。汉武帝时,又一批欧氏族人被迫从福建迁徙到“江淮之间”。东汉时期,逃避山林的闽越土著逐渐聚居到冶县,其中一部分欧氏族人应该是今日“疍民”的先祖。唐初武则天时“开漳圣王”陈元光五十八姓军校中有欧哲,来自“江淮之间”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闽南欧氏的入闽始祖。唐五代王审知入闽,也来自“江淮之间”的河南光州固始,也有欧氏族人随迁。留在浙江龙泉和原东瓯国的欧冶子后裔逐渐聚居到浙南平阳县(五代梁时吴越王钱谬改称平阳县,含今日温州市平阳、苍南、泰顺三县地),为让子孙不忘祖脉,遂把欧冶子后裔的祠堂堂号定名为“平阳堂”。
欧冶子铸剑遗迹有多处,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春秋时期,诸国混战,闽地为丘陵地带,宜于短兵相接,利剑成了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武器.铸剑的能工巧匠便在这样的背景里产生,欧冶子就是代表之一。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欧冶子带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到闽、浙一带名山大川遍寻适宜铸剑之处。当他们看到湛卢山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就结舍于此铸剑。经过3年辛苦,终于铸就了锋芒盖世的五枚剑,大刑三:湛卢剑(深沉、墨色,意为黑色的胜利),纯钧剑(剑出鞘如芙蓉出水,泱泱如水消溶),胜邪剑(取莫邪名之意)。小刑二:鱼肠剑(吴臣专诸受公子姬光之意弑君主谋位,后被视为不祥之物),巨阙剑(巨:切之意,阙:锐利,皆如切泥削浆)。其中湛卢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而被冠以五剑之首。元代湛卢书院山长杨缨带神话色彩描绘了湛卢宝剑铸炼过程:“欧冶子挟其精术,径往湛卢山中,于其麓之尤胜且绝者,设炉焉。取锡赤谨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雨师洒扫,雷公击劈,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盖三年于此而剑成。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斗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越王神之。”
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传数世无疆,国灭于楚,乃徙闽……或冶剑于山,淬剑于池,故皆以冶名。”
先秦时期的福州尚未经开发,人稀地广,山川险峻,原始森林资源丰富,树木是优良的冶炼燃料,然后因为当时的福州城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四周都是水,可以说是临海,海边有风,又是深山老林,选择这样的冶炼场所完全符合当时炼剑的环境。所以,在地理环境上,也能说明欧冶池就是当年欧冶子炼剑的地方。
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后人为了纪念欧冶子,将其栖居的山岭命名为冶父山,并在山石上雕琢诗一首: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记录欧冶子铸剑的经历。
因冶父山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为纪念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功绩,后人在剑池湖之北,建有欧冶子将军庙。据明景泰五年(1454)的《寰宇通志》记载:“欧冶子庙,在龙泉县南五里剑池湖前。”由此可见,欧冶子庙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欧冶子将军庙为南秦村民于近年在原址重建,庙门首上方的石匾书“剑池古迹”四字;两旁石门柱刻有楹联:“剑池旧有七星井,古庙尚遗欧冶风”。门廊两侧墙上,有彩色“古剑池图”和“欧冶子铸剑图”各一幅。庙内设欧冶子塑像,头戴金盔,身披战袍,双手持剑,威严而坐。今日之欧冶子将军庙白墙青瓦,古貌新颜,作为龙泉宝剑悠久历史的一大遗存,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龙泉城南的秦溪山和剑池湖,作为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遗迹,是龙泉宝剑2500多年历史的印证和文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龙泉独特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弘扬龙泉宝剑文化,龙泉市政府已规划在这里建造“中国宝剑城”,恢复古代剑池湖、七星井,整合原欧冶子将军庙,设宝剑博物馆,打造集宝剑传统锻制技艺、精品展示、影视基地、体验参与、创作基地和中国五千年剑文化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历经风雨沧桑的剑池湖,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据现代考古发掘报道,1965年底,在湖北江陵出土越王勾践剑。该剑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剑身满布菱形花纹,用鸟篆刻镂的铭文为“越王鸠浅自作。经北京钢铁学院等用质子X射线荧光非真空技术分析得知,剑是用相当纯粹的高锡青铜铸成的,黑色花纹处含有锡、铜、铁、铅、硫等成分,铸造工艺非常高超。这一考古发现给上述欧氏铸剑的记载提供一个实物佐证,说明欧冶子铸宝剑并非神话。
展开
[1]卢江良. 《龙泉宝剑 中国宝剑史》. 2020: 40-41. (2)
[2] 田自秉,华觉明. 《历代工艺名家》. 2008: 15.
[3]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2·绍兴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233.
[4]李淑章. 《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大辞典》. 1998: 70. (2)
[5]杭州大学中文系. 《古书典故辞典 校订本》. 1988: 264.
[6] 田一坡. 《文明中国书典 创造中国》. 2012: 34.
[7]夏征农. 《辞海 中国古代史分册》. 1988: 289.
[8]文可仁.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宝典 》. 2000: 175.
[9]潘天波. 《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 2020: 32.
[10]张忠纲. 《全唐诗大辞典》. 2000: 701.
[11]黄勇. 《唐诗宋词全集 第2册》. 729: 2007.
[12]欧冶子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 [2021-12-3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3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