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李萍倩进入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电影学校任摄影助理。[2]1924年,李萍倩与汪煦昌等共同创办神州影片公司,[3]1927年,李萍倩加入了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如《女律师》(1927)、《歌场春色》(1931)等等。其中,《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片上发音电影之一。[4]1936年,李萍倩参加上海电影救国会,为艺华、华新、华成、中联等公司导演。后赴香港为永华、长城等公司拍片。[1]1941年,李萍倩参与执导了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1941),这是为了庆祝“新华”成立八周年而创作的。[4]1949年,李萍倩任长城影片公司(俗称“旧长城”)导演,为了唤起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拍摄电影《三笑》。[4][5]
1965年,李萍倩退休,1984年11月18日,李萍倩导演在香港离世。[4]
1902年,李萍倩出生于浙江杭州。在童年时期其祖父和父亲就相继离世。李萍倩少时离家出走,在银行、邮政局等处工作,后赴上海求学。[4]李萍倩后来在明星影片公司附属学校学习,曾在郑正秋与郑鹧鸪主办的民兴新剧社工作。[1]1920年,李萍倩进入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电影学校,不久任摄影助理。[2]
1924年,李萍倩与汪煦昌等共同创办神州影片公司,并主演《不堪回首》,后任导演。[3]同年在由他自任编导的《花好月圆》中饰演角色。1926年,导演了影片《难为了妹妹》《好儿子》,在创作上体现了“神州派”的“潜移默化”的艺术主张。[1]1927年,推崇电影“潜移默化”功能、风格比较知识分子化的神州影片公司破产,李萍倩加入了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李萍倩在“天一”的近六年时间里很受重用,拍摄了如《女律师》(1927)、《花木兰从军》(1927)、《劫后孤鸿》(1929)、《歌场春色》(1931)、《东北二女子》(1932)等等。其中,《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片上发音电影之一。[4]
1932年,李萍倩由“天一”转入明星影片公司,先后拍摄了《时代的儿女》(1933)、《丰年》(1933)等批判意识较强的作品。《女儿经》(1934)是“明星”推出的一部集结了当时公司所有当红明星演员、编剧、导演的组合式作品,这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最早的李萍倩作品。[4]1936年,李萍倩参加上海电影救国会,为艺华、华新、华成、中联等公司导演。后赴香港为永华、长城等公司拍片。其中,《绝代佳人》影片获1957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孤岛时期,在“明星”裁员潮中辞职的李萍倩曾先后在艺华影业公司以及张善琨旗下的新华影业公司、华新影片公司、华成影片公司等公司从事导演工作。其中由李萍倩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改编自王尔德的经典作品《温夫人的扇子》,是李氏现存最早的时装长片。1941年,李萍倩参与执导了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1941),这是为了庆祝“新华”成立八周年而创作的。抗战胜利后,李萍倩还编导了《母与子》(1947)这部由文华影业公司出品的,以母爱为主题的,快意恩仇的影片。[4]
1948年,李萍倩从上海南下香港。到达香港后,李萍倩首先加入了永华影业公司,拍摄了《春雷》(1949),1949年,任长城影片公司(俗称“旧长城”)导演,李萍倩为了唤起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拟拍《三笑》。李萍倩深知海外侨胞都留恋着祖国,爱听乡音。 他决定采用喜闻乐唱的江南民间小调来演绎《三笑》。后来接着拍摄了他在香港时期的杰作之一《一代妖姬》(1950),这也正是他在“旧长城”的首作,改编自法国名作《托斯卡》,由白光主演。[4][5]
自1965年拍摄《烽火姻缘》后,李萍倩停止拍片,担任长城影片公司的艺术顾问,还曾任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1]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000多名文艺界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李萍倩作为香港文艺界代表,与夏梦、吴楚帆、廖一原(新联影业公司)等香港影人一起来到北京参与这次极其重要的盛会。1984年11月18日,李萍倩导演在香港离世。[4]
烽火姻缘
1965
三笑
1964-03-21
三看御妹刘金定
1962-04-18
华灯初上
1961-01-19
佳人有约
1989
新闻人物
1960-02-19
绿天鹅夜总会
1958-10-02
香喷喷小姐
1958-04-17
三恋
1956-09-18
我是一个女人
1955-12-08
白日梦
1953-07-03
门
1953-03-19
百花齐放
1952-02-07
禁婚记
1951-08-21
一代妖姬
1950-01-07
春雷
1949-02-05
春归何处
1948
母与子
1947
生离死别
1941
少奶奶的扇子
1939
现代一女性
1933
花木兰
1927
仕林祭塔
1927
新茶花
1927
大学皇后
1930
乾隆游江南第三集
1929
妇人心
1929
以上内容来自参考资料:[1]
旧恨新愁
1932
茶花女
1938
桃李争艳
1936
人伦
1935
三姊妹
1934
生离死别
1941
费贞娥刺虎
1939
以上内容来自参考资料:[1]
佳期
1925
花好月圆
1925
不堪回首
1925
难为了妹妹
1926
刘关张大破黄巾
1927
以上内容来自参考资料:[1]
1957年,李萍倩执导的电影《绝代佳人》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荣誉奖。[2]
香港影片《三笑》的导演李萍倩是我国电影界的名人。他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是我国影坛的名导演了。他在五十多年的电影生涯中,不仅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而且也为电影界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材。他于一九三二年慧眼识赵丹就是影坛的佳话之一。[6](《电影评介》评)
在中国电影史的漫漫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影人,李萍倩恰是其中举足轻重但却较少人研究的一位。自上世纪20年代起至60年代,自黑白默片到彩色有声片,自上海至香港,李萍倩编剧、导演了百余部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是一位相当多产且风格多变的导演。[4](中国电影资料馆评)
。
展开
[1]李萍倩 Pingqian Li.豆瓣. [2023-12-04].
[2]李萍倩.Mtime时光网. [2023-12-04].
[3]李萍倩.Mtime时光网. [2023-12-04].
[4]萍踪倩影:李萍倩导演诞辰120周年纪念.中国电影资料馆. [2023-12-04].
[5]沈利群与《三笑》姻缘.徐汇报. [2023-12-04].
[6]李萍倩慧眼识赵丹.知网空间. [2023-12-0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8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