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初仕为左千牛备身,爵封略阳郡公。唐初统一战争中,先后参与征讨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后镇守北疆、防御突厥,因功进封任城王。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跟随李靖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后晋升为礼部尚书,改封为江夏王。贞观十五年(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担任先锋渡过辽水、攻取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大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后攻灭薛延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因病请辞,后改任太常卿。[3][4][5]高宗李治继位后,卷入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病逝于流放途中,终年五十四岁,后追复官爵,葬于湖北灵泉山(今龙泉山)。[3][4]
李道宗是唐初宗室中与李孝恭并称的贤王,晚年十分好学,敬重仰慕贤能之人,却从不仗势欺人。太宗李世民评价李道宗是与李勣、薛万彻齐名的名将,《旧唐书》认为他作战勇猛且有谋略,能够礼贤下士,被时人称为人杰。[3][4][6][7][8]
李韶
父亲
李景恒
儿子
文成公主
女儿
李道兴
兄弟
李道立
兄弟
李绘
爷爷
李璋
爷爷
松赞干布
女婿
韦待价
女婿
韦挺
亲家公
李虎
曾祖母
李渊
叔叔
李孝基
叔叔
李孝恭
好友
李道宗出生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字承范,籍贯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为陇西狄道,即今甘肃临洮)。李道宗家族为陇西士族,其曾祖李虎辅佐宇文泰建立北周,为“八柱国”之一,祖父李璋为后周梁州刺史,曾跟随赵王宇文招谋杀随国公杨坚未果而被杀。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后,任命李道宗为左千牛备身,爵封为略阳郡公,后追封其祖父李璋为毕王,其父李韶为东平王。[1][9][3]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统兵攻打太原,裴寂被任命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统帅唐军抵御刘武周,但裴寂于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战败,河东几乎全部陷落。[10]十一月,李道宗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唐军从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踏冰渡过黄河,双方于柏壁(今山西新绛)对峙。[4][11]秦王李世民登上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观察敌情,李道宗认为应该采用坚壁不战的策略拖垮敌人,李世民采纳李道宗之策,后刘武周粮尽撤兵,李道宗等唐军于介州大破刘武周,彻底收复山西。[4]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道宗等唐军击败刘武周东征王世充,各路唐军相继攻取洛阳周边城池,后唐军围困攻打洛阳,王世充求救于窦建德。次年二月,窦建德统率十万夏军支援王世充,秦王李世民派遣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李道宗等武将跟随李世民前往虎牢关拒敌并大破窦建德,后又破降王世充,李道宗在战争中屡次建立军功。[12][3][4]
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被授予灵州(今宁夏吴忠)总管之职,后梁师都占据夏州(今陕西靖边),派遣其弟梁洛仁统兵攻打灵州,李道宗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大破梁洛仁,后因功进封为任城郡王。当时突厥联合梁师都,派遣部将郁射设攻取五原(今陕西定边),李道宗统帅唐军大破突厥,并率部追击,为唐朝开拓一千余里疆域。[3][4]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授予李道宗鸿胪卿的官职,后历任左领军和大理卿之职。因太宗李世民欲攻打突厥,李道宗再次被授予灵州都督之职。[3][4]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李靖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率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通汉道行军总管李勣等十万唐军,分道出击突厥,后李道宗于灵州大破突厥。次年正月,李靖率部奇袭定襄,又于阴山再破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少量骑兵逃往沙钤罗部,欲投奔吐谷浑。李道宗率部追击,遣使逼迫其首领苏尼失执交出颉利,颉利率领数名骑兵连夜逃走,隐匿于荒谷之中,苏尼失执惧怕唐军,派兵追击并俘获颉利,后李道宗将颉利送到长安,因功被赐予实封六百户,并授予刑部尚书之职。[13][4]
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因吐谷浑进犯唐朝边疆,太宗李世民任命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一说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和侯君集担任副手率领诸道总管征讨吐谷浑。听闻唐军将至,吐谷浑退守嶂山(即库山,在今青海湟源日月山),距离唐军几千里。众将欲率部返回,李道宗坚决请求继续追击,得到主帅李靖的赞同,后李道宗率部急行军十日,于库山追上吐谷浑大军。吐谷浑据险苦战,李道宗派遣一千多骑兵越过山脉绕到敌军身后,一举大破吐谷浑。[4][3]吐谷浑伏允可汗烧尽野草,率部退守沙漠,李靖采纳侯君集之策,兵分两路继续追击。李道宗和侯君集率部由南路追击,穿越二千余里无人之境,历经严酷的自然气候,于乌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后攻取星宿川(今黄河上游星宿海)、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与李靖会师,最终平定吐谷浑。[14]
贞观十二年(638年),李道宗被晋升为礼部尚书,改封为江夏郡王,但不久后便因为贪赃而入狱。太宗李世民认为李道宗俸禄高,赏赐多,却仍如此贪婪,便将其罢免官职并削减封邑,仅保留郡王封号。次年李道宗又被重新启用,担任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汶)都督,但还未上任,便又转任晋州刺史,后再次担任礼部尚书。[3][4]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太宗李世民任命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松赞干布大悦,以女婿的礼节对待李道宗,并特意为文成公主修筑宫殿居住。[15]李道宗临行前带去图书佛像、宫室图样、服装织物、医学农具及工艺匠师等,为沟通汉藏文化,发展民族关系做出巨大贡献。[16]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道宗担任辽东道行军总管李勣的副手,统兵东征高句丽。[17]太宗李世民先派遣营州都督张俭渡过辽河侦察敌情,因张俭畏惧不敢深入高句丽境内,李道宗请求亲率一百骑兵前去侦查地形,并约定返回日期,后李道宗侦查险要地形、观测适合大军安营扎寨之处,返回时遇到高句丽阻断退路,另走小道如期返回。[3]
次年四月,李道宗和李勣担任东征高句丽的先锋,一路渡过辽河,攻取盖牟城,俘获两万多高句丽士卒,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唐军兵临辽东城下,高句丽派遣四万士卒增援辽东,李道宗率领四千精锐唐军迎战,众人认为以寡击众,不如修筑壕沟坚守,等待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前来再攻敌。李道宗却认为敌军依仗人多势众,劳师远征,必然会轻视唐军,李勣同意李道宗的看法。两军交战之初,唐行军总管张君乂失利撤退,李道宗收拢剩余唐军,登高而望,后亲率数十骑兵冲击敌阵,与李勣两军合击,大破高句丽,斩杀敌人上千人。[18]太宗李世民到来后,厚赏李道宗,并赐予其四十名奴婢。唐军攻打安市城时久攻不下,李道宗率部修筑土山攻打安市城,土山崩塌,李道宗部署作战不利,为敌军占据,后将战败归罪于部将傅伏爱并斩杀他。李道宗光脚请罪,太宗李世民认为土山丢失,并非他的责任,还亲自治疗李道宗的脚伤。[4]
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薛延陀多弥可汗刚刚继位,认为李世民出征未还,便派兵进攻唐朝边境,被执失思力等人击败,后多弥可汗再次派兵攻打夏州,太宗李世民派遣李道宗等人防御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年)六月,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安抚大使,统率各路唐军分道攻打薛延陀。多弥可汗率领数千骑兵逃跑时,被回纥围攻击杀,后薛延陀部众拥立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并派遣使者归顺唐朝,太宗李世民派遣李勣与崔敦礼前往安抚。因薛延陀犹豫不决,李勣率部大破薛延陀,斩首五千余级。八月,李道宗率部越过沙漠,大破薛延陀余部数万余人,斩杀上千人,追奔薛延陀残部二百里,后遣使招募敕勒诸部,这些部落纷纷入朝归顺。[19]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道宗以身患疾病请求担任闲职,后转任太常卿之职。永徽元年(650年),高宗李治继位后,李道宗被授予特进之职,同时增加实封达到六百户。永徽四年(653年),李道宗因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不和,遭受诬陷卷入房遗爱谋反案,被发配象州,最终死于流放途中,终年五十四岁,葬于湖北灵泉山。后武则天册立为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获罪流放后,高宗李治下诏恢复李道宗的官职与爵位。[3][4][6]
后晋刘昫在《旧唐书·李道宗传》中评价,认为李道宗晚年十分好学,礼贤下士,在李唐宗室他与李孝恭最受重用。[4]此外还认为李道宗作战勇猛有谋略,礼贤下士,被称为一时之人杰。[8]北宋欧阳修和宋祁在《新唐书·李道宗传》中认为,李唐宗室在唐朝统一过程中建功立业,李道宗和李孝恭是唐初宗室的代表。[20]高祖李渊认为,李道宗作战勇猛,戍守边疆、以少胜多,就像当年曹魏的任城王曹彰一样。[4]
太宗李世民认为,唐初将帅中只有李道宗、李勣和薛万彻三人为名将,李道宗和李勣统兵作战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薛万彻则是如果不能大胜,就会大败。[7]
著名诗人、山西大学原副校长李旦初为李道宗写诗评价,“万水千山大漠寒,西征屡奏凯歌还。硝烟未损凌云志,却被谗言打下鞍。”[21]
某次,太宗李世民在庆善宫大宴群臣,尉迟敬德看到有人坐在他之前,非常不满,认为对方没有功劳,竟然敢坐在他的前面。任城王李道宗的座位挨着尉迟敬德,便劝解他,但尉迟敬德听后大怒,直接拳打李道宗眼睛,差点将李道宗打瞎。太宗李世民大怒,直接结束了宴会,后来告诉尉迟敬德,认为他之前阅读汉书,不明白刘邦要杀功臣,但看到尉迟敬德的做法,他才明白可能不是刘邦的错误。尉迟敬德听后非常后悔,晚年退休后专心炼丹,从不与外人交往。[22]
侯君集统率唐军灭掉高昌后,非常自负。某次太宗李世民举行的宴会上,李道宗认为侯君集平日里举止不正常,喜欢夸大功劳,日后必有造反。李世民不解,李道宗继续解释,认为侯君集凭借战功,经常四处夸耀,并以职务位居房玄龄、李靖之下为耻;虽然担任吏部尚书,却非常不满,经常说些不忿的话语。太宗李世民认为群臣之间不应该猜忌,但后来侯君集果然参与谋反,证明了李道宗看人的准确。[4]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曾祖 | 李虎[3][9] | 西魏八柱国之一、追封唐太祖 |
祖父 | 李璋[3] | 北周梁州刺史、追封毕王 |
父 | 李韶[4] | 追封东平王 |
叔父 | 李孝基[23] | 爵封永安王 |
兄弟 | 李道兴[3] | 爵封广宁郡王,后降封县公 |
李道立[23] | 爵封高平王、出嗣叔父李孝基 | |
子 | 李景恒[3] | 爵封卢国公、相州刺史 |
女 | 李氏[24] | 嫁韦挺之子宰相韦待价 |
李道宗墓位于龙泉山天马峰下,至今保存完好。[16]根据《湖北通志》记载,李道宗墓在灵泉山下;另据《江夏县志》记载,李道宗墓位于灵泉山宪寝下。此外《武昌府志》记载,楚昭王墓、庄王墓、宪王墓都在府城东六十里灵泉山,古灵泉山即如今的龙泉山;这些史料证明李道宗墓靠近历代楚王墓群,应是李道宗流放象州途中死于旧时封地,后葬于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6]
《金貂记》中李道宗是奸诈的形象,这种文学形象并非独创,宋元时期的讲唱文学中,李道宗很可能便不是“俊扮”的形象,在杨梓的杂居《不伏老》和佚名《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中,李道宗便是骄傲自大、酒囊饭袋的皇亲形象。[25]剧作家创作历史剧,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观念和情感,将史实和细节下降到次要位置,人物形象是为作者的意旨服务的。[26]李道宗会演化成奸诈的形象,也与古代封建社会,帝王亲属多胡作非为有关,对皇亲为代表的人物进行鞭挞,在文学创作中很自然的事情。[25]
年份 | 影视剧 | 类型 | 扮演者 |
1994 | 《唐太宗李世民》[27] | 电视剧 | 郭军 |
1999 | 《文成公主》[28] | 电视剧 | 郭连文 |
2001 | 《文成公主》[29] | 电视剧 | 张志忠 |
2001 | 《锦绣良缘》[30] | 电视剧 | 蔡国庆 |
2002 | 《大唐情史》[31] | 电视剧 | 高宏亮 |
2006 | 《薛仁贵传奇》[32] | 电视剧 | 张铁林 |
2011 | 《大唐女将樊梨花》[33] | 电视剧 | 于子宽 |
展开
[1]李德义, 于汝波主编,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编. 中国将帅名录 远古至唐代卷[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02: 362.
[2]夏征农. 辞海 中国古代史分册[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9: 388.
[3](宋)欧阳修, 宋祁撰. 新唐书卷七八·列传第三·李道宗传[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2743-2745.
[4](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六零·列传第十·李道宗传[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486-1487.
[5](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7[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2.12: 2461.
[6]皮明庥主编. 武汉通史 秦汉至隋唐卷 2[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6.06: 236.
[7](明)刘寅直解张实, 徐韵真点校. 武经七书直解[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2.06: 272.
[8](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488.
[9](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
[10](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五七·列传第七·裴寂传[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442.
[11](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5.
[12](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5-16.
[13](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7[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2.12: 2420-2423.
[14](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7[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2.12: 2438-2439.
[15](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7[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2.12: 2461.
[16]张高荣主编. 新编灵泉志[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6.01: 226-227.
[17](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35.
[18](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7[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2.12: 2488.
[19](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7[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2.12: 2494-2497.
[20](宋)欧阳修, 宋祁撰. 新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三[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2758.
[21]李旦初著, 刘玉平, 阎保平, 姜丽主编. 李旦初文集 第7卷 评头品足集 历史名人题咏[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12: 23.
[22](后晋)刘昫等撰, 廉湘民等标点. 旧唐书卷六八·列传第十八·尉迟敬德传[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578.
[23](宋)欧阳修, (宋)宋祁撰, 陈焕良, 文华点校. 新唐书 第3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09: 2143-2144.
[24](宋)欧阳修,(宋)宋祁撰;陈焕良,文华点校. 新唐书 第3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09: 2395.
[25]李平著. 李平戏曲小说论集[M]. 2017.10: 324.
[26]郑传寅主编. 元曲鉴赏[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10: 318.
[27]唐太宗李世民 (1994).豆瓣电影. [2023-05-07].
[28]文成公主 (1999).豆瓣电影. [2023-05-07].
[29]文成公主 (2001).豆瓣电影. [2023-05-07].
[30]锦绣良缘 (2001).豆瓣电影. [2023-05-07].
[31]大唐情史 (2002).豆瓣电影. [2023-05-07].
[32]薛仁贵传奇 (2006).豆瓣电影. [2023-05-07].
[33]大唐女将樊梨花 (2011).豆瓣电影. [2023-05-0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